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314吐槽星君
-
2 # 貴州五糧液
党項人不是不敵,而是蒙古人侵略歐洲,把瘟疫後,把瘟疫帶過來了,党項人可能基因裡有缺陷,死了很多,蒙古人死得少,所有党項人戰鬥力就喪失了
-
3 # 阿紫海南
冷兵器時代國家衰亡的原因基本都是相似的。一個是內憂,一個是外患,西夏的慘敗也未能逃過這兩個因素。
一、內憂:西夏最偉大的英雄元昊,先是中了宋朝的反間計,錯殺了野利皇后的兩位叔叔野利旺榮和野利遇乞。後來為了表達悔意,將野利遇乞的妻子沒藏氏迎入宮中。誰知兩個人乾柴烈火看對眼,很快就如膠似漆起來。惹的野利皇后醋意大發,揹著元昊把沒藏氏送入寺廟削髮為尼。之後的元昊不僅沒有收斂,而且宣佈廢掉野利皇后,將太子寧令哥的美麗新娘沒移氏佔有並立為新皇后。並且耗費大量人工和國庫錢財,修建了一所壯麗的新宮殿,供他和新皇后使用。
美色使英雄沉淪,也使他的感覺喪失了靈敏,被父親奪去妻子的寧令哥在一個月圓之夜,進宮刺殺元昊。喝的酩酊大醉的元昊,根本沒法抵抗,被削掉鼻子流血過多而死。 元昊死後,西夏的亂局開始。先是太子寧令哥和幕後主使野利皇后被沒藏氏族族長訛龐殺死。立元昊與沒藏氏的私生子諒詐為帝。先後又立了幾個幼皇帝,西夏的朝政實際都由沒藏家的大臣把持。一個不穩定的朝廷治下必定是一個不穩定的國家。
二、外患
1.失敗的外交政策:如果西夏能和當時的金國保持堅固的聯盟,或者可以抵擋住蒙古鐵騎的掃蕩,但是歷史不能假設。當時的西夏執政者頻出昏招,先是背棄盟友金國,向鐵木真示好。在受到蒙古軍隊攻打時又轉而向金國求和,在遭到拒絕後,又接受鐵木真的指派,在蒙古攻打金國的戰爭中充當馬前卒,使西夏軍隊遭受重大損失。西夏陷入孤立無援再無盟友的境地。
2.成吉思汗對西夏的絕殺令。成吉思汗對西夏人反覆無常的性格非常瞭解,因為他本身也是如此,他在與西夏主力決戰的靈州戰役中,落馬負傷更使他痛恨西夏。臨死前,他留下對西夏滅國滅族的遺囑:“每飲則言,殄滅無疑,已死之以滅之。”
因此,在西夏已經投降並獻出國都中興城時,蒙古軍隊也依然背信棄義,殺掉投降的皇族貴族,並對中興城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屠城。
當時的西夏已經是一個逐步走向沒落的國家。而當時的蒙古則處於上升期,正以快刀戰馬橫掃歐亞大陸,國力兵力都是西夏無法獨自抵擋的。因此,西夏的落敗是必然的。
-
4 # 清說歷史課
先來簡單談談西夏,西夏自李元昊建國後發展至仁宗李仁孝時期至頂峰。雖然在這期間有莫藏兄妹的專權,有兩梁太后的執政,但是西夏大體上比較穩定,直到夏仁宗李仁孝時期發展到了一種空前繁榮的時期。
此時的西夏崇佛尚禮,文教事業也得到大力發展,向漢族學習成為這個民族最為顯著的特徵,孔子更是被尊崇為文宣帝,這在歷朝歷代都是沒有的。然而,空前繁盛的背後暗藏著巨大的危機,曾經尚武的民族逐漸失掉了血性,曾經能征善戰的隊伍戰力越來越差。當整個民族的精英階層也就是統治者們沉迷奢侈糜爛的生活之時,普通百姓卻連僅有的土地也被貴族兼併。
據科茲洛夫科考隊在哈拉浩特也就是黑水城遺址發掘出土的土地契顯示,佛教寺院佔土地交易量的三分之一,農民大量的土地被寺院與貴族兼併,而流民也因此大為增加。
仁宗在位時期更曾高瞻遠矚的修改西夏法律《天盛律令》,頒佈《禁奢令》然而這位英主並不能停止這個開往懸崖的馬車。
仁宗去世後,純佑帝即位。西夏貴族李安全向純佑帝請求繼承父親仁友越王爵位,此處需要補充一下,越王仁友幫助西夏仁宗李仁孝平定了漢人大將軍任德敬的叛亂,當時任德敬自立割據為楚王,在仁友的幫助下,得以平定叛亂。因此,李安全打算爭取自身利益其實也無可厚非。然而乾順不僅沒有讓他襲封越王,反倒將他降為郡王,因此招來了李安全的不滿。後來李安全聯合純佑皇帝的生母也就是仁宗的皇后漢人羅皇后廢除了純佑,雖然金朝對此並不承認,但事已至此也無可奈何。
襄宗李安全在位不久後就被神宗李遵頊推翻,遵頊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皇帝。
此時的西夏已經不是曾經的王朝了,失掉了往日的霸氣,更如一個垂暮的老人。
公元1227年,西夏的中興府也就是現在的銀川發生了大地震。(原名西平府,後更名興慶府,再更名中興府,由李德明營造。李德明者,繼遷之子,元昊之父也。),蒙古人成吉思汗因為中箭而死於西夏,憤怒的蒙古人打算屠城復仇,夏末帝李睍後上表約降,一月後,西夏亡。在蒙古將領察罕的努力下,中興府免遭屠城。後李睍被殺。
-
5 # 愛吃魚兒的小阿狸
事實上,這個問題主要有三個答案。
1。國力的不斷內訌和內亂
李元昊在執政初期為治理國家做出了巨大努力。他表現出色,贏得了許多勝利,使西夏的軍事實力達到了頂峰。 然而,西夏的鼎盛時期就像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宋遼戰敗後,李元昊變得自滿,開始放縱奢靡,變得越來越不道德。 李元昊強迫兒子寧靈閣的妻子做他的妾,激怒了寧靈閣,最終被寧靈閣用刀割掉鼻子,失血過多而死。 皇宮裡的弒父大屠殺給西夏的未來投下了沉重的陰影 此後,西夏政權飽受內亂、頻繁政變、母黨專政和外戚專有權的困擾,導致政府混亂、社會動盪和國力嚴重內訌。
二、君主昏庸,頻出昏招
在這種情況下,西夏迫切需要一位男性領袖來扭轉局勢。然而,不幸的是,當西夏進攻蒙古和國家處於危險之中時,它一再樹立一個壞國王,並採取許多伎倆。 西夏的外部環境決定了它不能搞軍國主義,不能多方面樹敵。 宋遼被李元昊打敗後,西夏的軍事實力很強,但國力卻下降了,這就是一個例子。 西夏作為一個小國,夾在許多大國之間,可以生存數百年,依靠靈活的外交政策 遼國強大時,西夏統治遼國,利用遼國的力量制衡北宋。遼國失陷後,西夏又附屬於金國。儘管兩國之間不斷髮生戰爭,但金夏聯盟仍然存在,這是西夏能夠確保其不被北宋摧毀的真正原因。 然而,由於西夏不斷政變,皇權頻繁更迭,國家政策不斷變化 西夏與遼、金、宋三代交戰,這使得三國對西夏有著深厚的仇恨和敵意。 蒙古崛起後,西夏成為蒙古的附屬國,攻打金國。 《金氏》評價西夏為“建立了200多年,與遼、金、宋三代比拼,羅鎮易變,這取決於三國的強弱”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率軍圍攻西夏中興政府後,西夏朝廷的許多大臣主張,即使黃金也應抵禦蒙古。 然而,宗慶後猶豫不決。他不僅透過與金國舉行和談激怒了蒙古人,而且因為害怕蒙古而未能與金國達成協議。1223年,神教強迫德仁王子率領他的軍隊攻擊黃金。然而,德仁寧願被父親監禁,也不願為蒙古人而戰 當蒙古軍隊再次進攻時,宗申沒有想到要抵抗外敵,而是匆忙退位,將王位傳給了王德,聲稱自己是皇帝以逃避戰爭。 王德登基後,是為夏憲宗服務的。他和金國即將成為“兄弟國家”,一起對抗蒙古。但是蒙古軍隊來了之後,他立即請求與蒙古人和平相處。 但當蒙古人同意後,憲宗也準備派兵抵抗蒙古。 憲宗的叛變不僅讓西夏束手無策,也激怒了蒙古人。 憲宗和阿莎乾的勇氣值得我們欽佩,但必須指出,他們反覆無常的外交政策是對形勢的錯誤判斷,西夏的最後機會將隨時消失。
三、國力有限,軍力衰微
儘管西夏人勇猛善戰,但西夏畢竟是一個西北邊陲的小國,它國土狹小,人口稀少。《宋史·夏國傳》載:“諸軍司駐防兵力總計五十餘萬,另有擒生十萬,興、靈之兵,精練者又二萬五千,別副以兵七萬為資贍”。這樣算來,西夏的常備軍數有七十萬左右,這是一個龐大的數量。然而要知道,西夏實行全民皆兵的軍制,戰時“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備弓矢甲冑以行”。所以,根據常備軍數可以推測出,西夏的總人口不到三百萬。
除了人口少,西夏的經濟發展很困難。 西夏綠鹽、礦產等資源豐富,武器製造業也相對發達,但缺乏貿易渠道。 北宋外匯市場關閉後,西夏經濟遭受重創。
西夏國力的限制使其雖然數次擊敗遼、宋甚至蒙古軍隊,但仍無主動權。 只要有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西夏的國力無論輸贏都會下降。 西夏被錯誤地附屬於蒙古後,成為蒙古人的兵源。無數西夏人被迫為蒙古人而戰,導致西夏人口急劇減少,軍事實力進一步下降。
因此,雖然西夏在與蒙古決戰前仍有數十萬軍隊,但西夏政府腐敗、社會動盪、財政資源不足、軍事實力下降,這自然使其無法與新生的蒙古人匹敵。1227年,中興政府被蒙古人圍困半年,糧食供應短缺,瘟疫在該城爆發。皇帝看到大勢已去,只能向蒙古投降,西夏政權滅亡了。 由於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期間死亡,蒙古軍隊進行報復,屠殺中興政府,放火焚燒宮殿和墓地。 西夏,一個持續了近200年的國家,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
6 # 二月二的二龍頭
歷經189年風雨的西夏政權,在第六次直面蒙古鐵騎的大兵壓境時,很快就土崩瓦解掉了,屠城、王陵被毀、文獻典藏付之一炬……西夏遭到了亡國滅種的災禍!党項人也曾驍勇善戰,為何幾十萬西夏軍隊在這一次戰爭中如此不堪一擊?
連年征戰,西夏已經被掏空西夏的綜合國力與北宋、南宋、遼、金不能比。圓滑的外交政策讓它能在強國間的夾縫中生存下來,但始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每一次對外戰爭中,雖然很少吃虧,但如果說遼、金只傷皮毛,而西夏卻會元氣大傷。西夏全國總人口不超過300萬,而一旦發動戰爭,卻能聚集起50萬的人馬戰隊。西夏奉行的是全民皆兵,老少爺們齊上陣。一場速戰還能佔到便宜,如果經歷長期的消耗戰,對於國家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特別是蒙古帝國走向強大之後,西夏的好日子算到頭了。西夏為求自保,充當了蒙古人的跟班打手,讓金國失去了不少疆土。於是金、西夏之間仇恨更深,戰爭接連不斷,兩國前後征戰了13年之久。座山觀虎鬥,蒙古樂於看見金、西夏的死磕局面。兩個國家都在戰爭中消耗,尤其是西夏幾乎到了燈枯油盡的地步。據史書記載,西夏後期民不聊生,田地荒蕪,西夏國庫空空如也。
戰爭拼的是國力,家底厚才是硬道理。被戰爭拖垮的西夏就是一隻紙老虎,很容易被打倒。這是西夏被蒙古滅掉的根本原因。
皇族內訌不斷,外交戰略失誤李元昊是西夏最有作為的皇帝,但他卻因搶佔兒媳婦為妾,被兒子割掉了鼻子,最終失血過多而亡。此後西夏的宮廷政變成了家常便飯,母黨專政、外戚專權也成為了常態。皇族、大臣們過著驕奢淫慾的生活,全國三分之一的土地被寺院和貴族兼併,民怨沸騰。一個王朝腐朽到一定程度,摧毀它就不費吹灰之力了。
也正是因為統治階層的昏庸無能,致使西夏在對外戰略出現了重大偏差,最致命的錯誤就是沒能聯合金國抗擊蒙古。西夏意識到了蒙古的強大,但統治階層卻錯誤地認為只要認了蒙古當“老大”就一輩子有肉吃,但西夏人卻沒搞懂“唇亡齒寒”的生存法則。待金、西夏兩國彼此征戰消耗差不多了,蒙古人必將反戈一擊。
蒙古要稱霸,必須先滅西夏1206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建立,而此時的蒙古還不夠強悍。成吉思汗一直覬覦西夏。
因為西夏是連線西方和中原的一個樞紐,而且環抱著絲綢之路,西夏的河套地區有著沃土良田。得到西夏,蒙古不但獲得大量的物資儲備,而且還能對金國形成合圍的態勢。
成吉思汗認為當時取西夏的時機還不成熟,於是他對西夏的政策就是:打到臣服即可。成吉思汗巧妙地利用西夏與金國、南宋間的矛盾,讓這些國家相互消耗,自己從中漁利。於是成吉思汗從蒙古帝國建立伊始就對西夏開始了一場長達22年的消耗戰。
當成吉思汗先後滅掉了西遼、花剌子模後,國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於是滅金、滅南宋的計劃提到了日程。而滅金的第一步就是拔掉西夏這根釘子。從蒙古稱霸的趨勢看,西夏滅亡也成為了歷史必然。
絕殺令,讓西夏遭到亡國滅種的厄運1226年,蒙古對西夏展開第六次大規模戰爭,而這一次也是成吉思汗的第四次御駕親征西夏。戰爭異常慘烈,党項人這一戰戰出了氣概、骨氣。圍攻靈州時,雙方在黃河冰面上排兵佈陣,廝殺到了血流成河的程度。靈州10萬西夏守軍全被斬殺,而蒙古軍隊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成吉思汗也在這次戰役中身負重傷。
1227年,被圍困了半年之久的西夏國都中興府突遭地震、瘟疫。無奈西夏末代皇帝李睍出城投降,力求自保。1227年8月,成吉思汗身亡,臨終前他對西夏人下了決殺令。
於是蒙古人舉起了屠刀為成吉思汗復仇,中興府遭遇了屠城之害,西夏皇族被斬草除根,西夏王陵被毀,西夏文寫成的典藏文獻全被焚燬。
彷彿,一夜間西夏政權就被蒙古人從歷史中抹掉一般。1227年,西夏滅亡。1234年,金國也被蒙古大軍所滅。
-
7 # 長安視界
西夏是位於中國西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它起源於唐,建立於宋,歷經十帝,享國189年。如果從881年李思恭拜定難軍節度使算起,這個位於西北邊陲的李氏政權,一共延續了346年。在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以後,西夏迎來它最為輝煌的歷史。這個新生的政權,連續對北宋發動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多場大規模戰役,殲滅北宋西北軍精銳數萬人。1044年,遼興宗御駕親征,率領十萬精銳遼軍征討西夏,但卻在河曲之戰中被西夏軍擊潰。
在接連擊敗宋遼兩大敵人後,西夏的軍事實力達到頂峰,共有50多萬人,都是能打好仗的精銳士兵。 然而,鐵木真崛起後,西夏在與蒙古的決戰中戰敗,最終被蒙古人摧毀。 我們不禁要問,在與蒙古的決戰中,倖存於遼國西夏的50萬西夏軍隊在哪裡,他們為什麼容易受到蒙古人的攻擊?事實上,這個問題主要有三個答案。
1。國力的不斷內訌和內亂
李元昊在執政初期為治理國家做出了巨大努力。他表現出色,贏得了許多勝利,使西夏的軍事實力達到了頂峰。 然而,西夏的鼎盛時期就像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宋遼戰敗後,李元昊變得自滿,開始放縱奢靡,變得越來越不道德。 李元昊強迫兒子寧靈閣的妻子做他的妾,激怒了寧靈閣,最終被寧靈閣用刀割掉鼻子,失血過多而死。 皇宮裡的弒父大屠殺給西夏的未來投下了沉重的陰影 此後,西夏政權飽受內亂、頻繁政變、母黨專政和外戚專有權的困擾,導致政府混亂、社會動盪和國力嚴重內訌。
二、君主昏庸,頻出昏招
在這種情況下,西夏迫切需要一位男性領袖來扭轉局勢。然而,不幸的是,當西夏進攻蒙古和國家處於危險之中時,它一再樹立一個壞國王,並採取許多伎倆。 西夏的外部環境決定了它不能搞軍國主義,不能多方面樹敵。 宋遼被李元昊打敗後,西夏的軍事實力很強,但國力卻下降了,這就是一個例子。 西夏作為一個小國,夾在許多大國之間,可以生存數百年,依靠靈活的外交政策 遼國強大時,西夏統治遼國,利用遼國的力量制衡北宋。遼國失陷後,西夏又附屬於金國。儘管兩國之間不斷髮生戰爭,但金夏聯盟仍然存在,這是西夏能夠確保其不被北宋摧毀的真正原因。 然而,由於西夏不斷政變,皇權頻繁更迭,國家政策不斷變化 西夏與遼、金、宋三代交戰,這使得三國對西夏有著深厚的仇恨和敵意。 蒙古崛起後,西夏成為蒙古的附屬國,攻打金國。 《金氏》評價西夏為“建立了200多年,與遼、金、宋三代比拼,羅鎮易變,這取決於三國的強弱”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率軍圍攻西夏中興政府後,西夏朝廷的許多大臣主張,即使黃金也應抵禦蒙古。 然而,宗慶後猶豫不決。他不僅透過與金國舉行和談激怒了蒙古人,而且因為害怕蒙古而未能與金國達成協議。1223年,神教強迫德仁王子率領他的軍隊攻擊黃金。然而,德仁寧願被父親監禁,也不願為蒙古人而戰 當蒙古軍隊再次進攻時,宗申沒有想到要抵抗外敵,而是匆忙退位,將王位傳給了王德,聲稱自己是皇帝以逃避戰爭。 王德登基後,是為夏憲宗服務的。他和金國即將成為“兄弟國家”,一起對抗蒙古。但是蒙古軍隊來了之後,他立即請求與蒙古人和平相處。 但當蒙古人同意後,憲宗也準備派兵抵抗蒙古。 憲宗的叛變不僅讓西夏束手無策,也激怒了蒙古人。 憲宗和阿莎乾的勇氣值得我們欽佩,但必須指出,他們反覆無常的外交政策是對形勢的錯誤判斷,西夏的最後機會將隨時消失。
三、國力有限,軍力衰微
儘管西夏人勇猛善戰,但西夏畢竟是一個西北邊陲的小國,它國土狹小,人口稀少。《宋史·夏國傳》載:“諸軍司駐防兵力總計五十餘萬,另有擒生十萬,興、靈之兵,精練者又二萬五千,別副以兵七萬為資贍”。這樣算來,西夏的常備軍數有七十萬左右,這是一個龐大的數量。然而要知道,西夏實行全民皆兵的軍制,戰時“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備弓矢甲冑以行”。所以,根據常備軍數可以推測出,西夏的總人口不到三百萬。
除了人口少,西夏的經濟發展很困難。 西夏綠鹽、礦產等資源豐富,武器製造業也相對發達,但缺乏貿易渠道。 北宋外匯市場關閉後,西夏經濟遭受重創。
西夏國力的限制使其雖然數次擊敗遼、宋甚至蒙古軍隊,但仍無主動權。 只要有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西夏的國力無論輸贏都會下降。 西夏被錯誤地附屬於蒙古後,成為蒙古人的兵源。無數西夏人被迫為蒙古人而戰,導致西夏人口急劇減少,軍事實力進一步下降。
因此,雖然西夏在與蒙古決戰前仍有數十萬軍隊,但西夏政府腐敗、社會動盪、財政資源不足、軍事實力下降,這自然使其無法與新生的蒙古人匹敵。1227年,中興政府被蒙古人圍困半年,糧食供應短缺,瘟疫在該城爆發。皇帝看到大勢已去,只能向蒙古投降,西夏政權滅亡了。 由於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期間死亡,蒙古軍隊進行報復,屠殺中興政府,放火焚燒宮殿和墓地。 西夏,一個持續了近200年的國家,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
8 # 雄鷹展翅長空
1,內因上講,西夏後期政治日益腐敗。1206年李安全在篡位後,統治時期,西夏百姓十分貧困,軍隊非常衰弱,政治腐敗到極點,而李安全自己卻沉湎於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四處怨聲載道。1211年西夏內部發生宮廷政變,李遵頊篡位,李遵頊仍然保持著襄宗(李安全)的作風,西夏政治更加腐敗。1216年西夏因不肯派兵幫助成吉思汗西征,觸怒了蒙古,次年蒙古第四次進攻西夏。1223年,由於李遵頊聲稱自己不願做亡國之君,便讓位給太子李德旺。
西夏在襄宗、神宗一再的腐敗下,終於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2,外交政治上的失誤。1206年李安全殺死李純佑篡位後。李安全改變了與依附金的政策,開始依附此時不斷強大起來的蒙古族。他發動了與金長達十多年的戰爭,使兩個國家被削弱。再說李安全附蒙抗金的策略並沒有給他帶來蒙古的友好。早在1205年蒙古就開始進攻西夏。至1209年蒙古三次出征西夏。西夏無以抵擋。公元1211年齊王李遵頊發動宮庭政變,廢夏襄宗自立為帝,即夏神宗,史書稱為狀元皇帝。夏神宗不顧國內大臣反對,仍然堅持附蒙抗金,金宣宗也多次反擊之。
3,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一個強大的遊牧帝國在中國北方興起。當時的蒙古騎兵戰鬥力非常的強大,蒙古興起後走上了對外征戰擴張的道路,在當時的中國幾大分裂政權當中屬西夏的國力最弱,而西夏卻瀕臨蒙古人放牧的鄂爾多斯草原。在蒙古一統中國之戰當中西夏首當其衝成為第一個犧牲品,於1227年被蒙古所滅。
-
9 # 歷史即故事
西夏王朝國力強盛時期,與宋、遼形成鼎立之勢。百餘年後,雄起於漠北的蒙古鐵騎,前後二十年之間,六次征伐西夏,直到南宋寶慶二年(公元1227年),蒙古人付出元首死亡的代價,才算徹底征服了西夏。
當年六月,西夏國京畿地區發生了一場強烈地震,“地大震,宮室多壞,王城夜哭。”被蒙古軍圍困了長達半年之久的京城中興府,經過一場地震,到處殘垣斷壁,餓殍千里,滿目瘡痍,慘不忍睹。
西夏朝廷的君臣已經無路可走,只好派使者請求蒙古軍寬限幾天,一個月後,西夏王公大臣獻城投降。而蒙古軍也在此時,痛失主帥,成吉思汗染上重病,死在了行軍途中。蒙古軍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將投降的西夏王公大臣全部斬殺,此後,這個曾號稱“萬里之國”,雄霸西部一百八十九年的王朝,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了。
後世的考古學家證實,西夏國都遺址上,一處圓形的臺基上邊,有很多無規則的裂縫,看來這場地震對於西夏王國來說,確實是一場滅頂之災。不過,就算是不發生這場地震,西夏王朝已然走向窮途末路了,西夏倒數第二位皇帝李德旺雖然有勇有謀,可是他卻對形勢判斷失誤,乘蒙古軍西征之機,偷襲蒙古老巢,結果狐狸沒打著,惹了一身騷,1234年,蒙古軍大舉征伐西夏,西夏疲於應對,國力漸衰。蒙軍一路征伐,勢如破竹,李德旺驚懼而死。
末代皇帝李睍上臺之後,右丞相高良惠及將士雖然奮力抵抗,但已無力迴天。地震發生之後,糧食、飲用水短缺,到處瘟疫橫行,軍民已經死傷過半,就算是不投降,還能維持多久呢?
相關內容
- 假設南宋與西夏、遼、金聯合對抗蒙古,歷史可能會改寫嗎?
- 蒙古滅金用了23年,滅西夏用了21年,卻為何遲遲啃不下南宋?
- 為什麼金國、遼國、西夏,三個國家沒有像蒙古一樣把領土擴張到歐洲呢?是因為實力不夠嗎?
- 宋朝協助蒙古滅了金國和西夏是否是失策之舉?
- 假如蒙古崛起時,南宋、金國、西夏統一為一箇中央王朝,是否可以抵擋蒙古入侵?
- 蒙古滅金、西夏、南宋、大理諸國,各國皇室的下場如何?蒙古怎麼對待這些亡國之君的?
- 西夏軍隊靠什麼抵擋住了蒙古大軍的多次進攻?
- 西夏如此小國,為何能抵禦蒙古進攻23年之久?
- 如果金毛獅王謝遜生活在蒙古部落尚未統一時,他能否統一蒙古和吞併金、遼、宋、西夏和中東?
- 西夏長期在西北稱王稱霸,為何差點被宋朝打得亡國?
西夏處於四戰之地,在立國之時就開始與東面的宋、西面的吐蕃、北面的遼國對抗,之後又與取代遼的金國戰鬥多年,並且在國力和人口數量方面比不過宋、遼、金,僅僅強於吐蕃,在國土面積上是五國中最小的,戰略縱深短,迴旋餘地小。這種處於四戰之地的寡民小國拿什麼跟橫掃歐亞大陸的第一強國鬥?
最簡單是比喻就是:西夏一直在做減法,蒙古在做加法,不管在國土、國力、人口、武器、戰術、將領能力等等各個方面,西夏這個四面被別國包圍的國家肯定是沒有出路的。
現在蒙古共和國也是這樣,沒有出海口、交流全靠南北鄰居臉色的國家,只有兼於齊楚而不能暴力對抗,否則就是國破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