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陌影1028
-
2 # 晴風微語
如果從李白是唐朝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是唐朝現實主義詩人這個定義來看,李白的《將進酒》,最能體現他的浪漫主義情懷。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為青絲暮成雪。兩句詩,劈空而來,空間,時間轉換,從大氣磅礴的黃河到明鏡悲白髮,點明瞭時間一去不復返,人生易老的主旨。接下來的詩句澎湃而出,感情濃烈。古來萬事東流水。,自古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結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人生易老,愁腸難解,借酒消愁,狂放浪漫,留下千古名篇。
而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對茅屋為秋風所破,展開現實描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一幅幅現實遭遇的畫面展開。最後由自身遭遇聯想到天下寒士,發出傳誦千古的憂思和心願~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而自己即使凍死也無憾。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首詩,是杜甫現實主義詩人的一篇代表作。
-
3 # 閒聊新發現
我覺得最能體現李白是唐朝浪漫主義詩人的作品為:《蜀道難》
最能體現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的作品為:《登高》
一、《蜀道難》本是樂府主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拿以上句子為例。大小劍山的劍閣,高峻險要,一個人把守,縱使千軍萬馬,都難闖開。詩人想象著一個人就能守住整個蜀道,用誇張的手法來表現此位置的易守難攻。
假如守關的人,不是皇家的近親,在這割據造反,難免要變成豺狼。白天要躲避猛虎,晚上要防範長蛇。他們磨礪長牙,吸盡人血,殺害百姓,多如亂麻。錦官城雖說是個快樂的所在,但還是不如早早回家。蜀道難於攀登。堪比登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長嘆。既有往古的傳奇色彩,又有現實的嚴酷氣氛,讀來令人心潮澎湃!
詩中還用了大量散文化的詩句,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甚至十一言,參差錯落,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在用韻方面,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在格律、體裁、語言方面都非常自由,這都是李白浪漫主義藝術風格的體現。
通篇來看,言山之高峻,狀道之險阻,無不在向我們展示蜀道崢嶸、險峻、突兀、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據載,李白將此首《蜀道難》示與賀知章時,賀知章認為此詩非凡人所作,稱其為“謫仙”。
二、杜甫的現實主義在於寫的詩背後都蘊含一定的社會背景,是當時社會生活的表現。《登高》就寫在作者56歲重陽節登高時,他回顧自己一生潦倒失意,當時又漂泊在夔州(今重慶),且又患病,滿目淒涼。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萬里秋景肅殺,悲嘆我異鄉漂泊;生來多病,今日獨自登上高臺。世事艱難,我已霜染兩鬢;失意潦倒,最近不再飲酒。
尤其這兩句,當作者看完秋江的景色,再想想自己長年漂泊孤老病愁,白髮日增,新近連澆愁的濁酒杯都停了,愁更無所遣了。
明代的胡應麟在《詩藪》中更推重此詩,說此詩“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當人年老的時候依然是孤獨窮苦潦倒,但就真的是什麼希望都難有了,在年輕的時候還可以有迴旋之地。所以我覺得這也是我認為極盡展現作者當時的處境的淒涼和社會現狀的詩篇。
那麼,您又是怎樣認為的呢?
-
4 # 李志宇老驥識途
謝邀請。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是因為在他的詩詞中經常使用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營造出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能夠代表李白浪漫主義的詩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酒進)、(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是因為杜甫的詩詞中大多描繪民間疾苦,反映了當世的現實百姓生活。能夠代表杜甫現實主義的詩有;一,窮年憂黎元,哎腸內熱!(赴奉先詠懷),二,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兵車行),三,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歲暮),四,草中狐免盡何益?天子不在咸陽官。(冬狩行|,五,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不壕吏)等。謝邀。
-
5 # 南郭行吟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離別》堪稱浪漫主義的傑作。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詩寫夢遊仙府名山,著意奇特,構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於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實。充分體現了李白浪漫主義的特色:反權貴、輕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以及狂放不羈、追求個人自由生活態度。詩中"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全篇雖離奇,但不做作,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
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作直接抨擊時弊、反映尖銳的社會矛盾,關心百姓生活、同情民眾疾苦,直面現實、愛憎分明。這方面大家熟知的詩篇很多,限於篇幅舉其三吏三別中的《無家別》解讀。讀《無家別》就知道這首敘事詩的“敘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詩中的主人公。這個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徵去當兵的獨身漢,既無人為他送別,又可以告別,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際,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彷彿是對老天爺訴說他無家可別的悲哀。當他返回時,看見的是一片“蒿藜”,走進的是一條“空巷”,遇到的是豎毛怒叫的狐狸,真是滿目淒涼,百感交集!於是連日頭看上去也消瘦了。“日”無所謂肥瘦,由於自己心情悲涼,因而看見日光黯淡,景象悽慘。在短短的篇幅裡透過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當時戰區人民的共同遭遇,對統治者的殘暴、腐朽,進行了有力的鞭撻。
附李白、杜甫的兩篇詩作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夢遊天姥吟留別(也作《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一作《別東魯諸公》。選自《李太白全集》)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FIT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杜甫《無家別》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
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訊息,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悽。
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
6 # 詩人箭陵霄
用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區分李白和杜甫,只能是標籤化的傳播,不能是本質的界定。首先這種文學分類方式源於文學理論的陳舊,試問,李白杜甫寫詩的時候有這兩種概念與創作意圖嗎?那麼,沿用這種概念回答的問題,可以說是最代表二人風格,詩性本質,與詩人形象的以至於二人產生的“影響的焦慮”的詩作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專業角度回答需要寫個論文,對於普通讀者意義不大,因為二人的詩歌已經成為了文化的潛意識,舉頭望明月,一覽眾山小,可謂一說就懂。用比較文學看待二人,分不出一筐雞蛋裡的大小。詩歌的問題,就是你喜歡就好。說多了,就成了茴香豆的四種寫法了。讀詩歌正確開啟的方式就是要把詩與人合一的的去讀,而不是所謂的語言啊意境啊格律啊,這些皮毛。
-
7 # 隨手談詩
我們說李白浪漫、杜甫現實,是對兩人作品整體風格而言,如果硬要從那麼多作品中選一篇或幾篇為代表作,未免有失偏頗,與其如此,咱們還不如說說什麼叫現實,什麼叫浪漫。
浪漫與現實李白和杜甫,是唐詩中的兩顆雙子星,一個詩仙、一個詩聖,說起唐詩,繞過誰也不會繞過這二位,說起這二位,有一定會拿出來做一番比較。
我們說李白浪漫,實際上在我看來,所有詩人都是浪漫的,所有的詩詞、文學作品,都是有感於生命的,可是隨著人生際遇和性格的不同,當他們走在浪漫與現實的十字路口,感受到了生命中不一樣的精彩,才有了不同的風格。
李白李白毫無疑問是個天才,賀知章甚至說他是天仙下凡,驚呼謫仙。李白的天才表現在他的不受約束,一生熱愛放縱與自由,世俗的條條框框無法束縛他,而他也在一次又一次打破束縛的過程中,不亦樂乎。
有很多人喜歡李白,要學習李白,但是他們只看到了李白身上的狂放和飄逸,覺得那真是神仙啊,過李白一樣的生活一定很爽,但問題在於,這些人大多缺乏李白的理想,也不是天才,他們只能學李白打破規則,最後學得一敗塗地,把自己學近了局子裡。
規則可不可以破壞,世俗能不能夠打破?當然可以,但前提是,你在破壞之前,要能創造出比原本的規則和世俗更有價值的東西。
普通人不要學李白,普通天才都不要學李白,沒有那樣的才華與理想,有什麼資格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呢?
說起來可能很悲觀,但人的資質,很大程度上是生而註定的。
杜甫杜甫就不一樣了。
杜甫的家庭,註定了他不能太浪漫,而是要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從杜甫往上追溯十三代,有個叫杜預的先祖,此人文武雙全,曾給《左傳》作注,三國末晉滅東吳,率軍伐吳的就是杜預。杜甫頗以此為傲,曾多次在詩中提到這位先祖。
近一點,杜甫的曾祖杜依藝,做過河南貢獻縣令,杜甫就出生在這裡;其祖父杜審言就很有名了,也是唐朝著名詩人,對五言律詩這一詩歌體裁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總體來說,家庭的薰陶影響了杜甫的人生,他曾經在給兒子寫的生日祝詞中就有這麼一句:
“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宗武生日》你瞧瞧這口氣,作詩就是我們家的事,普通人敢說這一的話嗎?
杜甫的成長,不僅有傳統文學的薰陶,更有傳統道德禮教的薰陶,比如另一位先祖,南北朝時期的杜叔毗,名列《孝義傳》。
由此可見,杜甫的家族,是一個講孝義的家族。
正因為有這樣的家族傳統,所以杜甫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會像李白那樣飄逸絕塵,而是選擇了關注民間疾苦。
後世稱杜甫的詩為“史詩”,如果詩與孝義的思想不是深入杜甫身心,他又怎會寫書三吏、三別這樣的詩篇呢?
杜甫的詩,不僅是文學作品,更能讓我們從文學中,窺探一段歷史,這便是杜甫的偉大之處。
-
8 # 悠閒雨Kelly
李白的詩,都很有浪漫色彩,稱其為浪漫主義詩人很準確,若說他最有浪漫主義風格的詩,為首我覺得是《夢遊天姥吟留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李白把想象力和景色做了完美的結合,如夢似幻,又彷彿身臨其境。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跟隨李白,讓人有種隨著他進入了仙境之感,其境界之高遠,文筆之優美,都讓人驚歎。
杜甫現實主義的詩真是太多了,應該說,他的詩若找不那麼現實主義的還真比較難。但若一定要評個最,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莫屬。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開頭就直接將人帶入場景。“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這幾句可以說是寫實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無奈老人坐在屋中拄著柺棍不停嘆氣的樣子。
而現實主義不僅要寫實,更要有其直指現實世界的利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首詩絕對不愧為是杜甫現實主義詩的代表之作。
-
9 # 莽原大語文
如果李白與杜甫各選一首代表作的話,我認為,李白的是七言樂府古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杜甫則是七言律詩《登高》,理由如下:
二、杜甫的詩作代表了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最高水平,他也因此被尊為“詩聖”,他的藝術風格又被概括為“沉鬱頓挫”。《登高》把杜甫詩歌的最高成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了。真實地再現生活,是所有現實主義詩人風格上的最基本特徵,只不過杜甫做得最成功,最完美。他創作《登高》時,正值大唐安史之亂後新的戰亂之際。而他滯留夔州,有家難回。重陽節,杜甫拖著病體,登高望遠,遙想中原,心中又掛念起朝廷和大唐百姓。雖然無限的情思,但也無人傾訴;雖有萬般的憂患,但也無能為力。他只能藉助業已爐火純青的七律詩體,將深沉鬱積心中的憂國憂民之情宣洩出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聯,粗看起來只是概述自己的行跡,實際上濃縮了安史之亂爆發以來國破家亡的苦難歷程,把杜甫個人的命運與社稷蒼生緊密聯絡在一起,表達了他對歷史對時局對前程無限的焦慮不安和憂慮。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透過一個“繁”字道出了杜甫未老先衰、體弱多病的原因——曠日持久的戰爭、顛沛流離的生活帶來的是世事艱難、民不聊生,讓一輩子都想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杜甫怎能不終日憂心忡忡、憂患成疾呢?杜甫就是這樣與時代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真實地再現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表現人民對和平安定的嚮往。作為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就是那個年代人民的代言人。
如果說《登高》在內容上體現出杜甫風格“沉鬱”的特點的話,那麼,其語言上“頓挫”的特點更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沉鬱”與“頓挫”間的關係是這樣的:因為思想感情的沉鬱,所以言語節奏頓挫。讀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我們需要一氣呵成,不吐不快,以成就詩的磅礴氣勢;而讀《登高》,我們則必須一頓一挫,一轉一折,總有欲言又止的心事重重。前面的四句,雖然都是寫景,但也都是頓挫的。因為寫的都是悲景,哀傷之情使讀者只能表情凝重,壓抑語調,放緩節奏,一個意象一個意象地托出:風急——天高——猿——嘯哀……後面四句皆是抒情,更是頓挫至極了。在這首詩中,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藝術境界的杜甫刻意選取了許多入聲字——入聲字一般讀半個節拍,聲音凝滯短促,更有利於凸顯憂愁苦悶哀傷痛苦之情——詩中有“疾”“白”“木”“作”“客”“百”“獨”“濁”……
-
10 # 北斗星127409343
大家都知道,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大詩人,達到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高峰。
李白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他的詩篇反映了唐代的繁盛,詩人以極大的勇氣,反抗權貴,鞭撻庸俗,爭取自由解放,讚美祖國大好河山,這是他詩歌中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閃光!他的樂觀的態度、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誇張、深入淺出的語言、豪邁爽朗的性格,使作者達到了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高峰,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
李白最具浪漫主義風格的詩篇大致有《蜀道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望廬山瀑布》等,在這些詩歌作品中,詩人大膽發揮想象力,發出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高歌!“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吶喊!“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神來之筆!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亂”的動盪年代,他的仕途的失意和生活的貧困,使他對社會有了清醒的認識,促使他從思想感情上更接近人民,頻繁的戰亂,使詩人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所以他的詩篇,同情底層人民,深刻揭示普通百姓的痛苦生活,具有很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詩風,簡潔明瞭,鏗鏘有力,抑揚頓挫,達到了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的高峰。
杜甫最具現實主義的詩歌主要體現在《三吏》、《三別》等詩作。他的“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的感嘆、他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義正嚴辭、他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恨別鳥驚心”的的感慨,都是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典範。
我們讀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既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豪邁詩句,也有同情普通人民、忌惡如仇的正義之音,這也是李杜詩歌百讀不厭的原因之一,李白和杜甫的詩篇以及他們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人民的心中。
-
11 # 茉茉勒
一個有錢瀟灑,一個窮光蛋而已
-
12 # 山色水韻
將進酒乃李白之代表。寫出了詩人的豪放不羈,注重及時行樂之本性。
-
13 # 騎上駱駝出陽關
謫仙人李白的浪漫詩作當推《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杜甫的寫實詩作應該是《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14 # 才思敏捷五龍女
李白是唐朝浪漫主義詩人。我認為最能代表他浪漫主義的詩是:《夜宿山寺》
危樓高白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他覺得自己住的樓好高啊!高到伸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已經離天這麼近了,就不敢再大聲說話了,說話的聲音太大,會直接打攪到天上的仙人。沒有人能寫出這麼浪漫的詩,他的詩中已經天和危樓連線了,他隨手都可以摘下天上的星辰,豈不是很容易就上到天上去了嗎?
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最能代表他的詩是:《前出塞》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他指出在戰爭中拉弓就要拉硬弓,用箭就要用長箭。向敵人射擊的時候先射他的馬,馬傷了此人就沒有戰鬥力了。擒賊先擒王,在戰爭中首先先抓住他的主帥,他的整個部隊就會失去戰鬥力。殺人要有限度,各國都有各國的疆土,只要能制止住別國的侵略行為,就不在於殺傷多少敵人了。雖然是一首古詩,他卻道出了在戰場上打仗的真理。古為今用,我們有借鑑古人對打仗的策略。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我們也使用了這種策略,大部分都是克敵制勝的。這就是我對兩個詩人兩首古詩的理解。
-
15 # 廣州一海浪
最具代表李白浪漫詩詞的是:《將進酒》!
最具代表杜甫現實詩詞的是:《麗人行》!
-
16 # 笑看人生202712927
李白和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看了許多網友的回答,爭議不大。最能代表李白浪漫主義的寫作手法的詩作為《將進酒》,最能代表杜甫現實主義寫法的作品為《三吏》《三別》。
-
17 # 陳相因631
李白的詩都很浪漫。最突出的是:《夢遊天姥吟留別》丶《宣州謝朓樓餞別校叔雲》。
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有《石壕吏》、《兵車行》。
-
18 # 使用者渤海潮生
李白《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列別》。杜甫三吏,《石豪吏》、《潼關吏》、《新安吏》。
-
19 # 蘭竹944
李白的行路難,杜甫的三吏。
行路難,欲渡黃河冰寒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蜀道難,難與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確實浪漫。
杜甫的新安史,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潼關吏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這些詩都是反應現實的。當然還有≡別,新婚別,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垂老別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無家別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這些都是現實寫照。
回覆列表
要說在唐代選出兩位詩人,相信很多讀者的答案都是李白和杜甫。雖然兩人總被一道提起,王不見王,但其實兩人的詩歌風格不同。而且杜甫還是李白的小迷弟。兩人都愛詩,但卻是不同的風格,杜甫擅長寫現實主義詩歌,他晚年悽慘,但仍然惦念著天下有志之士,於是寫就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李白生於盛唐,他的詩句浪漫飄逸,寫盡了盛唐風貌,李白一生踐行浪漫主義。
況且兩人還都是彼此的好友,雖然這些詩壇的比較沒有傷害兩位詩人的風格,但是在詩壇別的人卻總是把兩位拿來做比較。就比如唐代的元稹就更加喜歡杜甫的寫實風格,對李白的放蕩不羈嗤之以鼻。黃庭堅、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人也覺得論詩詞技法上來說,也的確是杜甫更甚一籌。當然小編更加喜歡李白的浪漫主義,因為他的詩歌實在是越品讀越有味道。今天我們就來品鑑兩人的同樣描寫長江的詩句,都堪稱佳作。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此詩的創作背景十分有趣,當時李白二十有五,正值青年,這也是李白首次出蜀。意氣風發的李白乘船下江東,他看到長江兩岸的壯麗景色,於是亦有所感,便有了這首描寫滾滾長江的《望天門山》。
此詩用淺顯的語言將山清水秀寫得十分壯闊,最後兩句更是千古經典名句。通讀全詩,就好像是在欣賞一幅畫長江水墨畫。而詩句則是畫作的點綴,有山有水,更有唐詩的大手筆。
下面是杜甫的詩歌。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當時的杜甫已經五十有三,他五十八歲的時候與世長辭,而此時便是杜甫一生中最落魄的時候。那年的正月格外寒冷,杜甫已經垂垂老矣,他辭官後回到成都本想著投奔親朋好友,無奈的是好友已經離世,杜甫又變得無依無靠。
杜甫打算去忠州,在途中做下了這首詩。其實很多人認為杜甫這首詩的前兩句是頗有李白的餘韻在。杜甫的豪情萬丈就跟著垂垂的星星流向無垠的原因,明月也一直湧向奔流的江水。如此的波瀾壯闊,蔚為壯觀!
然而在這樣的景色下,杜甫卻是什麼樣子呢?他老了,一身的疾病,也不能為國家發光發熱…這麼一對比下,景色依舊,但詩人卻即將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而千古名句更是道出了多少心酸,“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將自己此時的現狀比作沙鷗,漂泊無定,天地之大,卻無處為家。
都是長江,景緻無二,但李白和杜甫兩人在寫詩時的境遇大不相同。李白寫的是在滔滔江水中襯托少年心氣,可杜甫卻在壯闊的景色中反襯自己的悲慘遭遇,老無所依,所以從這裡看李白寫景技高一籌,杜甫抒情更加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