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久久榮少
-
2 # 小巷書風
漢隸還好,唐楷只可一提。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高峰,師古而不泥古,所謂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漢隸之所以好過唐楷,主要是"變"。
-
3 # 烽煙九歌
現代書法家能不能在隸書、楷書方面超越古人,我們暫且不提,先分析一下漢隸、唐楷形成的時代背景,為什麼會出現這兩個高峰。
首先,漢隸。隸書從篆入隸,這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從演變過程角度來說,並不是藝術上的發展,而是實用性的需要。篆書作為秦統一六國之後的官方用字,對整個文明的進步有著不可替代貢獻,正因為文字的統一才能留下許多可考具的史書。但小篆在書寫時由於其嚴謹的結構,複雜的筆畫不便於速記書寫,尤其對於當時的史官來說工作量巨大。尋求更好的書寫記錄方式便應運而生。個人認為,在這個階段催生隸書的形成,史官有一定的貢獻運用。
隸書初顯雛形之後,再經過當時文人士大夫的改進、規範、美化才逐漸形成隸書體系。所以漢隸的形成和發揚光大是實用性的進步。
再看唐楷,無論是唐前中後期哪位大家的代表,都可看做是書法藝術上的發展,而不是實用性的推動。唐之前也有不少楷書作品留世,除魏碑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外,其他楷書形式就比較接近了。唐楷的形成也跟當時皇帝的喜好有關,上行下效,也是唐楷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唐楷這個高峰可以看做是書法藝術提升過程。
-
4 # 紅塵彌勒
確實如題主所言,漢隸和唐楷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峰。並且一直指引著後續的代際傳承和接續發展。
漢隸和唐楷,就像矗立於高山之巔的偉岸標杆,不僅對後世的書法創作具有引領性作用,還對各類創新意識的形成具有斧正和修飾作用。
但畢竟還是發展著的,時代在更迭,文化在蛻變,書法也隨著歲月的延宕而逐步走向新生。
但迄今為止,還是依舊徘徊在那個已有的框架之內,除了筆法執行的軌跡有了參差的個體差異之外,還沒有脫離這個圈閉的範疇。
那麼就是說今人不如古人了嗎?
答案也不盡然。因為我們在習學的過程中,在不斷的完善和發展這種書寫,無論是格式,還是筆跡,以及韻味,還有氣勢和佈局,都相應的發生了深刻變化,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新穎書態,是一種刻意的、有效的繼承與發展。
至於說超過沒超過古人的成就,我個人的看法是不能如此籠統的蓋棺論定,說現在好於以往,或者說現在不如先時,都不是客觀的、科學的觀點。而是要看我們在習學、摹寫的過程中,對先時的文化情態是否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更加敬仰先人的煌煌文化成就,也更加珍惜我們現在的當下,繼承和發展傳統瑰寶該有多麼重要,多麼迫切。
明白了時不我待的深邃道理,有了職責在我的使命擔當,那我們就有了明確的既定目標,也為我們以後的書藝傳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書法百花園,必將奼紫嫣紅,蜂引蝶聚,蔚然大觀。
-
5 # 書法內參
隸書至漢代已臻成熟並形成多種風格,以張遷為代表的雄渾樸茂,以曹全為代表的柔婉秀媚,以“三頌”為代表的狂野恣肆。它們剛柔並濟,相容幷蓄,這是漢代對外雄強對內生息在藝術上的體現,可以說,漢隸折射出那個時代的風骨,霹靂雷霆,家國柔情,後代無以超越。 大唐中興,萬國來朝。體現在書法藝術上的兩極是大草和楷書。只有狂草才能彰顯一個盛世王朝的自由和奔放,也只有筆法森嚴的楷書才能整肅這個時代的法度和規矩。與大漢一樣,辨證的兩極被很好的統一。大草和唐楷在後代也無法超越。後人要做的,就是在這三大書系之中深耕、挖掘,借鑑、融合,創作出符合當下時代精神和麵貌的書法作品。
-
6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高峰? 怎麼做叫突破? 縱觀書法發展史可以看出,每一個歷史時期(朝代),都有新樣式的書法字型誕生,並透過長時間的演繹,成為一種流行書風與字型形態派系定格在歷史舞臺上。這個文化象就是我們常說的漢隸、唐楷……
我認為,無論是哪種書體、字型,都是代表一個時代文化標誌符號,都是隨著社會發展應運而生的時代產物。它的功能與用途是受當時社會背景影響而嬗變存續形態的。各種書體或字型均有獨到之處,彼此沒有可比性,也不存在哪個超越了哪個。
因此,每一個時期建樹的新型書法體式,都可以稱之為是一座高峰,真正的寫出了時代特色並且與前人寫的不一樣那就是突破。不然,什麼叫書法創新?
所謂超越,那只是一個天花亂墜的夢想而已。書法創意是多方面因素融合在一起的文玩之物,是心靈手巧的大活人掌握應用的一門專業技藝所為之,字裡行間飽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永遠是與時俱進的……
有人認為,當代書法家很難突破前人的高度,這種觀點純粹是歪理邪說! 那是站在臨摹範本角度去說的,即便如此,讓王羲之再寫一遍《蘭亭序》真跡,讓歐陽詢重新作一份《九成宮》書丹……看看能否達到一模一樣?
按照書法美學理論,書法創作必須講求藝術個性。什麼是個性呢? 其實,就是要在遵循法度允許的範圍內追求與眾不同效果。與前人不同,與他人不同,這樣的書法難道不是一種建樹嗎?
-
7 # 爾湘
誰提出這個問題,簡直愚蠢狂妄之際。你問問佛教徒基督徒回教徒,有誰想過要突破釋迦摩尼耶穌穆罕默德?你還可以去問問學中文的,有誰想過要突破唐詩宋詞?
-
8 # D_dong-東東
自古是長江前浪推後浪,不管什麼樣的書寫方式書寫章法,光復制是不行的,必須得改革創新,中國字畫才會越來越強。
-
9 # 松風閣書法日講
中國書法發展的軌跡,實際上呈現出一種錯峰起伏的形態變遷。也就是說,書法的發展既有高峰、高潮時期,又有低谷、衰落期。
高峰期一般是秦代、漢代、魏晉、唐代、宋代、明清兩代這六個階段。
低谷期一般是秦漢之交,五代十國時期、宋元之際、晚清時期這四個時期。
從特點上來講,朝代穩定期一般是書法發展的黃金期,而到了戰亂、王朝即將傾覆時期,是書法發展的低谷期。但是不管低谷期還是高潮期,中國書法的發展、延續,基本上沒有出現斷層。
所謂的斷層,就是長時間無人從事該項藝術創作、研究,長期處於一種發展停滯階段,這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是沒有出現過的。
因此,書法的傳承也基本上承接這一條線傳下來,未曾斷絕。整個書法史的發展,也是一貫承接下來的,這無論是在中國文化史上還是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
而這樣綿延數千年的文化傳統,在發展過程中,對於其他種類的文化、政治、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當然了,這些受到書法影響的政治體制、文化乃至於傳統習俗又反過來對於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你很難說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麼樣的,但是他們之間一定是融合發展的關係。
如果按照發展時期順序來依次講解,可以進行如下的詳細論述:
一、秦篆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國家政權,作為大一統帝國初始時期,帝國豪邁的氣度、幅員遼闊的疆土、鼎盛的國家力量讓秦代的文人們在胸懷氣度上都展現出非凡的胸襟。
但是秦代,說實話,在文化上的貢獻比較少,因為它存在的時間也很短,從文學上來說,僅有李斯一人的文章尚可一觀,其他的都不足以提及。
因此,就書法上的貢獻來看,就更少了。秦代比較著名的文化成就就是“書同文”,文字上的統一對後來書法的發展其實產生了比較大的推動作用。
秦代較為著名的書法字型是篆書。秦代之前戰國時期文字繁雜多變,秦代人統一文字寫法,而李斯又寫了不少篆書碑帖,多是為了宣揚秦始皇的政績,為他歌功頌德之作,但是氣度上非常富麗堂皇,端莊嚴肅。
秦代篆書為後世的篆書書寫提供了一種絕佳的標準示範,以後各家書法名家學習篆書的也很多,比如李陽冰。
二、漢隸
漢代處於篆書的進一步發展、簡化的階段。漢代和秦代一樣疆域遼闊,國力鼎盛,而且統治長治久安,人民生活平穩。
漢帝國的政治體制承襲秦代的大一統制度,實際上,漢代進一步完善發展,演變出了集體官僚政治統治下的大一統帝國。由此,大批的官僚階層開始崛起,成為國家政治體制中,具有絕對話語權的存在。
皇帝、官僚和臣民三個階層井然有序,上下尊卑。因此,為了維繫這樣穩定的金字塔結構,漢代尊崇儒家之學,宣揚三綱五常。
對於書法來說,漢儒的家國氣質以及仁愛原則,為書法家所承襲,並且表現在書法的內在要素之中。
從實用性來講,秦代篆書繁瑣的書寫難度已經不能滿足官吏文書書寫效率的要求了,他們迫切希望找到一種可以幫助他們快速書寫的新書體。
在新的實踐摸索中,隸書由此誕生。隸書的書寫既帶有篆書某些痕跡,但是書寫起來更順暢、更快捷。
漢隸筆法中帶有一波三折的特點,其體式從篆書的對稱方正向隸書的扁平化演進,帶有浪漫氣質。
三、魏晉風度
魏晉時期是中國書法的大發展、大變革的時期。也是中國書法的自覺期。這一時期雖然戰亂紛繁,國家處於動盪之中,但是基本上貴族們是雷打不動的。流水的皇帝,鐵打的貴族。而書法正是這一幫靠國家財政養尊處優的人士發展起來的。
因此,他們沒有其它煩擾,只需要每天琢磨藝術就可以了。因此書法更多的是作為他們的身份的象徵。如果書法好,一般來說,別人也就敬他三分。
而在中國書法史上,魏晉時期之所以能重要,是因為他標誌著中國書法從不自覺地時期轉向了自覺期。這是中國書法的一個關鍵轉折點。也就是魏晉之前,華人並不以他們的書法寫的好壞為榮耀,而在魏晉之後,中國的文人開始看重書法的好壞了。
四、唐楷
唐代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戰亂之後,走向了重新的統一,並且達到了中國歷史上國力最為鼎盛的時期。
唐代的書法相比之前而言,少了幾分自由,多了幾分規矩,少了幾分灑脫,多了幾分端莊。比如唐代的書體代表——楷書,歷史上被譽為四大楷書書法家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都是唐代人。
唐代除了楷書非常有名之外,狂草藝術也是一絕。張旭、懷素,繼承了魏晉小行草的路數,一路向前發展。狂草藝術基本上和小行草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它更加恣肆狂放。
唐代書法向前發展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唐代實行科舉考試製度。科舉考試首先是文字的考試,但是同時它也是書法的考試,寫字好的人才有可能獲得進階的可能。所以一大批世人才子在書法上也是頗費心思的。
這是中國書法開始與國家政治緊密結合的開始。
五、五代十國時期
書法發展到五代十國時期,已經是諸體皆備、法度完善的關鍵期。因此這一時期只需要好好繼承發展,就可以。但是比較可惜的是,那個時候五代十國是戰亂的年代,戰亂年代,誰的拳頭大誰有話語權。因此那個時候文人基本上是沒有出頭之日的,所以書法衰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五代十國唯一可以說是書法繼承者的,是楊凝式,楊凝式書法比較能體現魏晉法度。這是魏晉法度唯一的延續。
六、宋元之際
宋代因為之前五代十國的教訓,所以採取重文輕武的政策,因此文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但是宋代的文人崇高地位是剛剛才建立起來的。魏晉唐代書法的筆法系統已經是失傳掉一大半。
所以到了宋代中期後,才有蘇軾這樣的書法家出現在書壇。蘇軾的書法,屬於全才型的書法家,走的是全才型的學問書法,因此他的書法中透露著學問,涵養。蘇軾曾經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的書法就像他為人一樣,氣度高華。
蘇軾之後,黃庭堅、米芾、蔡襄與其併成為四大書法家。
元代是中國書法低谷期,因為元朝的統治者對於書法不是很提倡,而且寫書法的文人屬於品級最低的南方人,所以書法極度衰落,但是元朝有趙孟頫一人,幾乎承擔起前面魏晉、唐宋時期的書法傳統,後面開啟明清的書法拓展。
因此,趙孟頫是中國書法史上承前啟後的人物。
七、明清民國
明清時期的書法特點是個性化、怪異化,與明清兩代文人心態有關,社會壓力和文化高壓政策比較大,所以文人心態比之前面的文人有所變化,這就體現在他們的書法之中。晚清時期受到外敵欺侮,清廷腐敗,文人一反之前那種封閉壓抑的心態,積極呼籲改革,再加上晚清時期大量碑文書法的出土,書法革新的呼聲日益高漲,比如康有為等人。
雖然他們目的是著眼於政治革新,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書法面目的革新、發展。
這就是中國書法發展的大致脈絡。
-
10 # 素里布衣楊半
其實要把書法高峰的問題說準確是比較困難的事。
答案應該很多,這完全取決於自己所學書法的經歷,和個人
的審美取向,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吧,
確定隸書是一個書法高峰我是認可的,隸書是中國書法史上
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年代,書法的主要技法在這個階段
被基本確立,也可以說從隸書開始書法內在要表達的靈魂與
內涵完全豐富和成熟了起來,書法的法字真正被樹立形成。
說唐楷是書法的另一個高峰我覺得有些勉強。
因為唐楷作為楷書,其無論從技法,章法,筆法等方面,其
所創造的高度和深度,與北魏時期出現的魏碑來比都存有相當
的距離,和以元氏墓誌的魏碑楷書相比更是差有距離。
以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唐代書法家,他們一生都在追尋
和探求魏碑墓誌書法,並留下了不少魏碑墓誌書法的作品,
透過他們的足跡我們能清楚的發現唐人對魏碑墓誌書法的
敬仰,也能感知魏碑墓誌書法在唐代的重要地位,唐楷儘管
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書法風格,但從書法的技法上,難度係數上
並沒有更大的突破,從書寫的難度和複雜程度沒有新的飛躍,
所以我認為把北魏時期的元氏墓誌書法作為另一個書法高峰
是比較合適的。
目前,國內書法家中有極少數的人把龍門石窟造像楷書寫到了
及格的程度,至於元氏墓誌的魏碑楷書還沒能見到較好的作品,
說到突破前人的高度就更提不上了。
當然,這只是本人自己的一家獨見,是否準確?我倒覺得書法
愛好者們可以透過實踐來體驗一下,你只有深入的瞭解臨習,
我想你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的。
回覆列表
我只是對書法有欣賞,卻不懂寫,現在的人書法家比不上以前的那是因為他們下的功夫還不夠,有些都是高手在民間,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