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46261764802

      有電流,其周圍空間就會產生電場繼而產生磁場。若電流很大,則產生的磁場很強,有人說這是電流輻射,或是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是一種複合的電磁波,以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隨時間的變化而傳遞能量。人體生命活動包含一系列的生物電活 動,這 些 生物電對環境的電磁波非常敏感,因此,電磁輻射可以對人體造成影響和損害。   高爾生教授在他的《空調使用對精液質量的 影響》中指出,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表現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兩大方面。   熱效應   人體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後相互摩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到體內器官的正常工作。體溫升高引發各種 症狀,如心悸、頭脹、失眠、心動過緩、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視力下降等。產生熱效的電磁波 功率密 度在10MW/CM²;微觀致熱效應1 MW - MW/CM²;淺致熱效應在10MW/CM²以下。當功率為1000W的微波直接照射人時,可在幾秒內致人死亡。   非熱效應   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干擾,處於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將 遭 到破壞,人體也會遭受損害。這主要是低頻電磁波產生的影響,即人體被電磁輻射照射後,體溫並未明顯升高,但 已經干擾了人體 的固 有微弱電磁場,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可導致胎兒畸形或孕婦自然 流產;影響人體的迴圈、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等。   對人體的非熱效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神經系統: 人體反覆受到電磁輻射後 ,中樞神經系統及其它方面的功能發生變化。如條件反射性活動受到抑制,出現心動過緩等。   感覺系統:低強度的電磁輻射, 可使人的嗅覺機能下降,當人頭部受到低頻小功率的聲頻脈衝照射時,就會使人聽到好 像機器響,昆 蟲或鳥兒鳴的聲音。   免疫系統:中國有初步觀察到,長期接觸 低強度微波的人和同齡正常人相比,其體液與細胞免疫指標中的免疫球蛋白1gG降低,T 細 胞花環與淋巴 細胞轉換率的 乘積減小,使人 體的體液與細胞免疫能力下降。   內分泌系統: 低強度微波輻射,可使人的丘腦—垂體—腎上腺功能紊亂;CRT、ACTH活性增加,內分泌功能受到顯著影響。   遺傳效應:微波能損傷 染色體。動物試驗 已經發現 ;用195MHz、2.45GHz和96Hz的微波照射老鼠,會在4-12%的精原細胞骨形 成染 色體缺陷,老鼠能繼承這種染色體缺陷可引起受傷者智力遲鈍、平均壽命縮短。   累積效應   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於人體後,對人 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通常所說的人體承受力—內抗力),再次受到電 磁波輻射的話 ,其傷害程度就會 發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危及生命。對於長期接觸電磁波輻射的群體, 即使功率很小,頻率很低,也可能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就引起警惕。預防措施除了遠離輻射源,還應該積極補充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番茄紅素、葡萄籽、蝦青素等含量多的食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子什麼時候報特長班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