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荷角停蜓
-
2 # 前進的蝸牛18
何為戰爭?
戰爭是一種集體和組織進行的暴力行為,是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而進行的武裝行動。往往觸發戰爭的是政治,而非軍人,所以以可以視為戰爭是政治和外交最極端的手段。同時戰爭以代表著一種掠奪,在一方資源不足或其他原因的主導下,對另一方發起進攻,另一方被動防守反擊,雙方都認為是站在“正義”的一方,進而發生激勵的碰撞,這就是形成了戰爭的極端社會表象。
戰爭,打的是集體和組織的政治,經濟,軍事較量。只要是極端的暴力行動,就會有傷亡,就會有經濟損失。
比如在二戰的時候,其經濟損失的國家,北韓戰爭3400億美金,波斯灣戰爭1020億美金,阿富汗戰爭1160億美金等等。
有戰爭就代表有傷亡,這個傷亡不僅有軍人,還有普通的平民百姓,在二戰的時候,總計有61個國家,20億人口捲入這次大戰當中,其中參戰士兵遠超1億,戰後統計,約有9000萬士兵和平民傷亡,3000多萬人流離失所。
嚴格來說,戰爭是沒有勝利一方的,戰爭對那一方都是災難,而且這個災難還是無法去估量的。
-
3 # 魔都浪兒
真實的戰爭,完整的屍體是很少的。而且戰場上散佈的都是殘肢內臟。衝鋒過程中很有可能你衝著衝著脖子上就掛了一截腸子,或者被人頭絆倒了。
戰場上絕對見不到電影中步兵扎堆重逢的場景,火炮威力非常大,如果你腳下的地面比較硬,臥倒,可能被震死。如果你不臥倒,會被彈片打爛然後被氣浪扯碎。電影那種重炮炮彈在身邊爆炸以後掃掃土站起來繼續打,基本不可能,前線的戰爭是殘忍的,戰壕遍地都是屍體,糞便 有的 死亡後無法辨認,或者找不到軀體被炸成粉末,或者高溫下蒸發。或者被燃燒彈化為灰燼。一場戰爭下來,除去被俘的,戰死的,還有好多失蹤的,想想這些失蹤的戰士恐怕早已在戰爭中屍骨無存了! 戰爭是很殘酷的,希望人們能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
4 # 史學達人
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士兵的屍體被炸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子彈是不長眼的,尤其是大炮開過來,一炮打出去,很多人都是被炸的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了。
說真的對於沒有經歷過的人,那個慘烈的場面,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想象的到。我們本就都不喜歡戰爭,但是,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站出來進行反抗。
正如近現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國的時候。我們必須給予他們反擊,儘管當時我們用的是小米加步槍,但是,那時候所有的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在毛澤東的帶領下,我們採用各種戰略戰術和日軍作戰。可以說整個作戰的過程中,華人民從來就沒有退縮過。
尤其是彭德懷領導的百團大戰,是真真正正打出來了中國軍威和國威。這一次戰役的勝利,我們共計殲滅日偽軍4萬餘人,大大的鼓舞了華人民抗日的時期。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書寫了重墨重彩的一筆。
正是因為我們有這種精神,所以,我們才能夠保護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的子民和財產,捍衛我們本應有的尊嚴的。
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能夠屹立幾千年而不倒的主要原因。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後輕於鴻毛。那些為人民而戰的人,他們永遠都是永垂不朽的。
他們都是英雄,都是被華人民世世代代所敬仰的。
我們都知道,在我們抵抗日本法西斯的生活,經過八年的艱苦抗戰,最終我們打敗了他們,迎來了勝利。
正是因為戰爭是可怕的,是殘酷的,所以,我們才應該更加的珍惜我們現在幸福美滿的生活。
如今我們能夠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發展成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全部都是在毛澤東為我們建立的獨立自主的新中國,鄧小平為我們提供的改革開放的基礎上實現的。
所以,我們更加應該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戰爭儘管說是很殘酷的,但是,我們從來也沒有怕過。
我們對戰爭的態度,正如毛澤東所說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
5 # 九品侍衛
“戰爭”為什麼很殘酷呢,因為戰爭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比如政治利益或者是資源利益(中東地區的石油),當然也不完全是為了更多利益去引發的戰爭, 宗教文化也是戰爭的起因。其實戰爭不僅給士兵身體上帶來痛苦,普通老百姓身心飽受摧殘。因為戰爭需要用到的各種武器,進行對人類的傷害(子彈不長眼啊),之前在媒體平臺看過一個短影片,講述的是敘利亞政府遭到空襲,有個8歲的小孩被炸斷了雙腳,他的家人全都不幸遇難,餘生只有他自己,很孤獨,從心靈上來講他很無助,所以說戰爭是很殘酷的。
你提到了“戰爭中經常有士兵的屍體被炸碎?” 這個是再正常不過了。以二戰為例,簡單說幾個德軍使用的武器,Grwr34型81mm迫擊炮、SGrWr42型120mm迫擊炮、反坦克炮、牽引高射炮、SFH18型150mm重型榴彈炮、犀牛自走反坦克炮、潘德沃夫42型輕型火箭炮、Ju-87D斯圖卡俯衝轟炸機、豹式中型坦克,這些武器彈藥哪個炸到士兵還能留有全屍呢。現代戰爭也一樣,武器彈藥不斷升級,威力也是越來越大,炸到了肯定就沒全屍。
但是之前也瞭解過一些戰爭過後“打掃戰場”的紀錄片,如果碰見沒有全屍的戰友會怎麼樣?一般是將戰友的屍體搶回來,避免落到敵軍的手中,在很多國家戰友屍體落到了敵軍手中對戰友屍體做出侮辱行動,也是很打擊士氣的。
-
6 # 手機使用者56650737095
這在戰場上再正常不過的情景!你在電影裡看到的,一顆炮彈飛來,人被炸飛起來是正確的,只不過飛起來的不是整個的人,而是肉塊!!
-
7 # 薩沙
炮彈不是針對屍體,而是覆蓋整個戰場。
在長沙會戰期間,我軍在嶽麓山炮兵陣地雖然沒有什麼火炮,但仍然給日軍很大殺傷。
後來我們觀察戰場,發現我軍炮彈落點成為魚鱗形態,也就是幾乎覆蓋了日軍進攻地區的所有部分。
炮彈覆蓋地區,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被波及。
缺乏炮彈的我軍尚且如此,日軍、美軍之流就更強了。
當時一個營長在戰鬥中犧牲,團長特別讓人找到一口棺材(當年很多中國老人在家裡存放棺材,為了死後使用,軍隊會出錢購買),在二線陣地收殮了營長的遺體。
誰知道,日軍同時發動猛攻,一線陣地被突破。
日軍猛烈炮擊二線陣地,一發炮彈將營長躺著的棺材炸碎,遺體也被炸得四分五裂,連收殮都難了。
這個營長是團長多年的老部下,結果死無全屍。
聽說營長的遺體被炸成碎片,團長忍不住流淚,確實太慘了。
北韓戰爭也是如此。
當時收斂黃繼光遺體計程車兵回憶,他一路上收斂遺體沒有幾具是完整的。而且一定要當晚就去山上往下拖,遲了就無法收斂了。
美軍夜晚不會炮擊,怕誤傷自己人。我軍進攻都是在晚上,美軍只會用輕武器和迫擊炮反擊。
往往志願軍會在夜晚作戰會勝利,佔領山頭。
那麼,第二天沒有就會使用重炮對山上猛轟,還會用飛機爛炸,甚至投擲凝固汽油彈之內。
這種火力覆蓋是驚人的,上甘嶺山頭都被炸低半米,出現了齊腳踝的浮土。這裡沒有土,而是石頭被炸碎以後形成的。
所以,戰士遺體無論是志願軍還是美軍,只要白天沒有收殮,基本都被炸碎,想收殮就很難了。
-
8 # 國平軍史
特別是某縱隊攻堅一團的迫擊炮時常開炮,炸彈爆炸時都是對方士兵被拋到空中再跌到地下,包括有時從城牆上掉到城牆下來,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但也僅此而已。
真實的戰場環境,哪怕不是大口徑榴彈炮炮彈爆炸,只是掩護步兵的迫擊炮炮彈爆炸,炮彈落點附近被炸之人,也大都是體無完膚,缺胳膊少腿的,或者腸子都炸飛了,繞到樹上去了,等等,不一而論。
因此,電視劇畢竟是人為拍攝,不可能做到真實的炮彈爆炸時人瞬間四分五裂,成了一段段的屍塊,而非完整的屍體,除了中子彈以外,尚而儲存完整的屍體,戰時停頓時,會有專門負責收屍體的運走埋掉,落得個全屍還算是祖上積德。
真正被炸得七零八落,找不到人了才是最慘的,一場戰役下來,特別是面對炮火猛烈的對手時,總會有許多人員失蹤,除了個別逃兵以外,有的瞬間變成了瘋子,民間所說的腦子搭牢了,真的沒法打仗了(這些人都是由國家負責養老送終),一般失蹤人員都是被炮火瞬間炸得粉身碎骨,找不到完整的屍體了。
除了可怕的炮火,特別是大口徑榴彈炮炮彈爆炸,瞬間炸飛一堆人,航空炸彈的轟炸也非常可怕,由於噸位大、裝藥量高,戰時陣地上空投擲多枚高爆航彈,真的許多人瞬間蒸發,能找到大的屍塊,已經是萬幸,戰爭之殘酷非親臨者,真是體驗不到。
50年代初的那場戰爭,儘管戰士們英雄善戰,不怕流血犧牲,最終,強大的敵人不得不簽署了停戰協議,實際上雙方打成了平手,又回到了那條什麼線,開始了互不侵犯。
從物資消耗、戰爭費用來說,對方損失極大,但從人員戰損來判斷,已方損時更慘,關鍵是器不如人,武器裝備較差,火力特別是炮火不足,且缺乏空中掩護,如此艱難困苦的局面,依然給對手以極大殺傷,極大的震撼,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對手,顯示了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戰後,特別重視火炮的發展,大大小小的火炮,其裝備數量在全球說第二,真的沒有哪個國家敢說第一,那場戰爭留下的戰爭創傷,挨炸的滋味是永遠抹不掉的,強調精神上戰勝敵人沒錯,更要重視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是儲存自身戰勝敵人的強大戰爭工具。
-
9 # Global防尉
戰爭,那麼殘酷、血腥、慘不忍睹,為何還會充斥在這個世界,我們期望和平,但戰爭就是在促進和平,戰爭是一種促進和平的極端手段。
戰爭很殘酷。戰爭為何殘酷,正如題主說的那樣,戰爭過程中有士兵的屍體被炸碎。炸藥可以撕毀一切軀體,靠的是什麼?炸彈碎片、衝擊波、爆炸產生的高溫等等,裝有炸藥的密封金屬體內由於火藥瞬間燃燒產生巨大的壓力,使得金屬體能夠瞬間被炸開,這些瞬間被炸開的碎片以超高的速度奔向脆弱的人體,再加上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以及瞬間高溫,完全可以將一個軀體撕毀。
人類是主導戰爭的決定性力量,而武器才是戰爭的殘酷的主要“製造者”。自從新石器時代,人類知道了如何狩獵,那時的武器主要是“石器”。到了冷兵器時代,隨著“劍”、“矛”、“匕首”等重要利器的出現,也不同程度的促進了世界戰爭的發展。到了近代熱兵器時代,“火炮”、“長槍”、“艦船”等相繼問世,讓近代戰爭更加多元化。由最開始的人與人之間的對抗,逐漸轉換成武器與武器之間的對抗,但這背後的操縱者終歸是人類,而受傷的同樣也是人類。
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兩次戰爭當屬兩次世界大戰。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主戰場在歐洲,共有約六千五百萬人參與,死傷近三千萬。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範圍更廣,近20億人口被捲入戰爭,傷亡近九千萬,是歷史上最大的一場世界戰爭。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依舊沒有喚醒人類不了人類心底的那些“貪婪和慾望”,北韓戰爭、越南戰爭、五次中東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等,這些戰爭的“受傷者”是誰,武器被炸的七零八落,人類未嘗不是這樣,但有人會心疼這些武器嗎,顯然不會,因此只有從人的遭遇才能體會到戰爭的殘酷。
戰爭同樣讓人類認識到了武器裝備的重要性,但人類是戰爭的核心力量這一重要論斷從未改變。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長槍短炮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飛機、大炮、大型水面艦艇的廣泛使用,再到如今壓箱底的核武器,無一不是戰爭殘酷性的重要推動者。現如今大國與大國之間,鄰國與鄰國之間相互制約,不斷髮展、改進武器裝備,打著震懾對手的旗號,一旦事態嚴重,誰還會管那麼多。
如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沒有和平哪來的發展,觀望世界局勢,中東問題、非洲內亂、區域性地區局勢緊張、恐怖主義猖獗等,這都對世界主題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
10 # 電視劇裡看歷史
戰爭很殘酷,這不用說,因為這本來就是事實
自人類誕生之後,戰爭,作為解決人類爭端的最後一種方法便開始在人類歷史中粉墨登場了。一開始的戰爭可能只是兩個部落為了爭奪某個獵物而爆發的偶然行為,後來,人類文明越發達,戰爭的等級就越高了,也變得有組織,傷亡也就越大了。據不完全統計,人類歷史上發生的規模戰爭達到了15000次,其中有些戰爭的代價令人痛惜。比如二戰,十年戰爭,近2億人的傷亡代價不可謂不小
-
11 # 銅豆1981
戰爭很殘酷的,殘酷到久經戰場的老兵也不想回憶。
上甘嶺上就沒有屍體,晴空萬里缺分不出陰天還是晴天。
回覆列表
戰爭自然有其血腥的一面,12.7口徑的子彈不論是重機槍還重狙,有效距離內打中人基本上都能攔腰打斷。重炮覆蓋過的陣地腸子、肚子、胳膊、大腿到處都是,所謂整理遺體其實一堆肉塊兒,是誰的戰場上說不清楚。155口徑炮彈5米以內即使是躲在坦克裡也會活活震死,如果使用的是空炸引信,炮彈凌空爆炸幾百顆鋼珠子象雨點一樣密集,下邊的人炸成篩子。假如是空投的白磷彈那就更慘了,連骨頭都跟著燃燒,躲在水裡也不行,要麼用刀子剜出來,要麼砍手腳。各類彈藥的彈種很多,除了上述所說的以外還有穿甲彈、破甲彈、集束彈、末敏彈等等。戰爭的殘酷不僅反映在血腥上,他對人性折磨和良知吞噬才是最要命的,每一個失去親人或戰友的人內心被仇恨佔據,不管男女老幼只要身體條件允許都會拿起槍復仇,不擇手段的比比皆是。蘇軍攻入阿富汗、美軍打贏伊拉克及進入越南以後面對的亦兵亦民的百姓就是例子。優勢一方殺人取樂、強姦、搶劫層出不窮…。這一點日本侵略中國、德軍攻入蘇聯、蘇軍進入柏林均有歷史可查。而失敗一方也好勝利一方也好戰後很長一段時間沉浸在戰爭的陰影當中不能自撥,內心相當痛苦。也正因如此我們華人有非常嚴肅的戰爭觀,人民軍隊只為保衛家園而戰,只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完整和統一而戰,不為轉移國內矛盾而戰,做為戰士擁有崇高的榮譽。軍隊有著極其嚴格的紀律,比如繳獲要歸公、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等等,就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期也是這樣做的,其中一些戰士還真就犧牲在他們婦女和老人的槍下。我們的軍隊還不去掠奪他國財富,不合夥欺負人瓜分別國土地,這一點跟西方軍隊是有本質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