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移動辦公

    價格戰太猛,需要拼多多亂價,中間商都倒了,這樣失業降薪的人多了,沒法消費又只能去拼多多低價購物,這樣形成了惡性迴圈,最後只剩下廠家自己賣了,但是自己賣也賺不了多少

  • 2 # 創業王魯泰

    從去年開始受人口紅利,環保政策,中美貿易的影響,整體經濟不好。

    尤其是傳統的服裝行業,相對於其他行業,無論從工作環境還是薪資水平,都無法吸引年輕人參與了。

    服裝行業是技術性行業,需要時間學習和成長,週期比較比較長。不像電子行業,只要兩三天就可以學成,大部分是機器操作,有簡單的知識就可以處理。而服裝廠沒有三年五年的時間做不好衣服。

    服裝行業是基礎行業,普遍的工作環境較差,相比於電子廠的全年空調,環境乾淨優雅,服裝業沒有吸引力。

    在這種情況下,轉行不是好建議。

    減小規模。

    提高效率。

    優質客戶合作。差的客戶淘汰。不能欠款。

    研究將自媒體加入工廠

  • 3 # 無名可取了

    今年服裝廠60%快倒閉了,只是寵統表述今年生意難做,內外不確定因素增多,市場變化很快,困難重重的概念而已。不是真的準確的數字。說到轉行就好比開車到泥濘的沼澤地調頭使上100%的勁能完成調頭嗎?可以調頭的話,不仿可以一試。如果不行還不如堅守老本行。修煉內功,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堅持就是勝利。

  • 4 # 會制泠的風扇

    咱們不談別人用心如何?先做好咱們目前能做的事,以待他日東山再起。有話叫從哪裡躍倒就從哪裡站起來,過去咱們輝皇過、擁有過、經歷過、瞭解過等很熟悉自己過去的一切。其實人生一輩子真正幹不了太多驚天動地的大事,咱們就不想這些大事了。從現在開始總結過去,找一條殺出重圍的血路。因為過去,咱們有太多的酸甜苦辣。說不盡的心裡話,找不到訴說的物件,只能一個人默默的擔著、受著,對家人的虧欠、朋友的冷膜,甚始有些因為種種原因,還被迫上了失信黑名單,再來談東山再起,談何容易。

    特別這幾天,讓我看到了一絲絲希望,特別火的靈鴿APP;大家想一想它的來籠去脈,再想想創始人的經歷,相信我們大家心裡有什麼感受?我是想真想利用這個平臺,把我們曾經創業失敗的朋友們聚在一起,總結經給教訓,然後從頭學習。把咱們曾經熟悉的行業、技術、技能、產品,通達大家重新再學習、共享、分享、再賣出去,任何事情只能靠咱們自己,從頭再來。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相信大家深有體會。

    過去咱們一門心思的學好技術、學好技能、設計好產品、生產好產品、規劃好工廠、招待好客戶、安撫好員工、接待紅標頭檔案等等。咱們今時今日再想,若基亞曾經的工廠環境比咱們的差嗎?科達膠圈的管理比咱們弱嗎?反思這些所有問題,得出我們的原因是什麼?

    曾經因為看不起、看不懂,看懂後、來不及,這是馬爸爸說的。就是說是我們這樣的一群人。老思想、老思維。閉門造車、固步自封。不說痛點了,說了也難受。不如分析問題,過去的技術、技能、還是很值錢,只是我們的方式要改變一下,讓我們這些有資源,創業失敗的人,有實戰經驗的人,限入困境的人,不是紙上談兵的人,有緣聚在一起總結經驗教訓,透過再學習,改變自己,以待他日東山再起。

  • 5 # 封林Lynne

    對於工廠並沒有什麼實際的經驗,只是從一個服裝行業的外圍人來說一下想法。

    今年不光服裝行業,傳統行業來說都說不好過。這幾年大家發現傳統行業按照過去的經驗和玩法已經慢慢的行不通了,有的甚至失效了,過去幾十年的經驗已經不靈驗了。以前的行業大咖們大量關店潮到倒閉,波司登,李寧,太平鳥,鄂爾多斯羊絨這幾家是這兩年中國服裝企業新近二次騰飛的標杆,他們的無論從產品本身還是營銷都迎合當下的消費習慣,順應新零售時代的發展,適應潮流的玩法甚至站在引領的前端 。因為對顧客畫像的從新梳理,對新事物的與時俱進,深挖自深的優勢,學習國際大牌的玩法,放大自己,超越同行,再重新讓消費者對自己新的認識。從營銷,到產品本身,到門店,全部都是與當下環境與消費形態與時俱進,並站在行業領先者的路上,它們從品牌到文化,設計,潮流,到深入粉絲的內心,最成功的品牌就是佔領消費者的心智。這是二次騰飛的原因。

    那麼對於一般服裝工廠而言,不外乎,外銷和做內單,很多服裝工廠都在貼牌的同時,發展自有品牌,或者做電商,但做的好的鳳毛麟角,效果並不如意,電商從開發到營銷成本其實不菲,必須要有專業的團隊來打造,野蠻式的賣單品,不包裝文化,到創意設計,到搭配拍攝(電商就是賣圖片),後期的銷售運營。沒有這些,靠賣爆款,偶爾一兩次可以,長期都是玩不轉的。再來幫內銷品牌代工的除外,假如是幫批發檔口做貨,一是受電商衝擊,實力確實消量在下滑,二是週期非常短,人工短缺和工資成本上漲。所以這兩年特別火的直播,很多實體工廠我看粉絲量和觀看量不錯,就是不知道下單轉換率如何。你們可以和淘寶的MCN直播機構去合作。總之沒有自己的品牌一句話都是仰人鼻息。而且很難培養顧客的忠誠度,包括直播,就如羊絨大衣,沒有品牌,這家買五百,那家四百。我覺得再小的個體都要有自己的品牌,只有品牌才會入到人心。

    還有深挖掘自己的核心價值所在,做褲子的優勢就單獨做褲子,我記得有個臺灣品牌叫明,不知道寫錯了沒有,就是單品褲子,還有鄭州也有一家專門做褲子的,可以網上查一下,我一下子沒有想起名字。做西服的就植根於這個單品,並做到極致,國內有一些私人訂製的,比如就專門做襯衣,做旗袍。去到日本你會發現許多小店就只售賣一個單品,比如白T,而且堅持百年,就一個單品,顧客都是排隊在買。我記得英國有個品牌做白襯衣的也是如此。這個年代想要通殺很難,除非實力雄厚,如上面說的大佬集團們。所以不要想著通殺,通殺的結果就是別人把我給殺了。

    對自身的梳理很重要,優勢在哪裡,不斷放大堅持,有自己的品牌,植入文化的包裝,順應當下新的玩法,融入並引領。

  • 6 # ST愛在漲停

    你說百分之60的倒閉,我不知道你是憑空想象的還是怎麼算出來的,我只知道肯定是不正確的,而且我們漢正街現在服裝生意挺好的,沒有看到有多少人說倒閉

  • 7 # 報告最佳化大師

    從2012年以來,尤其是今年,中國服裝行業確實不景氣,但若說有60%的工廠倒閉也略有誇張了。至於是否應該轉行,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服裝業整體沒有夕陽產業一說,但大服裝行業的各細分市場和產業鏈分工的發展則大有不同。

    從產業鏈分工角度來說,上游的製造工廠肯定比下游品牌、終端零售更加艱難,今年上半年,根據《中國紡織網》的訊息,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確實有部分企業關停,但大部分是中小企業。這些工廠關停的原因有很多,如環保政策問題、國內終端訂單下降問題,尤其是越南、孟加拉等國際市場替代競爭問題。因此,幾重效應疊加,工廠的日子確實不好過,出現了大量工廠關停潮。但是,面向未來的高階製造、智慧製造等在國內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從市場細分角度來說,中國服裝品牌迄今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總體是從廠商主導的大眾化、同質化競爭逐漸到了個性化、多樣化的競爭時代。

    在1978-1995年服裝消費的起步階段,消費需求完全同質化,廠商主導時代,僅有廉價消費和中高階質量兩個市場,那時候很多服裝靠裁縫,走在大街上多數人的服裝都一個樣,服裝也不存在品牌一說。

    到了1995-2008年的製造商品牌化階段,隨著收入水平提升和初步的休閒化、時尚化趨勢,高階質量市場細分為精緻質量(威可多等)和精工質量(勁霸等),並有部分人消費那時的奢華經典和時尚潮流產品,如皮爾卡丹、華倫天奴等。質量平價和時尚潮流市場品牌成為時代主力,如美邦、班尼路、拉夏貝爾、真維斯、森馬等。

    到了2008年,中國服裝品牌進入全面品牌化階段,質量市場被時尚市場逐漸超越,時尚潮流市場細分為時尚個性(如大嘴猴等)、品質(如太平鳥)和時尚平價(如zara)等多個市場,過去還算時尚潮流的美邦等面對更加時尚、細分的品牌競爭,業績大幅下滑,新湧現品牌則高歌猛進。更慘的是傳統的質量平價品牌,如百圓褲業、百斯盾等,海瀾之家、優衣庫等不斷侵蝕市場份額,最終走向消亡。

    中國服裝行業從事的是潮流生意,潮流不斷變遷,企業也隨之興衰。對於整體服裝品牌而言,滿足消費者個性化、時尚化新興需求的品牌仍在不斷湧現和快速增長,如安踏的FILa,九牧王的FUN等,但滿足消費者傳統質量、時尚價值的品牌則在不斷萎縮,如大幅虧損的拉夏貝爾、破產的富貴鳥等。

    因此,雖然中國服裝行業整體不景氣,但服裝行業沒有夕陽一說,特別是新興市場品牌和智慧、高階製造等新模式仍大有可為。

  • 8 # 可可我可我不要可我不

    應該走的快。現在服裝找不到。沒有粘稠了。我感覺純棉的布料幾乎沒有哇。偷工減料搞得快。質量好一點的,哎,貴的要命。

  • 9 # 毒舌財經

    今年服裝行業確實不好過,有很多服裝企業都關閉了,但你題目所說的至少60%的工廠都倒閉了,這就有點太離譜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2019年中國服裝行業的發展真實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相關資料顯示, 2819年1-6月中國服裝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為3.0%,比2018年同期下降1.5個百分點,高於紡織業增速1.1個百分點,低於工業增速3個百分點。

    2019年1-6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104.13億件,同比下降1.09%,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6.14個百分點。

    從分品類服裝產量來看,針織服裝產量55.39億件,同比增長1.02%;梭織服裝產量48.65億件,同比下降3.38%,其中羽絨服裝、西服套裝和襯衫產量同比分別下降0.40%、3.57%和6.01%。

    從國家統計局統計的這些資料來看,中國的服裝行業2019年確實不太好過,產量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甚至有不少中小服裝企業選擇關門歇業的。

    比如我有一個朋友也是做服裝行業的,有很大一部分業務都是外貿服裝,最近兩年他們的服裝業務一直不好過,特別是今年更難。他們去年有一些產品滯銷,所以今年只能以低價處理掉,平時每件衣服可以賣到二三十塊錢,但是今年他們直接把這些存貨當做尾貨以幾塊錢的價格賣給了批發商,我相信類似這種情況在全國是比較多的。

    最近兩年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緩慢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服裝行業一直是中國比較大的一個行業之一,一年的產值可以達到1萬億以上,特別是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更是服裝的生產大省,但是最近幾年這些省份的服裝企業也並不好過,甚至出現了局部地區批次服裝企業倒閉的情況,而最近兩年之所以出現大量的服裝企業倒閉,我覺得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產成本的上升。

    服裝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有大量的勞動力做支撐,而最近幾年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讓服裝企業的生產成本也隨之上升。

    除了勞動力成本上升之外,最近幾年隨著房價的上漲,土地成本也是水漲船高,所以很多服裝企業都沒有能力去購置新的土地,建新的廠房。

    此外,包括融資,稅收,原材料,能源等成本費用的也在持續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1月到6月份,中國規模以上服裝企業累計成本費用同比增長達到2.04%,而且服裝成本佔營收的比重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第二、產業升級的影響。

    中國的服裝產業主要集中在東部的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省份,但是最近幾年隨著東部發達地區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很多省份都開始轉移一些低端產業,比如深圳的一些服裝企業就轉移到了中西部等地區或者東南亞地區。

    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之下,很多地方的服裝企業都是批次關掉的。

    第三、東南亞等國家的競爭。

    服裝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勞動力成本佔服裝加工的成本是比較高的。近幾年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升,很多服裝企業都把工廠轉移到了東南亞地區,因為東南亞地區目前的勞動力成本是比較低的,比如在高棉,寮國等一些國家人均工資只有150美元左右,相當於人民幣1000塊錢左右,這個人工成本要比目前中國的平均人工成本要低2/3以上。

    正因為東南亞南亞等地區有更低的勞動力成本,所以這些地方生產出來的服裝價格會更低,因此在國際市場上會有更大的吸引力。

    比如下圖是2019年1~5月份,中國跟一些東南亞國家服裝出口市場份額對比。

    不對比這些資料,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目前中國的服裝出口總體仍然是世界上份額最大的,但是市場佔有率卻在不斷下降,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市場份額則相應的提升。

    我們以美國市場為例,19年1~5月份中國對美國出口服裝的市場份額達到28.23%,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5個百分點,對應的越南跟孟加拉國對美國的服裝出口份額分別上升了0.83個百分點和0.58個百分點。

    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把工廠搬到東南亞以及南亞等一些國家,中國服裝出口市場份額的比例將會進一步下降,到時會有更多的服裝企業日子更難過。

    第四、外國服裝品牌的衝擊

    過去幾十年中國的服裝行業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長,這主要得益於中國人口龐大,對服裝的需求量比較大。但是最近幾年隨著中國居民收入的不斷提升,大家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特別對服裝的品質要求也相應的提升了很多。

    但在需求出現變化的情況下,中國很多服裝並沒有跟上市場的變化,仍然以粗放型為主,在這種情況下,國外的一些知名服裝品牌比如ZARA,優衣庫,H&M等紛紛進軍中國,而且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在這些國際服裝零售品牌的衝擊下,中國的服裝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總之,未來幾年中國的服裝行業都不會太好過,服裝行業迎來洗牌將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在洗牌的過程當中也存在很多機會,特別是那些精品服裝會更容易得到市場的信賴。

  • 10 # 無相fei0598

    服裝行業,本質就是內需和外貿,從這兩個方向來看,未來趨勢明顯萎縮是難以避免的大方向。而是否轉型不做服裝,還是要看你服裝的具體定位和產業鏈中的位置。

    從服裝行業長期來看,無論從國內人口紅利角度看,還是從國際出口貿易紅利角度看,都已經過了行業的紅利和高速發展階段,而傻瓜都賺錢的時代肯定跟隨著這個紅利而結束。

    從服裝的產業內部結構來看,分為老人,嬰幼兒,內衣,運動裝,和女裝男裝等時尚品牌服裝。從具體的結構來看,相對老人嬰幼兒內衣服裝還處在相對的藍海,而品牌和時尚服裝,除了能夠順應品牌和定位升級的以外,基本上在行業自我淘汰的迴圈中反覆拼殺。

    而從未來來看,老人和嬰幼兒,內衣消費,相對會因為價格利潤,或者增量等因素,具備一定的產業空間和深度。而從國內品牌來看,新晉品牌,和時尚品牌,面臨一個新的消費群體的培養階段,即90-00後,他們暫時和沒有歷史“品牌包袱”比較容易接受新的品牌。而30-40歲以上的人群,已經形成了固有的品牌消費習慣,成為國內品牌存量拼殺的主戰場。

    是否退出服裝產業,要看你的定位和產業鏈中的位置。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品牌和渠道優勢,繼續在一個產業鏈中被邊緣化是必然的。而如果你定位為服裝的產業製造環節,則要取決於你背靠的“大樹”是否牢靠,是否有長期增長潛力。

    從服裝的銷售環節角度來看,傳統的商場模式,逐步背品牌電商和快銷模式所取代並無可逆轉。那麼,網路和品牌營銷能力,獲取客戶和流量的能力,就成為一個服裝或者品牌生存的關鍵競爭因素。

    回到題主的問題,是否要退出?那就要看你在品牌升級,以及銷售渠道流量獲取方面,是否能夠適應變化和學習成長能力,如果在這兩個方面找到自己的出路,可以嘗試繼續努力轉型,如果,這兩個方向都無法適應,放棄,也是一種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琦除了罰球,有什麼需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