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AAAA61125806

    本來古德里安和希特勒的關係相當不錯,所以才能迅速晉升為一級上將,並擔任德國機動兵總監,執掌德國機動部隊,可之後古德里安的正直毀了他的前程。

    1.莫斯科戰役後古德里安在戰場上為了維護士兵的利益抗命撤退和對於德軍高層戰敗責任的當面指責惹惱了希特勒,將其撤職,編入預備役,古德里安回國後發現有蓋世太保在監視自己!

    說明當時古德里安已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被打入冷宮。

    2.1943年保盧斯身為元帥,卻投降了敵軍,讓希特勒勃然大怒,發誓不再冊封元帥,知道二戰結束也只因為功高難封而被迫又封了2個而已,而之前他曾一口氣連封28個元帥過!

    說明當時希特勒已經對德國將軍極為的不信任,而古德里安身為一個極為叛逆又沒有戰功的將軍,更是難封了。1940年在敦刻爾克,古德里安就曾經對希特勒命令他的裝甲部隊停止前進頗為不滿。

    3.1943年希特勒由於絕望的戰場形勢被迫再起起用古德里安擔任德國裝甲兵總監,雖然在再次召見古德里安時假猩猩的說了些道歉的話,當他與古德里安的隔閡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古德里安之後一再因為軍事問題和不斷的與希特勒爭吵後,他就更為厭惡古德里安了,之後他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又起用古德里安擔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可不久又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後把古德里安再次撤職。

  • 2 # 圖文繪歷史

    何止是古德里安看不起希特勒,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另外兩個,隆美爾、曼施坦因同樣看不起希特勒,這三個人作為職業軍人不參與政治,有著崇高的軍人信仰,但是希特勒經常越級指揮前線的部隊,對他們下達的命令指手畫腳,出問題後又撇開關係不承擔責任,所以曼施坦因多次跟希特勒對著幹,古德里安對希特勒不屑一顧,而隆美爾因默認了刺殺希特勒的行動,而丟了性命。

    鐵十字勳章,德國軍人的最高榮譽,希特勒一戰時獲得2枚,希特勒佩戴了20多年!

    有人說希特勒在政治上是爆發戶,在軍事上是妄想狂,話說得太簡單了,希特勒的軍事才能還是有一些的,實戰經驗也不少,比如他在一戰獲得兩次鐵十字勳章,而這個勳章可是德國將士的最高榮譽,沒有重大立功機會想都別想,在對軍事討論時眼光很準、觀察很敏銳,所以希特勒還是有一定的軍事才能,比同期的丘吉爾、斯大林要好很多。

    納粹德國三大名將之一古德里安,唯一遺憾不是元帥。

    但在古德里安回憶錄和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都在指責希特勒,特別是蘇德戰場上,下達一些無法完成的作戰任務,多次越權指揮前線部隊,專橫武斷,和下屬的關係極其惡劣,直接整垮了德軍的戰線。但蘇德戰場的失敗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都是有責任的,親自葬送了第6集團軍,保盧斯元帥被俘,曼施坦因負有主要責任;莫斯科會戰最佳時機是在古德里安手裡錯過的。

    曼施坦因,德國容克貴族的代表人物。

    這些戰爭中的錯誤,在後來的回憶錄和自傳裡看不到,錯誤只有希特勒,這就是歷史,這就叫痛打落水狗。有人說希特勒選錯了方向,他如果用治理經濟的方式發展德國,不用軍事的方式,今天的格局可能另一番景象,所以希特勒是個天才,但他是邪惡的天才,所以很多人反對他,看不起他。

  • 3 # 成都地產逍遙君

    其實,說看不起可能不太準確,古德里安對希特勒的評價也是有褒有貶,比曼不群應該相對來說客觀多了。

    古德里安對於戰爭爆發之前及早期的希特勒還是有頗多認可的。

    第一,德國裝甲兵改革和建設的過程中得到了獨具慧眼的希特勒的鼎力支援。

    古德里安最初建立德國裝甲兵時,希特勒曾經對新式部隊有過一次視察,並且大受鼓動,宣稱這些就是他想要的那些東西。從那次展覽之後,古德里安就有了一個信念,只要有機會把自己的看法說給希特勒聽,後者就一定會贊同他組建現代化國防軍的想法。

    古德里安還特意繼續寫道——在希特勒之前,俾斯麥是唯一一位到庫姆斯多夫參觀陸軍兵器展覽的帝國首相,而在此之後,除了希特勒就再也沒有哪一位總理到過這裡。

    第二,就是對希特勒早期勤於視察前線部隊的認可。在波蘭戰局時,希特勒曾經視察過古德里安的部隊,並且給部隊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遺憾的是,在接下來的年月裡,希特勒就很少到部隊視察,而到了戰爭的最後幾年他就根本不去了,他因此再也沒有辦法保持與部隊的接觸,也不再瞭解士兵地甘苦。

    而其反感希特勒的原因也是多樣的。

    包括希特勒為了攝取國防軍權力而透過流氓手段拉高階軍官下馬的舉動,將與陸軍總司令弗裡奇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的雞姦罪犯弗裡施的罪名扣在前者頭上,以及清洗衝鋒隊時濫殺那些知曉希特勒密辛和醜聞的無辜者,這種殘酷無情和小人手段是古德里安所不齒的。

    除了這些道德品格方面的體現,古德里安還有就是對希特勒軍事指揮獨攬大權,而又總是下達適得其反命令的反感。

    古德里安在回憶錄最後對希特勒做出了幾頁總結,有褒有貶,不過都是很客觀,沒有推卸戰敗責任和惡意醜化希特勒的看法,所以說,透過這些字裡行間,古德里安起碼認為希特勒身上還是有一些其認可的東西的。

    形成對比的是,對於戈林和希姆萊,無論是古德里安還是曼施坦因都是幾乎沒提到過他們任何優點,在古德里安看來,戈林和希姆萊是兩個幾乎一無所長總是誤事的跳樑小醜,而希特勒更像一個瘋子,孤獨患者,既可氣又可悲的謎一樣的人物。

    古德里安在回憶錄最後一句是這樣的——為了統一和自由,為了我們的德意志的復興,趕快投入工作吧。

    希特勒是個誤入歧途的戰爭狂魔,但他為了德意志的強國夢而堅持拼搏,努力改變國運的本心是不可否認的,我想這可能就是古德里安始終對希特勒保留有那麼一絲淡淡的尊重,批判時抱有一絲絲同情的原因。

  • 4 # 歷史吐槽機

    古德里安表示,老子只是鄙視元首的幾個老同志就被擼了個死去活來,要是鄙視元首本人豈還有命在?其實我們看的古德里安回憶錄是有刪減的,在國內出版似乎叫《閃擊英雄》之類的惡俗名字。他回憶錄的正確名字是《一個士兵的回憶》,雖然老朽很想風輕雲淡的說我看的是德文原版來提升一下逼格,但考慮到不會有人相信一個逗逼看得懂德語只好放棄了,連我自己都不相信。

    好吧,其實我看的是港譯和臺譯版,在內容上刪減的少了一些,但其實這本回憶錄從原文出版就是被刪過的,因為裡面宣揚了納粹思想。不管給刪成什麼德行吧,總之古大將並沒有鄙視希特勒,即使他寫書的時候元首已經掛了有幾年了,相對於“甩鍋王”曼斯坦因,他對希特勒的評價可以認為公正。

    這其實和個性有關係,技術軍人出身的古大將身上有典型的工程師性格,更確切的說是底層技術工人性格。為人方正、對業務執著,且在業務範圍內無比清高,不容質疑。業務範圍外相對隨和,卻給自己劃了不可逾越的底線。所謂底線是對自己有道德要求,不盲從,不捧臭腳,也不落井下石。用現代雞湯文來說是個智商高,情商低的人。這樣的人走哪都不受待見,卻因為他是技術大拿而離不開他。我要反雞湯文的就是偏偏這樣的人會得一個善終,走捷徑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赫爾曼·戈林。

    他對希特勒的優點有生動描寫,比如頭腦聰明,記憶力極強,對歷史、技術。經濟數字過目不忘。沒人敢在希特勒面前隨便說話,因為他會告訴你“六個星期前,你說的和今天完全不同”,且不必質疑希特勒記錯,他隨時可以找出當時的會議速記證明。

    再比如擁有強大的意志力和演說能力,能用平易近人的話把觀點表達出來,且讓各個階層完全接受,心甘情願的跟著他走。

    在對希特勒的私人品德方面,古德里安也沒有鄙視之意,“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是一個素食者,不喝酒、不抽菸。所以從個人生活來說,他的生活方式很高尚純潔,很值得人敬佩”。甚至古大將認為希特勒的獨裁也沒有帶來壞處,畢竟失業減少了,經濟也復甦,人民充滿希望,民族自豪感迴歸。

    當然,以古大將的個性,對希特勒的缺點同樣毫不留情的批判。比如古大將的逆鱗,軍事上越級瞎JB指揮,政治上一剛到底,軍事上該縮不縮,不該縮的時候準痿。再比如無限寵信“老同志”,古大將甚至刻薄的挖苦希特勒是對“老同志們”無比忠誠,雖然挖苦的物件是戈林那幫逗逼,他稱之為“黨老爺”。並且他認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希特勒已經有嚴重的疾病,“他的右手發抖,他的腰彎曲了,他的眼光已有呆木之感,臉上出現病態的紅斑。他要比從前更容易衝動。一發脾氣之後,他就喪失了一切自制力”。

    所以古大將其實是個公道人,他是優點和缺點全說,並沒有鄙視希特勒。雖然他和活著的希特勒經常爭吵,也沒有成為元帥,但沒對死去的希特勒落井下石再踏上一萬隻腳。他的名字裡沒有代表貴族的“馮”字,品格卻比許多貴族高尚,這也是他作為納粹主將卻沒有被軍事審判的原因之一,做人有底線不會在平常時對你有幫助,卻能在絕境時成為救命稻草。

  • 5 # 西府趙王爺

    俗話說的好:“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論政治權謀,十個古德里安也不是大魔王希特勒的對手, 但若論行軍打仗、出奇制勝,恐怕一百個希特勒也不如一個古德里安厲害。

    古德里安是二戰時期的名將,是德國三大名將之一,與曼斯坦因、隆美爾齊名。更是閃擊戰創始人、裝甲兵之父。值得一提的是,曼斯坦因和隆美爾都是帝國元帥,而隆美爾還只是個將軍。二戰德國二十幾個元帥,僅僅兩人能與他古德里安齊名,可想而知這人有多牛。

    瞭解二戰史之後我發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但凡會打仗的德軍將領,幾乎每個人都瞧不上希特勒,因為希特勒實在是一個“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三流軍事指揮家。

    要說最看不起希特勒的德軍將領,一定非古德里安莫屬,當然有人說是曼斯坦因,但明面上所表現出來的不屑,絕對是古德里安更多。古德里安是德國國防軍的王牌將軍,在希特勒還是納粹黨議員的時候,古德里安就已經是手握重兵的軍事要員,可以說古德里安對希特勒的蔑視從一開始就存在.。

    二戰時期,希特勒手中最恐怖的武器不是臭名昭著的黨衛軍,而是戰無不勝的德國裝甲師,古德里安便是德國的“裝甲之父”,他創造了以機械化部隊為核心的戰術思想,勾畫了“閃電戰”的基本藍圖。

    可以說古德里安是裝甲戰爭的奠基人,倘若沒有古德里安創造的軍事思想,希特勒不可能在一個月之內,以閃電般的速度拿下傭兵百萬的波蘭。

    古德里安的“封神之路”還要從1914年談起。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戰爭催生科技,科技推動文明的程序。坦克這種龐然大物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誕生。

    在軍事科技落後的一戰時期,龐大、恐怖的坦克無疑是能夠支配戰場的存在。英國用18輛坦克擊碎了德國對外擴張的美夢,與英軍交戰的德軍在坦克的碾壓下潰不成軍,最終導致德國在絕望中一敗塗地。

    思維敏銳的古德里安在德國戰敗後,發現了坦克這種新型武器在戰場上的統攝力,於是他積極學習裝甲知識、研究坦克的構造及應用,在閱讀了大量有關於機械戰爭的書籍之後,古德里安創造出了先進的機械化戰爭理論,只不過固執呆板的德國高層並沒有對古德里安的“戰爭理論”投入過多的關注。

    1933年1月31日,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上臺。希特勒迫切的需要一支機械化、現代化的部隊來實現他征服歐洲的野心。在閱兵儀式上,古德里安臨時命令一支坦克裝甲部隊迅速繞過移動速度緩慢、行軍隊伍冗長的步兵佇列,第一個透過檢閱臺。

    古德里安的挑釁舉動,並沒有招來希特勒的憤怒,反而使希特勒高興的手舞足蹈……

    1934年,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為裝甲兵司令部總參謀長,負責規劃、組建德國機械化裝甲兵團。

    1939年9月,古德里安率領第十九軍裝甲師、摩托步兵師橫掃波蘭幾十萬陸軍,而古德里安所指揮的裝甲師僅犧牲了150人。

    德國閃擊波蘭的訊息震驚了西方媒體,古德里安的大名同希特勒一起轟動了西方世界。 1940年,古德里安率領德國裝甲師在法軍的眼皮子的低下穿越了阿登山脈,並且不到六天就長驅直入插進了英吉利海峽,將33萬英法聯軍逼入了絕境,然而希特勒卻企圖保留裝甲師的實力,命令德國陸軍來處置被逼入絕路的33萬英法聯軍。

    希特勒所下達的愚蠢命令延誤了千載難逢的戰機,導致33萬英法聯軍安全撤離。 1941年,德國攻打蘇聯。在蘇軍的自殺式抵抗下,德軍失去了莫斯科戰爭的勝利。

    隨著嚴冬的來臨,德軍的裝甲師在惡劣的氣候下戰鬥力大減,古德里安請求撤軍,待氣候環境變暖後再另作打算,但是希特勒要求古德里安死守陣地。為此,古德里安大罵希特勒愚蠢,憤怒的希特勒將古德里安撤職。

    而後,面對蘇聯的強勢反攻,德軍節節敗退,希特勒再度啟用古德里安。可惜,這一次被寄予厚望的裝甲之神並沒有能力挽狂瀾。庫爾斯克戰役,這場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會戰,最終以德軍失敗而告終。此戰,德軍損失50餘萬人、3000門大炮、3700多架飛機、1500輛坦克。但這並不全是古德里安的責任,對於此次戰役的計劃——堡壘計劃。古德里安早就提出過質疑,他當著希特勒的面直言,用裝甲兵去硬攻具有堅固防禦的庫爾斯克是愚蠢的。可是希特勒不聽啊,古德里安那是真沒辦法。

    當然,此戰後由於希特勒無人可用,古德里安依舊留在大本營決策層,後來更是坐上了總參謀長的位置。

    其實這個位置對於古德里安不是什麼好事兒,他的脾氣太沖了,加上身為總參謀長,對於德軍的部署計劃負有全責,所以他經常和希特勒發生分歧矛盾。最終希特勒因為忍不了他這臭脾氣,將其撤職。

    當然,古德里安下臺沒多久,德國也投降了。古德里安成了戰犯被關押,三年後被特赦。頤養天年。

  • 6 # 大老二爺

    古德里安和希特勒的衝突主要還是集中在軍事指揮作戰意見的不同,蘇德戰爭時,古德里安在東線戰場,我們今天來看下他在東線戰場的指揮難題以及希特勒給他的難題,當時各部隊的兵源不足,他就命令把各學校中的訓練部隊集中起來編成個師,配備了新裝備、選用了一些特殊優秀人員,並由古德里安原來的作戰處長拜爾林將軍擔任師長,在法國境內進行集中訓練。此外,古德里安還想把西線戰場上,疲兵久戰的裝甲師也撤回來進行整編和補充,只是直接指揮西線的最高統帥部卻不積極支援,對這個問題是一拖再拖,氣得古德里安只好向希特勒抗議。

    原來,陸軍最高統帥部參謀長柴茲勒爾下達的撤回裝甲師的命令,寫得非常含糊:“只要戰鬥的情況許可,裝甲師應立即由前線撤回。”對於這個命令,前線吃緊的部隊當然是不願意放手自己捉襟見肘的點兵力了,都是千篇一律地回答:“前方的情況吃緊,該裝甲師一時無法撤出。”這樣一拖就是好幾個星期。好不容易撤出來一點部隊,往往又都是補給部隊或是炮兵部隊,坦克部隊還是扣著不放。到了盟軍登陸作戰開始之際,古德里安總算勉強給西線整編了十個裝甲師和裝甲步兵師。古德里安就任裝甲兵總監之後不久,就看出了加速造成德軍戰局被動局面的原因,那就是指揮系統不統一和最高指揮部門不得力。他看出,這個問題的解決是非改組最高統帥部不可。

    再後來古德里安見到希特勒之後希望希特勒能同意自己的決策並且給予幫助古德里安費盡了自己的三寸之舌,勸說希特勒任命一位他可以信得過的將領擔任統掌全軍指揮事務的參謀總長,解決目前存在的雜亂無章的指揮系統的弊病,但也是白費,以完全失敗而告終。希特勒怎麼會捨得與他的親信凱特爾元帥分開呢?希特勒不但不接受古德里安的意見,反而相信古德里安企圖限制他的權力看到這一點。

    後來,由於古德里安與希特勒意見不同被撤職: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失利後,他出任裝甲兵總監,後又出任德軍陸軍參謀總長。古德里安再次與希特勒發生意見分歧,而被迫離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法西斯傑出先鋒,戰後卻只被處以三年有期徒刑,跟其他的戰犯比起來,簡直就是明星級的待遇了。

    古德里安在許多地方都衝撞過希特勒,而且是很激烈的衝撞,歷來一個領導人是不喜歡有個叛逆不聽話的將軍的。即使是這個將軍很有才,是自己依仗的王牌,但希特勒依然很不爽,從而對古德里安後期越來越不滿。這個問題問的其實並不確切,並不是古德里安看不起希特勒,只是二人之間的軍事指揮思想不同,各有各的理。導致慢慢的二人心中都會對對方發牢騷。

  • 7 # 心有遠芳

    在希特勒統治下,當時的德國在科技,重化工業,軍工生產上,可以傲視群雄,從德軍裝備的武器上就能看出,新武器層出不窮,都是劃時代的產物。

    如果再給希特勒五年時間,二戰鹿死誰手都很難確定。

    可是希特勒卻不是個軍事戰略的天才,放過英國遠征軍,抽兵南下打基埔,不一鼓作氣打下莫斯科,才讓古德里安氣的吐血。

    希特勒是個經濟掛帥的人物,每打一仗卻要算經濟戰,合算才打,不合算不打,放過英華人是為了同英國做生意,放過莫斯科是為了獲取烏克蘭的糧食和港口,根本沒有全盤的戰略考慮。

    這就好比你讓一個學經濟人去指揮軍隊打仗,他就只會算經濟帳,不會去算軍事帳。

    古德里安就是因為這點才看不起希特勒,錯過拿下莫斯科的最好的機會,給了斯大林喘息的時間,從全國各地徵召有生力量,築起了牢不可破的莫斯科防線。

  • 8 # 蕭武

    古德里安看不起希特勒很正常,德國國防軍將領有幾個人能看得起希特勒呢?看看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的回憶錄,就很清楚了,德軍在二戰期間的戰果都是國防軍的普魯士傳統帶來的,德軍的失敗都是希特勒發神經的結果。無論是在敦刻爾克放走英軍,還是在進攻蘇聯之前突然進攻南斯拉夫耽擱時間,在曼斯坦因看來,都是希特勒發神經的結果,導致戰爭走向被逆轉。

    德國國防軍在一戰之後就被戰勝國視為德國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所以在德國簽署投降協議之後,對德國的制裁中就包括強令德國裁減國防軍,數量不得超過十萬人,從而導致大量的原國防軍將領失業,不得不四處奔走以謀生。但從根本上來說,德國軍官根本不承認德國是戰敗國,而是因為德國出了叛徒,也就是德國內部發生了革命,才導致德國被迫投降,但現在他們卻要受到制裁,德國國防軍將領都是不服氣的。

    因此,即使是在魏瑪民國時期,魏瑪政府對國防軍將領是嚴加防範的,但國防軍將領們並不吃這一套,仍然在努力為國家的復興而奔走,尤其是保住德國的軍事工業基礎。為了給德國軍事工業尋找市場,德國國防軍不僅和剛成立的蘇聯合作,和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國家合作,也在中國找到了市場,並且一度成為德國軍事工業最主要的海外市場,德國甚至打算幫助當時的南京政府把湖南建成一個類似德國的巴伐利亞一樣的工業基地。

    希特勒橫空出世,帶來的不僅是納粹,還有將德國國防軍完全從之前被打壓的狀態下解放出來。希特勒和當時失意的德國國防軍將領算是一拍即合,相見恨晚,很快就進入了相互合作的階段。希特勒大力擴張德國軍隊規模、公然恢復德國軍事工業生產,在對外政策上咄咄逼人的姿態,都讓德國國防軍將領們感到非常興奮,希特勒當然也需要利用國防軍將領來迅速提高德國的軍事實力。

    實際上,即使是在二戰期間,雖然希特勒和國防軍之間存在不小的矛盾,但也不能說希特勒的所有對德軍的指揮就都是瞎指揮、瞎折騰。恰恰相反,在後來成為盟國戰俘的一些德國國防軍將領的回憶中,在這一點上是不夠誠實的。可以說,沒有希特勒的戰略構想,德國在二戰初期也不會取得那麼快的戰果。無論是閃擊波蘭,還是擊敗法國,都有希特勒的貢獻,而在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的回憶錄裡,他們都是被希特勒欺騙了。

    這個套路我們是不是很熟悉呢?當然很熟悉了。解放戰爭中被俘的國軍將領的回憶中,基本上都是這個套路,他們指揮都是奉命的,將士都是賣命的,但是無奈統帥部的指揮不給力,瞎指揮,亂折騰,才導致整個戰爭節節潰敗。其實無非是甩鍋給統帥部,好讓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失敗能有個體面的解釋。尤其是解放戰爭中一些國軍將領的回憶,經常性出現故意甩鍋給統帥部的情況,但對自己消極避戰或者另有小算盤,卻一字不提。也因此,即便是國軍將領的回憶錄,其實也不可盡信,需要參照不同人的回憶,才能還原真相。

    所以,與其說曼斯坦因、古德里安這些人在後來的回憶錄中流露出來的是對希特勒的鄙夷、看不起,不如說是甩鍋更準確一些。比如曼斯坦因堅持說,德軍進攻法國時,他們都以為只要法國投降,戰爭就結束了,根本沒想到會去進攻蘇聯,繼續擴大戰爭規模,而在戰術上在敦刻爾克放縱三十萬英軍逃走,他更是覺得無法理解。其實這都是他事後甩鍋的話而已,不過是想把他們打扮成純粹的軍人,只是被希特勒利用了。反正希特勒死了,也不會說話,他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但問題是,如果他們從根本上就懷疑希特勒,他們又怎麼會在希特勒的手下快速晉升,並不斷執行希特勒的戰略呢?雖然不可否認希特勒在二戰期間確實出現過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操作,但總體來說,大多數時候他在戰略上對德軍的指揮都是問題不大的。可以說,沒有希特勒的許多構想,德軍也不會取得二戰初期的許多戰果。至於曼斯坦因等人說他們進攻法國時不知道還要進攻蘇聯,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 9 # 小黑兔16

    曼施坦因好像在德國將軍裡,就沒能有看的上的,在庫爾斯克戰役時,他讓希特勒馬上投入預備力量,但希特勒說,需要休整。當時德國國力已經已經跟不上了,燃油,武器,人員,後勤壓力巨大。最後戰役不理想,把最後的家底都打沒了,只能轉為戰略防守,曼施坦因把失敗歸位沒聽他的話,真實的原因是希特勒知道已經無力擴大戰果,能守住就是極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可以選擇,你還願意到人世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