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舜旨體育

    弟子規,其內涵是啥?如果知道的話,就不必問了!這麼腐朽的東西,居然還有人當聖物,社會倒退成必然也不足為奇了!

  • 2 # 國學歸元

    沒有精華和糟粕一說,這是一種非黑即白的說法,這種思維模式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

    在國學體系中,易學是核心,而易學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萬事萬物的枯榮及其價值,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所以你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弟子規》當時那個年代,是有自身的價值的。而到今天,其中有一些涉及人性最根本的內容的部分,是有價值的,如誠信;而有一些具體的禮節呀,禮儀呀,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 理念的變化,已經毫價值。

  • 3 # 思想先鋒派

    是國學精華,大部份人如果能照做就好了,是“家”文化應該是應該照的去做,家建設好了,國家就會強大,中國文化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4 # 復興路上你我同行

    知識如同物件一樣。看你怎麼用,例如:鴉片適量醫用可以鎮痛,過量吸食則會上癮。菜刀用於庖廚可以養人,用於行兇則會毀人。弟子規做為“古代學生手冊”有其時代特色和侷限。也有其功用和價值。開篇總敘告訴我們:人要尊守社會次序,尊敬長輩友愛兄弟,誠信恭謹,博愛向善,努力學習。這些總的原則放到今天也不過時也值得提倡。但是在具體文字表達上有些詞句過於執古,操作方法上個別行為確實與現在有時代感。但是我們不能生搬硬套。要把握原則,將它與世偕行賦予新的內涵讓它煥發新的生命力。這就可以讓糟粕成為前車之鑑,讓精華更好服務社會!

  • 5 # 地球人文實況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本著作《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它是由是清代著名的學者李毓秀所寫的三言韻文,這本著作裡闡述的一些觀念在當時非常盛行,在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把其視為儒學的後世鉅作,而統治階層出於長久統治的目的,主動追求對傳統思想文化的認同,並大力宣傳其中的理念。任何文學著作的產生的背後必然與它所處的時代有著密切的聯絡,康熙時期開始發動文字獄,而這本書主要是歌頌儒學學對當時社會貢獻,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讀四書五經,尊君,愛國,宣諭以孔子儒教為立國之本。這樣的論點必然會讓統治階層所接納,下面講一下對後世的影響。這本文學著作在後期其改名為《弟子規》,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從它全書的內容來看它的理念在當今社會仍然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因為文化雖然是一個特定時期的產物,但它的傳承性和變革性是有著非常發大的空間的。這本書給我們明確強調了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一些準則,為人友善,尊敬長輩,出言謙虛,無私奉獻,這些理念至今仍然是我的們當今社會的主流文化。但其中有些理念與當代文化的主流相違背,比如它的一些理念對人的思想有所禁錮,不鼓勵創新意識,要求對父母和長輩的絕對服從。

    通篇來講面對傳統文化始終要保持批判的心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符合時代潮流的就要繼承和發揚光大。與時代主流相違背就要捨棄。文化都是在不斷革新,事物都有正反兩面性,切不可一棍子打死,也不可盲目繼承,當今社會的許多理念都是在傳統理念上變革創新而來的只要能與當代社會價值理念所融匯貫通就應該繼承與發揚,現在中國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各國新辦孔子學院成為了各國瞭解中國文化的橋樑紐帶,使我們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6 # 不東先生

    弟子規是前清秀才李毓秀寫的。取用的是論語裡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是論語重要的起始篇學而篇裡的千古名句。把這段作為弟子規的總綱可見李毓秀秀才跟孔子的思想是吻合的,但為什麼有糟粕與經典之說呢?

    李毓秀是秀才身份,一輩子學的是四書五經,科舉不第,但要立德立言立功,於是弟子規出現了,和孔子不同的是他把這一段加上自己的觀點並詳盡的做了分解和註解,全文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確不失為一部好著作。

    問題在於他把聖人思想格式化了就失去了儒學的魅力!四書五經通讀並且身體力行,解行相應,中庸思想必不可少,這才是儒學的精髓所在,所以孔子只是說了幾句弟子們記載了一下,並沒有過多解讀,這是聖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智慧所在,在什麼時間什麼的地點針對什麼人物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做什麼樣的事,要斟酌行事,避免愚忠愚孝,達至最佳平衡。大杖則走小杖則受,邦無道則隱則愚,卷而懷之,還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等等都是中庸思想的智慧體現。

    糟粕之說也是狹隘的理解和認為,社會進步了這些繁文縟節已經落伍了但有些是必不可少的,受西方教育影響我們的孩子又怎麼樣了呢?合理運用才是王道。

    弟子規是當時小學生而且是相對偏遠的農村及城郊結合部的讀物,為了普及基本知識及認字所用,大的私塾及書院都是以四書五經及千字文三字經千家詩為主。拿父母教須敬聽來說,父母讓你幹坑蒙拐騙的事你也照做嗎?可以不做啊,而且可以對父母入諫,還可以諫不入悅復諫啊。父母呼應勿緩也沒問題啊,叫你你就快答應一聲,抱著手機玩遊戲叫一百遍都不迴應難道是應該的嗎?父母命行勿懶是讓孩子有行動力,有問題嗎?

    去糟粕留精華不是要一棒子打死,應該是不執著于格式化的東西,在現行社會下結合中庸之道善加運用,用一個現代的詞,在所謂的負面中找到正面的價值和意義。

  • 7 # 曉風山中

    只要本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思想學習《弟子規》(主要是讓孩童啟蒙養正,從小提高做人修養),絕沒有不妥。

  • 8 # 百姓創造歷史

    只能吸收對今人有益的思想,摒棄封建的部分。

    禮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核心。規範人的言行舉止,有其有益的一面,懂規矩知榮辱是使人遠離禽獸而為人的根本,時代再變人性不能丟。

    學了《弟子規》對人的思想有好的一面,使人有敬畏,知廉職,明道義。封建社會制度下產生的典籍不可避免的有糟粕存在,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看待和實踐了!

  • 9 # qzuser195715245

    不能說是精華,也不能說是糟粕,什麼樣的東西都有他的時代性。《弟子規》在他誕生的年代無異起到了規範約束的作用,但在現代社會有些已不合時宜。馬克主義是真理,但真理是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也不是永遠全部正確的,一個道理。

  • 10 # 掃石聽風的思想庫

    可以從兩個方面看。

    一者基本精神,是代表封建時代的價值觀,雖然有些語言可以直接拿來,但內在的東西卻是落後的,或者是有害的。不適應現代社會。

    二者,具體的行為規範,有的可以直接使用,有的在現代有著新的內涵。必須加以重新解釋,現代改造。

    簡言之,如果盲目照抄,不僅不合適宜,也會處處碰壁,尤其對於孩子而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江中下游適合糧食稻穀的生長,為什麼古代人一開始都集中在黃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