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丈133012169

    搬磚工的我說喜歡詩歌,多多少少有些不搭,這就是現實,更現實的是與其四個人去砌“長城”真的不如玩玩文字遊戲,一樣可以緩解老年痴呆

  • 2 # 魏氏角楓漠

    世界很浮躁,工作很繁忙,人事很複雜,內心很容易不安寧,讀詩讓我靜心,寫詩讓我忘我,那時段周遭一切都不存在了...

  • 3 # 衛宏胤

    我覺得,我真的不能算喜歡詩歌。

    我不知道算不算喜歡看書,只是沒有別的事做,讀書打發了我有閒的時間,擴充了我的知識,也改變了我的一部分習慣乃至個性。

    我喜歡看書但不太喜歡寫作。直到有一次無意寫了首格律不穩的七言四句詩,以後就開始學習格律詩,到今年正好二十年,寫的詩水平還不高,數量倒是不太少了,一兩千首吧。不過我看書首選還是小說和古文,古代詩詞讀過一些,現代詩和散文幾乎沒看過。洛陽一位作家曾說我看不起寫散文的,也不是;我尊重所有寫作的人,包括寫現代詩的。

  • 4 # 東林西沫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中國詩詞意境之美無與倫比!

    一字現千景。

    一文傳古今。

  • 5 # 朱如蒼

    謝邀。簡答。你喜歡詩歌理由是什麼。今天人把詩歌分古代式和現在式。以五、四運動以前所作的詩歌為過去式,以五、四運動以後所產生的詩歌為現在式。又從現式又分詩與詩歌,詩是三言,四言,五言,五絕,七言,七絕,七律,五律,打油詩,順口留,心語,包括詞、曲,詞牌律等等,定字、定行,定句,定韻,是寫外表、景物、山水和人的外表心理世界。而詩歌不同於詩,詩歌是寫山水、風景、人的內心心理世界,含容朦朧,內心激情,內在傷感,引看入心,大都年青人愛詩歌,也愛寫詩歌,也正好反映年青人的昇華戀愛愛情的適放;不定式,長短句,容易抒情感懷,容易納心透吐,也可作愛情交流語,內容隱密,磨糊朦朧,不在象古人用詞用七絕或七律作戀愛信物,而了了幾句詩歌就可動情。另寫詩歌是發自肺腑的精華,首首都要從心理集聚攏來,用最巧妙的語言,用最簡短的幾句,把一個內心世界情情抒出;李廣中的《鄉愁》,北島《迷途》,呂貴品《大地》,徐敬亞《既然》,顧城《小巷》《弧線》《感覺》《遠和近》等詩歌,用最簡短的幾句話,逗樂出全部的內心世界,少而情遠,小而意深,廣大遙遠,朦朧世界,朦朧心態。今天餘秀華的詩歌我不見歌容,也知詩歌出名,還有三句十字得冠十萬元,我隨不知誰十字,但我知詩歌的內心威力之大,能激眾星欣賞……。我要是寫一首詩歌,完成後頭疼,傷頭腦,我而不作詩歌愛作順口詩,外表心態。

  • 6 # 心中有愛天地寬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歌以詠懷!

  • 7 # 芸浦瀟

    詩歌是一種美與信仰

    卞之琳《斷章》詩日: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四句詩,寫出了景物的美,更寫出了一種人生的哲理,你在此處看風景,別處看風景的人在看你,我們每個人都是別人的一種風景,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同時別人也是我們的一道風景。世間真正的美,並不是人與物的美,而是哲理之美,情感之美,這些美,都可以透過詩歌的特殊形式展現出來,不參雜任何的汙垢。一首敘述性的小詩,顯露了作者抽象與複雜的思緒,朦朧中有著一種清晰,清晰中夾雜著一種朦朧。

    葉芝《當你老了》詩日:當你老了\頭髮花白,睡意沉沉\倦坐爐邊,取下這本書來\慢慢讀著,追夢當年的眼神\那柔美的神采與深幽的暈影\多少人愛過你青春的片影\愛過你的美貌,以虛偽或是真情\唯獨一人愛你那朝聖者的心\愛你哀慼的臉上歲月的留痕\在爐柵邊,你彎下了腰\低語著,帶著淺淺的傷感\愛情是怎樣逝去的,又是怎樣步上群山\怎樣在繁星之間藏住了臉。

    詩意有時是一種安靜的,悽美的,含有一種暖暖的情感與愛慕,猶如葉芝所說:唯獨一人,愛你哀慼的臉上歲月的留痕。在真正的詩人心裡,愛情是純粹的,與物質,與名利這一切都毫無關係,葉芝不會因為愛人或情人的蒼老與皺紋,而不去愛她,卻愛得深切,愛得真實,愛得有詩意。無論茅德.岡如何或多次的拒絕葉芝,即使她婚姻失意,也要強烈地拒絕葉芝的追求,葉芝依然為茅德.岡終身不渝。這份愛在他的詩裡成了一種永恆。

    普希金《致大海》詩日: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這是你最後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滾著蔚藍色的波浪\和閃耀著嬌美的容光\好像是朋友憂鬱的怨訴\好像是他在臨別時的呼喚\我最後一次在傾聽\你悲哀的喧響,你召喚的喧響\你是我心靈的願望之所在呀!......我將長久地,長久地\傾聽你在黃昏時分的轟響\我整個心靈充滿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巖,你的海灣\你的閃光,你的陰影,還有絮語的波浪\帶進森林,帶到那靜寂的荒漠之鄉。

    詩意有時又一種澎湃的,張揚的,猶如普希金,以大海為知己,透過與大海的對話,展示出了一種, 反對獨裁、抵制暴政,追尋自由的精神與做法,在一種無可奈何的社會環境下,彰顯自己的一種反抗體制與社會的壓制,嚮往自由的靈魂。或者在反抗與自由面前,生命已不再那麼重要,因為他內心有著一種信仰。甚至他為了妻子去與丹特斯決鬥,結果因決鬥而死,其實是為了妻子而死,更確切地說是為了一種信仰而死。詩歌之美,有時候更來自於作者的經歷與過往,沉澱與情思。

    一個詩人,往往影響的不僅是一種文化,甚至是整個社會的精神,比如俄國以有了普希金而自豪,英國因為有了拜倫,葉芝,雪萊 、濟慈而自豪,匈牙利因為有個裴多菲而自豪,波蘭有密茨凱維奇,印度有泰戈爾,烏克蘭有謝甫琴科,等等。他們的國家都因為他們的存在而自豪,自豪的不僅是他們留下的文字,而是一種詩歌的美,與一種精神及信仰,一首優美與哲理的詩歌足矣讓它的作者成為一種永恆,因為他們的心是純粹的,他們的信仰是真的。詩歌不僅是詩人的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對自由與公平的追求,對美的期待,對真理的忠誠。

  • 8 # 風向之初

    我喜歡詩歌,喜歡這種可以用文字抒發情感的形式,每首詩歌就如同一首歌曲,有旋律,有情感,每一個字都被詩人賦予了不同的色彩,都暗藏著不同的聲音。一首詩歌就是作者的靈魂在訴說,是從心中流淌出來的唯美的景緻,詩歌用最簡潔的語言描述了更深層的內容,它來源於生活,也是生活之中的閃光之處。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可以用詩來形容。

  • 9 # 天涼好個秋WDG

    曾經當我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我喜歡古詩中所描述的那種或唯美或激昂的意境。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當年讀到這首詩的時候,那種對於場景或者時光的描寫引人入勝,讓人不經意的就融入到裡面。

  • 10 # 堂吉訶德和他的驢

    我一直認為不讀詩,別學文。詩歌,不管在古今中外都是文學藝術這顆CROWN上最耀眼的一顆明珠。只有讀詩,才能培養出來最純正的藝術品味,這是小說,戲劇,散文等文體難以比擬的。

    對於詩歌,我們不止要讀,而且還要試著去作,去寫,不管你寫的怎麼濫,怎麼差勁,都必須去寫,因為只有親自的實踐才能體味一首詩乃誕生過程中的艱辛和不易,才能切身體會創作過程中的跌宕和多變,這樣當你研究和賞讀別人的詩歌的時候才能體察出最細膩,最幽微,最不易為別人察覺出,這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啟別人看不見處。

    不寫詩的人,讀詩,研究詩歌往往有一種隔靴搔癢之感,即使是文學研究界的大佬們,也是,比如洪子誠,他是著名的詩歌史專家,在學界很有影響,他出過一本小書,名叫《學會對詩說話》,在序言中便自謙的說自己雖然常年以詩歌教學,研究作為職業,但自己卻沒有寫過詩,想著過但卻始終沒有寫出一首像樣子的詩,所以詩對他來說永遠保持神秘,他對詩人也永遠保持敬畏。

    的確,好詩都是有作者自身的生命力在內的,所謂的生命詩學不是沒有道理的。像海子,像茨維塔耶娃,像葉塞寧等等不一而足。

    愛詩,讀詩吧,雖然在這個功利性的時代,它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和邊緣化。

    願愛詩者,都有所歸依,詩意地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有狗,怎樣能夠避免屋子髒亂與屋內異味狗毛遍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