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鳥MB
-
2 # 一轉之念
謝謝邀請!孩子叛逆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呢?或許有人會覺得是孩子本身性格問題,又或許有人會覺得是家長的教育問題!從人的心理成長來說,孩子叛逆是一個作為人類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現象,它會分別出現在兩個時期,一是孩子在2、3歲的時候,這時候你會發現孩子不聽話了,你讓他東,他偏要西。通俗的說這是第一逆反期。二是在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青春期,比起第一逆反期的小不點來說,人高馬大的貌似已經長大的孩子更讓家長頭疼。
那麼為什麼會有叛逆這樣的狀況呢?儘管每個做父母的,都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屬於自己。然而從人的角度上來說,一旦誕生,最終就是要彰顯我作為一個人獨立存在的價值,這個價值的初顯就是在孩子在經歷了與母親的依戀,感覺自己就是媽媽,媽媽就是自己的口欲期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人,明確能夠知道我是我,媽媽是媽媽。因此此刻孩子會在父母有要求這樣,他就非要那樣,以顯示自己是個獨立存在的人。在這個時期的應對方法就是:你知道這時候他屬於要彰顯自己是個獨立存在的人,不必定義孩子開始不聽話了,開始違背父母的意願了,知道這是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那麼你就順著這個規律,你讓他向東,他就會向西,那你就直接讓他向西好了,他就會向你心目中想要他去的東去了啊!要知道你是成年人,辦法總比孩子多吧?!哈哈!
比較難的是青春期的逆反,比起第一逆反期來說,不那麼容易糊弄了,這個時候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斷能力了,同時也覺得自己長大了不用父母管了。許多父母為此腦仁疼,希望孩子這個時候還能夠聽父母的意見,畢竟父母是為他們好嘛,父母的人生經驗也多嘛!然而,假如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逆反,對於父母來說是個好事情,代表這個孩子心理發育很正常,研究發現,假如一個人在青春期沒有完成這個彰顯自己獨特存在,能自己做主的經歷,那麼很容易在成年後在一些重大事情上逆反,比如工作,婚姻。那個時候父母可就不單是腦仁疼的問題了。
那麼青春期的逆反,父母可以做什麼呢?其實這個時期的父母需要學習的是,內心要開始接受孩子有獨立的思想的人的存在,不再是依附於你的寶寶了,需要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教導為平等的溝通方式了,從心態上,父母也要開始學會接受孩子即將離開你的那種分離感,這個部分比較不太容易,因為無論孩子有多大,對於父母來說,還是那個小寶寶!
-
3 # 嘻嘻啊啊
叛逆期一階段:孩子的2—3歲期間。此時孩子自我意識萌芽,自我概念開始變得強烈。語言上,他們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什麼都是“不”,做與不做都是“不”;行動上,他們常常會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不同意、反對的態度。其實,這樣做並不是想告訴你Ta真的“不想做”,而是Ta正在享受這個過程,體會自己的想法和態度與別人的不同,感受與他人分離的快樂,並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的個人品質,僅此而已。
叛逆期二階段:孩子的7—9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進入小學後,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他們急於想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小大人”了,行為上想要脫離爸爸媽媽的掌控,表現為說話做事老氣橫秋、獨立、有個性,喜歡跟大人“唱反調”。他們可能不願意讓家長牽著,讓父母叫自己的全名,同時他們又非常依賴大人、不講道理,愛哭、比較嬌氣等。
叛逆期第三階段:青春期(大概在12—15歲左右)。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對於父母來說算得上是真正的挑戰。青春期的孩子,經歷著他們無法控制的生理上的變化,突然而又強烈的荷爾蒙變化,會造成情緒的劇烈波動。對於女孩來說,多數表現為變得內向並開始體驗到愧疚、抑鬱或是自我懷疑的情緒;對男孩而言,更多的或是暴躁和憤怒。青春期的孩子大多都處於一種很自我的狀態,他們的角色和身份也會發生某些變化,很明顯的就是“拉幫結派”尋求同齡人的支援。同時,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很要面子,自尊心極強;重視同伴關係,易受同伴或是周圍同齡人的影響,也會做一些並非自己意願但是同伴認可的事情,如吸菸、喝酒等。以類似的種種行為來彰顯他們“長大”了,擺脫對父母的依賴。
對處於叛逆期孩子的管教,希望家長們不要一味的自以為是的去教育。大多時候,孩子們並不是真的“叛逆”,他們只是要做自己而已。也正是有了自我意識、獨立思考和選擇判斷,他們才真正成為了自己。跟著孩子再成長一次,或許會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加親近。
分享一個識字APP。父母用手機下載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4 # 扎西老媽
所謂叛逆,不過是咱們這些當家長的強加給孩子說法。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很正常呀。難道您還指望孩子像小寶寶一樣什麼都聽從您的安排?
如果按第一叛逆期三歲,這是第二次了呢。上次您怎麼處理度過的?
畢竟已經十歲的孩子,靠嚇唬和高壓絕對鎮不住了。
況且,為什麼一定要鎮住呢。孩子口服心不服,等上了初中可就更管不住了。
咱們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約也知道大禹他親爹治水失敗的原因吧。
我個人建議,首先不要給孩子下定義,什麼叫叛逆,漢語言文字博大精深,您可以管這叫成長,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獨立意識、有自己的思維了,絕對是好事。否則的話您不如養條小狗,肯定比孩子更聽話。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值得我們尊重,這與年齡無關。孩子也是人,也具有自己的人格。如果不像養出一個傻孩子,請尊重孩子的想法。做父母的畢竟不可能代替孩子活著,也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更不可能替孩子決定一切。龍應臺說,所謂父母的愛,就是培養孩子遠離我們的能力。小鳥長大了要離開父母展翅高飛,小虎長大了要離開父母另立山頭,為什麼人類父母卻要求孩子一生一世留在自己身邊?這樣的父母,怕孩子成長的父母才應該去看心理醫生。
其次,孩子在學習思考,做父母就該教會孩子思考。包辦代替並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小馬過河的故事,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聽過。既然孩子想試試,那就放手讓他試。越早放手越容易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當然了,放手並不是無原則無條件不負責任的撒手不管,而是做好引導,確定大方向、把控大局。大禹他爹治水失敗,原因就是用堵的方法,結果越堵水患越頻繁,最後乾脆自己被淹死了。而大禹用疏通河道的方法,讓河水有正確的走向、有合理的可控的宣洩,不僅根除水患,還造福一方。
教育孩子也是同理。父母不用持證上崗,但是既然比孩子活多幾十年,總應該比孩子有更寬闊的眼界,如果沒有,現在抓緊時間補上還來得及。正是孩子給了我們重新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機會,請不要浪費。
再次,每個所謂叛逆期都是陪伴孩成長的好時機。現在很多啃老族,這些父母在抱怨孩子啃老的時候是否想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正確的教育引導,等成年了,才發現孩子沒有生存能力。用句不客氣的話,這是他們自己作zuo的,怨不得孩子。去年春節,認識的老師講老家見聞,孩子從小父母不捨得他幹活,八歲上學還挑著擔子送到學校。初中沒念完不學了,就在家晃盪。老父親出外打工掙錢,老母親在家照顧他。父親病故,母親讓他找份工作養活自己,孩子不肯。母親也病故,冬天他在家冷,把能燒的東西都少了取暖,最後在除了牆就是地的家中凍餓而死。
恰恰是很多父母,捨不得讓孩子離開自己。當孩子想要嘗試展翅,父母用各種方法予以束縛。斷奶期,不僅指嬰兒,心理學上也有個心理斷奶期,意思是孩子在不想依靠父母,嘗試獨立,或者是父母在不事無鉅細的替孩子承擔一切。
就讓我們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收穫孩子的愛的同時,也收穫更好的自己。
-
5 # 快樂生理期
孩子叛逆的本質原因就是要引起家長的關注!!
你想想,孩子叛逆了,你就會關注到他,雖然是打或罵,但還是跟孩子在互動。
要想孩子不叛逆,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為什麼要叛逆,是哪裡缺失了?是父母的關愛不夠,還是期望太高,還是成績太差,這些都要家長自己去思考。
-
6 # jjs200477
叛逆心理是孩子在各年齡段都有體現,一般叛逆期,指青少年時期孩子的突出心理特點。青少年正從幼年到青年、幼稚到成熟的過度期,是心理“斷奶期”,渴望成熟、獨立,但又幼稚、依賴,渴望世界正視他的存在,厭惡被當做“小孩”,對父母、老師的觀點基本上持批判態度,但又缺乏內涵思想,從而採取逆反形式證明自己成熟、獨立。故孩子叛逆是普遍現象,只不過各個孩子程度不同罷了。
孩子叛逆,首先家長要坦然接受,因為這是每個人的必經心理階段。孩子嚴重叛逆,甚至有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家長必須引起重視,切不可任其自流,也不可簡單粗暴。因為孩子嚴重叛逆有多種原因導致,只能對症下藥。
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問題是導致學生嚴重叛逆的最重要原因。父母“望子成龍”的心理導致對孩子要求過高,對子女來講這是外界強壓、不應該承擔的無形壓力,易引起他們的反感形成叛逆。父母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甚至採用暴力使孩子屈服,孩子無任何自主空間,家庭缺乏民主氣氛。教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不瞭解學生的心理、思想特點,居高臨下,根本不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這容易激起學生的叛逆心理。
以上原因就要求家長、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充分尊重他,多以平等、友好的態度與其談心,決不能專制獨裁。孩子犯錯,家長、老師也要給他足夠的時間悔過、改正,勿一味批評,儘量以鼓勵為主、委婉指出問題,以商量口吻促其改變。家長、老師在與孩子交流中注意傾聽。傾聽一方面可以瞭解學生思想,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對孩子的尊重。多傾聽也能夠讓家長、老師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也更加理解學生。
-
7 # 青春成長記錄
叛逆並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心理認識,孩子進入小學四年級之後,或多或少都開始感覺到學習和社會的壓力,這中壓力在過去是沒有的,也許是人生第一次開始感受到心理壓力,孩子會有一個適應和認識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心理上的青春期,表現出來的行為往往被稱之為叛逆行為,這是根本原因。我個人歸結孩子叛逆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對人生新階段的認識不同。這個用饒舌的專業術語解釋方式有很多,通俗的來講,比如孩子覺得學習不重要,為什麼不能像過去一樣的玩呢?家長會覺得孩子應該有學習的自覺性,也應該有將來學習的打算和壓力,這就是一種人生階段的認識不同,孩子不認同你的觀點,即使你是對的,那又有什麼用呢?孩子變現出來的行為就會是叛逆行為。
二、對個人責任的認識不同。這個階段是孩子責任感養成的起始階段,過去孩子沒有作業壓力,或者說壓力很小,對成績的好壞沒有太多認識,一切事情都是父母代辦,但進入這個階段後,孩子會面臨學習考試和作業壓力,也需要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由過去的無憂無慮,變化為承擔一定的責任。而家長站在成人角度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孩子卻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這個過程一旦產生認識矛盾,就表現出叛逆行為。
三、“好”、“壞”的價值認識不同。這個是很常見的問題,家長會不斷的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當然依據就是自己的多年社會經驗,然而這種判斷是建立在常年的認識基礎上的,孩子並沒有這些基礎條件,因此被動的接受“好”、“壞”判斷,一定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接受或者反對,一旦不認同也必然產生叛逆行為。
總之,所謂的叛逆,是心理認識,叛逆行為,也是心理認識的行為表現,之所以被父母命名為叛逆是因為這種認識與成人的認識不同而已。
-
8 # 心理學高大夫
感謝邀請!逆反心理是對人或對事產生反感,反對或反抗的心理。常常發生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多見於較大兒童。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1)好奇心。隨著青少年社會交往的擴大,他們的好奇心也日與日俱增。他們對各種社會的丶自然的丶理論的現象和觀點,不願意單單停留在聽別人的解釋上,都想以不同的觀點加以探討和判斷。(2)認知的發展。青少年在認知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學會了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喜歡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如果從原因分析結果,由結果追溯原因;從條件推導結論,由結論尋求條件;既作正面分析,又作反面探討。這些都是逆反心理和行為產生的基礎。(3)獨立意向的發展。隨著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發育,產生一種成熟感,認為自己長大了!希望獨立自主。不喜歡長輩把他們看成是小孩。如果長輩特別是父母總是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不用長大了的眼光審視他們,還一味的繼續用不商量的口氣教育丶指點丶常常引起青少年的反抗,出現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4)社會影響。社會上一些不正之風,腐敗現象,醜惡行為,歪理邪說,與老師講的,父母教的,書上寫的有很大的出入,使青少年感到失望,備受打擊,而又無力加以改變。那麼就以逆反行為來發洩不滿和厭惡情緒。家長和老師作風簡單粗暴,獨斷專行,處事不公!也能夠刺激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行為!做父母的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良好的行為,教養的語言,合理的方法,適當的關心!維持家庭的完整性,及早的預防兒童發生心理問題!
-
9 # 若水頻道
首先說孩子叛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正常的現象,這是孩子長大的表現,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叛逆表現。作為家長和老師都要正確面對和認真接納,接納孩子叛逆時期的語言和行為方式,然後再因勢利導,作好教育引導工作。
孩子叛逆就是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方式與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出現了不一致,他們認為自己是對的,即使錯也願堅持自己的錯誤而一錯再錯,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除生理心理原因外,與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有關,有些不符合孩子年齡段的要求,或不符合自己孩子的要求,再加上引導不到位,就會導致孩子的叛逆表現加重。
要讓孩子健健康康成長,家長和老師都要多多關注孩子,關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和情緒變化,及時教育引導孩子安全平穩渡過叛逆期,相信孩子,相信自己,多鼓勵,多引導,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
10 # 使用者2775419033915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的這種變化呢?孩子這突然的性情大變,又該如何引導呢?
一、第一個叛逆期
從寶寶剛出生到一兩歲的時候,大概是孩子一生中最可愛、最乖的時候啦,一般很少鬧脾氣。
但隨著孩子身心的成長髮育,慢慢的越來越增加對外界事物的認識,自我意識也逐漸增強,無論什麼事情都得按自己的意思來。
大約在2歲~4歲的這個階段,孩子的情緒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小穎家的寶寶就是出於這個階段。
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佔有慾特別強,只要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無論是不是自己的,都哭著鬧著要拿回家。
我家蟲蟲在三歲的時候,也是如此。有一次帶她去遊樂園玩耍,看上了人家小朋友的一個玩具,就哭鬧著要人家的玩具,不然就不回家。最終還是她爸爸給她買了同樣的玩具,蟲蟲才肯罷休。
二、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呢?
3歲左右的孩子,隨著身心的成長髮育,開始有了強烈的自主意識,變得很有競爭性,一有機會便躍躍欲試,對周圍世界充滿了好奇。獨立性強,什麼事情都想自己來試試,總想讓周圍的事情都按自己的意思來。
另外,3歲左右的孩子還不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他很想去玩小皮球,但媽媽非給玩積木,孩子會感到很不開心,卻又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不開心,於是就乾脆用哭鬧、打滾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三、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1.理解孩子的心理
隨著孩子身心不斷健全,其內心世界也日益充實,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想法,並強烈希望表現這些想法。但這些想法往往因無法被父母理解而遭到否認。一些缺乏耐性的孩子為了發洩對成年人的不滿,便以反抗的手段來對付。此時父母沒有采取正確有效的措施進行引導,就會導致管得嚴越是反抗得厲害。
要學會理解孩子的心理,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有情緒時,不要壓抑,鼓勵他用語言表達挫折和憤怒。
2. 切忌不要太民主
隨著科學育兒知識的普及,不少家長都知道,教育孩子時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要民主。不過,太民主的教育方式,可能不太適合3歲左右的孩子。
比如很多家長都會跟寶寶商量:“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
這個時候孩子的答案只有一個“不好!”接著家長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這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3.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
我家蟲蟲3歲的時候,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外婆每次帶她都很頭疼,每次對話的畫風如下:
“寶寶,我們現在去吃飯,好不好?”“不好。”
“寶寶,我們把電視關了好不好,讓電視休息一下哦?” “不好,電視不想休息。”
其實這個時候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希望自己掌握自主權,不想大人管。這個時候需要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但是提供的選擇要有技巧,於是我是跟蟲蟲這麼對話的:
“寶寶,今天是你去關電視還是我去關電視呀?” “我去關。”
於是蟲蟲就屁顛顛的跑去關電視了,完美搞定。
給孩子提供選擇,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會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
4. 用問句代替生硬的指令
有些家長很喜歡用命令式的口氣,來跟孩子溝通,這樣很容易激起寶寶的逆反心理。可以用問句代替生硬的指令,寶寶的接受程度會更高!
比如讓孩子收拾玩具時,命令式口氣是這麼說的:“看你扔這一地玩具,趕緊給我收拾好!”即使孩子收拾也是慢慢吞吞很不情願。
如果你換個說法“我們一起把玩具送回家,怎麼樣?”或者可以跟孩子玩比賽,看誰玩具收的快。孩子通常都會很有興趣。
四、爸媽們要降低自己的期待
有時,即使爸媽們做了許多努力,一些倔強的寶寶,依然會讓家長十分奔潰。此時,需要爸媽們適當降低自己的期待,生活中許多非原則性的事情,在一定的前提下,爸媽們不妨做一些讓步。
不能期待寶寶什麼事情都會配合,即便你使盡渾身解數,事情的發展永遠不會像你想象的那樣順利。尊重寶寶,多給寶寶一些選擇權和自主權,當寶寶感受到尊重時,也就不會一直無理取鬧。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各種收費不斷。(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學漢字】,不說別的,就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回覆列表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大致要經過三次重要時期,這三個時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個過程,每一個過程都是孩子認識世界由量的積累轉化為質的飛躍,而在量的積累過程中會因為其多少,正確的認知與否而決定了去判斷、探索世界的方法不同,思維不同,表現在行為上也有所不同,而這個時候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正確的引導與教育會使孩子正確地認識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反之則走向極端,這就成了人們統稱的叛逆期。
從上可以看到,所謂的叛逆期是成人甚至是無知、不負責任的人給予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枷鎖,也是成人推卸責任的一種表現。舉個簡單的例子:過馬路。我們都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在有紅綠燈的地方綠燈行紅燈停,沒有訊號燈的斑馬線要先觀察順向來車慢行透過。但誰告訴我道理了?只告訴我要走斑馬線,不能撞紅燈,但我也看到有紅燈過的呀,也看到有翻欄杆過去的呀,也有拉著小朋友急匆匆跑過去的呀。遇到這種情況相信十個家長會有十種方法去說孩子,看到我的回答你可能會認真思考怎樣告訴孩子,但如果這個問題突然出現,出於本能反應衝口而出你會採取什麼方法告訴孩子?這個本能反應就會導致孩子的認知改變,當認知同你說的相合時,孩子成長了,當認知同你說的相背時,孩子的認知發生了矛盾,而你又沒說清楚,主觀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這個過程就是造成叛逆的主要原因,這是誰之過?
人們常常用一句話去評價一個人的成長,三歲看大,十歲看老,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同孩子接觸最多,影響最大的不是教師,不是學校,而是家長和社會。沒有成功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不會有成功的學校教育的,所以不要把所有一切推給學校推給老師,更不要將學校當成託兒所幼兒園,教育不單單是學校教師的事,是所有家庭與全社會的事,更別武斷的說什麼叛逆期,那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階段,也是每一個人從生理到心理再到認知發展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起到了什麼作用?做了什麼?做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