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小祺

    我家在廣西河池宜州的一個小村莊,在我們村這裡,幾乎每家每戶都是靠養蠶來維持家裡的生活開支的,但是養蠶不怎麼賺錢,而且又很累,有些人都跑到外面打工去了,養蠶分為上半年和下半年,上半年養五批蠶,下半年養六批蠶,上半年是從四月開始養,養到六月,下半年從8月開始養,養到十月。

    其餘的時間就是種田,有的山坡上有地的,就開荒種樹,除草,打農藥,給桑樹撒肥料,這就是我們村這裡一年四季的工作了。

  • 2 # 畲鄉蘭蘭

    我所在的是福建屏南,是高山、海拔比較高的山區,我們村裡主要生產有:水稻,番薯、蘿蔔、花菜、菇菌類、還有李子、柿子、桃子,其中最多的就是板粟種植生長的最多,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生長板慄,我們本地叫錐慄,因為外形是圓錐型的,口感也好,而深受大家喜愛。這裡生活節奏比較慢,農村裡一般就是農忙的時候比較忙,農忙過後就比較悠閒啦,白天種種地,去菜地拔拔草,晚上跳跳廣場舞之類的。總的來說我們這村子裡生活是比較平凡而安逸的。

  • 3 # 社會小藍

    在我們村裡,村民們都是以種菜和種菇為生的。每年的收入也就是夠一年的開銷。

    十二月份培育花菜苗,正月種茶樹菇,二三月管理花菜,四月開始收菜,同時也開始育第二次花菜苗。每天都是四點起床去地裡農作,除了吃飯時間在家裡,其它時間都是在地裡直到晚上六點左右回家睡覺。這樣日復一日的農作。直到九月底十月初花菜完全收完。

    接著就是收茶樹菇了,每天凌晨兩點就要起床去菇棚採摘了,摘回來拿去賣,下午打水。這樣的日子也是日復一日直到十二月份結束。

    在村裡除了喪事,喜事大多都會在十二月,正月份辦。那時候外出打工的人也都會回來,人多熱鬧。

  • 4 # 春風40277

    我們縣是傳統的煙花爆竹生產基地,一共有六,七百個工廠散佈在各鄉村,我們村許多人每天就近到煙花廠上班,每個月掙二,三千元工資,夠解決溫飽,下班後種些蔬菜,晚飯後,找幾個知已聊聊天,散一下步,大媽們就跳一下廣場舞,這樣大家又鍛鍊了身體,又聯絡了感情,我們村莊依山傍水,山青水秀,氧氣含量足,隨著黨和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和大力支援,現在水泥路修到各家各戶門口,環境衛生大家都很自覺的搞好,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實施,農村將會成為集旅遊.休閒的世外桃園。

  • 5 # 1124努力春哥

    我生活的村子坐落在物產豐富的松嫩大平原中部,盛產玉米,大豆,高粱和各種小經濟作物。村子已經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了,由偽滿時的幾戶人家,到現在的四個自然屯五個村民小組,全村戶籍人口一千一百左右,現在長住人口就剩二百三十多口人了,年輕孩子上完大學,都在城裡工作生活了。還有打工,做大小買賣的,也在城裡安家置業了。為了孩子從小就接受好的教育,苦活,累活都能幹。做買賣的從收費品到做省級代理洗滌用品的,在到開小加工廠的。在各自行業裡秉承著村裡人的勤勤懇懇,都乾的風聲水起。

    全村一萬左右畝的土地,由現在的百十戶耕種,每家都是小四輪為主的機械化耕種。全村幾十臺大型農機為村民有償服務。

    由於農業的現代化,節省出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人們可以養羊,養豬,養牛。配以先進的裝置和科學餵養,都有可觀的收益。

    國家的政策好,農民們就受益,泥草房改造,在我們村沒有危房,泥草房。貧困戶和特困戶國家給免費建住房,老人們更幸福,過了八十週歲,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每年又給一千多塊錢。

    和諧,文明,民主,富裕用在我們村一點都不為過。小廣場上有各種健身器材,人們吃過飯,都在這裡扭秧歌,玩健身器材,打麻將,玩撲克的沒有了。倆口子在也不為賭博打架了。

    隨著農村改革越來越深入,人們生活也會更富裕。我熱愛我的屯子。更熱愛這片黑油油的土地!

  • 6 # 使用者來弟一莉莉

    我嫁到廣東清遠陽山江英鎮那邊。那裡山全是石頭山。稻田很少。只能種玉米為主。玉米粥特出名。農民主要出去打工。平時村裡一個村只有七,八老人在留守。有的村正個村無人。大家都很努力掙錢準備在清遠市區落家。因為鄉下靠種田真的吃不飽。

  • 7 # 豫農鄉村每一天

    我來自河南省的一個80後農村小夥,要說我的老家農村的真實生活的話,那可有的說了,我們村叫趙莊,全村六七百人,除了嫁過來的媳婦,全村百分之九十八的人都姓趙,都是一個老祖宗的後代,記得我小時候,在村裡大到婚喪嫁娶,小到柴米油鹽,只要你家裡有事,招呼一聲,左鄰右舍光幫忙的都能站滿院子,長輩安排,年輕人執行,到了飯點一家家的都會把飯菜端到大門口來吃飯,甚至有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能端著個碗串幾條衚衕,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裡的也只有老人和孩子了,年輕人也只有過年的幾天會回到村裡,那時也是整個村子最熱鬧的,年輕人回來之後就三三兩兩的東家串西家的喝酒,聊天,聊聊分別的一年中所發生的事情,掙了多少錢,買了什麼車,啥時候娶媳婦,大家見面後的各種問候,各種噓寒問暖,在這時候也體現出農村人的樸實,和城市中很少有的真實,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自然的笑。看到這裡身在他鄉的你有沒有一點淡淡的思鄉情懷呢?

  • 8 # 青山布衣人

    清晨,當第一縷Sunny照在秦嶺山下的村莊,公雞們的啼叫聲在村裡此起彼伏。一些人揉著眼睛,開啟家門,拿起掃帚掃起院子,有路過的人時,大家彼此打著招呼。女人們洗過臉後,走進廚房,開啟電飯鍋,開始作飯。早飯一般是玉米珍子稀飯,熱幾個饅頭,和一碟辣子水水一關中八大之油潑辣子一道菜。或者涼調一盤其它菜,涼調的菜因季節不同而變,多是村民自家地裡生產。吃過早飯,地裡有農活的人,騎上電瓶車去地裡,儘管距離地裡不是太遠,但村民幹一響農活,回來時騎上輕鬆。地裡沒話的人,就騎上車處出打工。有孩子的,騎上車送小孩上學。

    村裡家家戶戶種著獮候,有的人家多,有的人家少。年輕人都去大城市發展,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者。獼猴桃地裡活兒輕多,春季綁技,夏季授粉,秋季賣挑,冬季剪技。特別是五月份,是最忙的季節,開花後,採雄化,輾花粉,授粉。開花就一週左右時間,得抓緊,錯過不得。若遇下雨,則更為緊張。雨一停,村民紛紛騎上電動車,奔上獼猴桃園,見了面連打呼都顧不上打一個。

    授粉過後,有一點閒暇時間。如過附近那裡過會,則三三兩兩結伴而去。上了年紀的老人,坐在戲臺樂呵呵地看戲。這時,那個老頭一若戴一付老石頭眼鏡則讓周圍的人眼饞半天。中年婦女們則精心打扮一番,穿上時尚的衣服,騎上電瓶車,邊說邊笑著駛去。

    戲臺下,可熱鬧了。

    人挨人,人們邊走邊張望。路兩邊的攤位一溜排開。賣衣服的最多、賣吃的、賣小商品、賣農具的……,

    中午飯就在戲臺下的飯攤吃。逛東逛西,直到太陽快要落山,又三三兩兩陸續返回。

    下雨天,就是星期天。男人們吃過早飯,向村裡的活動中心走去,打起麻將。女人們則三五個人,聚在一起說說笑笑,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

    中午飯,大多時候以麵食為主。最喜食的美食就是大面—關中八大怪之麵條象褲帶。端上一碗或油潑、或酸湯的大面,走出家門,又三三兩兩地圍在一起,蹲在地上一關中八大怪之板登不坐蹲起來。邊吃邊聊。吃飯後,男人們掏出煙,又邊抽也聊。女人們很是辛苦,趁男人們在外邊抽菸聊天之際,麻利地洗鍋洗碗,養豬的人家,還得給豬拌料。許多婦女開玩笑說,女人真辛苦,伺候完男人,再伺候豬。

    除了炎熱的夏季,村民們一般不睡午覺,等女人們收拾好廚房,他們又是地裡幹活,要麼施肥,要麼綁枝。

    村裡最快樂的時間是每年的九月份、十月份。這時村邊的公路上,形成一道風景線,路也聚集一群婦女,此時談論最多的是獼猴桃價格。一有收購商到來,他們熱情上前詢問,嗨,要啥桃,徐香!我家有。然後領著收購商朝自己家的果園走去。邊走邊掏出手機給關係好的人打電話,你快到地裡來,有個要徐香的,看完我的,看你的。

    有時為價格爭論半天,等價格滿意後,從收購商手裡接過定價,邊說邊笑著朝家走去。若沒成交,又站在原來的地方等下一個收購商。

    摘桃的那幾天,是村裡最忙的時候。這個時候也是村裡人手最缺的時候。在附近城市的打工的人也返鄉。一般在國慶長假裡。獼猴桃御袋需要人,採摘獼猴桃需要人,恨不得一個人頂八個人用。村裡相互幫忙,女的負責採摘,男的負責搬筐,運輸,過稱,上車。男男女女在一起,大聲地開著玩笑,田野到處傳來歡快地笑聲。

    賣完桃後,村裡又添了幾輛小汽車。

    吃晚飯,村民叫喝湯。在很久之前,傍晚上從地裡回來,鍋裡燒開水後,下入少許小米或玉米粒粒,以水為主,然後吃上熱饅頭。現在改下大米,還有小豆,黃豆,比以前稠許多。

    吃完晚飯,女人們或跳舞,或走路。打工的人們把外也許多新的健身活動帶到村裡。

    村裡那家若有紅白喜事。事主人家,提前登門請人幫忙。其實名曰幫忙,實為湊熱鬧,漲人氣。招待客人的宴席,有專門的廚師,連上菜的服務員都是化錢請的。

    晚上,被請的村民到事主家,圍坐大圓桌前,吃著桌上的花生、瓜子、點心、時令水果。邊吃邊聊。被請人大都來了,一個主事人,掏出分工,塞宣幾句,大聲念起分工名單。完畢後,喜歡打麻將者,坐在一起打起麻將,主人家早己安排好的戸族主的幾個年輕人,瑞茶倒水地伺候著,一直深夜,才散去。

    次日早上,幫忙人來後,先吃早飯,然後在街道上搭起待客棚,擺上圓桌,板凳。次日晚上,樂隊吹吹打打,唱戲唱歌,大功率的音響,吵得人耳聾。第二是為正事日,賓客上禮,吃宴席。

  • 9 # 裕縣誌輝

    我的家坐落在河南南陽的一個小村莊。因為村子底部富含礦產資源,上世紀九十年代,政府開始地下開採礦石並生產。村子裡建了礦廠,村裡每家每戶至少都有一位是在裡面上班的,每個月都有固定幾百塊的工資收入,日子過的都挺滋潤,那時候我們村小有名氣,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各種各樣的小商販都願意到我們村去賣貨,說我們村賣貨快。一大早起床就能聽到吆喝聲不斷, 大肉,滷肉……豆腐,熱豆腐……白饃,鍋盔……

    這種生活持續到二零零三年,礦廠效益不好,多次轉手承包給私人老闆,村子裡的工人也都再次變為農民,沒有了工資和固定收入,年輕村民紛紛外出務工,上點年紀的在家種地、幫帶自己孫子孫女。村子裡沒有種植經濟作物,村民也都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農民生活,簡單純粹!

    到二零一零年左右,村裡又興起了養殖熱,我記得燕山水庫蓄水時間好像是二零零八年,剛開始蓄水時候村名搖身一變成了漁民,紛紛買粘網、臺網、地籠、迷魂陣捕魚為生,每天早晨水庫上會出現很多小船去收網、倒魚然後賣給到村裡等候收魚的魚販子,人只要勤快點收益還是不錯的,後來經過不加節制捕撈,水庫裡魚少了很多,村裡人開始網箱養殖,村子周圍的水庫裡全都變成一塊一塊的網箱,村民靠著養殖也都能顧得上日常開銷,

    去年開始,聽說水庫承包給有錢有關係的人,網箱全部被撤了,也不讓捕魚釣魚!漁民變農民!

    從農民變工人變漁民再變養殖戶,最後再回歸農民本色,這可能就是農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淳樸天性!

    聽說村子正在規劃開發旅遊區,不知道何時能開發?不知道以後會怎樣?

  • 10 # 農村阿妹雲朵

    以前農村是落後 平窮的代表。現在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果蔬農田。在家也可以賺錢。而且農村山清水秀 是城裡人羨慕的地方了。我們小老百姓過的日子也非常幸福了

  • 11 # 皖北小川子

    自己的村子,自己從小到大一直都在這個村子生活,基本上村裡的大小事情都知道,寫出來肯定能寫出來的,平時多好一些老人接觸接觸聽聽他們說說以前的事情,再瞭解一下村裡的鄰居生活情況,真實生產這個多和鄰居交流,我們這邊一般村裡都是種植果樹的,基本都瞭解,誰家的果子管理的好,誰家的菜好,這些都很好了解的,我感覺我能寫出我們村的真實情況。

  • 12 # 小雞咯咯呆公雞咯咯嘍

    我還沒沒了解到很詳細的地步,畢竟對於90後來說 ,十幾歲就出去上學了,不上學就出去打工。小村莊雖然人不多,但也認不全人。所以要我寫也許能寫個大概。

  • 13 # 閒士評論

    已經二十多年不在老家了。前些時遇到老家的叔叔嬸子,問起時,家裡大多栽了果樹,一年好的收入二三萬,除打藥施肥澆水,也就掙個一萬多,大多數收入七八千至二三千元。抽空去打點工掙個幾千元,現在又得出去給兒女看孩子,這麼些錢也沒有,靠孩子給點,就聽說這些,看網友的吧。

  • 14 # 漁村老桑

    各地農村生產生活的情況根據氣候、地貌、土質等自然條件都各有不同,我家是冀東沿海的,我們村的漁業生產方式,和網具就和十幾公里以外的漁村不一樣!

  • 15 # 王佳銘

    福建安溪原來是種植種茶葉,老人在家炒茶葉,少年人都去外面打工、做生意、開店……等等,

  • 16 # 逆群羊

    穿現在的真實情況,農村的人口已經大量向城市轉移,戶籍還有1300多人,現在只有400多人在家,留下來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和小孩。

    農村的地有1/3已經,荒廢在那裡了。家裡最主要產一些水稻,玉米,紅薯,馬鈴薯和一些蔬菜,基本上就是自給自足,種來也是給自己吃的,外賣的很少。雞鴨餵養的都不多,也是給自己吃的,如果有部分拿到集上去賣,用飼料很快長。所以想遲到純糧食的雞就關係好才能買到。

    可以預見的將來,整個農村的人口還會持續減少,也許有一天整個村都將自然消亡。

  • 17 # 寶媽歡爾

    種地都是機械化

    出門都有代步工具

    個個家裡都有兩層小洋樓

  • 18 # 老時養羊經

    我生活在一個3面被河圍包的村莊,常年都能看到溪溪的運糧河水流過,特別是吃過晚飯,散步在橋上,聆聽著潺潺的流水聲,心裡防浮能忘掉了一天的勞累。

    到了白天當你站在運糧河橋上,跳望遠方,河兩邊一望無際的麥苗青青忙忙,遠處隱約看到別村的樓房被樹木目遮擋。

    特別是到麥收,秋收季節更是一片繁忙景象,到處都是一輛輛收割機隆隆做響,剛收過的麥茬上播種機已把秋種上。

    回到村裡只見兩層小樓一幢幢,門前還在按裝著未完工的熱水自來水管網,各家牆上掛著天燃氣表箱,路兩旁的電線杆上一邊是農電線路,另一邊是三大運營商的線網。

    我村|幹多口人,大小40座養殖場

    分別養有豬,牛,雞,鴨,鵝,還有羊。

    到了早晨人們更忙,年輕的開著電車上去市裡打工一群群,一行行,老人們開著三輪車拉著祖國未來的花朵和家庭的希望奔向學堂,還有做生意的小販吆喝著走街串巷。

    這就是我所居住的新農村一點都不誇張。

  • 19 # 01001010001101

    勞動力基本外出務工、田野荒廢,政策下不來、民意上不去,生活能過一天算一天。

  • 20 # 李雲洲

    當凌晨公雞的打鳴聲在村頭此起彼伏地叫響的時候,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已經開始在睡床上輾轉反側了。

    起床後,我打掃庭院。妻子到廚房裡燒開水,煮早飯。由此,我們新的一天生活開始了。

    我們家這個時節,稻穀歸倉了。今年圈裡沒有豬,就一大早把放出來的雞、鴨、鵝撒點稻子在院子裡喂喂,還得看著趕走四面八方降落下來的麻雀。

    早飯一般是山芋粥,就著鹹蘿蔔絲。剛吃完,門口已經停著的麵包車,由莊子上的小工頭帶領,集中開往他的工地。

    這些天,我們在東邊二十幾公里以外的一個鄉,拉公路邊的路燈線。

    到工地,我們將一大卷小孩膀子粗的電纜線用小千斤頂頂起來,放在一個專門拉線的帶輪子的架子上。固定好了,裝在拖拉機的後拉勾上,拉向目的地。拖拉機上還放著一臺汽油機,是用來纏拉絲用的。

    燦爛的Sunny照在我們身上,習習的涼風從頸口和袖口往身體裡鑽,渾身涼津津的。

    到了目的地,我們下完了線盤和汽油機,穿鋼絲的穿鋼絲,放電纜的放電纜。

    鋼絲從一根路燈杆穿到另一根路燈杆之後,有工資高一點的師傅把鋼絲與電纜之間的接頭做好,開始大聲喊著前面杆子下面開汽油機的人:“可以拉啦!”一會兒,已經不再寒冷,身上開始冒汗了。

    中午飯,是穿裙子的老闆娘開著豐田汽車送過來的。

    我們的午飯在幹活的馬路邊就地解決。開啟汽車的後背箱,是一板子一板子的蒸飯(還有其它工地),菜是不鏽鋼桶裝的,冬瓜海帶加幾塊飄著的肥肉。

    吃飯的時候,把帽子墊在屁股底下。鐵盆子是燙嘴燙手,找扶的地方都找不到。只有弄自帶幹活的手套托住等涼一點。

    吃完了就睡在太陽底下,帽子蓋住眼睛睡到一點鐘起來繼續幹同樣的活。

    五點下班,天氣收冷性,日頭也暗淡了。我們開始坐拖拉機到工地再轉莊子上小工頭的麵包車,向家的方向開去。車上都是鄰居,在上面無憂無慮、談笑風生地開著玩笑:一百二十塊錢就這麼到手了。

    回到家天已經黒透了,小桌子上老婆準備的花生米、炒雞蛋,偶爾還有鹽水鴨頭,“老村長”都現現成成的擺好了。

    我的真實一天就這樣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精彩的《名師有約》這個訪談節目的主持人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