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姐愛小龜

    一開始對芝麻胡同的宣傳還以為會像大宅門一樣是對醬菜事業的興衰的拯救與傳承。續寫歷史轉折點對百姓生活的改變等等。

    不成想,確是一個家庭倫理狗血劇;劇一開始,一片和諧氣氛,姥爺坐著洋車去看自己的生意,太太在家主持事務,僕人有說有笑的幹著活,幸福洋溢的院子,一切都那麼美好!然而破壞這一切美好景象的,就是這個牧春花一個聖母白蓮花似的人物。首先,牧春花若不是裝聖母一樣救了一下嚴正聲,也沒有嚴正聲後面又救她,結果他倆就互相救來救去,救去救來,這婚也是一會她同意他不同意,一會他不同意她又同意的,就這樣拉劇扯劇的,像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的扯了20多集,終於以吳有仁的死結束了倆人的談情說愛,走在了一起,我深深的舒了一口氣,憋死我了。

  • 2 # 牧野之戰1994

    我們現在有些歷史題材電視劇,已經只有表面功夫了,從表面來看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但是內部所要傳遞的價值觀往往腐朽不已,比如《芝麻合同》,有一段時間竟然都在演主角二女共侍一夫的直男幻想,而且人物塑造也是一塌糊塗,既單調又符號化。

    打著“符合時代背景”的旗號,宣傳封建糟粕

  • 3 # lihuisunning

    心疼翠卿一分鐘。。

    芝麻胡同這幾集看的,我咋那麼心疼翠卿啊,牧春花頂嘴,嚴振生偷著離婚,兒子嚴寬也不上進,逼得我翠卿都不想活了,絕食自殺,剛好點又和廚子寶翔愛上了,劇情太狗血了只能佩服坐著,思維太跳躍了,太敢想了,太敢寫了。個人觀點,劇中演的最好的是翠卿,人物太鮮活了,大家閨秀的矯情,刀子嘴豆腐心的表情,委屈起來的小女人的勁兒,演的太好了,狗血的劇情讓我幾次棄劇,又幾次撿起來看,都是因為翠卿。。。牧春花啊演的太失敗了,是心眼好,善良,可是有點不知道自己是誰,儼然喧賓奪主,還沒事給翠卿兩句,噎翠卿,這是我認為最不合理的地方,舊社會,老百姓家的孩子,嫁了就踏實過日子,安分守己,才符合那個年代,過於張揚,過於自我,這個角色設定的失敗,反倒是秉慧,安靜過日子,踏實肯幹,從容淡定,她臉上永遠一副歲月靜好的從容,本來沒注意到秉慧,可是越看越感覺秉慧討喜,其實看劇就是看生活,我們自己過日子,不也應該這樣嗎?沒生的高門嫌貴,就別學人家那份矯情,安靜從容的過自己的日子,平和的享受這份歲月靜好。。。。。豈不是生活很美好!不羨慕別人,不低看自己,不奢望嬌貴,也不坐井觀天,平常心對待生活,愛家人,愛孩子,愛生活,就這樣了。

    心疼翠卿一分鐘!

    討厭春花一分鐘!

    學習秉慧一分鐘!

    看劇看出了新境界。。。。。

  • 4 # 愛玩兒

    前二十多集還算可以,衝著老戲骨何冰,劉蓓,加上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方言。

    不得不說這劇是靠人氣“推起來”的

    何冰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國家一級演員。

    話劇出身,底子紮實,更是有《情滿四合院》的傻柱火遍大江南北,終於也算是大氣晚成。

    我瞭解何冰的第一個主角是《大宋提刑官》,經典神劇,之後就配角居多,每一個都十分出彩,可就到嘴邊的名字叫不上來,等到了《大掌櫃》我才知道這個演什麼都入骨三分的演員叫何冰。

    《白鹿原》就更不用說了,把書中的鹿子霖的壞吃透了卻不招人恨,多個角度展現,何冰對角色的理解是真的別具一格——現實生活中壞人可不是一副壞人相,也不會天天苦大仇深。

    劉蓓更不用說了,各個角色深入人心,選劇本要求也高。把翠卿演的太惹人愛了,完全是個人追星劇。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導演劉家成,京味劇的代言人。

    其導演的《正陽門下》、《正陽門下的小女人》、《情滿四合院》,當時是大熱的口碑神劇。

    出自其手的每一部作品都以黑馬姿態橫掃熒屏,沒有動輒上億的製作,但卻始終都以故事和質感取勝。

    部部佳作,至此大家都認準了劉家成,沒有想到這次失手了,還是自己最有優勢的故事和質感。

    劇本問題太大了,一部劇的精髓不在,演員強撐著只會起反效果。

    還有很多人吐槽的佈景簡陋問題,太假了,藍天太白了沒有太陽,夜晚太亮堂了,這是影棚搭的景吧!

    叮叮叮,劇本的作者是劉雁,被稱為新時代的“老舍”,曾編劇的《80後的獨立宣言》只有3.6的豆瓣評分。

    劉雁的微博都是攻擊他的,劉雁對謾罵他的都是謙虛的詞語迴應,希望大家不要如此不理智。

    劇情拖沓,結個婚十幾集。可是看點還挺多,慢慢的我發現吳友仁如此痴情,角色的立體度比主角嚴振生飽滿多了。

    可自從吳友仁死了之後,徹底算崩了!

    幫死敵養孩子這個劇情在很多電影、電視視中都有過,這個槽點就是不嚴謹,春花為了救嚴振生答應了吳友仁一天夫妻的齷蹉要求,三個老婆的吳友仁這麼多年沒孩子,和大齡老姑娘春花一天就立馬懷上了。

    本以為五十多集的體量是一場時代行業大劇,沒想到啊!

    咔擦,只有開頭幾集的醬菜行業的內容,其他的都是圍繞的結不結婚,綠了這個,又綠了那個。

    改名綠帽衚衕算了。

    劇本的硬傷和演員的高質量起了強烈的反作用力。

    以下內容,含大量劇透。

    含大量劇透。

    請慎重。

    四十五集之後的劇集還沒有放出來,而劇情已經透過北京衛視雜誌以文字放出。

    寶祥喜歡太太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在很多情節都交代過。

    寶祥照顧類風溼病的翠卿搭桌子,端屎端尿,事無鉅細的照顧,長時間的相處的讓翠卿對寶祥有了好感。

    翠卿懷了寶祥的孩子,翠卿本來是噁心嚴振生,慢慢的被寶祥打動了心。

    翠卿帶著寶祥找了個藉口說是去上海走親戚,其實是在別處租了個院子養胎,過了幾個月他倆回來了,還帶了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兒取名叫翠翠。

    翠卿藉口說是撿來的孤兒,大家心知肚明。

    嚴振生非得和翠卿復了婚,翠翠入了嚴家。

    寶祥為了救翠翠被汽車撞死了。

    嚴振生想把投在沁芳居的錢還給黑子,可櫃上沒錢,之後沁芳居被改編為公私合營的工廠,黑子懷恨在心。

    文工團丁團長表白春花,被春花一口拒絕。

    嚴寬頻著杏兒到沁芳居醬菜廠當學徒。

    黑子成了沁芳居副廠長。

    嚴振生當上了作坊裡的醬菜醃製技師。

    嚴振生不想耽誤牧春花,春花說不怕別人說閒話,面對黑子的索要房契,春花說出了打劫佟麻子和殺海淀豬頭飄的事唬住了黑子。

    俞老爺子在此過世了。

    嚴謝和鶴年成了高中同學(這不扯嗎?這部劇最不嚴謹的是這些孩子的年齡)。

    嚴謝得了鶴年的口風不認嚴振生當爹了。

    鶴年驕傲的以為自己是出身最好的,天天想著法的陷害嚴謝。

    黑子逼著嚴家幾口搬進了跨院,一開始的下人們搬進了前院。

    嚴謝因為嚴振生地主出身導致處處碰壁,嚴謝把嚴振生氣進了醫院,最後得知真相的他後悔不已。

    鶴年看到辛紅和嚴謝慢慢的關係要好,鶴年心生醋意,陷害嚴謝傳看黃色手抄本。

    嚴家告訴了鶴年的爸爸是嚴寬,派出所最後查清了真相,念及悔過早初犯就口頭教育沒有追究。

    最後嚴謝救了自殺的鶴年,自己卻被子彈打穿了臉部,沒有傷及性命,面部和和牙齒咀嚼肌被破壞。

    1978年翠翠接走了翠卿,嚴振生和翠卿離了婚。

  • 5 # 黑色童話47

    你們都要拿這劇和大宅門比嗎?大宅門是個勵志的劇,芝麻胡同我看到現在感覺就是一部民國的感情戲啊,沒法說,我認為演的真不錯!

  • 6 # 陳海立99469431

    純粹的一個胡編亂造。這是40年前的事嗎。不知道這種垃圾電視劇是怎麼透過有關部門審查的!真是浪費資源!也就這水品!

  • 7 # 小卡3231622

    看了演員表很期待,看了幾集,馬上猜到王毆又要來演小三啦還是偉光正的超人小三,額,男主一出場就是爺爺輩兒了,還轟轟烈烈的談戀愛呢。和原配生孩子不算繼承香火和妾生的倒算,那老爺子腦子裡裝的是米田共吧,那場男主原配和老頭三人討論的邏輯怎麼都明白不了,男主剛出場多麼重視生意啊,後面你看他都在幹嘛?前面那麼沒錢後面出手突然幾千幾千,看得我一路黑人問號臉!所以這部劇講述的是中年危機遇上神奇女俠?

  • 8 # 倚欄風不冷

    我是當神劇來看的,解悶的,特別看到後來翠卿的表現,真是顛覆了我的價值觀,人生觀,,,導演自己看看估計都能笑了。

  • 9 # 語誠流

    現在,電視劇劇情、表演、服裝、道具、場景每樣都好的精品太少了。造不出來,也不可能了,觀眾的口味雜還刁。就拿劇本來說,太真實了不行,太正了也不行。沒有點兒矛盾衝突不吸引人(劇和劇之間也競爭)。稍微用力,涉及到男女感情就容易狗血。《芝麻胡同》就是如此。如果真是像許多觀眾期望的那樣,劇的重點放在民族品牌發揚光大上,比較真實可信的放在醬菜製作上,那麼作者、編劇工作量就大了,製作週期長。還不見得受歡迎。像現在這樣雖然有人罵狗血,但是,保險哪,收視率有保證,這就是現在市場左右電視劇製作模式決定的。

    所以,現在看電視劇,心態上就得這樣:不能期望太高了。就像在美團點的飯店套餐,別指望各個菜都可口,色香味俱全。有那麼幾個,有時候就那麼一兩個不錯就行了。

    《芝麻胡同》就是如此,劇情比較狗血,但是,作者不是讓觀眾相信劇情,而是透過劇情表現的是人性。人性這個東西是非常複雜多變的,不同的立場、不同的境遇、不同的角度人們對涉及自身的事情不論福禍,處理的方式都不同,而且往往還有偶然性。從這個角度看,這部劇還是可以的,創作者們下了比較大的功夫,寫的比較精細,表演的更是精湛。如果你過分的關注劇情真實,為狗血劇情生氣,那麼這些角色隨著身份條件的改變,內心細緻的變化,外部精湛的表現,就容易忽略。

    基於這樣的觀看心理,我給這部劇的表演,無論大小角色我給五分,演的是真好呀。各個大主配角不用多說,演的好。就是一些特別小的角色,比如大酒缸的三兒、張副官、貝勒都演的好。就現在播出的我看的劇來說,導演的功力,演員的水平絕對是最好的沒有之一。

    這部劇還有一好,就是臺詞。內容符合劇情,腔調京味兒地道。

    實際上,現在對於一些只是為了表示真實的劇不咋感冒了,身邊各種同學、朋友、同事的生活就是真實的劇。對獵奇、偶像更是沒什麼興趣。倒是對一些讓人思考,涉及細膩心理的劇覺著有意思,像《和平飯店》《芝麻胡同》……在劇情特定的情況下,看人物心理變化,如何透過演技表現出來。比如,秉慧的表演,寬子不在家,獨自帶孩子大少奶奶的狀態及後來和福子好了公開之後的狀態表現的都好。寶鳳、寶翔的表演……

    太困了,就到這了。

  • 10 # ZBLiu

    但是,頭一次看見“高開低走”這句話,我這裡剛開始放,裡面評的那些個情節上的問題,還沒看到呢。看了幾集,看到被“差評”的地方,發現這位評論家說的劇情是“斬頭去尾”,照自己立論的需要來湊。比如說,“牧春花跟吳友仁上床了,還懷孕了,懷的是吳友仁的種”,接著就大搖其頭,這個角色乾脆別活了。實際的情節,是有前後文的,牧春花不是朝三暮四的賤人,橋段和對白都明明白白的擺著的。還有,“嚴振聲每次都是一個‘慫’字”......這就覺得這位論者,非等閒之輩,是揣著“黒”的使命來的。想找他理論理論,原帖卻再也找不到了。正好這個提問是吐槽為主的,就借貴方一塊寶地落腳發聲吧!

    現在,我還沒看到“吳友仁死掉”,所以對“吳友仁死掉以後”的議論就沒有發言權。先發個帖掛著。等看了後文再來掰扯掰扯。

    吳友仁直到臨死,才發現來殺他的黑子原來是他失散了的親人。這個情節大概可以被評為“狗血”。但是,什麼叫“狗血”?“狗血”原來的叫法是“灑狗血”,百度上說:

    “灑狗血來自舊梨園行,就是講演員表演時不講分寸,亂賣,造作,以致於做派失卻了本真實在。”用現代例子解釋,就是渾身打成了篩子,還能發表長篇激情抒懷,然後擺足pose倒下。而這裡的這個情節早幾集裡就埋下伏筆了,是劇作有計劃安排的情節,屬於“無巧不成書”。在評論當中“狗血”反覆出現,說的幾乎全是評論人表示不同意這個情節,似乎評論人自己也沒弄明白什麼叫“狗血”。評論人當然可以議論情節,但是對情節的感想只能是感想而不是評論的論據。“我覺得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不叫評論。

    有評論指出,劇作者是仿老舍的《茶館》來寫本劇的。是不是,不去妄議。但格局上是相像的。從比較上可以感到一些問題。《茶館》用了三個時期的三個場景概括了十九世紀末以來的五十年的社會變遷,刻畫了這三個歷史階段的眾多人物。而《芝麻胡同》則似乎是接著《茶館》講以後幾十年間的人和社會的故事。

    應該說,話劇和電影的創作既要講故事,又要談哲理,還要滿足戲劇美學上的各方面要求,難度是比較大的。看起來,電視劇在這些方面的難度要小些。但是,電視劇有電視劇的難處——電視劇是俗文學,要用情節來餵飽幾十集的空間。於是,矛盾就來了——情節單薄要捱罵,情節一多又有“拖沓”的抱怨。什麼時候都會有抱怨,但是以抱怨多少來評定電視劇的優劣則是並不公允的。

    既然是描繪某個社會的生態,那麼智愚賢不肖都是可以“入鏡”的,即使是壞人,也是當時有的,“揭露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怎麼個就是不可以了呢?即使是作品的主角,也沒有規定必須高大全。阿Q欺負過小尼姑,偷過靜修庵的蘿蔔,還想跟吳媽“睏覺”,還賭博......這麼多劣跡,可從來沒見有誰出來批判魯迅寫了不該寫的。一夫二婦,在當時是並不鮮見的。承祧更是那個年間預設可以的事。寫進情節並不十惡不赦。我的看點是人物在這個情節裡怎樣生存,表現出了什麼。

    所以有人預言我看下去會後悔寫了上面的話。我認為不會。因為看到現在,我看到了值得看的內容。

    這就涉及另一個問題:幾乎所有宣稱“高開低走”的帖子,都不提演員表現得怎麼樣,個別提及的,也是“王鷗過去也演過小三”這樣的“查前科”扔石頭。而這部劇的一個鮮明特點是陣容很整齊,不但主角陣容整齊,而且配角的表現也很到位。這一點我猜想是有意為之的。因為相當長時間以來,電視劇的演員似乎只有男女一二號,其他的就都有點將就對付,“群演”就更是慘不忍睹。最近這幾部戲讓老戲骨重回熒屏中心,是有一定意義的。也正因為如此,我才覺得一連串的“高開低走”只怕是有點來者不善。這部戲,連同《正陽門下小女人》和《四合院》,我覺得並不見得盡善盡美,不過“我知道,我不說”,所為也是不給那些人送彈藥。

    看到了寶翔和林翠卿“傷風敗俗”的那段了。結果發現,和“牧春花跟吳友仁上床了”是相同的情況。吐槽的中心點是這個做法政治不正確 。劇中有什麼來龍去脈,劇作者是以什麼態度來演繹這段情節的,評論幾乎無人提及。戲劇表現的,既有好事也有糗事,這一點想來不會有人反對吧?論戲,不是看它演的是好事還是糗事,而是看透過這些事講了什麼道理、說了什麼樣的故事。

    就以寶翔和林翠卿“傷風敗俗”的那段而論,這是“貫徹婚姻法”這個段落當中的一個環節。貫徹婚姻法的內容,過去有過,主要立足於農村,《劉巧兒》、《小二黑結婚》、《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等,基本上圍繞著包辦婚姻、買賣婚姻來開展的。而“一夫一妻”的情節好像沒見到過。這個情節不好寫,因為《婚姻法》不能得罪,劇中的當事人也不能當反派來打。兩頭不能得罪卻又要能齣戲,你看難不難。這部戲想表現的是從1947年起的幾十年間的北京胡同裡的社會百態。五十年代初,貫徹《婚姻法》是個大事件,不繞著走是一個有勇氣的做法。而這段情節不但是“兩頭不能得罪”,而且充滿戲劇矛盾,是能“齣戲”的內容,也是考驗演員功夫的地方。這段戲裡,嚴振聲、牧春花和林翠卿各自都要面對另兩人,都有左右為難的地方。整段情節,前面已經說過劇作上也有左右為難的地方。連區裡的幹部也有左右為難的地方——《婚姻法》必須貫徹,而大量的事實婚姻不能一“離”了之,還要有個後備的變通處理。就是說這段戲充滿了懸念。正好,幾位老戲骨可以在這裡大展拳腳。現在實際看下來,這三位都不負眾望,拿捏得很好。何冰在這部戲裡有好多次相當不容易處理的情節,他都處理得恰到好處。足見不是浪得虛名。而那段“傷風敗俗”,林翠卿是在那個具體情節上因為惱恨嚴振聲竟然“休”了她,衝動起來想報復而“作”出了軌,寶翔也是在矛盾心理當中犯了糊塗,連她們自己也心虛,不敢面對嚴振聲,直到行將敗露時林翠卿就向寶翔直說“這是本來就見不得人”。從後續情節看,可以說劇中沒有一個人說這件事是正確的。它就是一件糗事。而因了這件事又生出一番曲折。人物的個性反倒有機會更充分展現。到這件事全盤大暴露,那集戲整個是一高潮——在場七八個人,各有自己的身份,這件事對他有具體意義,這些人要在這段群戲當中按照自己捲入深度、和在場其他人的相互關係、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和自己的教養程度等等與在場眾人互動。這是一段很熱鬧的戲,不好寫,也不容易演,現在編導演都不辱使命,誰料想到了某些人那裡只換來一句冷冰冰的“政治不正確、爛戲”!出現這種“我說前門樓子,你說大馬猴子”的局面,不能用“不懂得看戲”來解釋,而只能解釋為“有備而來”,要“亂棍打死”。

    事是糗事,情節不爛——能把糗事捋順說清讓角色更有深廣度,那就叫精彩。觀眾,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要是一部戲“諸事順遂,心想事成”,觀眾肯定說沒勁。

    有人要保持自己眼睛和心靈的純潔,拒看這樣的戲,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但是我沒有跟著做的義務,我要看在這段充滿戲劇衝突的戲裡,演員怎樣顯示自己的功力。所以,我不後悔前面說過的話。也準備直面以後的情節,充分享受演員們的精彩表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天最適合吃什麼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