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和“太子”的“太”在古文裡應該是“大”,讀[tài]音。“大”通“太”和“泰”。江沅《說文釋例》解釋說,“古只作 ‘大’不作 ‘太’,亦不作 ‘泰’。”後人把“大”改寫成了“太”或“泰”。
比如《楚辭》中屈原所作的《九歌》,第一篇“東皇大一”,“大”讀作[tài],後人寫為“東皇太一”。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神祇圖》,其中正中上方的主神頭左邊有兩行文字,頭兩個字就是“大一”,即後來的“太一”。這位主神就是《楚辭》裡的“東皇太一”。
還有《詩經》裡歌頌先周時期周族首領古公亶父的一篇詩歌,《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大”讀作[tài],“大王”後人寫作“太王”意思就說,上天造就的高山,由大王古公亶父帶領我們墾荒治理。“高山”指的是岐山。周族首領古公亶父帶領部族遷居岐山周原,創立基業。
“太子”古作“大[tài]子”。《左傳*僖公十年》,“晉侯改葬共大子”。春秋時期晉獻公娶驪姬為嫡夫人,驪姬生了兒子奚齊,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國君之位,於是構陷晉國太子申生以及和申生交好的兄弟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太子申生被逼死,夷吾與重耳逃亡。驪姬的兒子奚齊在獻公死後繼位,又被晉國大夫裡克殺死。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繼位。這裡的“晉侯”就是指繼位之後的晉惠公夷吾。“共大子”是指被陷害而死的晉國太子申生。晉惠公當了國君後重新安葬太子申生。“大子”就是後來我們說的“太子”。
“太上皇”和“太子”的“太”在古文裡應該是“大”,讀[tài]音。“大”通“太”和“泰”。江沅《說文釋例》解釋說,“古只作 ‘大’不作 ‘太’,亦不作 ‘泰’。”後人把“大”改寫成了“太”或“泰”。
比如《楚辭》中屈原所作的《九歌》,第一篇“東皇大一”,“大”讀作[tài],後人寫為“東皇太一”。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神祇圖》,其中正中上方的主神頭左邊有兩行文字,頭兩個字就是“大一”,即後來的“太一”。這位主神就是《楚辭》裡的“東皇太一”。
還有《詩經》裡歌頌先周時期周族首領古公亶父的一篇詩歌,《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大”讀作[tài],“大王”後人寫作“太王”意思就說,上天造就的高山,由大王古公亶父帶領我們墾荒治理。“高山”指的是岐山。周族首領古公亶父帶領部族遷居岐山周原,創立基業。
“太子”古作“大[tài]子”。《左傳*僖公十年》,“晉侯改葬共大子”。春秋時期晉獻公娶驪姬為嫡夫人,驪姬生了兒子奚齊,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國君之位,於是構陷晉國太子申生以及和申生交好的兄弟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太子申生被逼死,夷吾與重耳逃亡。驪姬的兒子奚齊在獻公死後繼位,又被晉國大夫裡克殺死。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繼位。這裡的“晉侯”就是指繼位之後的晉惠公夷吾。“共大子”是指被陷害而死的晉國太子申生。晉惠公當了國君後重新安葬太子申生。“大子”就是後來我們說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