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龍城豬立葉

    崖山海戰、馬江海戰、澎湖海戰、露梁海戰、白江口之戰等。

    1、崖山海戰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等,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

    崖山位於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里的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

    崖山海戰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餘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 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的滅亡標誌著中國古典時代的終結,部分人認為這場海戰標誌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說法。

    崖山海戰使得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之後明清的文明形態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滅亡讓中國從農業帝國向商業社會轉型的一次嘗試化為泡影。

    正是因為宋朝嘗試放棄集權農業帝國的形態,所以才會在軍事上持續弱勢。在冷兵器時代的東亞季風區,集權農業帝國或許是文明延續的最優選擇。

    2、馬江海戰

    馬江海戰是清代中法戰爭中的一場戰役。在第一階段的越南戰場雙方雖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由於清朝統治者的腐朽,最後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不過遭到了朝中“清流派”的反對,法國的條約沒有得到實現,隨即出兵臺海脅迫清政府。

    朝廷命令“彼若不動,我亦不發”,當法艦首先發起進攻時,清軍主要將領棄艦而逃,福建水師各艦群龍無首,倉惶應戰,最終慘敗,導致中國東南沿海與臺灣海峽海權拱手讓給法軍。

    3、澎湖海戰

    澎湖海戰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師於澎湖海域殲滅明鄭軍主力,收復澎湖、臺灣,統一中國領土的作戰。

    澎湖海戰是清朝為了消滅鄭氏王朝所發動的戰爭,雖然鄭軍一度擊退清軍,最後仍然由清軍獲勝。澎湖被佔領後,鄭氏王朝已無力抵抗清軍,只得投降,結束在臺灣歷經22年的統治,臺灣也因此成為清朝的領土。

    4、露梁海戰

    露梁海戰(北韓:노량대첩,譯文:露梁大捷),是發生於公元16世紀末的一場海戰,該戰役因發生地露梁而得名。

    露梁海戰是北韓壬辰衛國戰爭最後的一場海戰,交戰雙方為中國明朝與北韓聯軍和日本軍隊的島津立花一部,指揮官分別為:陳璘(中國)、鄧子龍(中國)、李舜臣(北韓)、小西行長(日本)、島津義弘(日本)等。戰爭結果以中朝聯軍獲勝而結束 。

    這場海戰,中國明朝派出軍隊抗日援朝,取得海戰勝利。這場勝利在中國至亞洲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極大地影響了當時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形勢。

    5、白江口之戰

    白江口之戰,亦稱白村江之戰,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白江口(今南韓錦江入海口)發生的一次水戰。

    663年,倭軍(4萬2千,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1萬3000,戰船170艘)在百濟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其艦隻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燬,上百至上千日軍被殺或溺死。

    在此次戰役中,唐朝水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兵力、船艦皆數倍於己的倭國水軍打得大敗,堪稱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水戰。

    此次戰役是中日兩國作為國家實體進行的第一次交戰,也是東北亞地區已知較早的一次具有國際性的戰役,其以唐朝、新羅聯軍的勝利的最終結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

  • 2 # 漂泊者生活

    有幸回答此題,感謝。

    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大軍與袁紹大軍相持於官渡,在此展開殊死決戰。曹操軍奇襲袁紹在烏巢的糧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赤壁之戰:發生在東漢時期的一場戰爭。官渡之戰後曹操逐漸統一北方,繼而發起統一南方的戰爭。曹操與周瑜相對於赤壁,周瑜深知曹軍勢大,必須先發制人,趁其未立足站穩之時將其擊敗。這時,曹操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曹軍多為北方人,不習水戰,所令將領將戰船用鐵鏈相連固定,使其穩如陸地。周瑜見此情景,抓住戰機,果斷採用火攻燒船。曹軍由於戰船鐵鏈相連,大火燒盡戰船,曹軍迅速潰敗。曹操被殺的丟盔棄甲,落荒而逃回北方,赤壁之戰是中國戰爭歷史上名氣比較大的一場戰役,是一場奠定三國鼎立局面基礎的著名戰役,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水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東晉最高指揮官謝石敗苻堅於淝水,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感謝閱讀(❁´ω`❁)。

  • 3 # 我是星星之火

    最有名的自然是赤壁之戰,當年曹操率領大軍奉天命征討四方,意圖蕩平天下,一統寰宇,首戰荊襄之地,兵不血刃,劉琮投降,自此曹操帶領他的百勝之師會和荊州的馬步水軍共83萬屯兵赤壁,虎視江南,而孫劉聯軍在周瑜為三軍總司令下於曹操展開了鬥智鬥勇的戰爭,曹操雖兵多將廣,但大多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有人想出主意,將大船用鐵鏈連線,上面能走騎兵和步兵,這有利於不善水戰的北方兵作戰,(這可能就是中國古代木質航空母艦的雛形)而周瑜見此變想出了反間計和苦肉計迷惑曹操,讓黃蓋詐降,然後等曹操出來迎接時使用火攻,曹操果然上當,被孫劉聯軍打的大敗,83萬人馬毀於一旦,這就是歷史上的火燒赤壁。還有一著名的水戰,淝水之戰,講的是前秦的苻堅,以投鞭隔江之兵征伐東晉,東晉的宰相謝安派八萬人馬迎敵,雙方在淝水對峙,東晉要求於苻堅絕戰,讓苻堅兵馬後退騰出塊地方東晉兵好過河絕戰,苻堅本想趁東晉兵渡河時將揮師衝殺,一舉擊敗東晉,然後他就下令兵馬後退,但他的人馬太多一後退導致陣營大亂,降將朱旭趁機散播流言說秦軍以敗,兵士軍心大亂,爭先恐後向後逃跑,東晉箭頭人物劉勞之帶兵渡河大滋衝殺,前秦兵兵敗如山倒,苻堅本人身受重傷獨騎逃走,慘敗而歸,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

  • 4 # 籃彩俠

    中國最早的水戰發生於春秋時期,吳王壽夢二年(公元前1584年)到公元前1504年這80多年間。吳楚兩國為了爭奪長江中下游的控制權,共進行了14次大規模的水戰,最後以吳軍攻下楚國首都郢而告結束。

    最早的海戰發生在公元前1485年。吳王夫差因齊國大臣鮑氏殺 掉齊悼公而派徐承率水師溯黃海北上,興師問罪。怎知雖然齊國國內大亂,但水軍卻不為所動嚴陣以待,結果吳軍大敗,徐承率殘軍敗回。

    要說秦漢年間最出名的水戰當屬赤壁之戰。不過要更正一點,曹軍不是《三國演義》中講的83萬,而是隻有20萬人馬,吳蜀聯軍以5萬人迎敵。由於聯軍擅長水戰,而且採用了黃蓋詐降、巧用 火 攻等一系列正確的戰略戰術,結果大敗曹軍,使曹操“銅雀春深鎖二喬”的美夢化為泡影。

    唐朝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朝代,其間最大的戰爭同樣是征討高麗,收復遼東半島的跨海大戰。唐滅隋統一中國之後,同唐太宗李世民的個人角度上看,挽回隋煬帝數次徵高麗失敗的面子,宣威海內是必行之路.而收復遼東半島又是舉國上下一致的呼聲,大臣裴矩,文彥博士上書言道:“遼東之地,周為箕子之國(周朝王子的封地),漢家玄菟郡耳,魏晉以前,盡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回臣。”李世民綜合朝野的反應,定下決心收復遼東。從公元645年到668年,唐朝先後出動兵力百萬人,大小戰艦幾千艘,對高麗發動了7次大規模的討伐海戰,終於在公元668年攻佔平壤,“高麗悉平”成為中國番國。名將薛禮(仁貴)為安東都護率精兵2萬鎮守,遼東半島終於全部收復。中國東北部版圖由此始定。

    白江口海戰是中國海軍第一次與日本海軍進行的大規模海戰。北韓三國後期,公元660年,百濟舉兵進攻新羅,唐朝政府應新羅政府請求,排除艦隊跨海支援新羅。663年,日本以援助百濟為名,大舉進攻新羅。唐朝海軍在名將劉仁軌、劉人願的指揮下,在白江口(今錦江)海域與日本艦隊發生激戰,唐軍四戰四捷,擊沉、燒燬日艦400餘艘,日軍官兵除少數投降外,其餘都戰死、淹死。唐朝海軍打了一場速戰速決漂亮的海上殲 滅 戰。

    在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日本艦隊不敢在海上同中國交鋒。當然,由於火 藥還沒有用於戰 爭,所以當時海戰的主要兵器還是長 矛、刀 劍、弓 弩和牌柑、拋石機及硫 磺 煙 硝和油棉等。

    採石磯之戰是南宋抗擊金國眾多戰役中最著名的一次水戰。公元1161年,金國皇帝完顏亮親率大軍10萬(號稱40萬)南下進攻南宋淮西地區。守將王權畏敵如虎,致使金兵大進順利渡過淮河進至長江北岸,準備渡江南下,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權危在旦夕。此時文官虞允文於十一月六日連夜趕往前線督站,抵達採石磯前線。金兵在對岸列陣數十里,聲勢浩大。虞允文處亂不驚,未等主將李顯忠到來,即親自調集已經退到江南的宋軍艦隊和當途縣軍民1.8萬人迎敵,其中水軍海鰍(大型樓船)船分為5隊,一隊載運精兵中流待敵;二隊載軍民沿岸佈防;兩隊作戰戰役預備隊。虞允文字人則乘快船來往指揮,激勵士氣,全體將士意氣大長,奮勇殺敵。是役由於虞允文排程得法,身先士卒,且宋軍艦船高大,效能先進又施放了霹靂炮等先進的火 藥兵器導致金兵大敗,併產生兵變,金主完顏亮被元帥完顏元宜殺 死。從此之後,金國內爭權奪位,內亂不止,國力凋敝,再也沒有對南宋政權發動過真正有威脅的軍事進攻,南宋政權由此又存活了一百多年。幾乎與此同時,金國水軍也在膠西海戰中被李寶徹底擊敗。

    明太祖朱元璋統一中國之後,由元朝末年開始為害中國的倭寇(日本海盜)日漸猖狂起來。朱元璋對此態度鮮明立場堅定,他說:“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於是在此後的百餘年間,明朝海軍還是了對倭寇的堅決鬥爭。這其中最值得華人驕傲和自豪的抗倭將領當屬“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橫戈馬上行”的著名軍事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憑著強烈的愛國理想,深厚的兵學淵源和長期行伍的實踐經驗,組織了精銳的“戚家軍”,利用明朝發達先進的造船技術和火 藥 兵 器。水陸並進南征北戰十年間共消 滅日本海盜3萬餘人,擊沉軍艦幾百艘,基本上解除對中國沿海的騷擾。當然這其中與另兩位抗倭名將譚綸和俞大猷的支援和配合也有很大關係。

    明朝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12月,在北韓南島以北的露梁海域,由明朝御倭總兵兼水師提督陳麟智慧的中朝聯合艦隊與日軍島津義弘指揮的艦隊(500艘戰艦)展開大戰,中朝軍隊共有206萬人,艦船800艘。是役明朝68歲的老將鄧子龍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以身殉國。朝軍統帥李舜成也陣亡,由於聯軍上下浴血奮戰和使用了噴火筒燈先進的火 藥兵器,全殲日軍1.5萬人,戰船500艘。

  • 5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膠西海戰,採石磯大戰,鄱陽湖大戰,丁家洲水戰都是影響了歷史的水戰。

    膠西水戰宋軍以3000人馬殲滅了金軍7萬人,讓完顏亮失去了水師掩護。完顏亮主力失去了七萬水軍掩護後,不得不以少量船隻強渡採石磯,結果數十萬大軍被萬餘南宋水軍吊打,然後被部下殺死。丁家洲水戰蒙元水師採取了水陸夾攻戰術消滅南宋七萬水軍,掌握了長江控制權。鄱陽湖水戰朱元璋以少勝多重創並幹掉了陳友諒,成了南方第一大勢力。

  • 6 # 琢璞玉者

    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

    韓信水淹雍丘滅章邯;

    韓信背水一戰破趙;

    韓信濰水淹龍沮;

    赤壁之戰;

    關羽樊城水淹于禁七軍;

    東晉淝水之戰;

    朱元璋陳友諒鄱陽湖之戰;

  • 7 # 黎一點

    歷史上比較經典的水戰之一是朱元章和陳友涼的洪都之戰。雙方都用盡了全部水軍兵力,達數十萬水軍,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大規模水上戰役,也是改變歷史的一次戰役,最終朱元章獲勝建立了大明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絕地求生中,sks和98k,為什麼職業選手最喜歡滿配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