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城市農人平子
-
2 # 伯樂公
縱觀清廷,他們其實做的並不差,清朝才是中華的大一統政府,自康熙年間、至乾隆時期的中華版圖才是最廣闊的!
滿清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原為明朝的統治範圍。後來反明成為地方割據勢力,在李自成滅掉明朝之後,入關平賊。由地方割據勢力發展成為中央政府。
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源自3000多年前“肅慎”, 漢-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讀音“莫吉”),隋唐稱“靺鞨”,遼金時期稱“女真”,遼書中也作“女真”。滅掉北宋的金國就是女真族建立的。
元朝以後,女真族一直居住東北地區。明朝初期,女真族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明初在今中國東北一帶設立奴兒干都司及遠東指揮使司來管理東北,女真各部皆臣服於明朝。
1583年(明萬曆十一年),出身於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相繼兼併海西女真部,征服東海女真部,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曰大金,史稱後金,年號天命,定都於赫圖阿拉。為清朝的前身。
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公佈“七大恨”的討明檄文,開始公開起兵反明。
1635年(明崇禎九年),清太宗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1636年,清降服漠南蒙古,清太宗皇太極稱帝且改“金”國號為“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元崇德。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陷北京,明朝崇禎帝自殺於皇城後的景山。明亡。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順政權。明朝山海關大將吳三桂夾在農民軍和清軍中間腹背受敵,迫於形勢邀請攝政王多爾袞入關“平賊”。聯軍打敗大順軍。李自成軍一路南撤。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遷都北京。清朝由地方割據政權上升為全國性的中央政權。
清朝自1636年建立,1644年成為全國性的中央政權,至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退位,授權袁世凱建立中華民國。共歷十二帝,入關後傳十帝。從1644年成為中央政權算起,享國268年。是元朝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清朝奠定了中國疆域的基礎,鼎盛時領土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不含附屬國領土面積)。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
在滿清入關之前,已經統一中國東北(248萬平方公里)和內蒙古(100多萬平方公里)。在消滅掉李自成等人之後,合併了明朝末年的統治範圍兩京十三省(353萬平方公里)。
康熙年間收復了臺灣(3.6萬平方公里)、合併外蒙古(180多萬平方公里)、西藏(160多萬平方公里)。
雍正年間合併青海(66萬平方公里)。
乾隆時期合併新疆(190多萬平方公里)。
至此中國領土擴張到1300多萬平方公里。
即使清朝末期,中國一再割地(總共約150多萬平方公里),中國仍有1140多萬平方公里,比明朝要大三倍多,使中國具有翻身的憑藉。
明朝末年,土地已經萎縮到連秦始皇時期都不如,因為在秦始皇時期越南北部還在中國版土內。如果沒有清朝,明朝再苟延殘喘200多年,和西方列強相遇,中國有可能亡國滅種。即使以後國際局勢發生變化,中國能夠復國,也有可能象非洲一樣被劃為多個小國,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民族復興資本。
在文化方面也沒有以反封建、破迷信的方式,否定傳統文化、崇拜外來文化。而是接受好文明,拼命學習漢化,成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
3 # 攻防敏控
一個朝代是否強盛和輝煌,需要的是橫向比較,而不是縱向比較!因為社會是在發展的,科學是在進步的,當然了,清朝除外!
橫向比較之後,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都曾是世界第一強國,都曾經創造過歷史的輝煌,所以今天才回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日本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的學生,可是到了清朝,日本則成為了歐美的學生,因為日本將大清國給揍的滿地找牙,揍完了之後還長期羞辱大清,堂堂大清被小日本給削成了犬清,回顧歷史,小日本那是真正的仰視大漢、崇敬大唐,包括大明小日本都是服氣的,怎麼到了清朝,就變天了呢?
清朝,是一個“防民就是國防,科舉就是科技”的愚昧和自私貫通的朝代,漢族政權進行科技大比武,誰製造的地動儀預報的更精準,誰製造的指南車效率更高,科學家祖沖之就是那場製造指南車並進行實操的勝利者!反觀滿清政權卻舉辦了一場由百歲老人參加的科舉考試,乾隆皇帝還在洋洋自得,他還不知道世界上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
4 # 包依剋星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後一次,讓中國混到了連亞非拉土著都不如的地步。
需要強調的是,落後於西方,和落後於世界,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中國落後西方,那沒什麼,西方先後點燃文藝復興、大航海、工業革命,這隻能說是西方開掛,非中國之罪;然而中國如果變得連亞非拉都不如,那顯然就是中國自己的錯了,怪不得別人。
準確說,是清朝的錯。
總看到有人說,封建王朝都一樣。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全世界封建王朝都一樣,遇到近代化的西方都一個樣;二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都一樣,不管漢唐宋明遇到近代化都一個樣。
然而事實證明,封建王朝與封建王朝的區別,比人和狗的區別都大。
1. 世界各國面對西方的表現
所謂各國面對西方的表現,應當有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與西方作戰時的表現,第二部分是非戰時面對西方的優越表現的自我反省與變革。
到了19世紀,大清的軍隊戰鬥力已經下降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南非的祖魯黑叔,一仗打死近兩千龍蝦兵;南亞的錫克人,一仗打死近三千龍蝦兵;紐西蘭的食人生番,一仗打死五百多龍蝦兵;阿富汗的駱駝,一仗打死一千多龍蝦兵。而俺大清兩次鴉片戰爭加起來才打死138個英國士兵。
你要說偶爾一兩個小國戰績超過清朝,這還可理解,問題是,大英帝國19世紀在亞非拉打滿16場啊,16場裡面你大清居然兩戰全部墊底,這要是再找各種理由,怕是國足附體了吧。
而事實上,清朝的表現也給了一些亞非拉國家相當的自信。比如我大印度某軍事榮譽紀念館,三哥軍官談起“兩次戰勝中國”,那是滿滿的驕傲……
這可能就是印度敢在1962年前肆無忌憚地欺凌中國的底氣所在吧。
至於面對西方的表現,清朝就更加沒臉看了。
在遭到西方近代化打擊之前,日本已經開始學習蘭學,建立日新館;越南已經開始學習近代海軍知識,編纂《海程集驗冊》;緬甸已經開始聘請英法軍人為顧問和教官,引進燧發槍,編練半近代化軍團;泰國也早已睜眼看世界,為了與西方貿易兩次遷都,拉瑪四世時期即已開始改革,國王帶頭聘請美國教師為王室子女上課。反觀清朝……前期被沙俄吊打而不知改進,中期被緬甸吊打而不知學習,晚期被英國教訓仍然是“莫談國是”……哈?
在遭到西方近代化打擊之後,各國都開始改革。舉日本明治維新的例子,那簡直是欺負清朝了,就說緬甸的敏東改革,泰國的朱拉隆功改革,埃及的阿里改革,乃至西亞病夫奧斯曼的三次改革,哪個不比大清的洋務運動進步要大?埃及為了改革,不惜團滅聞名千年的馬穆魯克;日本為了改革,不惜衣食住行全盤西化;緬甸為了改革,不惜行玄武門之事;泰國為了改革,不惜使皇子留學西方……人家為了改革是肯玩命的,大清改革就是為了吊命,這就是差距。
以上這些改革,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然而世間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國家的改革最終被西方列強打斷而否認其價值,同樣不能因為我們今天的強大而否認清末時期我們的的確確落後於整個世界,而不只是西方。
中國在清朝統治下得以不亡,得感謝中國距離歐洲太遠,以及主體民族人口太多,而不是感謝清朝的落後統治。
2. 清朝與中國曆代之不同
總是有人說,任何一個朝代遇到近代化都會這樣,然而,這些人卻沒有發現清朝與中國其餘朝代之不同。清朝有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
滿清統治集團與被統治集團之間的割裂、猜忌、防備之嚴重,在歷朝歷代絕無僅有。
滿清自遼東起兵之後,就一直處於一種非常嚴重的“被迫害妄想症”心理。這種心理在於他們的實力與成果的極度不匹配後,感受到的不自信——得國不正,偏偏得國太易。
說他們得國不正,是因為他們的實力本來不值得這江山。自古以來,一個朝代能夠建立,說到底是靠三種辦法:文明的碾壓、絕對的實力,或道義的優勢。
就實力而言,滿清統治者的基本盤——滿洲八旗的人數實在太少了,而所要統治的地盤和人口實在是太大了。在入關前,滿洲八旗的總人口不過三十餘萬,能上戰場的旗丁不過六到十萬,而與此同時僅在遼東就有兩百多萬漢人,其比例之懸殊可見一斑。隨著滿清的入關和一統天下,這樣的比例不但沒有降低,反而越來越嚴重。
儘管八旗軍隊的確有很強的戰鬥力,但畢竟人數太少,絕對實力不足,如果僅以實力論,滿清足以成為東北和華北的割據勢力,但完全不足以問鼎天下。
以小族臨大國,都會遇到這樣懸殊的對比,這不足為奇。但是,與滿清不同的是,北魏遼金的統治者建立政權之後都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主動漢化,等於是擴大了自己的基本盤,而代價自然是漸漸漢化,失去本族群的特色。而蒙元則是過度迷信自己的武力,因此並沒有這樣深重的焦慮。
而滿洲八旗,是一個以血緣和宗親為紐帶的封閉團體,他們既不願意融入別的族群,也不願意別的族群融入他們。滿清統治者更認為,“前輩”失天下,乃是漢化的緣故,因此滿清統治者主觀上,對於漢化是排斥的,歷代皇帝,無不提醒滿洲臣下“勿蹈漢人舊習”,要注重“清語騎射”,並且視滿洲大臣貪汙腐敗為“沾染漢人習俗的惡果”。滿清統治者更透過“滿漢雙軌制”、“滿缺漢缺”等辦法,規定了滿洲人對於漢人的種種特權:
在清朝的時候,滿族的貴族是如何維護自己的特權的?
實力如此,至於道義上就更加沒法看了,清朝統治者首先在民族成分上不佔優勢,沒有朱重八“驅逐韃虜”的天然道義,在階級上也沒有李自成那樣“反抗暴明”那樣反抗壓迫的天理,偏偏同時又剃髮易服,殺戮太重,能逼得海盜流寇和朱家聯合起來,能被人喊著“反清復明”三百年的,看看他們給自己編織的合法性是什麼樣的:
明朝天下亡於流賊李自成之手,是強盜劫去家財。趕出明之主人者,李自成也。我朝驅逐流寇,應天順人而得天下,是乃捕治強盜,明罰敕法之天吏也。……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所謂缺啥補啥,法理性最少的朝代,偏偏愛說自己“得國最正”,而且是每一個皇帝都要說幾遍,唯恐別人不知道……
至於文明碾壓更加不存在了,滿清統治者雖然很抗拒漢化,但是滿洲文明相比漢文明,根本不是一個level,所以這哪裡是文明碾壓,簡直是被碾壓……
所以,從正常的道理來說,清朝是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得到天下的,這就是所謂“得國不正”。但是偏偏他們卻得到了天下,而且是以非常小的代價,以一種“走捷徑”的方式得天下,這就是所謂“得國太易”。
絕大部分的王朝,是由開國統治者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對於漢族王朝來說,就算是非常“得國不正”的挫宋和司馬晉,好歹也是靠軍隊的刀槍統一了天下,絕對實力雄厚,基本盤十分寬廣,因此統治者還是對自己的江山有一定的自信。至於隋、唐、漢、明更不用說了,法理性或者說道義優勢一個比一個強,加上統治者親自用刀槍打下的天下,這就相當於用事實宣告:我的統治集團是足以統治這天下的。
而對於北魏、遼、金這些異族王朝來說,他們本族的實力雖然不足,但是他們選擇了漢化,也就等於獲得了和漢人王朝一樣的資源,同時漢化本身也為他們提供了法理性,甚至一度出現“皈依者效應”。而蒙元雖漢化程度低,但其絕對武力卻十分強大,作為一個統治了五分之四的已知世界的黃金家族,統治者對自己的自信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清帝國的建立,既不是靠絕對的實力,也不是靠道義的優勢,更不是所謂文明的碾壓,而是依靠謀略、權術和運氣。八旗軍強則強矣,稱霸東北沒問題,入主華北也可以,但是統治這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江山和數億人口,八旗那點絕對實力就不夠了。
如果翻開一本《南明史》,就會發現清朝能打下從黃河到珠江的廣闊土地,不是靠八旗軍用血肉換來的,而是靠權術和謀略,驅使前明降軍為之拼殺,同時在政治上囫圇地吞下了明朝的政治體制,承認了前朝的既得利益階層的特權,從而獲得他們的效忠。
因此,清朝的統治者,雖然有資格寫一本叫做《權力的遊戲》的自傳,但其統治之術始終偏於陰沉流,缺乏一種堂堂正正的陽剛之氣(連帶著官服都像殭屍服)。熟悉政治的人都知道:陰謀權術畢竟是上不了檯面的,能用堂堂正正的陽謀解決的,誰願意用權術呢?謀略權術之流,只可偽定一時,不可能江山永固;而運氣之說,更是可遇不可求
——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期、政治腐敗、崇禎大旱、歐洲三十年戰爭引發的金融危機,這樣的好運難道還有第二次?南明資源雄厚卻深陷內鬥,混的連南宋都不如,這種蠢事還會再一次發生?姜襄、金聲垣、李成棟、海時行為滿清效力時猛如虎,一旦反清就在一個月內因為種種意外陣亡,這種戲碼難道還能天天上演?真是天佑大清。
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住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間沒有沉沒。它那巨大的軀殼使周圍的鄰國見了害怕。假如來了一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安全就完了……雖然船不會立刻沉沒,他將像一個殘骸那樣到處漂流。然後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將永遠不能修復。
是的,對於清朝這艘破船而言,康雍乾能撐起來就是一個優秀的船長。至於後續的嘉慶和道光,他們很昏庸無能嗎?不是,把他們放到明朝,他們也不過是一箇中等君主,但是對於清朝這艘破船來說,不是能君,就是昏君!沒有選擇。
這就是清朝統治者和歷代統治者都不一樣的地方——歷代統治集團,尤其是開國者,對自己的統治和天命,都有相當的自信。而唯有滿清統治者,得國不正,偏偏得國太易,所以從一開始就對自己的統治有著很深的不自信。
這就是為什麼滿清總有一種“總有刁民要造反”的扭曲心理,這就是為什麼滿清總有一種被迫害妄想症的心理疾病。實際上,滿清朝廷不但防漢人的平民,還防蒙古的牧民、滿洲的底層,以及漢人的地主、蒙古的王公,漢人的大臣、蒙古的將領……什麼都防!
自己的實力不足,又不想加強自己的實力(拒絕漢化);德不配位,偏偏又想要這江山,怎麼辦?那就只能削弱被統治階級的實力了。
趁著漢族虛弱的時候,用屠刀和剃髮易服迫使中原臣服,隨後趁著餘威尚在,以奴化、愚民、弱國、文字獄等“文化恐怖主義”,徹底打斷漢人的脊樑;對蒙古則使用減丁滅戶、劃分牧場等手段削弱蒙古。這就好比,我趁著巨石強森重病的時候,衝進他的病房,打斷他的脊椎,讓他高位截癱昏迷不醒,這樣他就無法再報復我了!
清朝統治的權術手段之高超,是歷代罕見的;然而法理性之薄弱,也是歷代之罕見的。正因為其無法堂堂正正使用陽謀,所以才不得不使用諸般上不得檯面的手段。
總結一下,各朝各代的內心OS是這樣的:
漢族統治者OS:我要這國,國富民強,這樣我的江山才能穩固;
遼金統治者OS:我要這國,國富民強,而且還要證明我漢文化程度深,有天命,這樣我的江山才能穩固;
蒙元統治者OS:我要這國……無所謂,我大蒙古天下第一,江山永遠穩固!這漢文化我是不屑學習的,但是翻翻看也是挺有趣的……嗯,是挺有用的……納尼,挺博大精深的!
滿清統治者OS:我要這國,國弱民愚,這樣我的江山才能穩固。
清朝為什麼那麼爛,這就是封建壓迫和民族壓迫,這雙重壓迫都壓迫到了極點的結果。終清一朝,滿清統治者始終是防漢甚於防外,內耗大於外戰。清朝之所以對外軟弱,恰恰在於其內部不穩,統治者擔心內部威脅,遠大於外部的威脅,因此對外妥協,換取對內穩固。
鴉片戰爭,英艦隊切斷漕運,清廷擔心這會引起天下動盪,所以屈服;第二次鴉片戰爭,清廷擔心外國軍隊與太平天國合流,所以屈服;甲午戰爭,日本逼近龍興之地和京城,鼓吹漢民起義,清政府擔心統治不穩,所以屈服;八國聯軍侵華,清廷擔心統治不穩加上擔心義和團,所以屈服。即便是被鼓吹“戰勝法國”的中法戰爭(其實沒有,不然中法戰爭就取代日俄戰爭成為第一次黃種人的驕傲了),清政府念念不忘的也是國內的“兵變”,“民變”。
鎮南關大捷本來使中國在軍事上、外交上都處於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個中法戰爭期間,即使在被迫宣戰以後,也擔心“兵連禍結”會激起“民變”、“兵變”,因此始終或明或暗、直接間接地向法國侵略者進行求和活動。李鴻章等人主張“乘勝即收”,把鎮南關大捷當作尋求妥協的絕好機會,建議清政府立即與法國締結和約。
至於近代化改革,更是滿清統治者極為厭惡的。不僅僅對於近代化,在整個清朝統治期間,“停滯”都是清朝的主要狀態,包括被大吹特吹的康乾盛世。這是很好理解的,對於一個透過種種運氣才得到的最優產物,變化是不利的,停滯才是最有利的。
這一點,在近代化面前顯露的特別深刻——洋務運動,要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太平天國之後;新疆設省,要到新疆被阿古伯侵佔之後;臺灣設省,要到中法戰爭法國入侵臺灣之後;建設新式陸軍,要到甲午戰爭之後;制度改革,要到八國聯軍侵華之後。縱觀清末七十年,清朝的主觀能動性極為差勁,我不知道諸位什麼感受,我反正是覺得清朝就是一個蠟燭——不點不亮!
清朝之所以對改革抗拒,原因就是因為改革對滿清的統治根基是不利的,這點滿清自己人說的很好:
改革者,漢人之利,滿人之害也。我有家產,寧贈與友邦,不予家奴也。——剛毅
重複一下,終清一朝,滿清統治集團與被統治集團之間的割裂、猜忌、防備之嚴重,在歷朝歷代絕無僅有。正因為其得國不正,偏偏得國太易,才會深陷受迫害妄想症,內鬥內防過度嚴重,甚至不惜以削弱整個國家來穩固自己的統治。
講真,你告訴我這“世界各國封建王朝表現都一樣”?
講真,你告訴我中國任何朝代面對龍蝦兵都是這表現?
講真,你告訴我這就是中國?
一個古代史上,一個稱霸兩千年的中國,一個文明從不斷絕的中國,一個威名傳播萬里之外的中國……
一個近代史上,一個費拉不堪的中國,一個無能黑暗的中國,一個連黑叔土著食人生番都不如的中國……
一個現代史上,一個能迎戰十七國聯軍的中國,一個能在短短几十年爬到世界第二的中國……
這三個中國,真的是同一個中國?
回覆列表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存在功勞也存在過失,分別敘述:
清朝之功:
一、開疆拓土
清朝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建立並鞏固了面積超過1300平方米的廣袤領土,這是中國成為領土大國的重要基礎。
二、人口方面的貢獻
康熙50年,清朝逐漸開始廢除了人頭稅,出現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隨機人口出生放開,到雍正年間,清朝開始推行“攤丁入畝”,這是一項改變了歷史程序的政策,從此人口開始爆炸式增長。人口數量大也意味著更大的市場需求,這也促進了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到乾隆執政後期,清朝人口達到3億,到道光年間,清朝人口逼近4億,到清朝滅亡前夕,人口更是達到了近5億的規模。
因為人口的大量增長,清朝得以進行大規模的墾殖戍邊運動,比如對新疆和寶島的開發,比如清朝末年對東北的開發等,都是建立在人口爆炸的基礎之上。
清朝之過:
一、實行文字獄和思想控制
清朝的思想控制,比明朝更加恐怖。朱元璋創立八股文之後,將讀書人的思想進行了禁錮,這一舉措在清朝得到發揚,清朝除了繼承明朝的八股取士之外,還大興文字獄,對精英分子的大肆屠殺,這些文字獄尤其以乾隆時期最為頻繁,文字獄導致的後果就是讀書人徹底乖巧下來,變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進而導致清朝思想界萬馬齊喑,嚴重限制了思想文化的發展,使人們處於愚昧無知的狀態,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阻礙了社會的進步,最終導致了社會的倒退、落後、愚昧,思想的禁錮帶來的不僅僅是文化界的衰敗,在科學等其他方面,基本也陷入了停滯。
二、清朝執行的政策全面阻滯了中國整體發展,一系列的思想禁錮,文字獄,直接扼殺了中國的思想、科技、文化、經濟等等的進步,致使中國沒有創造力,在任何方面在國際上都沒有成就,更沒有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發明家、經濟學家等等出現,沒有科技法民創造,龔自珍痛心疾首的說“萬馬齊喑究可衰”,沒有思想家、詩人、藝術家、就連傑出的小偷都沒有,英華人馬爾戈尼描述乾隆時期的華人骯髒、卑瑣、猥褻,固然會存在一定的偏見,但是結合龔自珍的敘述,可以看出當時中國是多麼的僵化腐朽、猥瑣落後、毫無生機。使中國變成落後的國家,經濟、科技、社會停滯不前,閉關鎖國,學不到別人先進的東西,最終導致中國被外國侵略,割地賠款,生靈塗炭,廣大人民生活窮困,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