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極速前進77
-
2 # 魚皮花生602
學校是教育知識的地方,家庭才是讓一個人知道感恩的源泉!孝順父母都要學校來教育孩子,這樣的孩子還需要教育嗎?
-
3 # 莘縣村民
我不給學校投贊成票。
大意是:跪拜父母,天經地義。
我們在自己結婚時跪拜父母,謝他們養育之恩。
我們在父母做出極大犧牲,或自己得到極大榮譽時,也極可能跪拜父母。感謝他們的奉獻、教導。
總之:跪拜,是個僅次於“五體地”的,最莊重、最虔誠的表達。是靈魂的洗禮。
既然是內心最虔誠的表達,就不該輕率舉行。
文革時動輒“靈魂風暴”。神聖感變成歇斯底里。前車之鑑。
我覺得,心中的神聖,也國之重器,不可隨意示人。
跟父母互動,擁抱,這都很可以啊。
記得是前年的教師節。
好像正趕上升旗日。
我們校長組織集合。然後,把兩個老教師請上臺。
然後他說:咱校這兩位老師,也是我的老師。作為學生,我給我的老師送教師節禮物。
於是,他拿出兩個檔次比較高的保溫杯,送給,自己的老師。
全場肅然起敬。
我們校長的做法,可作為“活動組織者”的一個例子麼?
-
4 # 意眼看世界
雖然,感恩之心存於點滴,彰於行為,但是,不是自發的所願的行為有時候適得其反!宣感測恩不一定要這麼做才能有效果,可以透過影片教育和鼓勵自發行為來達到目的。
-
5 # 天太2
雖然說有首歌是這樣唱的“跪天,跪地,跪父母”,但我還是要說我不讚稱這樣。跪是一種禮節,是一種孝行,是封建的東西。雖然它存在了幾幹年,但社會在發展,人應當與時俱進,不要總把一些過時的東西拿來複古,形式上的東西並不能代替實質,徒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浪費表情。教育孩子孝順父母是對的,但孝順父母不是磕頭就代表孝。假如給父母磕了一個頭就是孝,那孩子天天給父母磕頭又何仿,假如一生一世就磕了這麼一次,那除了說明學校是在作秀還能說明什麼?
我記得在一個寺院中有這麼一副對聯,上聯是“在家孝父母”,下聯是“何必遠燒香”。看看對聯,看看葡伏在地虔誠的信男善女,我不知道說什麼好。但我認為這副對聯的態度其碼是對的,它希望的是燒香禮佛的孝敬父母,認為能孝敬父母的人即使不燒香又有何仿?這裡我也要說:一個人真正孝順父母,是要努力上進,尊紀守法,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對自已的期望,能做到這些,又何必磕頭呢?我感覺這個2000人的磕頭會既非學生心願,也非家長的想法。只是學校形式主義,想標新立異的一次不成功表演而己。
學校應教給學生正面的,向上的,健康的,具有時代氣息的東西。應該紮紮實實把中華文化的精華傳承下來,而不是那些不合時宜的形式主義。感恩是對的,但感恩應當是一種真情流露,發自內心的認識,而不僅僅是磕頭,洗腳這種無聊的,帶有作賤行為的東西。父母還年輕,父母也很健康,這些事他們都能做,孩子們做了一次也不表示就是孝行。而真正應該讓他們懂得是:在父母年邁時贍養父母,侍奉雙親才是人生的大義,真正的孝行。偏偏這樣的教育,做的很少。
-
6 # 燕子82587497
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帶好樣,父母言傳身教,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師,學校讓學生集體跪下來,感恩父母,也不為過,讓學生懂事,父母不容易。
-
7 # 珞珈社
感恩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感恩建立在學校的一種引導和要求上,那顯得就不是那麼誠心,當然,這一跪或許對於許多學生來說心理確實建立了感恩父母的一個起點,對於各種質疑來說,也是可以理解,畢竟這只是學校組織的一種感恩活動,這種活動在一定意義上來說也是好事,起碼能在孩子的意識上建立了一個感恩的心。
對於學校組織的這種感恩活動,這不是第一次,在許許多多的學校都開展了這樣的活動,記得筆者在上初中的時候,學校請來了幾個所謂的心理志願者專家,在家長會上,這些專家繪聲繪色的描述了父母的心酸和一些影片片段,都是宣傳父母老人可憐的那種,當時學校學生被這些專家引導哭的一塌糊塗,而緊接著他們又說:面對辛苦的父母,難道我們不應該磕頭感恩嗎?學生紛紛起身跪在父母面前磕頭。
這一跪,當然也是感恩,但是這種感恩真的有幾人銘記於心,真的不知道,這是學校的一場活動,並不是要透過這一跪來說明感恩,其實學校的初衷也是希望這是一個感恩的起點,在每個學生的心理都埋下一顆感恩的種子。
感恩父母,是每個做兒女都應該做的,在生活在要處處懂得感恩,而不是一場表面作秀的感恩,要實實在在能幫助父母分擔,作為學生來說,最好的感恩就是一份優秀的成績單,這對於父母來說應該是最感到高興的事。
-
8 # 溪谷幽蘭71016950
謝邀答:孝順父母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應該沿襲下來,但是不能走形式,而應該在行動上做到孝順,如果心裡沒有父母,不說是跪著拜父母就是趴著拜父母都沒有用,過去傳統是兒女不光要跪拜父母,還要跪拜老師,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那是必須的,現在的孩子許多都太浮誇,不孝敬父母,不尊重師長,誰的話也不聽,所以,國家不像國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妻不妻的,全亂套了,老祖宗留下的好的傳統還是應該繼續發揚光大的。
-
9 # 元芳有看法
如果我是校長或是老師的話,我不會選擇用這種方式來教育學生。但我理解學校和老師的良苦用心,也無意指責他們的對與錯,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種,你能確定哪種是正確的,或者說是錯誤的嗎?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東西,它不會在短時間內有外在的效果表現,所以這種跪拜方式到底有沒有用?用處有多大?現在下定論尚且過早。
很多人講這是封建糟粕,這是反歷史潮流而行,也有人認為教育不應當拘於形式,應該更具有實際意義。大家講的都有理,站位都很高,也給出了很多實際性的意見建議。但我認為,做總比不做強,哪怕做的看起來彆扭一點,但我認為總要比站在一邊說風涼話好,因為這起碼是在傳達一種正確的向上的價值觀。
孩子的成長,有時需要儀式感,就像現在很多學校搞的成人式一樣,那麼教育一下感恩父母行一下跪拜有何不可呢?跪拜之禮只是學校教育的一種形式,是深化教育的方法,又不是讓學生天天跪拜,偶爾為之的儀式,加深加深印象我認為也沒什麼不好。
看到很多人認為跪拜有損人格的平等,是一種封建殘餘,我想和這些同志講一句:在父母面前,跪拜沒什麼不妥,一點不難看。
-
10 # 紅都浪人
四個字:言傳身教!
講一個我身邊的故事,我有一個表叔,十八歲參軍參加西藏平叛,復員後分配在拉薩工作,官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長,生有兩兒兩女,一家人常年居住在拉薩,表叔父母在陝北老家,為了教育子女懂得感恩,表叔在孩子上學期間,每年的暑假或寒假,雷打不動的帶著孩子不遠萬里飛回陝北看望父母,為了言傳身教,表叔當著孩子的面給年邁的父母洗衣服,為癱瘓在床的父親端屎倒尿,清洗內衣內褲,每天下廚為父母做可口的飯菜,閒暇之餘給孩子講爺爺奶奶在艱苦的歲月裡怎樣扶養子女的故事,表叔的孩子都知道,爸爸在單位也是一個不小的領導,日常生活都有秘書照顧,但是回到老家卻放下身段照顧父母,這就是烏鴉反哺的體現,作為女子,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現在,表叔早已退休,他的四個子女無一例外的在國家政府部門任職,在他頤養天年的日子裡,每天都能聽到四個兒女的問候和關愛,幾乎每月都能見到回家看望他的孩子,那種天倫之樂,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真正的體會出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感恩教育,不在於一時頭腦發熱的形式表現,而是要在生活裡身體力行的言傳身教,只有你這樣做了,孩子才會這樣做。
回覆列表
我不贊同這種形式主義,人與人的靈魂都是平等的,人的社會地位問題僅僅是外在因素造成的,比如年齡、經驗、輩份、成就以及社會分工等等。跪拜這種禮節是對人類平等精神的褻瀆,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糟粕,在小學生中搞這種禮節,是對兒童渴求平等心靈的巨大傷害,搞出這種活動的學校,就是對中國未來的扼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