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U2019

    其實也不能算是在拼器材吧。畢竟如果喜歡咖啡,希望在家萃取一杯不錯的咖啡,器材還是要過得去的。一些市售的小型咖啡衝煮機器,根據實際衝煮體驗來看,確實是達不到意式咖啡的萃取條件,它達不到9par氣壓,打出來的都是泡沫,泡沫跟油脂是完全不同的形態和概念,對咖啡豆浪費,喝的人也尷尬。

    上次在問答中,我回答問題時把這種小型咖啡機叫“玩具機”,立馬就有人跳出來說我什麼咖啡器材鄙視鏈,真沒有,這種機子打不好咖啡是真的,有點兒沫帶點兒咖啡味兒,客人買回去也覺得自己在家能打咖啡了,牛氣的不行。但事實上,真的類似“過家家”吧,這個錢雖然不多,但個人覺得也是浪費。

    所以我身邊的朋友在問我怎麼選咖啡器材的時候,我都先問問他們預算,願意多投入就推薦半自動意式咖啡機給他,不願多花錢的就介紹手衝咖啡器具,虹吸壺給他。

    其實單品手衝咖啡在家庭衝煮裡真的很方便,很日常,虹吸壺就更別說了,更是簡單便捷,看上去複雜,真正使用上就是享受。

    咖啡豆的本真是什麼可能這個問題,可能連有些咖啡店也沒有好好考慮過。咖啡作為大自然的饋贈,本該就是人們很日常的飲品。這個就是咖啡應該最真的一點。

    喝咖啡不應該有界線,什麼文藝範啦,小資的呀,有錢人喝的等等吧。咖啡作為秘藥使用,被貴族壟斷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現在才是它最該親近大眾的時候,喜歡咖啡的朋友,我都鼓勵他們去喝吧,不要怕喝不出風味,足夠熱愛,就可以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路喝,一路學,成長慢慢來。

    我尊重每一位對咖啡事業默默奉獻著的工作者,他們也許是寂寞的,勞碌的,奔波的,但內心卻是富足充實的。選擇咖啡作為自己的事業,需要決心,需要勇氣,需要毅力,不管有什麼看不慣,依然不改初心。

    以上為本人作為咖啡愛好者,對於本題目有感而發,予以題主參考,也與廣大喜愛咖啡的朋友分享。

  • 2 # oceanze

    比較看重豆子。器材雖然也很重要,適度就好也並非要頂級裝置(別太垃圾就行)。外面一些咖啡店,有著頂級裝置,但豆子實在不怎麼樣,味道當然也不理想。

  • 3 # 羅鴻濤33560098

    拼器材只是剛開始喝的人吧,喝咖啡時間長了真的不太在乎器材。你隨便去個星巴克,咖啡機都要小20萬,拼得過麼?

  • 4 # ep97783731

    個人認為這就像是滑雪愛好者一樣 你看雪場上 裝備齊全 穿戴講究一個個的上了高階道都摔的跟爆米花似的 原因?人家就是去拼裝備的 擺拍好看 有樣就夠了 至於其它的都是浮雲 對他們來說 器皿裝備高於咖啡 至於是用來喝茶還是落灰無所謂吧 人家有 在這個誇張浮躁的時代認知性障礙症是通病 在加上羞恥性認知障礙 誰管得了誰呀 人家願意

  • 5 # 清渺君

    我想咖啡豆的本真是更好的呈現它本來的風味,讓大家都能品嚐到不同產地咖啡的美味。

    拼器材有兩種情況:

    一、的確有隻是追求器材而不注重咖啡品質的玩家。不過能把器材玩到極致也不簡單,器材也有很多技術、科學在裡面,如:水泵的好壞,泵壓式或者是蒸汽式有什麼不同等等,不單單是價格的高低。

    二、精品咖啡以單品豆為主,與星巴克、瑞幸商業拼配豆不同,拼配豆基本是二、三種以上的豆子拼在一起,製作時使用器材也大不相同。

    1、意式濃縮咖啡是用意式機萃取,獲取豐厚的油脂,好的機器,比如:辣媽,出品穩定,我想好多咖啡店使用它,除了想以此來顯示店鋪的實力外,最關鍵的還是看重機器的穩定使用,透過調整引數,使咖啡出品的口感更穩定。

    2、單品咖啡豆因為地區、海拔等,以及後期烘焙,品質差別很大。比如:磨豆機,有平刀、錐刀和鬼齒的刀頭,這對萃取風味會有一定影響,與意式咖啡粉粗細不同,價格也高低不同。專業人士還建議意式和單品要分開使用不同的磨豆機。

  • 6 # 咖啡騷十里

    玩了二十二年咖啡,各種五花八門的器材都用過,其實磨豆子就兩塊石頭的事,隨便把粉倒能加熱的壺裡煮煮,倒出來過濾下就很好喝而且香氣十足、回甘迅猛、騷氣逼人!

    前題是要有真正的好咖啡豆!

  • 7 # 咖小斐

    身處這個行業,對於咖啡行業拼器材、拼證書的現象早已司空見慣,這個行業有太多“因為太過於專業的追求,把自己玩死的咖啡館”。

    以下大概是2015年左右咖啡界的前輩季明老師的一段經歷:

    前幾天,碰見同行問我,最近聽不見我叫喚了!的確。前兩天又被刺激了一下:在某某品嚐會上,主持人喊:拿Q證的人品嚐!靠,我成局外人了!持證上崗沒有錯,那花了兩萬多塊錢買一個證,就接觸了幾個月的咖啡豆,和我們做了十幾年的咖啡生豆貿易的人相比較,心裡是不是滋味!我為什麼不去考Q,是因為它本身就是紐約期貨交易所的副產品,當年我從事貿易的公司就是制定咖啡標準的!

    咖啡貿易已經存在了幾百年的歷史,荷蘭人在十六世紀就在印度尼西亞種植咖啡,當時的運輸條件,從採摘到荷蘭人喝到嘴裡至少要10-12個月以上,陳年的曼特寧要4-5年(顏色的棕色的玉色)!看過《黑咖啡》的都應該注意到,咖啡的期貨價格每4-5年就波動一次。巴西在30年代因產量過剩,總統因此而自殺!為避免價格波動的負面影響,各個咖啡生產國均設立庫存保障機制,調節價格。

    你們牛逼,但不要在我面前顯唄!見過一噸巴西咖啡的包裝嗎?我進過!中國一年才進口不到20噸的精品咖啡,撒芝麻鹽似的消失在全中國4-5萬個咖啡館裡,拿一個200-300克的玩具炒,花20000元考Q!再投入100000買一臺超好的咖啡機,30000元的磨,200000元一年的房租,40-50一杯酸湯,咋沫著類似青李子的味道,幾個瘋子討論著宏大的市場計劃!而歐洲,美國和日本的普通的消費者還是喝著炒得深色,幾乎冒油的咖啡!而我們的消費者一方面被嚇著了:價格!一方面打心眼裡拒絕黑心商家用抵擋蘿蔔炒的中藥湯!還是從包包裡拿出三合一,還是它好喝。

    季明前輩的意思很簡單:咖啡只要自己感覺好喝就行,其餘都是次要的!

    咖啡豆的本真是什麼?

    舉個例子:手機的本真是什麼?我覺得能滿足一個人生活與工作的主要需求,它就是好手機。咖啡豆的本真對於我來講並非是品質與風味,而是:顧客喝到自己滿意的咖啡就是好咖啡,不管它是阿拉比卡還是羅布斯塔。

    顧客喝到一杯自己滿意的咖啡,不僅僅在於咖啡裝置與咖啡豆的品質,而是一個系統,與門店定位、產品、門店氛圍(環境、音樂型別、燈光)、服務品質、營銷策略等等有關,而並非只有使用高階裝置與咖啡豆,顧客就會對咖啡非常滿意!

    咖啡業內人士看不起速溶咖啡,但中國咖啡市場至今75%以上都是速溶咖啡的天下;看不起星巴克,說是“洗腳水咖啡”,但星巴克的市場份額佔了全國咖啡館的60%;最後才是精品咖啡,精品咖啡的市場佔有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我見過太多的咖啡館,沒有任何咖啡基礎的情況下,花大幾萬報幾門咖啡課程,再花費幾十萬買高階的咖啡機、磨豆機(意式+單品),甚至連一塊擦吧檯的抹布都使用的進口高階品牌,但一天咖啡的出杯量卻少得可憐直至倒閉。

    咖啡歸根究底就是一杯飲品。即是飲品,口味就不可能做到統一,顧客喜歡的口味也會有千差萬別。有的顧客喜歡喝速溶咖啡,有的顧客非單品咖啡不喝,也有顧客喜歡越南的羅布斯塔做出的咖啡,他們會感覺這樣的咖啡更濃郁一些。

    追求高階裝置沒有錯,追去高品質的咖啡豆也沒有錯,有錢怎麼玩都行。但攢了好幾年積蓄或者借錢貸款開店的一定要注意了,裝置器具以及咖啡豆並非越高階對自己門店越好,門店定位很重要,目標群體的喜好更重要。

    身處這個行業,我們能做的就是使用店內的咖啡裝置,盡最大能力做出滿足目標顧客群體滿意的咖啡。當顧客喝到你做的咖啡時滿意的微笑或表情,我想這才是咖啡師與裝置價值的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梅河口市磐石市富太鎮離寶山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