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客家阿玲
-
2 # 農村後生小田
因為韭菜在冬天的生長速度較緩慢,如果過多收割,可能會出現短暫的缺貨現象,造成現有韭菜價格的上漲,反而不利於韭菜的出售。
-
3 # 夢151003103
因為冬天溫度低,不利於韭菜的生長,如果過度收割,根部養分儲存不夠,來年發芽就不好,分孽少,長勢弱,產量下降。
-
4 # 桂林萬事亨通
收割韭菜的方法不當,不僅影響韭根壽命,還會造成減產。正確的收割方法是:①每年收割次數不宜過多,一般春季收割3—4次即可,夏秋季主要是養根。②收割高度以離根4釐米處為宜,即割口處呈黃色,切不可割得過深,否則將影響下一茬韭菜的生長。“揚刀一寸,等於上茬糞”就是這個道理。然而冬季氣溫低韭菜生長慢,所以收割的次數就相對減少!
-
5 # 三塘村農小江
韭菜種植一般集中在春天和秋季,因為夏天種植的韭菜因為粗纖維較多,而影響口感;而秋天種植的韭菜因為光照、溫度的適宜品質處於一個最優的狀態,所以口感好,營養價值更豐富。
那為什麼冬天收割韭菜的頻率會減少?那因為韭菜屬於宿根類蔬菜的原因,冬天氣溫比較低,光照相對減少,地下根部逐漸進入休眠狀態,導致生長緩慢,長勢降低,當溫度降到零下之後便會停止生長,所以導致收割韭菜頻率減少!
因此入冬後的韭菜收割時儘量保持一定的留茬高度,不要太高,否則會影響產量和品質;也不要過低,容易損傷葉鞘,推遲下次收割時間;一般留茬高度控制在3-4釐米為宜!
為保障就在在冬天不被凍害,需提前適時的澆好水,在我們這邊稱之為"過冬水",也就是農業生產上所說的"封凍水"。
其次韭菜在收割後,加上冬天韭菜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要做好適當的追肥工作,來促進返青的生長能力!
綜上所述,露天韭菜種植容易受條件的制約,如果可以的話可採用溫室大棚,以提高韭菜的產量與品質,來達到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
6 # 鄉妹小沙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家種了很多年的韭菜,以下是我家的種植經驗:夏天的韭菜生長快,產量高,但是很難撕乾淨,春天秋天的韭菜產量也高,但是好打理。冬天的韭菜產量低,價格高。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跟韭菜的生長特性有關。韭菜的最佳生長溫度在十五到二十八℃之間。四月份到十月份氣溫適宜,Sunny充足,韭菜生長的快,產量也高,一般一個多月就可以收割一次。而冬天氣溫低,一般都在10℃以下,Sunny不充足,所以韭菜生長速度緩慢,一般收割一次後要等兩個月才能再次收割,但是由於冬天韭菜生長緩慢,產量低,價格也跟著高了,所以冬天人們也願意冒著寒冷去地裡收割韭菜來賣。
-
7 # 青松垂釣S
韭菜處於不同的生長期,適合的溫度要不同。在韭菜種子發芽期間溫度應保持在12℃以上,15-18℃是最適合的,小苗的生長溫度是12-18℃左右,而適合葉片生長的溫則是15-28℃左右。
韭菜屬於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適應性強,抗寒耐熱,中國各地到處都有栽培。南方不少地區可常年生產,北方冬季地上部分雖然 枯死,地下部進入休眠,春天表土解凍後萌發生長。
中等光照強度,耐陰性強,但光照過弱,光合產物積累少,分櫱少而細弱,產量低,易早衰;光照過強,溫度過高,纖維多,品質差,對土壤質地適應性強,適宜pH為5.5-6.5,需肥量大,耐肥能力強。
綜上所述,所以冬天收割的少。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德州小白
韭菜一般來說冬天收割次數會大打折扣,這是因為韭菜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在12~23℃,當氣候低於8℃時就容易遭受凍害了。而且,韭菜的莖葉不耐寒,但是其地下的根莖是很耐凍的。雖然韭菜是再生葉類蔬菜,但是對於韭菜的收割也不能盲目的,所以說,韭菜在一年之內收割3~4次就可以了,在冬天多次收割一方面不利於韭菜的生長,而另一方面也影響韭菜的越冬和來年韭菜根系生長,不利於韭菜的定株。
-
9 # 齊東晏子
冬天收割韭菜的頻繁減少,那是指大棚韭菜而言,對於露天栽植的韭菜,膠東地區自中秋節後就停止收割,為了就是培養根系,使其能夠安全越冬。只是溫室大棚的韭菜冬季照樣可以收割上市。
韭菜一次種植,可連續收割,一般定植後頭年不收割,第二年收割頻率也較低,第三年開始進入壯苗期,高產期是三至六年,可每月收割一次。其實每月收割一次也不是死數,還是要根據韭菜的長勢來決定,長勢好的話可適當多割,長勢不好就要少割,以培育壯苗。韭菜的收割標準是7葉1心,而不是看高度,只要長成7葉1心,再不收割也不會長粗長大。
冬春季拱棚韭菜可收割3茬,以割到鱗莖上3-4cm黃色葉鞘處為宜。冬季是韭菜消費旺季,價格較高,所以有些菜農為多賣錢,會盡量增加收割頻率,但是這樣做容易導致韭菜長勢變弱,品質下降。這是因為韭菜根莖部營養狀況是韭菜持續高產的基礎。只有合理地收割韭菜,培養好根莖,才能保證韭菜持續高產。
冬季韭菜主要依賴溫室生產,而溫室大棚溫度再高,也達不到春秋季節均勻的生長溫度,並且潮溼和不通風等也容易影響韭菜生長,所以韭菜收割一茬後,再要長到7葉一心的收割標準,時日就要多一些。
一般來說,冬季溫室韭菜一般間隔40天左右收割一次,收割時韭菜植株高度一般在30~40釐米。如果收割頻率過高,植株總體高度達不到,養分積累不充分,不僅會使產量較低,風味偏淡,還會影響韭菜下茬生長。但如果收割過晚,大棚內韭菜過嫩,容易造成韭菜植株倒伏,出現老葉黃化,口感下降,也增加了感染病害的風險。
綜上,由於冬季大棚韭菜生長比常溫下較慢,環境達不到韭菜最佳的生長要求,必須減少韭菜收割頻率,收割時儘量在晴天早晨進行,低溫和陰天最好不要收割,因為高溼低溫天氣韭菜長勢偏弱,收割後傷口癒合慢,容易感染病害。
-
10 # 山溝溝裡的向日葵
在北方地區,當冬季來臨時,由於氣溫下降,韭菜出現生長 停滯或緩慢,隨著氣溫繼續降低,韭菜地上部逐漸萎蔫乾枯,這 一現象就是韭菜冬季休眠。
韭菜進人休眠狀態的過程就是營養由地上部向下部轉運的過 程,這樣可以增強韭菜根株抵禦嚴寒的能力,這是韭菜在長期演 化程序中形成的一種對自然環境變化適應的特性。
經過一定時間 休眠後,當週圍溫度條件適宜時,韭菜就可以解除休眠,恢復旺 盛生長。但如果韭菜植株休眠過程還沒有結束,即使提供了適宜 的溫度條件,韭菜也不能進行正常的生長,仍然會表現出停滯 狀態。
不同品種韭菜冬季休眠表現差異很大,我們曾經對收集到的 99份韭菜品種材料進行調查,當韭菜地上部開始出現萎蔫乾枯 時,扣棚升溫,使韭菜處於保護地內適宜溫度條件中,結果:其 中34份材料沒有經過明顯休眠,就在保護地內快
有20份材料卻經歷了大約10天停滯之後,才恢復正常生長;其 餘45份則經過了 30天以上的休眠停滯過程,才恢復正常生長, 其中有11份經過了大約60天的休眠。
這種休眠習性的差異與品種原產地的氣候條件有關,深休眠 的韭菜品種長期自然生長在四季分明的北方地區,它們必須經過 較長的休眠過程,將地上部營養轉運到地下部,以適應北方漫長 的嚴寒天氣;淺休眠品種原產地冬季氣溫較為溫和,不需要太深 的休眠就可以安全越冬,休眠時植株不需全部乾枯,葉片的養分 只要部分迴流到鱗莖中即可抵禦當地低溫,因而返青時間早;不 休眠品種長期生長在溫暖南方,冬季氣溫較高,基本不需要進行 營養轉運進人休眠,就可以度過冬季,有個別北方品種在長期保 護地生產條件下發生休眠變異,也形成不休眠習性。
原產北方的大部分品種引種到南方栽培,表現為四季常青, 沒有明顯的休眠現象。而原產南方的不休眠或淺休眠品種引種到 北方,則必須進行保護地栽培,如果進行露地越冬,就很可能發 生凍害,一些抗寒性弱的單株首先凍死,存活下來的抗寒性都比 較強,而休眠性都比較深。
因此,一些南方品種引種到北方,經 過連續多代繁種,其休眠習性就發生異化,由不休眠或淺休眠變 成深休眠,嚴重影響了這些品種在保護地生產中的利用。
回覆列表
韭菜處於不同的生長期,適合的溫度要不同。在韭菜種子發芽期間溫度應保持在12℃以上,15-18℃是最適合的,小苗的生長溫度是12-18℃左右,而適合葉片生長的溫則是15-28℃左右。
韭菜屬於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適應性強,抗寒耐熱,中國各地到處都有栽培。南方不少地區可常年生產,北方冬季地上部分雖然 枯死,地下部進入休眠,春天表土解凍後萌發生長。
中等光照強度,耐陰性強,但光照過弱,光合產物積累少,分櫱少而細弱,產量低,易早衰;光照過強,溫度過高,纖維多,品質差,對土壤質地適應性強,適宜pH為5.5-6.5,需肥量大,耐肥能力強。
綜上所述,所以冬天收割的少。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