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建安的劍

    手工製作的化學炸藥包,威力與今天的炸彈自然是比不了,甚至不能和當時普遍使用的開礦炸藥相比。但革命黨使用這些炸藥是為了刺殺,波及範圍不會超過五米,威力再大也不會有什麼其他意義,不如追求更小的體積,易於攜帶且不易被發現。

  • 2 # 孝感工校電梯專業胡

    由於槍支彈藥的製作比較難,在運回中國起事地點,很難。故革命黨將自製炸彈當做武器。

    當時,世界上化學知識還不普及,中國更甚。所以革命黨製作的炸彈多少原始簡單的,在製作的過程中失敗比較多,甚至有時丟了性命。革命黨有威力比較小的黑火藥炸彈,也有威力大一點的硝酸銀炸藥甚至硝酸甘油炸彈。多數威力不是很大,有時瞎彈。但是滿洲貴胄膽小如鼠,也能起到很大的效果。

  • 3 # 南陽風高雲淡

    受那時候科技限制,自制的炸彈威力肯定和現在差太多了。炸藥技術含量不高,很多都是使用威力小多了的硝胺炸藥,沒有現在的TNT軍用炸藥威力大。

  • 4 # 樂兒哥格

    當時的炸彈都是革命者自己製作的黑火藥土製炸彈,威力並不是太大,還不是太穩定,容易自爆。因此想要達到目的只能在目標周圍兩三米之內才有效果。

  • 5 # 瘋狂軍爺

    革命黨人最喜歡的武器,是炸彈。這種炸彈,多半是手擲的,類似於後來的手雷或者手榴彈。廣州革命黨人炸廣州將軍鳳山,炸水師提督李準,北京革命黨人炸禁衛軍統領良弼,都用的是炸彈。暗殺如此,革命暴動也如此。辛亥年黃花崗起義,革命黨先鋒個個手持炸彈衝鋒,“炸彈大王”喻培倫脖子上掛著一籃子炸彈,邊衝邊扔,所向披靡。辛亥革命中,各地革命黨起義,幾乎都離不開炸彈,以至於革命軍中有一種特別的兵種——炸彈隊,一干敢死隊員,手中沒有別的傢伙,只有炸彈。

    清朝的軍火工業,很早就會製造火藥,從黑火藥到栗色火藥到無煙火藥,都會造。在19世紀80年代,就會製造水雷和地雷,但卻沒有製造過手雷或者手榴彈。在世界範圍內,20世紀初,手擲炸彈這種武器就已經出現了,但廣泛地應用到戰場上,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候的事。可能是因為當時手擲炸彈的穩定性還不夠好,不便於軍人隨身攜帶,萬一出事,對於集團生存的軍人,是非常致命的打擊。正因為如此,在20世紀初的中國軍事改革中,新軍包括巡防營,就沒有也不可能配

    備手擲炸彈,當然,也就不會教授相關的使用知識。而革命黨人恰恰相反,他們獲得槍支不易,好容易籌到錢,從日本等地買了槍,運到國內,千辛萬苦不說,還有很大的風險,弄不好,連人帶槍都被查獲。所以,試製炸彈,就成了最佳的選擇。

    無論哪種炸彈,試製起來都不易。造出來,攜帶和使用也有很大的風險。革命黨人自造的炸彈,有威力比較小的黑火藥炸彈,也有威力很大的硝酸銀炸藥甚至硝酸甘油炸彈。試製炸彈,是留學生們的傑作,他們從國外學來了化工知識,惟一的應用,就是造炸彈。在日本試驗,回國也試驗。後來日本人管得比較緊了之後,革命黨人多數的炸彈,都是在國內造出來的。由於香港九龍一帶,清朝和港英當局兩不管,所以,革命黨人在那裡設定了造炸彈的據點。無怪乎廣州的革命黨人,無論暗殺還是暴動,都喜歡用炸彈,供應充分。但在其他地方,這樣的試驗往往失敗的比較多。好些人因試製炸彈而負傷,甚至丟了性命。辛亥武昌起義前夕,就是因為革命黨人在漢口英租界試驗炸彈失敗,炸傷了自己人不說,還累及機關被發現,連黨人的花名冊都落到了清政府手裡,差點壞了大事。辛亥革命重慶起義的革命軍中,炸彈隊20餘人,才有6顆炸彈。還沒等革命軍進城,性急

    的城裡學生做了假炸彈,在會場上嚇唬重慶知府和巴縣知縣,讓他們交出政權,還真的奏效,兩人乖乖地把大印奉上。可是,廣東陽江的革命黨人就沒這麼幸運。他們也做了假炸彈,去嚇唬當地的巡防營,要他們投降。巡防營還真的害怕了,正在猶豫,一個冒失鬼把假炸彈丟了出來,只冒了股煙。這下人家知道是假的了,一陣槍就把革命黨人給打跑了。

    由於清軍沒有配備炸彈,官方也沒人樂意冒險試製,因而對炸彈往往感到相當陌生。陌生產生恐懼,所以,清朝的軍隊和官員,尤其是滿人,對於炸彈,往往懷有一種特別的恐懼。在傳說中,人們往往把炸彈傳得很神,說革命黨人的炸彈,不僅可以把人炸飛,而且可以炸開城牆。甚至在那個時候,就有人傳說革命黨人有種“人體炸彈”,不是現在極端恐怖主義者把炸藥捆在身上的那種,而是說人把炸彈吞到肚子裡,找到目標之後,一按按鈕,人彈齊炸,威力無比。加上革命黨人的炸彈戰

  • 6 # 掌心地溫暖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終結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帝制,成立了中華民國。看看辛亥革命的歷史,大家就可以發現有一個特點,就是敢於玩兒命的人特別多,幾乎所有的革命領袖都當過刺客。從孫中山、到黃興、蔡元培、陳其美、汪精衛等等。因為參加刺殺行動而慷慨成仁的革命志士,也是前仆後繼,比如陸皓東啊,徐錫麟,吳樾,彭家珍這些人。那麼為什麼辛亥革命前後,革命黨特別熱衷於搞暗殺呢?最近南方週末就刊登了一篇歷史研究文章,為大家解讀了這個秘密。

    革命黨為什麼熱衷於暗殺的第二個原因,這要從社會思潮上說起。大家知道,從鴉片戰爭到清末,中國的民族危機是越來越緊迫,於是各路知識分子、仁人志士就開始探索救國的道路。一部分人呢,覺得中國之所以受欺負,是因為民族性太軟弱,缺乏血性,於是就從中國古代這個俠義精神裡找寄託。比如國學大師章太炎,一下就找到了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那些刺客那裡,比如荊軻,聶政,張良,說他們是挺身反抗暴政的典型模範。另一方面呢,因為甲午戰爭之後,中國知識分子覺得日本是學習的好榜樣,人家一個明治維新,就迅速從落後國家變成了現代強國,所以紛紛留學日本。結果一去,感覺人家武士道精神,又是提倡尚武,又是提倡犧牲,可以用來振作國民的精神,所以梁啟超,就號召華人建立中國武士道。當然,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極端,不怕死,也被這些革命志士學會了。日本歷史上,武士為了實現自己政治理想,那造成的暗殺事件,可以說數不勝數。所以革命黨人覺得,暗殺,一可以迅速消滅敵人的頭領,二可以彰顯自己的犧牲精神,喚醒民眾,所以必須得幹。

    根據統計,從1900年到1912年,革命黨人一共製造了大大小小五六十起刺殺行動。說到具體的刺殺行動和工具,這個清末的革命黨刺客有一個顯著的共性,都愛用炸彈,類似手榴彈,有人說為什麼不用槍支呢?一來,用槍是個技術活,培養一個好的槍手得需要時間;二來是槍械昂貴,還不容易攜帶。革命黨人一開始經費缺乏,經常是好不容易買了一批槍支,運到國內,就被清朝的官府警察發現。比如孫中山搞的第一次廣州起義就是那麼失敗的。反過來,炸彈,便宜,技術門檻低,找個隱秘的地方開個作坊就能研發生產,用起來也簡單,靠近了暗殺物件就投擲,或者綁在身上和對方同歸於盡。所以炸彈就成了當時革命黨人的一個身份標誌。最簡單的炸彈,就是把炸藥放在金屬煙盒裡,再放上點碎鐵片,加個引信,就成了。無論是造炸彈的,還是負責去扔炸彈的,大部分都是參加革命黨的知識分子,沒經驗,沒技巧,只有一腔熱血。大家熟悉的大教育家,著名學者蔡元培,就是個炸彈迷,自己在家買了原料和製造炸藥的教科書,潛心研製,後來在北京火車站,革命黨人吳樾,刺殺清朝出國考察五位大臣,據說他用的炸彈就是蔡元培親手做的。

    一開始,清廷對革命黨這種低成本的自殺性攻擊,不大在意,但架不住革命黨人越來越不要命。1911年8月,革命黨人在廣州用炸彈刺殺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炸彈把李準從轎子裡生生炸了出來,胸部嚴重受傷,肋骨都斷了好幾根。雖然負責行動的林冠戎當場就義,可李準從此被炸得蔫頭蔫腦,養傷期間就託人跟革命黨溝通,說不再追究,後來更是在辛亥革命的時候支援廣東獨立。到了後來,革命黨人即使成功地在清朝的軍隊裡紮下了根,還是對炸彈情有獨鍾,不僅繼續造土炸彈,還成立了專門扔炸彈的敢死隊,叫炸彈隊。大家熟悉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當中有個喻培倫就是投炸彈的高手。

    到了後來,隨著辛亥革命形勢的發展,革命黨手裡這個炸彈的威力,也被老百姓吹得越來越神。說什麼革命黨人一個炸彈,可以連炸八百里地,方圓幾十里人畜死光,簡直成了行動式原子彈。所以武昌起義之後,滿清小朝廷上下,包括隆裕皇太后,醇親王載灃這些人,都是談起炸彈就肝兒顫。一聽到袁世凱談了一個優待條件,立刻就接受,宣佈退位。江蘇重鎮,魯迅先生的故鄉紹興,據說就被兩個革命黨拿著假炸彈拿下的,那假炸彈就是錫紙包鴨蛋。後來清朝一些滿洲貴族二代不服,要誓死抵抗下。結果呢,革命黨人彭家珍,在北京,一個炸彈就炸死了挑頭不服的良弼,其他人立刻就四散,不敢提這茬兒了。

    所以回顧歷史,本來暗殺是一種近乎賭博的極端行為,但是在清朝末年,中國內憂外患的環境裡,居然成了革命黨人喚醒民眾,推翻清政府的有效方式。所以說,當一個系統本身已經功能喪失,不穩定到相當程度的時候,任何微小的外力,都會造成它的崩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恆大隊遇到西方名哨總是輸球,你怎麼看?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