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基本規則一隊五人,其中一人為隊長,候補球員最多七人,但可依主辦單位而增加人數。比賽分四節,每節各10分鐘,NBA為12分鐘,每節之間休息5分鐘,NBA為130秒,中場休息 10 分鐘,NBA為15分鐘,另在NBA中在第4節和任何加時賽之間休息100秒。比賽結束兩隊積分相同時,則舉行延長賽 5 分鐘,若 5 分鐘後比分仍相同,則再次進行 5 分鐘延長賽,直至比出勝負為止。 二、得分種類 球投進籃框經裁判認可後,便算得分。3分線內側投入可得2分;3分線外側投入可得3分,不管是腳跟還是腳尖踩到3分線進的球視為2分球。罰球投進得1分。 三、進行方式 比賽開始由兩隊各推出一名跳球員至中央跳球區,由主審裁判拋球雙方跳球,開始比賽。 每次替換選手要在20秒內完成,替換次數則不限定。交換選手的時間選在有人犯規、爭球、叫暫停等。裁判可暫時中止球賽的計時。 四、罰球 每名球員各有 4 次被允許犯規的機會,第五次即犯滿退場(NBA中為6次)。且不能在同一場比賽中再度上場。罰球是在誰都不能阻擋、防守的情況下投籃,是做為對犯規隊伍的處罰,給予另一隊的機會。罰球要站在罰球線後,從裁判手中接過球后10秒內要投籃。在投籃後,球觸到籃框前均不能踩越罰球線。 五、違例 大致可分為(1)普通違例:如帶球走步、兩次運球(雙帶)、腳踢球(腳球)或以拳擊球。(2)跳球違例:除了跳球球員以外的人不可在跳球者觸到球之前進入中央跳球區。 (3)24秒鐘規則:進攻球隊在場上控球時必須在24秒鐘內投籃出手。 (4)8秒鐘規則:球隊從後場控制球開始,必須在8秒鐘內使球進入前場(對方的半場)。 (5)5秒鐘規則:持球后,球員必須在5秒鐘之內擲界外球出手,FIBA規則規定罰球也必須在5秒鐘內出手。 (6)3秒鐘規則:分為進攻3秒和防守3秒。進攻3秒:進攻方球員不得滯留於3秒區3秒以上;防守3秒:當某防守方球員對應的進攻方球員不在3秒區或者3秒區邊緣、且徹底擺脫防守球員時,防守方球員不得滯留禁區3秒以上。(FIBA無防守3秒) (7)侵人犯規:與對方發生身體接觸而產生的犯規行為。 (8)技術犯規:隊員或教練員因表現惡劣而被判犯規,比如與裁判發生爭執等情況。 (9) 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球員做出的不體現運動員精神的犯規動作,比如打人。發生此類情況後,球員應立即被罰出場外。 (10)隊員5次犯規:無論是侵人犯規,還是技術犯規,一名球員犯規共5次(NBA規定為6次)必須離開球場,不得再進行比賽。 (11)違例:既不屬於侵人犯規,也不屬於技術犯規的違反規則的行為。主要的違例行為是:非法運球、帶球走、3秒違例、使球出界、用腳踢球。 (12)隊員出界:球員帶球或球本身觸及界線或界線以外區域,即屬球出界。在球觸線或線外區域之前,球在空中不算出界。 (13)干擾球:投籃的球向籃下落時,雙方隊員都不得觸球。當球在球籃裡的時候,防守隊員不得觸球。球碰板後對方不得碰球,直到球下落。 (14)球回後場:球隊如已將球從後場移至前場,該球隊球員便不能再將球移過中線,運回後場。擴充套件資料:籃球位置的分工 一、控球后衛 控球后衛,又叫組織後衛(PointGuard),是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固定位置。控球后衛往往是全隊進攻的組織者,並透過對球的控制來決定在恰當的時間傳球給適合的球員二、得分後衛 得分後衛(ShootingGuard),是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固定位置。一般擔任該位置的球員身高和體格都低於前鋒球員,但在速度上具有優勢。三、小前鋒 小前鋒(SmallForward),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位置;傳統上以進攻得分為主要任務,強調快速推進上籃的能力。四、大前鋒 大前鋒(PowerForward,有時稱作強力前鋒),一個典型的大前鋒是球場上體格較壯,而仍具備一定速度的球員。傳統上,大前鋒被要求利用他們壯碩的體型,在籃下積極強攻並爭奪進攻籃板球;而在禁區防守和防守籃板球的保護方面,則被認為是中鋒的主要任務。五、中鋒 中鋒,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位置;一般都由隊中最高的球員擔任,傳統上強調籃下的防守,以及防守籃板球的保護。由於具有身高的優勢,一些具備進攻天份的中鋒球員也常常成為在禁區附近投籃得分的主要進攻點。
籃球基本規則一隊五人,其中一人為隊長,候補球員最多七人,但可依主辦單位而增加人數。比賽分四節,每節各10分鐘,NBA為12分鐘,每節之間休息5分鐘,NBA為130秒,中場休息 10 分鐘,NBA為15分鐘,另在NBA中在第4節和任何加時賽之間休息100秒。比賽結束兩隊積分相同時,則舉行延長賽 5 分鐘,若 5 分鐘後比分仍相同,則再次進行 5 分鐘延長賽,直至比出勝負為止。 二、得分種類 球投進籃框經裁判認可後,便算得分。3分線內側投入可得2分;3分線外側投入可得3分,不管是腳跟還是腳尖踩到3分線進的球視為2分球。罰球投進得1分。 三、進行方式 比賽開始由兩隊各推出一名跳球員至中央跳球區,由主審裁判拋球雙方跳球,開始比賽。 每次替換選手要在20秒內完成,替換次數則不限定。交換選手的時間選在有人犯規、爭球、叫暫停等。裁判可暫時中止球賽的計時。 四、罰球 每名球員各有 4 次被允許犯規的機會,第五次即犯滿退場(NBA中為6次)。且不能在同一場比賽中再度上場。罰球是在誰都不能阻擋、防守的情況下投籃,是做為對犯規隊伍的處罰,給予另一隊的機會。罰球要站在罰球線後,從裁判手中接過球后10秒內要投籃。在投籃後,球觸到籃框前均不能踩越罰球線。 五、違例 大致可分為(1)普通違例:如帶球走步、兩次運球(雙帶)、腳踢球(腳球)或以拳擊球。(2)跳球違例:除了跳球球員以外的人不可在跳球者觸到球之前進入中央跳球區。 (3)24秒鐘規則:進攻球隊在場上控球時必須在24秒鐘內投籃出手。 (4)8秒鐘規則:球隊從後場控制球開始,必須在8秒鐘內使球進入前場(對方的半場)。 (5)5秒鐘規則:持球后,球員必須在5秒鐘之內擲界外球出手,FIBA規則規定罰球也必須在5秒鐘內出手。 (6)3秒鐘規則:分為進攻3秒和防守3秒。進攻3秒:進攻方球員不得滯留於3秒區3秒以上;防守3秒:當某防守方球員對應的進攻方球員不在3秒區或者3秒區邊緣、且徹底擺脫防守球員時,防守方球員不得滯留禁區3秒以上。(FIBA無防守3秒) (7)侵人犯規:與對方發生身體接觸而產生的犯規行為。 (8)技術犯規:隊員或教練員因表現惡劣而被判犯規,比如與裁判發生爭執等情況。 (9) 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球員做出的不體現運動員精神的犯規動作,比如打人。發生此類情況後,球員應立即被罰出場外。 (10)隊員5次犯規:無論是侵人犯規,還是技術犯規,一名球員犯規共5次(NBA規定為6次)必須離開球場,不得再進行比賽。 (11)違例:既不屬於侵人犯規,也不屬於技術犯規的違反規則的行為。主要的違例行為是:非法運球、帶球走、3秒違例、使球出界、用腳踢球。 (12)隊員出界:球員帶球或球本身觸及界線或界線以外區域,即屬球出界。在球觸線或線外區域之前,球在空中不算出界。 (13)干擾球:投籃的球向籃下落時,雙方隊員都不得觸球。當球在球籃裡的時候,防守隊員不得觸球。球碰板後對方不得碰球,直到球下落。 (14)球回後場:球隊如已將球從後場移至前場,該球隊球員便不能再將球移過中線,運回後場。擴充套件資料:籃球位置的分工 一、控球后衛 控球后衛,又叫組織後衛(PointGuard),是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固定位置。控球后衛往往是全隊進攻的組織者,並透過對球的控制來決定在恰當的時間傳球給適合的球員二、得分後衛 得分後衛(ShootingGuard),是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固定位置。一般擔任該位置的球員身高和體格都低於前鋒球員,但在速度上具有優勢。三、小前鋒 小前鋒(SmallForward),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位置;傳統上以進攻得分為主要任務,強調快速推進上籃的能力。四、大前鋒 大前鋒(PowerForward,有時稱作強力前鋒),一個典型的大前鋒是球場上體格較壯,而仍具備一定速度的球員。傳統上,大前鋒被要求利用他們壯碩的體型,在籃下積極強攻並爭奪進攻籃板球;而在禁區防守和防守籃板球的保護方面,則被認為是中鋒的主要任務。五、中鋒 中鋒,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位置;一般都由隊中最高的球員擔任,傳統上強調籃下的防守,以及防守籃板球的保護。由於具有身高的優勢,一些具備進攻天份的中鋒球員也常常成為在禁區附近投籃得分的主要進攻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