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非專業相聲觀眾

    起碼從04年聽到現在也有15年了。總比那些從來沒怎麼表演過的藝術家,突然就整個從藝幾十年啥的靠譜點吧。要不然就是弄個他爹誕辰100年,他弟弟逝世多少年的。別那麼較真兒。就看節目就行了。建黨不也是從幾位革命偉人小船上開會算起的嗎。

  • 2 # 濟棟

    十五歲初中沒畢業到全總文工團說相聲可能嗎?以前天津曲校沒成立時,天津曲藝團有個青年班向戴志誠鄭健王宏劉亞津等考入了青年團邊學文化邊學相聲,向89年中國北方曲藝學校己經成立好幾年了,郭才十五歲,為什麼不考曲校卻考全總文工團,還就考上了呆了一段時間,不可思議。陶大為是曲校的老師。

  • 3 # 岑詮

    郭德綱第一個相聲搭檔叫陶大為,網路資料極少。1989年郭德綱加入天津曲藝團青年隊時和陶大為組成固定搭檔,從那時起成為正式相聲演員,那年十七歲。

    從那年開始算,今年是從藝三十週年了,亦喜亦悲,喜的是三十年後揚名立萬了,悲的是成功進入“老藝人”行列了——歲月真是一把殺豬的刀。

    在天津曲藝團,郭德綱幹了三四年左右時間,每個月工資一百,加上各種零碎補貼,一個月收入一百三十元左右。那時郭德綱估計想都不敢想,三十年後他憑藉相聲這門當時日漸沒落的藝術成為一方富豪和業界大腕。

    在此前一年的1988年,郭德綱和陶大為一起考入了全總文工團的一個說唱團,也就是郭德綱“三次北漂”的首場秀。由於是試用期,郭德綱和陶大為只負責檢場等一些雜活,同為檢場的還有一個藏族小夥子叫楊紅,也就是幾年後紅遍全國的洛桑

    陶大為後來拜劉文亨為師,以柳活見長,一直不溫不火。幾年前,有一部由小品和相聲演員聯手主演的電視劇《老爺升堂》,副導演便是陶大為。原本在劇裡有郭德綱的戲份,但由於眾所周知的郭德綱與體制內不和,許多演員不願意與郭德綱同臺,尤其後來姜昆也加入該電視劇當主要角色,陶大為只好放棄了對郭德綱的邀請。

    2009年郭德綱從藝二十週年巡演,持續數月,直到次年(2010年)2月結束。考慮到下半年郭德綱要出國商演、麒麟劇社、太平劇社、各種綜藝節目等各種演出活動,這次肯定不會“大操大辦”耗時太久,但無疑又是一場相聲狂歡。

    對於郭德綱而言,逢零、六、九的年度意義非凡,承載著其一生特別厚重的記憶,酸甜苦辣、勝敗榮辱,“天涯猶在、不訴薄涼”。

    逢零:2010年德雲社發生了“八月風波”,可以說是滅頂之災,險些關門大吉——只關門了一個多月。臺柱子的相繼出走、更是雪上加霜。9月12日德雲社復演,反響極好,粉絲們自發把這一天定位“綱絲節”。

    逢六:是因為德雲社創立於1996年,屬於N十週年慶典,是德雲社最隆重的慶典活動,沒有之一。2006年和2016年分別辦了十週年慶和二十週年慶,下一場就要等到2026年了,屆時郭德綱已經53歲了。

    人生沒幾個十年,也許有一天,郭德綱真如他相聲段子裡所說的那樣,哆哆嗦嗦走上舞臺說相聲了,于謙老師在“盒子”裡了,然後“挫骨揚灰”了......那時觀眾恐怕真笑不出來了,甚至潸然淚下了。

  • 4 # 遲人瑋

    本來對郭德綱不感興趣的,沒事聽了他的單口相聲之後對他刮目相看了,基本功真是紮實!都得益於年輕時候的臥薪嚐膽,對他是有一種打心底裡尊重了,加上于謙、高峰老師,這仨湊一起能夠掀起高潮的,真的是聽著過癮!推薦大家聽一下《蒸骨三驗》《因果報》《醜娘娘》

  • 5 # 韓娛Everyday

    一、誰是郭德綱

    郭德綱,自稱“非著名相聲演員”,天津人,自幼拜師學習曲藝,後曾隨老相聲演員常寶豐學習相聲,九十年代中期來到北京打拼,唱過戲、寫過劇本,一時困窘。後來開始搭班說相聲,雖慘淡經營,然而幾年間在相聲票友中聲名大振。2004年,開始有媒體關注郭德綱;2005年末,媒體開始集中報道郭德綱,其時郭已經擁有了一群自稱“鋼絲”的粉絲(擁護者);2006年二、三月間,郭德綱“紅遍中國”。[2]

    二、郭德綱的成名歷程概述

    根據網友東東槍所撰《郭德綱說》一文,郭德綱的名字最早在京城相聲票友圈子裡傳播應當至少是在2003年下半年:

    “在網上曲藝迷中間名頭頗大的“中華笑海”(http://www.cnxiaohai.com.cn)網站的主要工作人員、網名“小B”的白楊是在2002年的冬天,第一次在廣德樓聽到了郭德綱的相聲。此前曾經有朋友向他介紹過郭德綱,但他覺得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應該不太會給自己什麼驚喜。但自打在廣德樓聽到了郭德綱的現場演出,他就開始連續“追著”聽了大約半年。2003年的下半年,他把採寫的幾篇關於郭德綱的文章和郭德綱提供給他授權下載的幾段相聲錄音放到了中華笑海網站,推出了一個“郭德綱專題”,這也是網上對郭德綱的第一次系統報道。” [3]

    可惜原文今已不存,小B和中華笑海網站現在仍然活躍在相聲圈子裡,網站上的論壇中也有04年關於郭德綱的討論——但是很明顯,就實際情況來看,這個所謂的“系統報道”所起作用充其量影響了一小部分活躍在中華笑海網站的網友,但是我們目前還無法確定,這一小部分網友對對整個事情的推進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東東槍:你在茶館裡的相聲演出已經有很多年了,從常能看見臺下只有十幾個人轉變為現在這種場場爆滿的狀態,據我知道大致是從2004年年底開始的,這種轉變為什麼在之前的很多年都沒有發生而偏偏在這個時候發生了?

    郭德綱:作一個比喻——買一塊豬肉,你要做東坡肉,把這肉放在鍋裡要燉它。要燉十個小時,才會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入口即化的感覺。但是前九個半小時的時候,這肉都會很硬,吃不了。你得等到十個小時滿了的時候,拿筷子一杵,這肉軟了。你說這肉是因為最後的半個小時呢,還是因為前邊的九個半小時的原因呢——就是這個道理。當然了,往細緻說,第一,是後臺演員越來越齊整。何雲偉啊、李菁啊。業務上越來越提高。都有不同的觀眾喜歡他們。第二,是活。……另外,北京文藝臺大鵬的《開心茶館》節目,對我們影響很大,很多觀眾是聽了這個之後來的。電視都沒有這麼大的宣傳力號召力,電臺對我們幫助很大。所以說大鵬對我們北京相聲大會、北京德雲社,功不可沒。” [4]

    “北京文藝臺相聲節目《開心茶館》的節目主持人大鵬在天橋樂茶園的北京相聲大會開演第二週,也就是2004年10月30日,就趕到了這裡。據他回憶,當時臺下也只有不足三十個人。大鵬此前曾經到過華聲天橋的相聲大會演出現場,並且有過要在現場錄音後在節目中播出的想法,但當時後臺的裝置達不到錄音要求,而這次的天橋樂茶園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於是,他錄製了現場演出錄音,剪輯後在自己的節目中播出。一週後,北京相聲大會再演出時,臺下人數增長到大約六十位了。”[5]

    郭德綱現在的“紅”,肯定離不開他前邊十年的奮鬥以及再往前的勤學苦練,假如媒體沒有介入他的生活,其後若干年,他也有逐漸成名的可能。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說,轉機出現在2004年,北京文藝電臺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郭德綱的成名。

    根據郭德綱個人網站“相聲公社”上的一些資訊[6],大鵬至少在2005年下半年還在文藝臺播放郭德綱的相聲。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郭德綱在北京已經有自稱“鋼絲”的粉絲團,在當年11月5日郭德綱前往天津演出時,“鋼絲”們也包車前往,甚至有的騎腳踏車跟隨到天津。[7]

    而與此同時,郭德綱的迅速走紅之路也開始了。

    2005年11月3日,天津《今晚報》刊登了《天津籍相聲演員回家獻藝》,一篇相當短的訊息揭開了媒體集體報導郭德綱的序幕。

    2005年12月5日 三聯生活週刊 《相聲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綱訪談》

    2005年12月5日 《假日100天》[8] 《[頭文字]郭德綱PK李金斗》

    2005年12月6日 華夏時報 《郭德綱:有些說相聲的就是奴才》

    2005年12月6日 華夏時報 《天橋下,相聲迴歸劇場》

    2005年12月7日 中國青年報 《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

    2005年12月26日 精品購物指南 《這些年 我們說相聲》;《這些年 我們聽相聲》

    2005年12月28日 北京晚報 《郭德綱:誰擋我就是“蛐蛐擋神六”》

    2005年12月28日 新京報 《郭德綱:從沒指望登上多高的廟堂》

    2005年12月28日 新京報 《迴歸傳統能拯救相聲嗎》

    2005年12月29日 北京青年報 《草根相聲慢熱京城》

    全國性媒體13家[10],北京媒體12家,天津媒體2家,其他各地方媒體6家。

    全國性媒體19家,北京媒體14家,天津媒體6家,其他各地方媒體64家,國外1家[11]。

    全國性媒體4家,北京媒體6家,天津媒體4家,其他各地方媒體58家。

    郭德綱短短的三個月內就從圈子外幾乎沒人認識相聲演員變成了“紅遍全國”[12]的相聲大腕。

    三、郭德綱的成名過程分析

    前文已經提到,從05年11月3日的一則百字新聞,到12月的轟動京城,再到06年初的紅遍全國,郭德綱自身的努力奮鬥應當是決定性因素,沒有先前的勤奮和艱辛,絕對沒有現在的輝煌。而且,郭德綱本人非常善於利用網路,他很早就混跡於曲藝類論壇,後來又擁有了自己的個人BBS相聲公社。

    但是,有了這樣的努力和勤奮,是否足以讓人在沒有突然的、明顯的業績的時候迅速成名呢?有了較強的網路意識,是不是可以讓自己一朝成名天下知呢?[13]

    1.有人主動“捧”

    在2006年3月13日的南方都市報上,黃長怡在《從圈子開始 郭德綱走紅歷程》(以下簡稱《圈子》)一文中提到(文章有刪節):

    “袁鴻,原北京北兵馬司劇場經理,他成功策劃過話劇《切·格瓦拉》、相聲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斯特林堡的獨白》、英國現代舞、大學生戲劇節等多次演出。

    在2005年的第三屆相聲小品大獎賽上,袁鴻將不少同道的合作者都帶去看郭德綱的相聲:黃紀蘇、史航、水晶……這群人是京城頗有影響力的“戲劇人”,他們很快也成了“綱絲”。他們運用成熟的運作套路、豐厚的人脈關係、熟練的話題製造能力以及一腔熱情,開始以各種方式為郭德綱的相聲做推廣。2005年11月5日……郭德綱帶著德雲社全體人馬去天津舉行相聲專場演出,第一次在大劇場裡說相聲。袁鴻、史航帶著北京10多家媒體的記者浩浩蕩蕩跟去了天津,這些記者大多是第一次知道郭德綱。至此,袁鴻、史航幫助媒體實現了“發現郭德綱”這個第一步。”

    回到2002年,在那批最開始到茶館聽郭德綱相聲的人中,還有誰?除了前文提到的網友小B(現在已經是中華笑海的站長了)之外,還有一個網名叫做“東東槍”的人。

    在《圈子》一文中曾提到,東東槍“觀察郭德綱三年”,而後花三個月寫寫了幾篇關於郭德綱的文章,文章刊載在06年三月出版的《讀庫》中,由此推之,東東槍在2002年就已經在關注郭德綱;又在《郭德綱說》一文中,筆者發現了這樣的字句,“東東槍:但我聽中華笑海網站的工作人員小B說起,說您曾經有一個觀點:好的相聲演員可以分為三類,腕兒,角兒,藝術家。”東東槍和小B,應當互相認識。東東槍、袁鴻、小B三人同為郭德綱較早的觀眾。

    前邊引文中提到過袁鴻曾將“水晶”帶去看郭德綱的相聲,水晶是誰?京城媒體關於郭德綱的第一篇文章是篇文藝評論,叫《非主流相聲的劇場化生存》,發表在新京報上,這篇文章就署名水晶,作者的“頭銜”是“北京劇評人”。經筆者調查,水晶當是袁鴻的好朋友,同是北劇場開辦的元老[14]。

    在袁鴻的部落格(N劇場戲劇網路袁鴻n劇場_新浪部落格)上,友情連線中第一位就是水晶,水晶下面不遠,有一個叫作“見招拆招”的部落格連結。

    見招拆招原名張立憲,因大學時在宿舍排行第六故人稱“老六”,前文提到過的《讀庫》,便是他獨立運作的一套叢書。在今年的《讀庫0601》上,有關郭德綱的三篇文章排在首位,分別是《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郭德綱說》、相聲本子《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佔據了這本在京城影響頗大的書的前70多頁的空間。這三篇文章的撰寫和採訪整理者是一個人,他就是東東槍。

    在東東槍的部落格裡記著這樣一段話:

    “《讀庫0601》的主編見招拆招在與我約稿初期為我確立下來的原則:

    1.不遺餘力、不計成本、不留遺憾。

    2.成稿時間服從於成稿質量。但也要儘量快——郭德綱隨時可能突然竄紅。

    3.稿件中不要觀點。用事實來說話。”

    由此可推論,在京城文化圈中有一批人(而且這些人彼此熟識)最早注意到了說相聲的郭德綱,並且在2005年末合力為郭德綱走進媒體貢獻了相當的力量。從“郭德綱隨時可能突然竄紅”可以看出,他們對郭的迅速走紅成竹在胸。

    2005年11月24日的新京報上《人民與相聲,到底誰拋棄了誰》一文,作者署名方小黑——方小黑既是袁鴻本人[15];2005年12月5日,這一天被《圈子》一文稱為郭德綱“紅遍北京”的時刻,這一天三聯生活週刊刊登文章《相聲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綱訪談》,作者袁越,同樣是張立憲的朋友,在見招拆招的部落格上標記為“土摩托”的就是他;同樣在這一天,自稱天津惟一主流時尚週報的《假日100天》刊登文章《郭德綱PK李金斗》,作者何玉新——此人也是張立憲朋友圈子中人,網名飛行船,在張立憲及其其他朋友的部落格上亦有此人鏈接;兩天後的《中國青年報》上,張立憲親自上陣,發表文章《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

    2.媒體主動追

    以張立憲、袁鴻等人為核心的“捧”郭者利用自己的媒介影響力在2005年末發動媒體報道郭德綱,但是他們不會也不可能直接影響所有的媒體。如前所述,他們至少利用了《新京報》、《三聯生活週刊》、《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在短時間內連續發文,但是首先媒體有自己的用稿邏輯,其次他們的力量畢竟有限不可能直接引導前文所列的所有媒體。可事實是,媒體的確被引導了,如前所列,京城媒體在十二月份開始大規模報道郭德綱,而當時間推進到2006年,隨著全國性媒體的一輪集中報道再加上由此可以想見的網路的大量轉載,郭德綱迅速成為全國的熱點,2月份開始,其他地方的媒體報道數量呈爆炸式增長。

    四、投石入水

    一個拿著一塊石頭的人,將石頭扔進湖水裡,石頭會激起浪花,水面會蕩起波紋。石頭很快沉底,那波紋卻會散向四面八方。

    前文所述郭德綱的成名經過,恰可以用這個現象來解釋。

    在整個的郭德綱成名歷程中,郭德綱和他表演的相聲以及圍繞在其周圍的各種官司、他的徒弟、他的德雲社等就是那塊被扔到水中的石頭——這裡還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必須是一塊石頭,如果是一塊木頭,只會漂在水面上,如果是一片紙,可能還沒飛到水面就被風吹走了——郭德綱過去的所有艱辛困苦、勤奮拼搏得來的真本事使得他成為一塊能激起浪花的石頭。

    這塊石頭被一個人看到並撿起來,他覺得這塊石頭好,扔到水裡一定會很好看(另外我們假設石頭會因此為榮並且這個人也知道這一點)。他還必須是個有力氣的人,能夠將這塊石頭扔出去,而且我們知道,仍得越遠、水越深,石頭砸起的浪花越大、產生的波紋越多而久。以袁鴻、張立憲為核心的一批京城“文化傳媒人”在這裡扮演了“投石人”的角色,他們有能力並且有意願來做這件事。就前文的描述可以看出,這件事是一批人同時且合力完成的,這就保證了投石人投石的力度和方向,這決定了石頭的落點。

    平靜的水面是不計其數的媒體,他們暗藏波濤。當石頭轟然砸下,激起漂亮的水花,波紋四散。永遠是水花最大,永遠是最中心的波紋最先開始擴散——由內而外。“投石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才保證了抓住中心媒體,影響外圍媒體。

    在水波從石頭下落的中心向外輻散的時候,仔細觀察會發現外圍的水波也在向內盪漾。媒體嗅探新聞事件的慾望正如同水面向中心靠攏的力量。每一滴水都同時向外向內,每一個媒體都努力的找到有趣的新聞源並且刊登出來影響其他媒體。

    總的看來,平靜的水面被投石人扔出的石頭所打破,而此後何等模樣的浪花和水面的起伏盪漾,都取決於之前投石人“怎樣”扔出了一塊“什麼樣”的石頭。

    五、結論

    根據前文所述“投石入水”的解釋,本文最終得出如下結論:

    1. 個人有可能直接或透過媒體影響媒體,媒體關注的議題可能即非來自政府也非來自金錢。(石頭可被投入水中,改變水面形態)

    2. 個人對媒介的影響程度,取決於個人的能力水平及與媒體的關係。(怎樣的投手和怎樣的石頭)

    3. 媒體追逐其本身內容的需要為個人影響和設定媒介議題提供了可能。(水面的水波一定會相互碰撞)

    4. 不同的媒體之間存在著人員和選題上的高度共享(石頭對水的壓力的傳遞),事件的中心媒體可能對整個事件起到一個誘發的作用。

  • 6 # 阿戴有話說

    郭德綱從藝三十週年巡演在今年也是如火如荼,毫無疑問的都是滿谷滿坑,座無虛席,為什麼說今年郭老師的從藝三十週年呢,郭老師在巡演中都提到,這是從他開始考說相聲吃飯的那年算起已經有三十年了,而不是說他開始學相聲的時候算起。

    郭老師,在1979年,七歲跟隨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學習評書。1981年,開始正式學習相聲,三年後,跟盲藝人王田雨學西河大鼓,常寶豐等天津藝人學相聲;之後演說《楊家將》、《張廣泰回家》、《隋唐》等相聲段子。1989年,拜時任紅橋區文化館館長、作家楊志剛為師學相聲,學習了《九藝鬧公堂》、《打燈謎》、《八扇屏》、《大保鏢》、《吃元宵》等傳統相聲段子。並開始慢慢的走上舞臺,1995年算是郭德綱的第三次進北京,當時被天津文化館開除的郭德綱走投無路,才下了決心,這輩子死也死在相聲這個職業上,死也要死在北京。前幾次都無功而返,這一次郭德綱直接在北京找了個房子住了下來,郭德綱租不起市區的房子,就選擇大興等郊區的民房,一個月一百塊錢就夠了。可是就算是這樣,郭德綱還是好幾次拿不出錢來,被房東堵著門罵大街,自己躲在屋子裡不敢出聲假裝沒人。而後建立德雲社,對外稱白全福的徒孫,楊志剛的徒弟。也算是為了能在北京混個好地位,但是還是收到主流相聲的排擠,郭德綱後來說,曾經的他就想找份活命的工作,哪怕當時有一個人給他說讓他演他就認頭了,給人當馬仔。郭德綱說我想當狗,可是你怕我咬你,你把我逼出去,結果我成了龍了。許多人眼紅如今的郭德綱功成名就,卻不知道郭德綱曾經吃過的苦,有幾個人能吃得了呢?

    在郭老師的從藝之路上,陶大為可以說是郭德綱的第一個搭檔,但當時是他逗哏,而老郭則是為他捧哏。在那個時候老郭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學徒,而陶大為則是天津曲藝團青年隊的相聲演員,當時老郭卻是一個臨時工,可以說在相聲界那是他剛剛起步的日子。馬志明曾經回憶那個時候的郭德綱:“小胖子挺哏兒,十四五歲,往臺上一站很自信,小大人兒似的。”

    郭德綱進北京後的第一個搭檔是武漢天樂社的班主徐永剛。在老郭還是小郭的時候,沒有活幹,就是徐永剛給他介紹的活,後來兩人一起搭檔說了相聲。後來徐永剛提出建立“德雲相聲聯盟”,把許多小相聲團體集合到一起,解決資源匱乏的問題,當時還有孫越和王自健。老郭同意了,標誌著傳統相聲終於開始邁步走向成熟了。

    郭德綱在此之前,還有過很多搭檔。比如王玥波。王玥波和郭德綱是同甘共苦過的,早年兩人吃不飽飯、露宿街頭的經歷可不少,現在王玥波還沒少拿當年郭德綱的“悲慘經歷”開玩笑。如今郭德綱成為中國民間相聲第一大團體,王玥波成為了曲協的副主席。

    郭德綱成名前,還搭檔過一位相聲名家,這位老先生跟老郭合作時間很久,感情相當深,哪怕老先生已做古,老郭商演時,還時常掛在嘴邊,這位老先生就是德藝雙馨的相聲藝術家範振鈺。在德雲社成立初期,範老先生70多歲高齡還常去德雲社支援相聲事業,放下身段,為當時沒名兒的新人郭德綱捧哏,一起改編、演繹了很多傳統相聲段子

    張文順先生於2009年已經逝世,當年他和郭德綱、李菁一起建立了德雲社,曾和郭德綱在舞臺上合作過多次,張文順先生的反應敏捷,在舞臺上常常有即興發揮的“包袱”,就算是郭德綱在他面前也賺不到便宜,有時還會被張老爺子懟的接不下去,只可惜現在張文順先生已經離開了我們。

    在的搭檔當然就是于謙於大爺,1997年-1998年間,于謙與郭德綱在幾次演出場合中相識。2000年,于謙和郭德綱在北京某郊區露天廣場的舞臺上,表演了對口相聲《拴娃娃》。這次意外的合作卻讓二人“毫不意外”地對彼此生出強烈欣賞。2002年起,于謙不時與在小劇場演出的郭德綱合作表演相聲,2004年,于謙正式加入德雲社,自此于謙與郭德綱結為固定搭檔。

    如今郭老師從藝三十週年,德雲社現在也是人才濟濟,郭老師也是老懷安慰,他當初說是自己是相聲的守墓人,現在相聲看著人聲鼎沸,但也還是看著熱鬧,裡面鬥爭不斷,郭老師曾借用茶館裡的一句話:因為我太愛相聲了,我怕他死了,真的希望相聲是越來越好,郭老師身體健康,還能看到他從藝六十週年的巡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黑霧之源的吞噬魔,怎麼看他的弱點屬性?boss怎麼你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