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別人的水平都比他高嗎?
2
回覆列表
  • 1 # 明月清風任逍遙

    這種問題就是無聊。。袁老的貢獻肯定毫無疑問。。所以已經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如果還非要是科學院院士,那為什麼要設兩個院啊。。這明顯是領域不同,袁老做的是工程實踐工作,而不是基礎前沿科學研究工作。

  • 2 # 七村邊上的八村

    就一個原因,不具備院士的條件。

    誇大的宣傳讓人反感,華人能吃飽飯是小平同志改革開放政策的成果,和他有什麼關係?

    還說養活了地球上幾十億人,整個地球上吃水稻的人才多少?

    上點年紀,捱過餓的人都知道,中國糧食困難的時期,都是吃粗糧,哪來的雜交水稻。

  • 3 # 合作共享ABC

    生產關係影響生產力,政策是第一要素,科學技術應該排在第二位,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鄧小平的分田到戶的政策才使全國糧食生產大飛躍,而並非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的溫飽。

    我六十年代初出生在農村,八一年農校畢業在農業局工作,對農業尤其對雜交水稻發展歷史太熟悉了。我清楚的記得,八四年以前,我市乃至湖北省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極少,可是八三年全國就出現了賣糧難的問題,顯而易見,中國溫飽問題並不是種植了雜交水稻。我從來不反對雜交水稻對糧食生產的貢獻,但說袁老師用雜交水稻解決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溫飽問題,這是不符合歷史實際的,未免言過其實!

    中國科學院是從事理論科學研究的權威機構,袁老師的雜交水稻是應用科學,應該是中國工程院的研究領域,袁隆平當不了科學院院士是理所當然。這個與學歷沒有關係,與其它科學家沒有關係,與英語水平也沒有關係,是定位問題。

    美國一向把人才放在首位,不惜一切手段網路人材。當今,中國科學技術已經走在世界最前沿,美國並不是標杆,有些行業中國的二三流水平也可以進入美國的一流,袁隆平進入美國科學院院士不足為奇,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 4 # 匹馬西風7334931

    客觀的說,坊間以訛傳訛,無限放大了袁的貢獻,袁培育的品種質量並不怎麼樣,在現有水稻種植中佔有率很低很低,並且多次大面積絕收,把華人吃飽飯歸功於袁是及其偏頗的,很多更加優秀的育種專家其實比他貢獻大多了,袁似乎更多的成了一個明星......

  • 5 # 海柳之歌

    國之殤,這是中國科學院的悲哀!當時的中科院的主政評委均為盲人、聾啞人,他們閉著眼晴在拿捏學歷、文憑、學術論文,而不講科研實體和成果,應追責並摘牌!

  • 6 # 醉心創作

    或許是這樣的吧!

    那些有發言權的人士(即那些遊戲規則的制訂者及有資格拍板決定他進還是不進的人,也就是下圖中的“你們”)胃“漲”得太難受了,可又找不到出(噯)氣口……

    於是乎,只有把氣撒到他老人家(入選這事)頭上嘍——

  • 7 # 小小嬴政

    回答這個問題,幾個關鍵點要搞清楚,一是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二是袁隆平本人的經歷是怎麼樣的?三是一些其他情況。中國科學院是由政府設立的雲集了各行各業科技精英的機構,能夠當選為院士,是所有科學家的榮耀。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歷經波折,最終形成了規範性的運作模式。1992年12月4日,關於中國科學院院士規範評審的法律檔案——《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正式實施了。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院士評選不再是由某個人說了算,而是必須按照條條框框來。

    在這份檔案中,明確提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年齡原則上不能超過65歲,而袁隆平生於1930年, 1992年的時候已經62歲了,可以說,他在年齡這個環節上已經不具備評選院士的資格了,每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評先重點都放在60歲以下的中青年科學人才身上。

    更要命的是,這份檔案雖然對評選院士的學歷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把本科學歷作為了一個分水嶺。而看一下袁隆平的經歷,他的大學是在西南農學院農學系農作物專業度過的,時間是1949年到1953年。

    也就是說,袁隆平的學歷嚴格來說是大專畢業,可能連大專都算不上,勉強算上中專,但這是客觀歷史原因,不是袁隆平本身造成的。接下來,中國科學院院士在稽核時還要看本人在國際級的期刊上發表過多少篇論文,這雖然不是一個硬指標,可是一篇都沒有的話,也會影響到推薦量。

    袁隆平幾乎沒有發表過像樣的論文,主要是他的英文水平不夠。更要命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需要有很高的理論水平,需要在理論學術上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而袁隆平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他所主攻的雜交水稻的理論基礎是遺傳學,而遺傳學在科學界早就已經被研究得透透的了。袁隆平的貢獻在於把遺傳學運用到實踐當中,從而獲得了具大的成功。

    但袁隆平仍然屬於在技術上達到了創新能力,而不是在理論上有所突破,所以他確實沒有辦法達到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標準。一切都要按照章程來,這不是針對某個人。好在袁隆平1995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也是至高的榮譽。

    我們欣喜地看到,袁隆平本人對於自己是不是成為院士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他淡泊名利,從不去爭奪院士之名,一把年紀了,依舊每天泡在田間地頭。但是我們依然尊敬袁隆平,因為他是解決全國十幾億人吃飯問題的核心人物。很難想像,如果連肚子都吃不飽,我們怎麼能夠安下心來進行經濟建設。

    袁隆平之前曾經申報過幾次中國科學院院士,但是申請被打回來之後,他就沒有再報了。如今他已年近90,卻依然在為雜交水稻而忙碌,對他而言,把畝產再提高一個層級,才是他的畢生追求。

  • 8 # 品味人生39779950

    一個有能力有智慧高尚的人,淡薄名利,心中只有為無數人謀幸福的人,才是人民最可愛的人,人們從內心深處敬重他,他也是人們學習的偶像!

  • 9 # 聽雀神

    別有用心的人或者團隊居然把90歲高齡的袁老抬出來炒作,可想他們急功近利和別有用心,就不能讓袁老好好安享晚年嗎?天天炒作,無線放大,難道其他默默無聞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不更值得尊敬和敬仰?對於那些別有用心的低能兒我們嗤之以鼻

  • 10 # 王平987

    中國工程院士和科學院士比"牛毛"也少不了多少,但同時擁有兩院院士頭衍的卻不多。

    工程院士以應用技術為主,凡行業的專家,當然是國家級的專家基本就是了。科學院士就比較要求高了,基本上是在科學理論研究方面有突出建樹,並得到國際認可的科學家。如果兩方面都很突出就錦上添花了——榮登兩院院士。

    袁隆平所以不能獲得科學院士,和學歷及行業都沒有關係,和政治關係更不沾邊。因為袁的雜交水稻科研路徑一直處於以實驗手段為主要研究方法的水平,基本上以大量的正較實驗來篩選最佳配伍組份,並沒有更突出的理論研究,也沒有成功的構建模型。而這些都是當代科學必須具備的要素,而不是僅憑結果就能說明問題的。找到形成結果的原因才是科學的任務。

    袁隆平現在有了強大的科學團隊,也有雄厚的資金(上市公司),完全可以做到科學院士要求的標準,比如理論研究,發表論文(國際的)等等,袁本人無能為力,團隊完全可以替他做,應該都不是問題。

    我想,也許這裡面存在"核心技術"的問題,不宜過早示眾?另外,可能在轉基因科學方面另闢溪徑?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和通常所說的轉基因技術還不是一回事。

    試目以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在讀《西遊記》原著嗎?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