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鹹齋

    這個問題看似難懂,實則非常簡單。

    比如,天子,他要代天管理天下,一切關鍵環節都是他決策,尤其是周圍還有人躍躍欲試的情況下,他所有的思考,困難都要自己面對,沒人分享。這就是聖賢的狀態。

    如果天天請教下屬,怎麼辦?用不了幾天就得下臺讓位了。

    比如大公司董事長,必須一個人保持著喜怒哀樂不行於色,否則公司就換人了

  • 2 # 梅鶴讀書

    唐朝詩人李白在《將進酒》中寫道: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1、李白要表達的是自己的悲憤

    李白畫像

    唐朝天寶年間,由玉真公主、賀知章、道士吳筠等人推薦,唐玄宗李隆基詔李白進京,任翰林學士。這個職務就是在皇帝有宴會、出遊等活動時,為其作詩撰文。李白才思敏捷,很得唐玄宗的賞識,自然也引起部分人的嫉妒。這期間,李白最有名的作品便是讚美楊貴妃的《清平調三首》。後來權貴排擠,李白被賜金放還,離開了京城長安。大約八年後,李白與朋友岑勳、元丹丘相聚寫下了這首詩。李白被排擠,懷才不遇,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於是借作詩發洩自己的悲憤。他寫古人寂寞,實際是自己寂寞。

    2、懷才不遇者,都會感到寂寞

    不只是李白,許多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有志者,都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了這份寂寞。

    唐朝初年另一位大詩人陳子昂,隨軍北伐契丹,期間不斷遭到打壓和排擠,於是寫下了著名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寫的也是懷才不遇的孤獨寂寞。

    柳宗元參加朝中革新失敗,被貶永州,才寫下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他要寫的也是這份寂寞。南宋辛棄疾一生主張抗金,而鬱郁不得志,才會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寫道“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的好朋友陳亮,與辛棄疾主張相同,遭遇相似,所以在其名作《念奴嬌登多景樓》中寫道:“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辛棄疾畫像

    所以古人都是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才會感到寂寞。如果能大展宏圖,就不寂寞了

  • 3 # 尼比魯就是月球

    就是曲高和寡!學問研究的深了,對世俗的看法會不太一樣,普通人的生活就是圍繞著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類雞毛蒜皮瑣事,尚不能裹腹你讓他去做學問,會水土不服。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真心喜愛鑽研,他的精神高度異於常人,內心也更加期盼知音。可你讓他天天跟周圍的人討論學問,只會讓人覺得格格不入,孤獨感油然而生!而且各門各類分的那麼細緻,外行不懂你說什麼,內行會有自己的看法又不能全部認同你,當然會覺得內心孤獨,權且享受這種孤獨吧!

  • 4 # 尚讀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首李白用170多字寫成的《將進酒》詩賦,是我可背頌詩詞中最長的一首,至今亦可一氣呵盡呢……

    “古來聖賢皆寂寞” ,先從金字塔最高階,“聖,聖上”開始吧。

    孔子在《繫辭傳》中講到“亢龍有悔”說:亢者高也;高到極點,貴而無位,高而無民。

    我們都知道,古時皇帝,聖上都自稱“孤家”,“寡人”,可見其甚是寂寞!因為他們所聽到的都是好話,假話,恭維話;隨之晦氣也就接踵而至,痛苦,煩惱,無助,孤獨,迷茫,乃至孤寂如影隨行……

    我年輕時曾很多年自以為“皇帝不愧高人幾等!身居廟堂之巔,居然此等謙卑……”

    後來才知道,皇帝也如此孤獨寂寞;

    “賢,先賢,賢達之人”呢?就更多了!

    司馬遷《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膾炙人口的段子:昔西伯拘羨裡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下面一句話是核心,是概括!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奮之所作也……

    所謂“發奮”?

    西伯“拘”羨裡;孔子“厄”陳蔡;屈原“放逐”;左丘“失明”……那應該是無奈之發奮,是孤獨之發,寂寞之奮……當然,他們留下的卻是:中華五千年熣爛的文化!文明!

    老子的“寂寞”,在於他的那句“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孔子的“寂寞”,在於“樂天知命,故無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恰恰,漫步至少兩千年耒我們無數的賢人、達人、詩人,皆“苦讀聖賢之書,稟受皇權之命”,終其畢生,“抱殘守缺,用盡廢退……” 把本應輝煌的生命,在孤獨,寂寥中不了了之……

    還有最悲慘的,劉伯溫;後人對他的極致的評議是:(可憐的七個字) 長於言而短於行……

    呃!忽然想起蘇軾晚年在詹州的一首詞:

    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孤村一犬吠,殘月幾行人,衰鬢久己白,旅懷空自清,荒原有經緯,虛織競何成。

    據說,兩年後,蘇軾在詹州荒野自行搭建的、我們無法想像的、那個“天作帳、地為床”的《桄榔庵》中悽慘死去……

    鳴呼!上蒼啊!你真的有眼嗎!?……

    亦或;他們所處的時代讓他寂寥;

    亦或;是他們的個性令他寂寞;

    亦或;他們的命運迫於無濟;

    亦或;是他們所揹負的背景文化使他們終生俏無聲息……

    然而,他們留下的,卻是,燦爛的,千年文化!熣璨的,萬年文明!……

  • 5 # 微塵塵子

    為什麼?

    題主真的想體會聖賢皆寂寞,可以跟初學棋牌的小朋友下下棋,打打牌,去體會下超神的無奈。

    我未到聖境,只是多看了點書,就覺得很寂寞了。

    我幾乎所有的價值觀與看事物的角度都與身邊人不一樣,我很清楚他們的小算盤,就像成年人與初學者小朋友下棋一樣,卻很難融入。

    唯有書籍,古今聖賢陪我如知己。

  • 6 # 木魚人
    有 人 說 古 來 聖 賢 皆 寂 寞 , 為 什 麼 ? 難 道 就 不 能 既 做 學 問 又 不 寂 寞 嗎 ?

    不能!

    1.眼界高低,風景不一樣。

    曾經有一個很火的節目叫開門大吉,就是試聽15秒鐘曲子,然後猜歌名,往往是選手經常錯,觀眾很捉急,為什麼呢?這其實是一種資訊差導致的資訊錯位,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兩隻老虎》這首兒歌應該所有人都知道吧,如果放的是兩隻老虎的曲子,你認為選手能答對嗎?

    答案是不一定哦。如果他正在學法語,第一反應這個是《雅克兄弟》,如果他在學英語,腦子裡可能冒出的名字《約翰兄弟》,如果他在學德語,那這首歌名又會變成《馬克兄弟》,如果他在研究近代史,那他很可能篤定的回答,這是《國民革命軍軍歌》。沒想到吧,這個曲子竟然還是國際通用的。

    那問題來了,如果同時在學法語,英語,德語,還有近代史的一個參賽選手,偏偏成年人又很久沒有唱過兒歌了,如果他回答錯了,普通觀眾能理解嗎?這就是溝通障礙。

    孔子故事裡,也講過三季人的事,一個螞蚱,春生秋亡,沒有冬天的概念,如果爭論下去的三天三夜也爭論不完,所以不如隨他。古語也有,夏蟲不可語冰的言語。所以不是聖賢要寂寞,高度不同,世界不一樣,沒有共同話題。

    2.看遍人心,心寒更勝高處冷

    在《復聯》3裡,滅霸有一句話對鋼鐵俠說:“你不是唯一受知識詛咒的人。”啥叫知識詛咒呢?就是你知道了,你沒辦法當成不知道。那鋼鐵俠又知道什麼呢?那就是人性醜惡,沒看過不要緊,鋼鐵俠的背景就是一個軍火商,他可是真正接觸恐怖分子和商業欺詐的人,而且見過真正的戰爭。更有甚者,剛維護了世界和平,轉頭就被列為頭號敵對分子。曾經堅信著親情、友情,都背叛他了。

    這樣的人最後還願意拯救世界當英雄,已經很了不得了,你還指望他能心平氣和的和讓他受傷的社會溝通嗎?不可能的。所以聖賢是知道太多的人心齷齪,沒有辦法,當成不知道,不願意去自欺欺人的,去和普羅大眾和諧相處罷了。

    3.知道的越多越無知,潛心求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翻譯過來就是,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和探索。所以也有一種情況是,聖賢不知寂寞,沉浸大道,樂在其中,顧不上其他,顯得有些寂寞而已。

    做好自己珍惜當下,其實不必為聖賢操心。

  • 7 # 讀書燈下

    “古來聖賢皆寂寞”,這裡的“寂寞”在讀書君看來,有多層含義,不單指我們常人所理解的那種遠離人群的孤寂,更是生前無人相知、身後可能無名的冷清,當然,也是說這話的人的託寓。

    第一層含義很好理解,第二層可以對照著下句來看:“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兩句出自李白《將進酒》。

    前句說聖賢寂寞,後句說飲者留名,自古以來聖賢都是冷落寂寞的,只有喝酒的人能留下姓名。“寂寞”與“留名”相對,更能襯托出此重含義。

    在儒學價值體系中,生命的境界被分為五種:聖人、賢人、君子、士人、庸人。“聖賢”指的就是聖人與賢人,這個分級是非常高的,一般人境界根本達不到,只有品德非常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才能達到。

    他們就像活在金字塔頂端的那少數人,思想境界極高,普通人難以企及。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說聖賢都寂寞?

    一則想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應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忍耐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這樣的人內心應是極度沉靜與安寧的。

    二則當他們走到這樣的高度,其思想、言語、行為很可能已超當世之人的理解範疇了,所以難免會讓人感覺有高處不勝寒的高手寂寞之感。

    三則“聖賢寂寞”只是李白在此詩中的託寓,是李白的主觀觀感,同時也是為詩意所服務的。在這裡,李白首先要表達的是生命易逝,大家要及時行樂,不要讓“金樽空對月”,所以才把聖賢搬出來一用。其次也含著對現實的不滿,做聖賢難,不如喝吧。

    再看李白在他的《月下獨酌》其二里寫道:

    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你看他要說喝酒成大道,所以把聖賢搬出來,說聖賢也是要喝酒的。來啊,喝啊,乾杯啊朋友!

    而真正的聖賢們真的寂寞嗎?倒不一定。畢竟他們需要的,不是普通人的相聚與狂歡,而是個體內心的沉靜與安寧。

    聖人賢人們如此超脫,又怎會在意孤寂與否,有名還是無名呢?那不是太俗了點呀。

  • 8 # 科技股觀察

    回顧一下原文先:

    唐 李白《將進酒》原文選段: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詩文釋義:

    自古以來聖賢都是孤獨寂寞的,只有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設宴平樂觀,喝著名貴的酒縱情地歡樂。

    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只管把這些錢用來買酒一起喝。

    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皮衣,把你的兒子喊出來把這些東西都拿去換美酒來吧,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盡的長愁!

    歷史背景:

    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

    “古來聖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說古人“寂寞”,其實也表現出了自己的“寂寞”,所以才願長醉不醒了。這裡,詩人是用古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

    古來酒徒很多,而為何偏舉“陳王”,這又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都是謝安這些高階人物,而這類人物當中,“陳王”曹植與酒聯絡得比較多。這樣寫便有了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

    全詩情感飽滿,無論喜怒哀樂,其奔湧迸發均如江河流瀉,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變化劇烈;在手法上多用誇張,表現出詩人豪邁灑脫的情懷,使詩作本身顯得筆墨酣暢,抒情有力。

    李白覺得憑藉自己的才能,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於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

  • 9 # 喃說

    答案是“不能”

    古往今來,做學問的總歸是要伴隨著寂寞的。

    況且如今無聖賢,多的是做學問的人,真理的追求者。

    走上了追求真理的道路,就註定著此生的孤獨、寂寞。

    一旦踏上了更高的學歷層次,你就會發現,學的再多,還是看不到知識的邊界。碩士階段,兩三年,沒有感覺,一眨眼,如果到了博士階段,那可就是真的孤身一人了,與學問為伍,卻望不到前路。

    老師偶然談起了本科同專業學長在考博遇到的事,面試階段,導師問了他幾個問題,

    這是一個新興的專業領域,看不見未來,你有信心走下去嗎?

    如果讀博期間,你本科同學、碩士同學都已經成家立業,小有成就,你快三十的年齡,一無所有,學業還未完成,你怎麼辦?

    我不知道學長怎麼回答的,但是我覺得他一定特別的糾結。這個糾結,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中國大部分做學問的人的現狀。

    孤身奮鬥著未知的未來,這大抵就是一種寂寞吧!

    做學問、做研究到了一定程度,所遇見的人事自然也更特別,眼界更開闊,看待問題的方法也不一樣,甚至與一般人不在一個層次上。我自己每次寒假回家,都會與小學同學、鄰里同齡人聚聚,多次交流下來,發現我和他們之間的感情似乎橫跨著一條看不見的河流,他們總是若有若無的表現著疏離感,再難以像以前一樣。即使我現在只是讀個大學本科,更何況那些讀碩博的人。我似乎透過自己看到了他們的孤獨。

    看透世事,難以入俗世,高處不勝寒,這大抵也是一種寂寞吧!

    古來聖賢皆寂寞,如今學者也亦然。

  • 10 # 孤崖青松

    首先,學問要安安心心的做,受不得外界的打擾。一張桌,一本書,文房四寶,足矣。甚至,在田地,在廁所,在人群,在雞叫時,在孤燈下,都不曾停歇。

    古來聖賢,一邊躬身自省,一邊埋頭苦讀,衣不解帶,廢寢忘食,日日夜夜,勤奮不綴。

    一個熱愛學習的人,是可以忘記一切,包括歲月流逝的。他的心裡只有學問,只有勤奮的練習,根本不懂得寂寞。

    再者,聖賢讀書讀多了,胸襟和眼界也自然而然,水漲船高。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他能解決別人抓耳撓腮也解決不了的問題。

    因此他和周圍的人有一層界限,彷彿有一團淡淡的光輝在他身後若隱若現。有時候,沒人能交流,也是挺寂寞的一件事情。

    魯迅說過,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叔本華說,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所以,孤獨才是天才的標配,寂寞才是聖賢的風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銀行申請專用賬戶需要什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