-
1 # 阿拉丁0509
-
2 # 葉舟泛海
有看書的機會時已經大學了,那之前完整的看過一部電視劇,是2000年TVB版的《倚天屠龍記》。
大學圖書館的書已經很破了,武俠小說尤甚;有學長沉迷進去,另外的學長對我們講說應該多學習。由於這兩點所以一直沒看。直到大三下學期,圖書館大量進了一批新書以更新換代,武俠小說也更新新修訂版本的書。我終於沒摟住,把第二點拋諸腦後。
一開始沒什麼人借閱,我本著發展的事物發展規律,先看了《書劍恩仇錄》,看的時候覺得好看(比之前看的一些小說),只有一點,覺得拖沓,波折也有點難以理解。讀過一遍之後,直到現在沒再細緻認真的讀過了,不知道是不是當時我太年輕了,許多人情世故不懂的緣故。
看完之後,再去借閱其他的圖書,已經很難了,武俠那一排書架上常常是空的,而每個人只能借閱一本文學書,我只能拉上同學一塊去幫我借。
想想那段時間,感覺很幸福,沉溺上一個事物。
那時候有一個最大的感覺,每每看完一部小說,都會有一種巨大的空虛感,感覺自己也像小說裡的人物一樣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為了解脫這種空虛感,我會很快翻開下一部小說。
-
3 # 祥燁769
《笑傲江湖》,記得是高中政治晚自習,為令狐沖心碎到內牛滿面,結果被老師當場逮到,老師沒有沒收反而學我委屈的樣子,後來金大俠的大作晚上在宿舍把我的視力拉到了三百度
-
4 # 林武師de文散打
本來,悟空的這期邀請我不打算回答,因為昨天我一篇回答又被悟空謹小慎微/莫名其妙斃了。那篇文章就是個談對這邊“引進”國外節日的看法,我就客觀表述了一下,大意是:這是國際間文化交流的必然——你來我往、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應該在傳承中加強自身節日/民俗文化建設,與時俱進才是正道……
作為資深傳媒人,曾經的雜誌主編,我當然知道文章內容要“正能量”,形式要溫潤不偏頗,所以格外小心處理該文。以往也不是沒被斃過,但我多是從理解角度、檢討自己言辭“火氣”是否過重——好不容易有個開放平臺,如果因某些不合“時宜”的言論導致它被管制,那對殫精竭慮的運營者/投資者而言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就更加小心處理自己的文字,多向先賢學習寫春秋。但就這樣處理過的也還是被敏感了,就覺心冷,打算疏遠甚至撤漂了。
文章天下事,不只關風月。為文者,個人或平臺,應該有對社會的思考,對社會發展的鼓吹,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否則就是枉自為文,我以為。
我讀的第一本金庸小說是《射鵰英雄傳》,是在我的大學圖書館。那天晚自習,我去佔了個座,然後去書架上拿了一摞雜誌,其中就有這本《武林》。也是巧,最先看的也是它。一翻開頭,就被書名吸引住了。習慣性看作者,金庸——沒聽說過,想這是哪個無名小子在那兒神侃哦?管他的,先看一下再說!那時我已看過剛解禁的《三俠五義》、《峨眉劍俠傳》、《施公案》、《彭公案》等傳統武俠,覺得比之前“流行”的高大全爭鬥類小說好看很多。於是就看起來。
不料這一看,從此就把我扯下了“深淵”。
雜誌連載,篇幅不多,那晚好像只看到小郭靖救哲別。
大學裡立刻“紛紛說金庸”了——好東西就是這樣,會不脛而走。
可惜,《武林》連載了幾期/回就中斷了,原因不詳。從此我就心心念念:一定要想法、找機會看完《射鵰英雄傳》!
這個機會終於在大半年後被我找到了。
我有個校外的工人朋友,是文學愛好者。有個週六下午他突然跑學校來找我,很神秘的要我跟他走!我問有啥事,他笑不正答,只說跟我去嘛,保證你不後悔!
我就疑疑惑惑跟他去了。在街上兩個匆匆忙忙吃了碗麵,就奔他宿舍。這是個住五六人的單身宿舍,其他人週末回家了,這間大房子就成了我倆的天下。
他給我倒了杯水,然後去床頭拿個啥東西背身後,說“把眼睛閉到——驚喜來了!”等我仍舊疑疑惑惑閉上眼,他突然說“阿里巴巴——開!”
我睜開眼一看:哈!哈哈!哈!——《射鵰英雄傳》啊!豎排版繁體字的那種。
他告訴我,他朋友志強去香港出差買回來的!現在好多人等到看,“勞資二話不說,從他那兒搶到先——對不起、我先看!志強只好答應了,但條件是”兩天——必須還!“
M喲!兩天,才給兩天!厚厚四打四大本哦,咋看——咋欣賞的完,牛嚼草嗦?
好東西就該細細品味、咀嚼嘛。我的讀書觀。
不要不知足哈!能夠先睹為快就很了不起咯。要曉得——有好多人在等到看!他“告誡”我。
那個週末(從週六晚算起),到週一晚上,我兩個硬是把那四大厚本書看完!他一/三(冊),我二/四,公平岔開,看完互換。這就是友誼!
再後來陸陸續續,從盜版看起,抓到一本看一本,也買。直到最後到手一套三聯版口袋書型。小巧精緻,心滿意足了。
在那些雅緻到位的文字裡,在起伏跌宕的故事中,我們欣賞到了壯美,柔情,智計,胸懷……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喬峰、洪七公、令狐沖、黃蓉、任盈盈、趙敏、雙兒、程靈素……
也明白了:所謂“正派”,所謂“邪派”和正派不都是好人,“邪派”不盡是“壞人”。
也瞭解了金庸是一個有修齊治平抱負的傳統文人,不為良相,則修良筆。
他是暢銷書作家,也是洞若觀火的社評家;他是舞筆弄墨的文人,也是精明無比的商人;也曾為情奔放,卻也坦誠自剖;以文致富,卻也不忘家國責任、文人擔當……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傳統之俠,脫不了知恩圖報、情義無價,其行為的“社會效益”多是小格局的打家竊舍、劫富濟貧。金庸之俠則不同——在於家國,在於責任擔當,這是對傳統思維的突破、對現代精神的引入。
所以,金庸小說百看不厭。
大家還是共同努力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機巧而求索。
-
5 # 快樂巔峰
記得非常清楚 經典 83版《射鵰英雄傳》還有一部電視劇 我相信也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看過 就是《天龍八部》真是飯後必看的經典作品之一,巔峰的華山論劍
可惜了 金老爺子已經不在人世了
我想他也應該完成他心中的一個目標了
金老爺子您也可以安心的走了
一路好走您️永記於心!
-
6 # 心多遠滾多遠1
是《倚天屠龍記》,記得是初一還是小學放學的路上遇見我的一個哥哥,他給我手舞足蹈的講了一路,之後直接借給了我,回去一看就迷上了,一晚上就差太多看完了,這不只是我看的金庸的第一本書,也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本小說,從此之後有了愛看小說的愛好。唉!由於這件事,我書架子唯一的武俠小說也是《倚天屠龍記》。
-
7 # 瘋語煮江湖
那還是我上初中的時候看的第一本金庸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接就是《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特別喜歡《射鵰英雄傳》裡面的江南七怪的出場描述的特別的經典。應該說這是金庸所有小說裡面我最喜歡的一個篇章,江南七怪的出場。讓我想起了梁雨生的,《龍虎鬥京華》裡面的一個場景也是描述的,非常的好,我特別喜歡這種感覺。
-
8 # 客師文化傳承
小時候爸爸不知從哪裡帶回來一本舊書,甚至有些脫頁了,我看了下書名《笑傲江湖》,覺得非常棒,就很有興趣地從第一頁看到了最後一頁,後來長大了些才知道小時候看的這本印象深刻的書是金庸大俠寫的。相信這位大俠會在某個地方再創一個奇蹟~
-
9 # 莫問前程2010
忘記了,初中畢業前好像沒完整看過一本金庸的小說,但透過電視劇還是對金庸老爺子的武俠世界無比嚮往。直到中學畢業,有一個外地大哥,一個更狂熱的金庸迷給我帶來了一整套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我才如痴如醉的通讀的一遍(白,俠,鴛應該沒讀完)。可能當時《射鵰英雄傳》最火,我先讀的是這本。對丘處機寫給柯鎮惡的信記憶猶深:
江南一別,忽忽十有六載。
七俠千金一諾,間關萬里,雲天高義,海內同欽,識與不識,皆相顧擊掌而言曰:不意古人仁俠之風,復見之於今日也。
二載之後,江南花盛草長之日,當與諸公置酒高會醉仙樓頭也。
人生如露,大夢一十八年,天下豪傑豈不笑我輩痴絕耶?”
也認定一個道理,一諾千金的才是大俠!
-
10 # 野鶴無糧
書的話我是按寫作順序看的,第一本是《書劍恩仇錄》,大部分書將男主或者女主作為首先出場人物,或者其父母師父首先出場也多。但這本書不一樣,首先出場的綿裡針陸菲青,此君頗有主角氣質,導致我以為他是主角,後來越看越不對,看了好長時間才理清脈絡,搞了半天這綿裡針既不是主角也不是父母師父,而是朋友!也是後來引出反派的引子。因為我文學素養不行,對這麼安排讀起來特別扭。
金庸先生的書後面就越來越好看,尤其《鹿鼎記》特別好,返璞歸真,是真正的巔峰,也是封筆之作。中間的書各有千秋,我幾乎都能讀好幾遍。其中有兩本只看了一遍,一本《連城訣》,一本《天龍八部》。《連城訣》是因為太壓抑看不了第二遍,《天龍八部》卻是因為與佛學關係較深,且人物太多,主線較多,讀起來比較辛苦,拍成電視劇就好的多了。
另外提一下《倚天屠龍記》,這本書有魔力,我常被張無忌氣的要死,但卻也愛這個角色愛的要死,這就是金庸先生的厲害之處吧。
如今金庸先生仙逝,但他所創造的每一個人物都鮮明的活在我腦海,永遠不會消失,感謝金庸先生的江湖,我會一直崇拜先生。
87年的30後,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忽然同學間相傳一部香港的電視劇《新神鵰俠侶》,桀驁少年楊過,活死人墓小龍女,“壞伯母”黃蓉,“假伯伯”郭靖,流氓道士尹志平……,這就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金庸的武俠世界,到初中,在市裡的書店裡我找到了《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鹿鼎記》《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白馬嘯西風》《書劍恩仇錄》《俠客行》《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描繪的武俠世界,也塑造了我自己的武俠世界觀。
回覆列表
靖哥哥,我死以後,有三準三不準。我準你娶華箏,但不准你娶別的女人,因為華箏是真心對你,你若娶了別的女人,我怕她會騙你。我準你為我立一個墳祭拜我,但不准你帶華箏一起來祭拜我,因為我始終還是個小氣鬼!我死後,我準你為我傷心一段時間,但不準意志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