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玥歷史

    年羹堯蠢自持手握兵權,而且手下大將都聽自己的,故意在雍正面前顯擺,年羹堯在朝廷也有不少耳目,你以為他不知道朝廷裡面很多人參他嗎,這是年有意現實自己現在的實力與地位,讓雍正不敢輕易動他。

    在《雍正王朝》裡,有一段劇情:

    從雍正的眼神中,和對年羹堯的對話中... ...

    年羹堯的死只是時間問題!

  • 2 #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這是清朝統治者的侷限性使然,清朝統治後非要當漢人的主子,年羹蕘最大的問題就是分不清主子和奴才,清朝是滿人的,他一個漢將官拜大將軍,動了滿人的乳酪,一大堆人琢磨他,人言可畏,即使他忠,雍正聽多了也不信了,如果他是滿人就不一樣了,後面還有旗主,還有同旗人的支援,不至於殺他

  • 3 # 浮沉於史

    提起年羹堯,這兩個人永遠都繞不開,一個是雍正,一個是大將軍王。

    雍正還是雍親王的時候,年羹堯便已經向其效忠,而且,年羹堯的妹妹還是雍正的年妃。

    《甄嬛傳》中,年妃工於心計,跋扈後宮,是宮鬥好手,最喜賜人一丈紅。雍正為了制衡年家,為了防止年妃誕下子嗣,在她的歡宜香中加入麝香。

    不過歷史上的年妃並非如此,她不僅深受雍正寵愛,還先後生下了三子一女,可惜,全部夭折。

    雍正防範年妃是假,猜忌年羹堯倒是真。

    雍正重用年羹堯分為兩個時期,一是作為川陝總督牽制十四阿哥,二是作為統兵大將平定邊患。

    年羹堯對雍正的臂助不容忽視,一般來說,立下如此功勳,只要知道收斂,皇帝也不會把你怎麼樣,可惜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放縱,將自己一步步推向了死亡邊緣。

    雍正二年,年羹堯進京陛見,從進京途中直到京師,皇帝下令大臣跪道迎送,年羹堯縱馬而過,都懶得看上一眼,回京後,在雍正面前,幾無人臣之禮。

    《甄嬛傳》虛構了一個這樣的情節,君臣宴飲,年羹堯讓皇帝的貼身太監給自己夾菜。

    這自然是大不敬,雍正面沉如水,一旁的華妃卻是臉色頓變。狂傲的年羹堯並沒有感受到,一股寒風已經在悄然醞釀。

    年羹堯陛見結束,雍正下了一道旨意,有這麼一段話:“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這些話飽含深意,年羹堯卻沒有看出來。

    最終大臣們上書言罪,年羹堯被削職,調任杭州將軍,年羹堯亦逡巡不往,這種行為,無異於火上澆油。

    年羹堯純屬自己作死,雍正冷酷無情不假,但只要你不使絆子,乖乖聽話,他還是可以手下留情的。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不論什麼時候,都要懂得進退,如此,方能長久。

  • 4 # 王榮聯1

    謝謝邀請。年羹堯是被百官逼死的嗎?不是!年羹堯是被雍正帝賜死的,全部原因蓋出於年羹堯飛揚跋扈,功高震主。年羹堯為大清馳騁疆場,功勳卓著,立下過赫赫戰功。朝廷也沒有虧待他年羹堯,官至總督,撫遠大將軍。另外,年羹堯的妹妹還是雍正帝的小老婆,亦即是舅爺關係。但年羹堯仗著這層關係和戰功,開始目中無人,目空一切。以為軍隊是他年羹堯的軍隊,朝廷是他年羹堯的朝廷。比如,他的軍隊路過某地,某地的官員必須下跪迎接,而他年羹堯則無須下馬謝禮。又比如在一年夏天,雍正帝檢閱年羹堯軍隊時正逢烈日當空,雍正帝出於體貼受閱官兵,囑其坐下休息一會兒,居然沒人理會,而站在雍正帝旁邊的年羹堯小旗一揮,官兵們競齊刷刷席地而坐,這讓雍正帝是何等的難堪!可見羹堯的威權已威脅到朝廷和皇權,所以,年羹堯的死是罪有應得,他不得不死。

  • 5 # 大雅視界

    年羹堯可以說是一個悲劇人物。

    兄妹二人在雍正府中為奴為婢,看人臉色行事。他飽受這種低等下賤的身份所帶來的內心折磨。

    年羹堯早年憑胸中學問中過進士,後棄文就武,做到杭州參將,又因為籌款賑糧有功跟隨雍正回京。

    趕上田文鏡因追比戶部欠款,被十阿哥當街毆打,堂堂朝廷命官,在皇子王孫眼中不過是賤如螻蟻。

    這給年羹堯狠狠上了一課,也好讓他清醒清醒,別在痴心妄想。可是年羹堯仍然執迷不悟,他覺得是田文鏡身份低微,自己只要能位極人臣,再無人敢小覷他。

    他的內心又是高傲的,高傲到他試圖妄想與雍正平等交往。

    以前他沒有這種機會,等他官職越做越高,權利也越來越大的時候,他似乎看到了一絲曙光。在被任命為徵西大將軍時,他一度以為自己終於和雍正站到了同一水平線上。

    他渴望這種被重視的感覺。他終於可以平視雍正的目光,他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更可悲的是他認為雍正也是這麼想的。

    你雍正做皇子的時候是天潢貴胄,現在做了皇帝,更是富有四海,但是又能怎麼樣,現在國難當頭還不是得靠我這個包衣出身的下人?

    他平叛成功,凱旋而歸,百官跪迎,他覺得自己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大殿裡皇帝接見眾將士,因為天氣炎熱,皇帝下旨眾人卸甲,但是眾將無動於衷,得到年羹堯同意後方才卸去甲冑。

    年羹堯此時似乎忘了漢文帝入細柳營的典故,軍士們一句“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阻了皇帝的車駕,漢文帝雖稱善良久,但周亞夫終是有違臣道,以致埋下禍患。最後周亞夫因恃功而驕被漢景帝處死。

    年羹堯熟讀經史,不可能不記得周亞夫的教訓。他覺得自己與雍正皇帝名為君臣實為兄弟,不比尋常的臣子。他又為雍正平定西北叛亂,解了朝廷燃眉之急,雍正即便賜自己王爵也不為過。

    貪贓枉法,賣官鬻爵,犯下一樁樁不赦之罪,他總以為雍正會包容他。

    但是在他殺死孫嘉誠以後,雍正再不縱容,一貶再貶,先是杭州將軍,再貶為杭州參將,雍正一步步將自己打回原形,直到最後做一個守城門的小吏。

    落日餘暉中,他跟一個放牛娃下棋。

    可笑自己自詡文武雙全,到最後才明白自己其實太天真,雍正何曾把自己當朋友當兄弟,一切都是自己自作多情罷了,自己也只不過是人家的一條狗,從沒有變過。

  • 6 # 旁觀者嵐

    別的功臣都是怕狡兔死、走狗烹,謙虛謹慎,躲尤不及。只有年羹堯,是自己作死的,別說雍正,那一個皇帝也得殺他。專橫跋扈,結黨營私,無人臣之禮。

    一、專橫跋扈,

    年羮堯在雍正二年時回京陛見,赴京途中,令都統範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等下跪迎送,進京時王公以下大臣跪接,年羹堯連一眼都不看,王公大臣下馬,也只點點頭,對雍正也是不甚恭敬。這一次雍正給了他一個警告,要求功臣保全名節,凡人臣,圖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依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從來人情之常有者。這裡雍正己推心置腹地勸告他了。

    但年羹堯依然故我,贈送下屬物品,需向北叩首謝恩,他發文件給總督、將軍,本是平級,卻稱"令喻",蒙古郡王見他要跪拜,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代用來牽馬墜鐙,聖旨到,他竟不三跪九叩,不行宣讀曉喻。他推薦印一本書,雍正答應替他寫序,他卻自己寫了一篇,要雍正認可。他的派頭比皇帝還大。

    二、結黨營私。

    除了給兒子要爵位外,他還經常保舉官員,凡他推舉的,吏部兵部一定同意,稱"年選"。他彈劾一個姓趙的直隸總督不堪為官,那個人給了他二十萬兩白銀,他帶著回京,向雍正說自己又重查了一次,這絕對是個好官,拿皇帝當小兒般戲耍。

    三、貪汙腐敗。

    年羹堯推舉的官吏都給他送過大量的錢財,或字畫古董,這也是推廣新政的雍正皇帝不能容忍的。

    所以在西北戰爭勝利後,藉口年羮堯寫賀表時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是認為自己的不是夜以繼日的勵精圖治,有不敬之心,所以西北之功亦在朕許與不許之間。先將年的親信甘肅巡撫解職,四月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位,交撫遠大將軍印,降為抗州將軍,直至令其自裁。

    這是雍正的意思,但年羮堯本人也有很大責任。

  • 7 # 茹叔敬

    君要臣死,不得不死,不是被百官迫死的。《功臣不可為》的一句話相信大家都能理解,那就是:即使最高統治者(君王)不會有對功臣猜疑,而有一些嫉妒功臣封賞的小人往往會在主子面前大肆中傷,要是功臣仗著自己的功績,在主子面前直言相諫的話,主子認為功臣驕橫……難逃一死。年羹堯他並不知道功臣不可為的道理,他正在一步步地走向一條封建社會無數人走過的不歸路!!一天,雍正突然來到年羹堯的軍營,說是要勘察一下年羹堯的軍隊,雍正來得也真是時候,正好年羹堯在訓兵場上,士兵們正在練習排兵佈陣。聽說皇上駕到,年羹堯沒有及時出門迎接聖駕,可以說是怠慢了皇上了。年羹堯下令官兵士卒留在原地不能動,竽待軍命,然後才出來迎接聖駕,雍正因此很不高興。皇上身邊有很多人不太喜歡年羹堯,藉機中傷年羹堯(符合功臣不可為),他們對皇上說:年羹堯元帥向來訓兵有素,萬歲何不親自指揮,以見奇功。因為雍正對於軍隊排兵列陣也有點研究,也確實也想體驗一下指揮兵馬的快樂感,於是雍正細細觀察了年羹堯所列的陣形,雍正看出其陣是(八卦陣),於是按自己的想法對士兵進行指揮,可是兵卒並不按照皇上的旨意行動,這些兵卒像木雞似的全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動不動!!這時雍正十分怒火,心中當然不快哦,問年羹堯士兵為什麼像木雞那樣都不動,難道看不懂朕的指揮嗎?年羹堯聽了雍正的話,親自指揮,士兵馬上如龍似虎,動作迅速乾淨。年羹堯表功,還自覺得意地對雍正講:他手下計程車兵除了他年羹堯的命令,就算是皇上的命令也不聽,這句話至年羹堯至死的第一罪開始,他還得意想要雍正封賞,他真不知道,這次真的是大禍來臨!!!許多平日不滿年羹堯驕慢跋扈的人,都藉機又進言:(萬歲乃一國之主,天下軍民臣等,無不聽從萬歲的號令,唯獨指揮不動年羹堯的軍隊,其謀反之心可見也。雍正震怒,拂袖而去。這時雍正已經暗下決心要打擊年羹堯。內外官員更加看清形勢,紛紛揭發其罪狀。雍正聽從群臣所請為名,盡削年羹堯官職,並下令捕拿年羹堯押送北京會審,給年羹堯列九十二款大罪。雍正對年羹堯說:年羹堯啊年羹堯!這九十二款罪中有三十多條可以讓你服極刑立斬,朕念你功勳卓著,名噪一時,還是賜你在獄中自裁吧!!

  • 8 # 東東歷史

    先說電視劇。

    年羹堯就是自己找的。一個大不敬之罪就夠他承受的。年羹堯有功,且是雍正在潛邸的時候,唯一可用之才。這樣的大好機會,對一般人來說是求之不得的,而年羹堯偏偏不珍惜。

    雍正還未登基之時,鄔先生就說過,年羹堯將來會惹出天大的麻煩。鄔先生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看到這裡,對年羹堯的下場也就有預料了。

    年羹堯對雍正不是那種死心塌地的忠心,他只把雍正當成了一個向上爬的階梯。雍正透過各種方式好不容易給年羹堯弄了一個陝甘總督的官職,想以此來牽制十四爺的西征大軍,多好的計劃。但年羹堯以為這份差事是八阿哥給的,更認為這表明康熙有意將大位傳給八爺黨,或者十四爺(十四爺不是堅定的八爺黨,他有自己的想法)。年羹堯進京先去拜訪八爺。

    這對雍正來說,是受不了的。這樣的奴才怎麼可以推心置腹。

    雍正繼位之後,西部再次叛亂,對雍正來說,能用的人幾乎沒有。不敢給十四爺兵權,十三爺需要在權利中樞輔助雍正。只剩下了一個年羹堯了。年羹堯仗著自己的權利,打仗之時,就已經窮奢極欲。勝利之後,更是飛揚跋扈。年選,翻牌子,這些皇帝才能用的說法,年羹堯統統用了個變。給他真正找來殺身之禍的還是他對軍隊的控制力,軍士只知有年大將軍,不知道有雍正皇帝。這是擁有了造反的潛質啊。

    年羹堯被貶杭州將軍,雍正給了一句: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讓年羹堯好自為之。可惜年羹堯繼續飛揚跋扈。

    年羹堯這種做法,是清流所不能容忍的。年羹堯對權利的渴望,也是朝中重臣不能接受的。年羹堯對雍正的不死忠,也是雍正不能接受的。在各方都被得罪的情況下,年羹堯還有活路嗎?

    年羹堯個人能力突出,可惜他還不如李衛聰明。

    再看看《清史稿》對年羹堯的評價吧:

    羹堯自代充為大將軍,師所向有功。方且憑藉權勢,無復顧忌,即於覆滅而不自怵。臣罔作威福,古聖所誡,可不謹歟!

    年羹堯的作風,年羹堯的下場正史和電視劇是一致的。

  • 9 # 尋根拜祖

    年羹堯出道很早,不到三十歲就做了四川巡撫,而且他能力出眾,為大清西部的安寧做出了重大貢獻,深得康熙皇帝信任。

    雍正即位後,對年羹堯的寵信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雍正幾乎把整個西北軍政大權,完全授予了年羹堯,甚至連朝中大事,他也經常徵詢年羹堯的意見。

    年羹堯為朝廷平定準格爾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後,他被封一等公爵,連他的父親也都被授予一等公爵,還額外賞賜了他的兩個兒子男爵,可謂居家恩寵。雍正曾經說:

    “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後世皇家子孫,只要對年羹堯稍有負心,就不認他做皇家子孫,臣民要是對年羹堯有異心,他就不是大清的臣民!比海誓山盟還要情真意切。

    愛情的火花來快去得急,君臣的感情比愛情還要脆弱,僅僅兩年左右時間,雍正帝就忘記了那段情真意切的誓言,子孫臣民們還沒來得及有異心,他們就徹底決裂了!

    雍正三年九月,年羹堯被捕入獄,十二月,他被開列92條罪狀,其中極刑30多條。最後,雍正帝“開恩”,著年羹堯獄中自裁,父親及諸子罷官的罷官,殺頭的殺頭,發配的發配,家破人亡!

    是什麼導致“千古榜樣”(雍正語)的君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關係急轉直下呢?

    一是年羹堯錯把君臣當兄弟,沒擺正自己的位置

    面對雍正超乎尋常的寵信,年羹堯迷失了自我,真的以為自己就是皇帝的“兄弟”,不該說的話照說,不該做的事照做,不該享受的特權也大大咧咧地享受,甚至逾制越禮。

    大概他覺得雍正是大皇帝,他就是二皇帝,糊塗到敢接受蒙古王的跪拜禮,拿皇帝的御前侍衛當奴才,對聖旨受拜無禮,乃至在雍正面前“箕坐”,把皇帝的御前當自家的炕頭了。

    二是年羹堯貪汙受賄、結黨營私,觸動了皇帝根本利益

    一般情況下,皇帝對親信的貪汙腐敗還能容忍,但年羹堯的時機很不恰當。雍正即位之初,整頓吏治是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年羹堯這是頂風作案。

    結黨營私歷來是個大忌諱,年羹堯毫無顧忌地違反法律,大肆提拔親信,打擊政治異己分子,以至於官場流傳出“年選”的說法。

    如果說逾制越禮讓雍正生惡,貪汙腐敗讓雍正動怒,那麼年羹堯的結黨營私真讓雍正害怕了。沒有哪個皇帝能容忍大臣結黨,更何況年羹堯是手握重兵的大將軍!

    這就是年羹堯的取死之道!

    君臣交惡的第三個原因就是雍正的“捧殺”和無情

    雍正被世人稱為“冷麵王”,不知道為什麼獨獨對年羹堯異乎尋常地“熱”,超脫了君臣關係的“熱”,正是這個“熱度”,捧殺了年羹堯。按雍正的性格不止於此,弄得小編也搞不清,雍正的“熱”裡面有幾分陰謀。

    當熱度過後,雍正立刻恢復了“冷酷”的原貌,對年羹堯的殺伐手段絕情得讓人窒息,變化快得讓人瞠目!

    真是:莫道君恩深,轉頭繁華盡,莫言君無情,惶惶侍虎行。年羹堯你該懂的!

  • 10 # 江北陸遜

    年羹堯跋扈是肯定的,只不過這種跋扈到底是他的取死之道呢,還是自保之道,這個就難說得很。

    關於年羹堯的跋扈,《清史稿》中是有明確記載的:

    “羹堯才氣凌厲,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驕縱。行文諸督撫,書官斥姓名。請發侍衛從軍,使為前後導引,執鞭墜鐙。入覲,令總督李維鈞、巡撫範時捷跪道送迎。至京師,行絕馳道。王大臣郊迎,不為禮。”

    這裡面的哪一條都足夠囂張,其中甚至有的足夠處死,比如“行絕馳道”,按照封建社會的法條,甚至可以誅其九族,因為“馳道”是皇帝專用道。其他,總督巡撫跪迎,王大臣郊迎,等等,就都算不了什麼了。

    但這些,僅僅是年羹堯囂張跋扈麼?作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奇才,“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中過進士,點過翰林,翰林院“庶吉士”,如此的才氣,文采,世上又有幾人?

    而其一生功業的巔峰則是平定青海羅卜藏旦增叛亂,封一等公,可以說是到了封建時代為人臣者的巔峰。赫赫武功,與古之名將相比,也並不遜色。

    文中進士點翰林,武則立不世功業,如此文武雙全之不世奇才,他能不懂得不賞之功的下場?到了位極人臣,爵位已經封到頭(一等公)的情況下,他又如何自保呢?實際上,如果不是自漢以後,漢高祖劉邦“白馬盟誓”,“非劉不王”,就當時的朝堂局勢,雍正封年羹堯一個王爺都很正常。

    歷代權臣,要想自保,或者如曹操、劉裕,更進一步,篡權自立;或者身首異處,被誅九族,如李善長、胡惟庸等人;再或者就是如唐之汾陽王郭子儀,深諳韜晦之道,或如張良、范蠡,功成身退。其實在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中,或者他死,或者我亡,要想全身而退,可以說是難之又難。

    作為一個學富五車的大才子,進士出身的年羹堯自然對這些都爛熟於胸。但他沒有選擇其中的任何一條,而是選擇了第四條路:制衡。

    一般來說,制衡是皇帝用來控制臣下的常見手段,即透過各派政治勢力之間的相互牽制,維持朝政局面的平衡。

    而年羹堯則試圖自己來駕馭這種局面,他的如意算盤是雍正皇帝、八爺胤禩、隆科多和自己,四方之間達成某種平衡,朝中雍正、八爺胤禩、隆科多三方互相牽制,自己在外領軍,相對超脫。這樣的局面下,作為領軍在外,掌握軍隊的自己,年羹堯認為自己是安全的,因為任何一方要想勝出,都離不開自己這個軍頭。

    理論上這種方式是行得通的,因為當時朝中的局面確實是錯綜複雜,確實任何一方都離不開年羹堯和他手中的軍隊。所以年羹堯一直是與八爺胤禩等暗通款曲,在九王奪嫡期間,年羹堯當時接觸胤禩可以說是提前埋點伏筆,而當雍正登基之後,年羹堯還與胤禩往來密切,其目的其實就是想扶持一下八爺胤禩,維持朝中的平衡。

    但是年羹堯低估了雍正皇帝和他的雷霆手段;又高估了雍正的對手,當然就是八爺胤禩和隆科多的能耐。在雍正高超的政治手段面前,不管是胤禩還是隆科多,都不堪一擊。

    而年羹堯自以為高明的手段,比如培植自己的勢力,透過“年選”官員安插自己的人員等等,又幹擾了雍正新政的實施。

    雍正朝三條大政,“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年羹堯在其中可以說都起到了負面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年羹堯安插的“年選”官員為了制衡而制衡,對各地官員推行雍正新政都是頗多掣肘,這使得雍正更加不高興。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文治武功是他們最重視的。雍正最重視的幾條新政,都被年黨、八爺黨的掣肘所牽制而推行極為不順利,而各方的政治鬥爭又使得局面更加複雜,以致到了不拔掉八爺胤禩、年羹堯和隆科多這幾個膿包,雍正就別想做到任何事情,除了應付這幾大政敵已經完全耗盡了他全部精力。

    在這種情況下,年羹堯的制衡策略就完全失效。因為不管是雍正還是八爺黨這邊,都不會允許這種局面的存在。接下來就只有攤牌。

    而攤牌的結果大家都已經看到了。輸了的一方只有死。

    而年羹堯就只有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萵筍怎麼做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