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 名言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事例 二十四孝--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遊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嚐.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讚曰: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請保留此標記***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詩頌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讚歎不已.有詩讚曰: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二十四孝--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髮衝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揹回家鄉.後人有詩讚曰: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作文庫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滿分 高考滿分 高考零分 孝的。
成就事業方能顯出你的價值.盡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給生你養你的父母,給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師,給養育了你的整個民族一個滿意的答案,也許這是孝的一種吧!別人給了你,你就應該懂得回報別人,中國有句老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父母的盡忠盡責克盡奉養並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業,然後在自己的事業上默默地奉獻,用自己的成績與愛心來回報世界上的種種,這也是孝順了吧! 第6篇 談孝道 我看過這麼一幅漫畫: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為姥姥舉辦生日宴會。桌上美味佳餚,應有盡有,唯獨沒有姥姥的身影。卻見小外孫指著在廚房正在汗流滿面做飯的姥姥叫道:“姥姥,該您吹蠟燭了。” 好一個生日宴會,這哪裡是為老人舉辦的,分明是讓老人無償地為他們付出!我不禁問道:“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裡去了?” 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孝”字佔據著幾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識。不論年長、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後終於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父親為一家之主,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 而今,“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每當週末,一些老人的家裡總是兒女滿堂,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陪老人談天,孫子們也向老人彙報好成績,逗老人開心,這是新時代孝的體現。 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從古時的一味順從發展到今天的物質、精神兩方面盡孝,無一不體現出華人對“孝”的重視。 而國外與我們不同,他們那裡子女與老人之間的關係只是金錢關係,家長只負責把兒女撫養成人,其餘則撒手不管,全無關係了。而家長到了晚年,縱使兒女成群,也不會出現兒孫滿堂,歡聚一堂的情景,他們是冷漠的金錢關係。我聽過這麼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幢小房子裡。有一天當郵差來送養老金清單時,發現這個老人已死去多時了。是由於突發心臟病而亡。據瞭解,她有九個兒女,個個生活得都不錯,還有一個是大資本家。可她在這九個兒女成人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頂多在聖誕節時收到幾份小禮物。而在她死後,她的兒女也未曾表示過什麼。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異。無怪乎有人這麼評析: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兒童的天堂,成人的戰場和老人的地獄。 可見,講“孝道”是華人的美德之一。
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親。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由於行動不便,年老多病,把褲子拉髒了。當她看見陳毅進來,忙把髒褲子藏到褥子底下。當陳毅發現褥子下的髒褲子之後,埋怨母親為什麼把褲子藏起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顧忌的。她母親說:“這粗活還是讓別人去幹吧。”陳毅卻說:“我是您的兒子呀?別人怎能代替呢!”說罷,三下五除二就把褲子洗好了。 可見,上至領袖,下到百姓,無一不在遵循著“孝道”,孝道是我們華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們青少年理應繼承這一美德,決不能像那幅漫畫所畫的那樣做,而是進一步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 簡評 作者談古論今,貫通中西,對孝道的討論非常充分。在對漫畫內容做了簡要概括後,作者的一句慨然長嘆引出了對中國五千年孝道的思索,由“孝順”一詞的由來,到從古至今“孝”的內涵與表現的變遷,作者對“孝”的思考是很深入的。從國外對孝道的冷漠的敘述中,更能充分感受到華人的這一美德的可貴之處。文末的總結部分起到了強調主題的作用。
第7篇 孝之道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歷史上,以前,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臺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的事蹟往往另人震撼和感動。 但有些人就是不孝,但還說自己很孝順,天天說孝順的話,卻沒有行動。
看了這幅漫畫,許多人會想:“這兩人住在豪華的房子裡,唱著《燭光裡的媽媽》,可自己的母親卻在家躺在燭光照映的床上,他們置之不理,這還能稱得上孝順嗎?唱《燭光裡的媽媽》還有意思嗎?”這的確沒意思,這和其他人成了鮮明的對比。
說起孝,人們不得不想起二十四孝的故事,特別是《臥冰求鯉》的故事: 晉朝時,有一個人叫王祥,小時候親身母親就去世了,繼母不喜歡他,在父親面前常說他壞話,使父親也不喜歡他了。但是他還是和愛父母。後來父母患病,繼母想吃鮮鯉魚,可是冬天的河都結了冰,王祥只好解開衣服臥在冰上用體溫來化冰,可是冰突然自己融化了,躍出兩條鯉魚。王祥把鯉魚拿回家做給繼母吃,繼母的病竟然好了。 王祥孝順父母的這種品質是非常好的,繼母對他這樣不好,他卻像對待自己的生母一樣來對待自己的繼母,這種的品質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說是這樣說,但這都是“愚孝”。 真正的孝順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報答,並從行動上落實。 假孝雖然從外表上看則和真孝無異,但其內心若是隻為了別人的評議,實際上並不想這樣去做,但為了不遭到眾人的指責而偽做孝順,。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歷史上,以前,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臺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我們都應該懂得孝順,但我們也不能做“愚孝”的事。我們應該努力起來,讓孝印在人們的心上,讓孝永不失傳! 第10篇 孝在我心中,做個有道德的人 抱著一顆忐忑的心走上這讓我榮幸卻又彷徨的講臺。我們都長大了,回望那段我們哭者。笑著的無所顧忌的年華,真的走過了,我該開心還是難過?前些日子,身體稍有不適,連續幾個晚上都在做噩夢,夢裡有他們,爺爺。爸爸。媽媽„„啾。啾的寒風中,他們的背後,除了狂風捲起的塵埃,一無所依,孤零零的顫抖。顫抖。 夢醒來,寒夜中冒出了冷汗。是呀,我們都長大了,他們也都老了,但自私的我們卻忘了人世的承諾:落葉亦歸根。 而後幾天,當我拖著疲倦的身軀從教室走出,看到那久違的Sunny,不知怎麼的,心裡湧起了一股酸楚。生活不會給人停留的機會,而“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 天下的兒女們,樹大不忘根,我們都有那份責任:尊愛盡孝。
我們都知道我們是父母的孩子;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卻忘了;當那些很“有趣”的洋節你派發了滿天的賀卡;當你認為在屬於你的很有樂趣的Party裡面;當你還沉溺於你所謂的青春浪漫裡面;當你還在以青春的“迷茫”為藉口,肆意的溜達時;當你左手青春,右手年華的吟唱時;你可曾給家人多一聲問候?;或許我們總會厭煩媽媽的嘮叨,父親的嚴厲;你可以用你“已經長大”的藉口塞住他們而後摔門而走;父母也曾經年輕過;你不覺得你的藉口是那樣的荒謬嗎?;也或許我們常討論穿哪種衣服更拉風,哪種遊戲更好玩;其實父母也曾經有過很多興趣愛好;只是有了我們之後,十幾年的心思都放在了我們身上;所有的興趣愛好都被一份愛所融化;所以,我暫且不說十幾年養育之恩;說白了,沒有他們,哪來的你;父母只希望我們能好好的;自愛,朋友們!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
從你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第一個笑臉迎接你的人是誰?是你的父母;當你牙牙學語的時候,是誰在那裡耐心的教你?當你蹣跚學步的時,是誰拉著你的手,讓你一步一步的慢慢地走?是你的父母。我們的一切一切包括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因此孝敬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是的,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同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眾所周知: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既然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們現在就要行動起來,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麼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苦而不為呢?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要銘記“百善孝為先”的古訓。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孝敬父母,用我們的優異成績,報答父母。
第15篇 忠孝兩全以孝為先 相信大家都一定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還為婆婆打好洗腳水,為婆婆洗腳,當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在為奶奶洗腳時,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我也為你洗腳”。這一場景確實很令人感動,也讓人深省,我們長這麼大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麼?我們有幾個人能記住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歡吃的東西?父母的鞋碼?這些看似很微不足到的事,卻表現這我們是否對父母有一份孝心。
說起來也真夠慚愧的,以上的問題,我基本上都不能回答。其實現在像我一樣的人還真不少,母親節,父親節,父母的生日早已被各種各樣的洋節,眾多同學的生日所掩蓋了。爸爸媽媽每天在外忙碌的工作,已經很累了,回到家難道不想休息嗎?想,但是下班後還要絞盡腦汁的為我們想著,做著我們喜歡吃的飯菜,每年的生日爸爸媽媽都為我們過,但是我們長這麼大有幾次是為父母過生日。更可悲的是,有的老人養育了一輩子的兒女,到頭來只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每個週末,兒女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應酬不回家探望,每個生日都會因為事業繁忙禮物到而人不到。那些自作聰明的兒女們以為給父母買套大的房子,裝上最好的家用電器,那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然而,父母們對那些高檔的產品毫無興趣,面對那些物質上的孝敬,父母們只能長嘆:“都忙啊!”對於老年人來說,物質上的需求都是次要的,而精神上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那些忙碌的兒女們就不能抽空陪陪父母?工作固然重要,但養育了我們的父母更重要,他們年輕時為我們能有好的生活奔波勞碌,而到老來,一個電話還讓他們守著預備的好的一桌飯菜無奈的嘆氣。
中國古代自有忠孝難兩全的說法,但不是也有許多像岳飛,木蘭一樣的傑出代表做到了忠孝兩全嗎?試問他們沒有對父母的孝心為前提,又何來對國家的忠誠,又怎麼會成為一代愛國志士,巾幗英雄呢?曾參以孝為一切道德的根本與總和,以孝統帥一切倫理道德。認為孝不只是個人行為和治理家庭的準繩,也是治國平天下的基本綱領,是天經地義、永恆普遍的基本原則。與如今科技進步發達的社會相比,似乎古代人們對“孝”的理解更為深刻。為了增強現代學生的孝道觀,中國科技大學的以為老師還特意為大家佈置了一項特殊的“寒假作業”,那就是讓同學們回家為父母洗腳,但是能完成“作業”的同學卻很少,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奇怪,有些不好意思,覺得似乎太形式化了。不錯,它的確是一種形式,但它是種可以衡量我們給予父母的愛是不是也像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那麼多的一種形式。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為父母洗腳,那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我們可以為他們過生日,即使沒有任何禮物;我們可以陪他們好好的吃一頓飯,即使沒有大魚大肉;我們也可以瞭解父母的鞋碼,為他們買雙鞋子,即使它不是名牌。這些平凡的事,當我們真正用心去作了以後就能體驗到它的不平凡了。
忠孝兩全,以孝為先。現在的人們總是對國家有著這樣那樣的抱負,但是卻很少對父母盡孝,對父母之孝是對國家之忠的根本,沒有實現對父母的孝道就很難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負。我們也會有為人父母的一天,我們不希望自己孤度終老,那麼從現在起,關心自己的父母,儘可能的為他們多做些事,做好下一代最好的老師。
自古講求孝道孔言:父母知則喜則懼講父母身體健康應刻掛念. 人們也常說:“羊有跪哺之恩,鳥有反哺之孝。” 孝順是寬容。對老人的嘮叨、不良的小節,如鼻涕口痰„„要在適當的時間、場合,善意地勸說他們改正。如果不能改,我們就要寬待,遷就他們,尊重他們幾十年養成的生活習慣、脾氣,和有時對兒女的不滿。容忍和忘卻他們對你做錯過的事,甚至是曾經的傷害,耐心地傾聽他們講過多次的故事,接納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樣他們內心才不會感到孤獨,才會感到自己受到孩子們的尊重。
孝順是關愛。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就反映了孩子的孝順是關愛。帶上兒孫,帶上給父母的禮物回家看看,問問父母的身體,關心一下父母的生活,做頓飯,一起吃團圓飯,洗洗碗;給父母做做按摩;給媽媽談談生活,給爸爸談談工作,讓孫子們和他們一起玩玩,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瞭解老人的願望。父母有了成功的喜訊,可以打個電話,或送束鮮花表示孩子的由衷的讚揚和祝賀,分享他們的成功和快樂;父母過生日時、節日時,兒女應該買點紀念品以表孝心;如果父母一方喪偶,又有再找朋友的意思,我們應該支援他們做有利於身心健康的事,滿足他們的合理願望,主動幫他們找一個生活伴侶,使他們更好地安度晚年。
孝順更體現在長輩生病時的盡力地關心,對老人的侍侯和安慰,幫助老人戰勝病痛的折磨,給老人帶去活的希望。有時為了不讓老人為我們擔心,我們也需要對他們說一些善意的謊言,使他們無憂無慮地,幸福快樂地歡度餘生。不要像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順甚至於受虐待,老人死了還為發財,再來大辦喪事,做給別人看,是多麼地虛偽和可恥!還有些人小兩口一心盤算老人,當“啃老族”,還反以為榮,且不是老人的“吸血鬼”?還不如羊和鳥。這不就根本談不上對老人絲毫的孝順,而且應該受到社會道德的譴責。 孝順,正像一位老人在臨終前對他的孩子們說的:“如果基本生活有保障了,金錢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我們老人更需要的是,你們對我們的陪伴、尊重、寬容、關愛、以及真情的交流。”
孝順 名言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事例 二十四孝--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遊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嚐.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讚曰: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請保留此標記***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詩頌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讚歎不已.有詩讚曰: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二十四孝--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髮衝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揹回家鄉.後人有詩讚曰: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作文庫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滿分 高考滿分 高考零分 孝的。
成就事業方能顯出你的價值.盡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給生你養你的父母,給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師,給養育了你的整個民族一個滿意的答案,也許這是孝的一種吧!別人給了你,你就應該懂得回報別人,中國有句老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父母的盡忠盡責克盡奉養並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業,然後在自己的事業上默默地奉獻,用自己的成績與愛心來回報世界上的種種,這也是孝順了吧! 第6篇 談孝道 我看過這麼一幅漫畫: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為姥姥舉辦生日宴會。桌上美味佳餚,應有盡有,唯獨沒有姥姥的身影。卻見小外孫指著在廚房正在汗流滿面做飯的姥姥叫道:“姥姥,該您吹蠟燭了。” 好一個生日宴會,這哪裡是為老人舉辦的,分明是讓老人無償地為他們付出!我不禁問道:“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裡去了?” 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孝”字佔據著幾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識。不論年長、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後終於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父親為一家之主,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 而今,“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每當週末,一些老人的家裡總是兒女滿堂,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陪老人談天,孫子們也向老人彙報好成績,逗老人開心,這是新時代孝的體現。 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從古時的一味順從發展到今天的物質、精神兩方面盡孝,無一不體現出華人對“孝”的重視。 而國外與我們不同,他們那裡子女與老人之間的關係只是金錢關係,家長只負責把兒女撫養成人,其餘則撒手不管,全無關係了。而家長到了晚年,縱使兒女成群,也不會出現兒孫滿堂,歡聚一堂的情景,他們是冷漠的金錢關係。我聽過這麼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幢小房子裡。有一天當郵差來送養老金清單時,發現這個老人已死去多時了。是由於突發心臟病而亡。據瞭解,她有九個兒女,個個生活得都不錯,還有一個是大資本家。可她在這九個兒女成人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頂多在聖誕節時收到幾份小禮物。而在她死後,她的兒女也未曾表示過什麼。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異。無怪乎有人這麼評析: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兒童的天堂,成人的戰場和老人的地獄。 可見,講“孝道”是華人的美德之一。
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親。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由於行動不便,年老多病,把褲子拉髒了。當她看見陳毅進來,忙把髒褲子藏到褥子底下。當陳毅發現褥子下的髒褲子之後,埋怨母親為什麼把褲子藏起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顧忌的。她母親說:“這粗活還是讓別人去幹吧。”陳毅卻說:“我是您的兒子呀?別人怎能代替呢!”說罷,三下五除二就把褲子洗好了。 可見,上至領袖,下到百姓,無一不在遵循著“孝道”,孝道是我們華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們青少年理應繼承這一美德,決不能像那幅漫畫所畫的那樣做,而是進一步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 簡評 作者談古論今,貫通中西,對孝道的討論非常充分。在對漫畫內容做了簡要概括後,作者的一句慨然長嘆引出了對中國五千年孝道的思索,由“孝順”一詞的由來,到從古至今“孝”的內涵與表現的變遷,作者對“孝”的思考是很深入的。從國外對孝道的冷漠的敘述中,更能充分感受到華人的這一美德的可貴之處。文末的總結部分起到了強調主題的作用。
第7篇 孝之道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歷史上,以前,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臺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的事蹟往往另人震撼和感動。 但有些人就是不孝,但還說自己很孝順,天天說孝順的話,卻沒有行動。
看了這幅漫畫,許多人會想:“這兩人住在豪華的房子裡,唱著《燭光裡的媽媽》,可自己的母親卻在家躺在燭光照映的床上,他們置之不理,這還能稱得上孝順嗎?唱《燭光裡的媽媽》還有意思嗎?”這的確沒意思,這和其他人成了鮮明的對比。
說起孝,人們不得不想起二十四孝的故事,特別是《臥冰求鯉》的故事: 晉朝時,有一個人叫王祥,小時候親身母親就去世了,繼母不喜歡他,在父親面前常說他壞話,使父親也不喜歡他了。但是他還是和愛父母。後來父母患病,繼母想吃鮮鯉魚,可是冬天的河都結了冰,王祥只好解開衣服臥在冰上用體溫來化冰,可是冰突然自己融化了,躍出兩條鯉魚。王祥把鯉魚拿回家做給繼母吃,繼母的病竟然好了。 王祥孝順父母的這種品質是非常好的,繼母對他這樣不好,他卻像對待自己的生母一樣來對待自己的繼母,這種的品質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說是這樣說,但這都是“愚孝”。 真正的孝順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報答,並從行動上落實。 假孝雖然從外表上看則和真孝無異,但其內心若是隻為了別人的評議,實際上並不想這樣去做,但為了不遭到眾人的指責而偽做孝順,。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歷史上,以前,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臺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我們都應該懂得孝順,但我們也不能做“愚孝”的事。我們應該努力起來,讓孝印在人們的心上,讓孝永不失傳! 第10篇 孝在我心中,做個有道德的人 抱著一顆忐忑的心走上這讓我榮幸卻又彷徨的講臺。我們都長大了,回望那段我們哭者。笑著的無所顧忌的年華,真的走過了,我該開心還是難過?前些日子,身體稍有不適,連續幾個晚上都在做噩夢,夢裡有他們,爺爺。爸爸。媽媽„„啾。啾的寒風中,他們的背後,除了狂風捲起的塵埃,一無所依,孤零零的顫抖。顫抖。 夢醒來,寒夜中冒出了冷汗。是呀,我們都長大了,他們也都老了,但自私的我們卻忘了人世的承諾:落葉亦歸根。 而後幾天,當我拖著疲倦的身軀從教室走出,看到那久違的Sunny,不知怎麼的,心裡湧起了一股酸楚。生活不會給人停留的機會,而“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 天下的兒女們,樹大不忘根,我們都有那份責任:尊愛盡孝。
我們都知道我們是父母的孩子;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卻忘了;當那些很“有趣”的洋節你派發了滿天的賀卡;當你認為在屬於你的很有樂趣的Party裡面;當你還沉溺於你所謂的青春浪漫裡面;當你還在以青春的“迷茫”為藉口,肆意的溜達時;當你左手青春,右手年華的吟唱時;你可曾給家人多一聲問候?;或許我們總會厭煩媽媽的嘮叨,父親的嚴厲;你可以用你“已經長大”的藉口塞住他們而後摔門而走;父母也曾經年輕過;你不覺得你的藉口是那樣的荒謬嗎?;也或許我們常討論穿哪種衣服更拉風,哪種遊戲更好玩;其實父母也曾經有過很多興趣愛好;只是有了我們之後,十幾年的心思都放在了我們身上;所有的興趣愛好都被一份愛所融化;所以,我暫且不說十幾年養育之恩;說白了,沒有他們,哪來的你;父母只希望我們能好好的;自愛,朋友們!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
從你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第一個笑臉迎接你的人是誰?是你的父母;當你牙牙學語的時候,是誰在那裡耐心的教你?當你蹣跚學步的時,是誰拉著你的手,讓你一步一步的慢慢地走?是你的父母。我們的一切一切包括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因此孝敬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是的,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同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眾所周知: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既然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們現在就要行動起來,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麼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苦而不為呢?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要銘記“百善孝為先”的古訓。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孝敬父母,用我們的優異成績,報答父母。
第15篇 忠孝兩全以孝為先 相信大家都一定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還為婆婆打好洗腳水,為婆婆洗腳,當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在為奶奶洗腳時,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我也為你洗腳”。這一場景確實很令人感動,也讓人深省,我們長這麼大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麼?我們有幾個人能記住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歡吃的東西?父母的鞋碼?這些看似很微不足到的事,卻表現這我們是否對父母有一份孝心。
說起來也真夠慚愧的,以上的問題,我基本上都不能回答。其實現在像我一樣的人還真不少,母親節,父親節,父母的生日早已被各種各樣的洋節,眾多同學的生日所掩蓋了。爸爸媽媽每天在外忙碌的工作,已經很累了,回到家難道不想休息嗎?想,但是下班後還要絞盡腦汁的為我們想著,做著我們喜歡吃的飯菜,每年的生日爸爸媽媽都為我們過,但是我們長這麼大有幾次是為父母過生日。更可悲的是,有的老人養育了一輩子的兒女,到頭來只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每個週末,兒女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應酬不回家探望,每個生日都會因為事業繁忙禮物到而人不到。那些自作聰明的兒女們以為給父母買套大的房子,裝上最好的家用電器,那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然而,父母們對那些高檔的產品毫無興趣,面對那些物質上的孝敬,父母們只能長嘆:“都忙啊!”對於老年人來說,物質上的需求都是次要的,而精神上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那些忙碌的兒女們就不能抽空陪陪父母?工作固然重要,但養育了我們的父母更重要,他們年輕時為我們能有好的生活奔波勞碌,而到老來,一個電話還讓他們守著預備的好的一桌飯菜無奈的嘆氣。
中國古代自有忠孝難兩全的說法,但不是也有許多像岳飛,木蘭一樣的傑出代表做到了忠孝兩全嗎?試問他們沒有對父母的孝心為前提,又何來對國家的忠誠,又怎麼會成為一代愛國志士,巾幗英雄呢?曾參以孝為一切道德的根本與總和,以孝統帥一切倫理道德。認為孝不只是個人行為和治理家庭的準繩,也是治國平天下的基本綱領,是天經地義、永恆普遍的基本原則。與如今科技進步發達的社會相比,似乎古代人們對“孝”的理解更為深刻。為了增強現代學生的孝道觀,中國科技大學的以為老師還特意為大家佈置了一項特殊的“寒假作業”,那就是讓同學們回家為父母洗腳,但是能完成“作業”的同學卻很少,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奇怪,有些不好意思,覺得似乎太形式化了。不錯,它的確是一種形式,但它是種可以衡量我們給予父母的愛是不是也像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那麼多的一種形式。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為父母洗腳,那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我們可以為他們過生日,即使沒有任何禮物;我們可以陪他們好好的吃一頓飯,即使沒有大魚大肉;我們也可以瞭解父母的鞋碼,為他們買雙鞋子,即使它不是名牌。這些平凡的事,當我們真正用心去作了以後就能體驗到它的不平凡了。
忠孝兩全,以孝為先。現在的人們總是對國家有著這樣那樣的抱負,但是卻很少對父母盡孝,對父母之孝是對國家之忠的根本,沒有實現對父母的孝道就很難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負。我們也會有為人父母的一天,我們不希望自己孤度終老,那麼從現在起,關心自己的父母,儘可能的為他們多做些事,做好下一代最好的老師。
自古講求孝道孔言:父母知則喜則懼講父母身體健康應刻掛念. 人們也常說:“羊有跪哺之恩,鳥有反哺之孝。” 孝順是寬容。對老人的嘮叨、不良的小節,如鼻涕口痰„„要在適當的時間、場合,善意地勸說他們改正。如果不能改,我們就要寬待,遷就他們,尊重他們幾十年養成的生活習慣、脾氣,和有時對兒女的不滿。容忍和忘卻他們對你做錯過的事,甚至是曾經的傷害,耐心地傾聽他們講過多次的故事,接納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樣他們內心才不會感到孤獨,才會感到自己受到孩子們的尊重。
孝順是關愛。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就反映了孩子的孝順是關愛。帶上兒孫,帶上給父母的禮物回家看看,問問父母的身體,關心一下父母的生活,做頓飯,一起吃團圓飯,洗洗碗;給父母做做按摩;給媽媽談談生活,給爸爸談談工作,讓孫子們和他們一起玩玩,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瞭解老人的願望。父母有了成功的喜訊,可以打個電話,或送束鮮花表示孩子的由衷的讚揚和祝賀,分享他們的成功和快樂;父母過生日時、節日時,兒女應該買點紀念品以表孝心;如果父母一方喪偶,又有再找朋友的意思,我們應該支援他們做有利於身心健康的事,滿足他們的合理願望,主動幫他們找一個生活伴侶,使他們更好地安度晚年。
孝順更體現在長輩生病時的盡力地關心,對老人的侍侯和安慰,幫助老人戰勝病痛的折磨,給老人帶去活的希望。有時為了不讓老人為我們擔心,我們也需要對他們說一些善意的謊言,使他們無憂無慮地,幸福快樂地歡度餘生。不要像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順甚至於受虐待,老人死了還為發財,再來大辦喪事,做給別人看,是多麼地虛偽和可恥!還有些人小兩口一心盤算老人,當“啃老族”,還反以為榮,且不是老人的“吸血鬼”?還不如羊和鳥。這不就根本談不上對老人絲毫的孝順,而且應該受到社會道德的譴責。 孝順,正像一位老人在臨終前對他的孩子們說的:“如果基本生活有保障了,金錢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我們老人更需要的是,你們對我們的陪伴、尊重、寬容、關愛、以及真情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