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城市裡的真氣

    產教融合是指職業學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產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援,相互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 。

    物流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有著眾多的分支,鐵路、軌道、海運、陸運、倉儲、保管、報關、金融,支付、質押、保險、租賃........

    就公路運輸而言又分為:整車、零擔、快運、快遞、即時配。

    我們不可能對學校學習過程中整個物流行業的每一個模組都有所瞭解,那麼確定好學習細分方向就至關重要。

    而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在辦學之初就未考慮行業的複雜性和細分性。

    物流專業的就業鴻溝

    是的,起點真的很低 。

    1)物流行業的門檻較低

    不是說,只有像中外運、中儲、中鐵這些大企業做的才叫物流,一個個體司機、一個小型車隊、一個物流的勞務外包公司、一個零擔貨站的夫妻店、快遞小哥、送外賣的等等,他們做的事情,也都是物流的範疇。

    2)基層物流人的基數大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知道一個8萬平米的倉庫,300個操作人員中,有多少比例的基層主管和中層人員嗎,兩者加起來不超過10%,什麼概念?就是說,至少有90%的人都在做基層的操作。

    由於物流是基礎行業,所以未來基於物流行業的產教融合顯得至關重要;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就業前用最理想的教學方式,直接打牢基礎管理層的知識;而不是入職後再到企業熔爐重新鍛造。

    1

    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區別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一種辦學模式,產教融合的內涵豐富,具有發展性,與校企合作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物流管理專業需要精準對接企業導師的輪崗帶徒、培訓指導、實習管理、學徒評價,確保學生有更好的實習體驗與成長通道。

    1.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學校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接近企業、尋求與企業聯合辦學的教育策略。主要表現為企業建立學生實習實訓基地,開展學生實習、就業,或者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等。校企合作一般多是從學校到企業的單向過程,具有暫時性和易變性特點。

    學校常常因為自身需要而成為合作的主動發起方,企業常常是被追求的合作方;對於學校要求就業的感受不是很贊成,因為教學和實踐中間還有一道鴻溝要跨越。

    針對於物流專業體現的更為突出,一方面學校無法取得企業的信任、學校希望集中,而企業需求分散,在雙十一聚集的流量由於學校無法平衡教學計劃而導致供需矛盾;再者學校為學生的安全負責,當進入物流企業後,由於未入職,學生的意外傷害事故的處理就無法保證。

    一般開展的多是“訂單培養”“合作辦班”“定向培訓”“企業冠名班”等,對接的常常是某個企業,其教學標準也多囿於企業要求。

    但由於物流企業用人過於分散;訂單班也只是集中在京東、德邦、順豐等頭部企業,對於眾多物流企業由於人才需求的無計劃,訂單班的形式很難推廣奏效;頭部企業也只是在就業環節利用訂單班,而鑑於教學計劃的這縝密性和系統的教學投入缺乏相應的機制!

    2.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以對接產業發展為先導,以系統培養技術技能為基礎,強化實踐教育,打破藩籬分割,開展合作育人。產教融合是校企雙向互動與整合的過程,校企交往由單向自發走向雙向自覺,具有較高的交融性和穩定性特點,是校企合作的高階階段。

    校企合作深度交融,校企雙方都是合作主導者,形成發展的共同體。

    學校對接的則是行業統一性要求,教學採用產業、行業標準;實訓、實習強調的也是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實幹真做,成為教學計劃的組成部分,學生學業水平的部分依據是以企業標準進行測評。

    2

    產教融合現實難點

    1.體制問題造成的鴻溝

    從90年代後期開始,職業院校全部歸教育部門統管,企業不再舉辦教育。教學管理嚴謹了、課堂教學規範了,卻割斷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天然聯絡,實質性的產教互動逐漸減少。

    教育部自成體系的培養計劃,千篇一律的制度,阻礙了教育實踐性的推進,一個大區排程,一個倉庫經理雖然時間經驗豐富,帶徒無數,卻因為文憑,職稱的問題無緣講臺。

    2.教育部門孤軍奮戰

    教育部長期忽視學徒制,忽視產業前端的變化,閉門造車,形成產業與教育脫節,產教融合應該多部門協同聯動、主動作為,而不是教育部門一家孤軍奮戰。

    物流產業前端的變化飛速,車貨匹配、無車承運人,外賣即時配,迷你倉、公路港.......一大批新興業態極速成長,自然的拉開了與教育的距離,鴻溝越來越大,導致了教學和產業的背離。

    3.企業主體參與職教內驅力不夠

    當學校引入產業前端人才進行授課,從職稱考評,學歷考評,薪資課時等待遇方面,與社會脫節懸殊,當前,企業大多處於被動狀態,對產教融合缺乏積極性,企業缺乏參與人才培養的基本動力。

    企業日常事務較為繁雜,擁有培訓經驗的導師基本都是企業前端的中堅力量,在教學與工作之間很難權衡,由於與業績不相關,大部分都在進一份社會職責,很難調動起參與教學的熱情!

    4.行業指導專業能力不足

    由於法律沒有明確規定行業協會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行業自身水平有限,指導職業教育發展的能力不足。教育部與LIT,CSCMP等機構合辦物流管理專業,與ILT證書互認。

    在受到政策阻力後就暫停不前,使得教育與行業缺乏較為密切的聯絡;由於行業協會屬於社團組織,沒有市場約束力,在教育上的投入得不到學校的認可,物流師證書體系又同人社部證書相矛盾,所以產學融合舉步艱難。

    5.學校自身內功不強

    學校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脫節;學校生源差,總體素養不高;教師教學重知識傳授、輕專業能力培養。

    大部分師資來自於學校,擁有博士學位,但從未擁有產業經驗,所以造就了培養方式偏向於理論化;使課堂沉悶,教學形式單一。

    一是大學只僱用擁有博士學位的人當教師,但學歷不代表教學能力。這些教師在研究方面受過嚴格訓練,在教學上卻可能是外行。他們的教學效果既無專家評估,也沒有人檢查。

    3

    產教脫節

    教育部開辦了眾多的高等院校,但職業學校與市場脫節情況普遍存在,一方面社會企業很需要人才,另一方面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又用不上。

    產教脫節形成“三不” 現象。

    1.不對接

    人才培養層次、型別與實體經濟產業佈局和發展需求不相適應,技能型、應用型、複合型人才長期短缺 。

    2.不願接

    企業發展難點與院校課題“ 研點”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局面成了“二張皮”。

    3.不敢接

    不敢接,辦職業教育的投入產出比不確定,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不高;物流行業的智慧化更新換代,院校建設的實踐實驗室,往往缺乏產業標準,無法同產業同步、形成擺設。

    4

    政策釋放新發展空間

    2010年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25》,鼓勵企業與學校合作,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此後幾年國家從各個方面和角度不斷出臺鼓勵和支援產教融合的相關政策,也鼓勵企業積極、深入參與產教融合。

    孫春蘭

    新中國成立後第五位女副總理

    基層一步步成長

    歷經磨練,實際政績突出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實體經濟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就業創業、增進民生福祉提供有力支撐。

    2018年,教育部等6部委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以“促進”“規範” 和“保障” 作為關鍵詞,展現6個方面的政策創新點,主要體現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國家政策的實施、政企合作的措施、相關部門的監督上。

    2019年4月,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 試行)》,對進入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目錄的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 的組合式激勵,並按規定落實相關稅收政策。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有較大提升,培育數以萬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推動建設300個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5

    國外產教融合模式

    在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學校企業合作與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

    1.德國雙元制模式

    德國的雙元制主要是專業理論與技術技能培訓以及教材均採用兩種內容,學生具有兩種身份。

    2.法國學徒制模式

    法國的學徒制是學校企業學生培訓中心以及政府的全員參與,文化課程以及技術理論課在學徒培訓中心 進行,而實踐課在合同工廠進行性,並且有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

    3.澳洲新學徒制模式

    澳洲“新學徒制” 開設學徒培訓課程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培訓途徑, 並且開設成人在職培訓課程, 為社會上的年輕人提供培訓。 滿足不同社會群體對專業技能知識的需求。

    4.英國 三明治” 模式

    英國的“三明治”教育,能把工程設計、研究、實驗與教學融為一體 。

    三明治課程是一種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課程。英國很多高校都設有特色的“三明治課程”,即將學習時間分成兩段,形成“學習+工作+學習”的模式,把學生在校的課程學習與和課程相關的工業、商業或行政領域的實習工作相結合,這一年的實習安排增加了學生的就業機會,使他們變得成熟,自信,同時掌握了工作技能。

    5.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

    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是學校學生與企業之間的參與,學生在學校和產業之間來回切換,學習或帶薪頂崗工作每4個月切換一次。

    企業與學生的專業教育的需求進行無縫連線,根據企業的需求,結合學生的意願確定校企合作的具體實施形式。

    6

    國內產教融合模式

    加強校企合作, 推進產教融合, 實現校企雙贏, 是促進職業技術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培養緊缺型高技能實用人才的強勁動力。

    中國產教融合教學模式主要有6種:

    1.學生就業合作模式

    學生就業推薦是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最早、形式最普遍的合作模式,根據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協議,透過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實現就業。

    學校與各級各類用人企業形成良好的供求關係,拓寬學生分配渠道,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學生與企業之間的交流,積極創造畢業生就業機會,在提高畢業生就業安置率的基礎上, 不斷最佳化就業崗位,保證畢業生學有所用,學有所為。

    2.生產實習合作模式

    透過校企之間建立生產實習合作模式,充分利用行業企業的優質資源,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實習基地,一方面彌補學校在實訓裝置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切實加強了實踐和實訓環節的教學,實現了教育內容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為技能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3.企業訂單培養模式

    企業訂單式培養根據企業的用工需要招生,針對性、目的性與專業性較強,在培養過程中,企業關注度高,專門為學生提供實習場地和條件,同時為學生提供就業。學校應開闢委託培養、定向就業的新型校企聯合辦學模式,逐步實現畢業生就業從“以產定銷” 向“以銷定產” 的轉變。

    4.校企互動合作模式

    學校與企業共同組建培訓中心或培訓基地,透過場地、資金、技術、裝置、人員等各方面的合理配置和最佳化組合,建立校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利用雙方共建的培訓中心或基地,一方面對學校師資、 學生提供專業培訓條件,一方面又可用於企業技術人員培訓。

    5.專業建設合作模式

    作為校企合作的深度模式,專業建設合作主要是根據企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和市場需求,讓企業積極參與學校專業建設,學校與企業共同商討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方式,緊密地將企業市場需求與學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結合起來。

    6.對外技術合作模式

    在引進企業力量參與學校辦學的基礎上,學校應該發揮自身的技術和師資優勢,按照“政府推動、院校主動、企業互動” 的原則,從開拓企業在職高階工、技師、高階技師的培訓和職業資格鑑定入手,為企業制訂職業教育培訓提供專業指導,開展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與服務,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技能和管理能力。

    7

    產教融合型企業介紹

    根據《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產教融合型企業是指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職業院校、高等學校辦學和深化改革中發揮重要主體作用,行為規範、成效顯著,創造較大社會價值,對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具有較強帶動引領示範效應的企業。

    1.企業提供完整的教育功能

    企業自身能夠提供相對完整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要素。比如,獨立舉辦或作為重要舉辦者參與舉辦職業院校,或承擔現代學徒制、1+X證書制度試點任務,能夠接收學生開展規模化、規範化實習實訓。

    2.共同投入產教延伸

    企業開展實質性校企合作,推動構建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包括加大資本、技術、知識、設施、管理等要素投入,透過裝置捐贈、訂單培養、共建實訓基地、共享智慧財產權等發揮重要辦學主體作用。

    3.產教融合重點發展領域

    《實施辦法》要求重點建設培育主動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優質企業,現代農業、智慧製造、高階裝備、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急需產業領域企業,以及養老、家政、托幼、健康等社會領域龍頭企業。

    中國高科

    中國高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1992年由教育部牽頭,國內多所著名高等院校共同發起創立。

    1996年,中國高科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目前,中國高科集團有北京大學、華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多家高校股東,是具有高校背景並且專注於教育領域的A股上市公司。

    集團秉承“互利共嬴”的宗旨和“1+N”的教育與產業整合理念,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學院共建方面,中國高科與校方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成立新的二級學院或以已有二級學院為基礎建立新的二級學院,以混合制辦學或託管運營兩種方式進行全面合作;在保障學生優質化就業的前提下,集團創新性的提出“精細化培養,養成式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教學安排基於行業崗位標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等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教學理念,並貫穿應用在學生教學、學生管理、實訓實習的全過程。

    中國高科為推進建設成為大型職業教育集團,公司與遵義醫學院達成合作意向,共同向醫學與科技學院進一步投入以促進學院的發展。甲、乙雙方所佔醫學與科技學院的股權比例分別為90%、10%,甲方以資金、實物、土地使用權等有形資產參與投入辦學;乙方以辦學聲譽、智慧財產權、管理資源、教育教學資源、資金等資產參與投入辦學。

    上海昂立教育

    上海新南洋昂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12月,於1993年上市。公司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在科研、教育、人才和資訊等方面的優勢,逐步形成了以教育培訓業務為核心,現代製造業、服務業為輔的業務構架。公司聚焦主營業務發展,逐步形成了覆蓋K12教育、職業教育、國際教育、幼兒教育等領域的終身教育產業鏈,力爭成為國內最優秀的教育培訓服務提供商。

    職業教育方面,公司目前擁有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校。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簡稱南洋學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的全日制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由上海交通大學教育集團和嘉興市教育發展投資公司共同舉辦。

    與近200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有實驗實訓中心(室)32個,升級師範實訓基地建設點1個;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4%以上,近兩年專升本錄取率均保持在51%以上。

    北大青鳥

    北大青鳥APTECH(全稱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鳥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由北大青鳥集團與印度阿博泰克(APTECH)合資成立於1999年。公司依託北京大學優質雄厚的教育資源和背景,秉承“教育改變生活”的發展理念,一直致力於培養中國IT技能型緊缺人才,透過特許加盟和院校合作兩大經營模式以及先進的IT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在教育領域廣泛開展合作。

    當前,北大青鳥APTECH的200餘家授權培訓中心遍佈全國60多個重要城市,全國合作院校超過600所,同10000餘家知名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累計培養和輸送80餘萬IT職業化人才進入IT行業,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認可。

    8

    物流研究院介紹

    至今為止,對於教育方面的投入資物流行業已然成為激勵和引導職業規劃場景的首選.

    京東對管培生的喜愛眾所周知。

    在此之前,他在哥倫比亞大學遊學,度過了“最快樂”的四個月。與他分享快樂的不只有章澤天,還有管培生——在給一位管培生的信中,他像朋友一樣分享了自己在美國的各種瑣事。

    在京東,管培生曾經享有多項特權:接受包括劉強東在內的高管授課、跟隨劉強東出席商務宴會、甚至受邀去劉強東在紐約的家中做客。

    德邦對校招的投入是巨大的。

    傳統意義上,物流行業給人的印象大多以藍領工人為主,搬運、裝卸、倉管等等一應俱全。然而,從1996年成立至今的德邦卻獨闢蹊徑,德邦致力於構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富有激情的企業文化,用完善的人才管理戰略打造物流行業的“黃埔軍校”。

    一直以來,德邦的人才管理在物流行業獨樹一幟。自2005年起,德邦在行業內率先啟動校園招聘。截至2015年,已累計招聘本科應屆生突破8 800人、碩博研究生924人。此外,公司設立了德邦學院,從一線操作人員到辦公文職人員及管理工作人員,均要求持續地參加系統培訓;並透過建立業內領先 的領導力模型、儲備選拔機制、專業人才認證體系,創造了優於行業競爭、難以複製的人才優勢。

    企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招聘與人才甄選是整個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如何提高招聘與甄選的質量以及效率是許多人力資源管理者面臨的挑戰。

    9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發展新趨勢

    市場對具備專業技能的畢業生的需求不斷上升,而國內大部分公立大學專注學術研究而非實踐技能培訓,預期專注應用技術的大學數量將不斷增加。由此可見,產教融合的市場空間仍然巨大。

    產教融合的實踐:

    1.建立產教融合平臺

    院校對於物流前沿與實踐較為疏遠,尤其是牴觸偏遠的院校、資源匱乏,建設物流專業的產教融合平臺至關重要。

    各個院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方向不同,側重不同,很難搜尋到與之匹配的企業,一些細微領域領先的企業也很難尋覓接受過該領域專業基礎培訓的管培生生源。

    所以打造物流細分領域的產教融合平臺顯得極為迫切;為院校提供前端產業展望,為教師輸送教學精品案例,為學生提供崗位實踐指導;成為產教融合平臺的首要任務;平臺應成為前端產業和後端學院的橋樑和紐帶。

    2.如打造新的精品課程體系

    基於試點院校課程產業前沿性不足、職場驅動性不足、資源數字化不足、能力聚焦性不足等難點問題,對中職、高職和本科院校進行分層設計,依據國家頒佈的物流專業教學標準和試點院校的專業教學計劃,選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產業前沿技術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通用職業能力課程,組建由企業實踐專家、試點院校骨幹教師、課程開發專家組成的磨課團隊。

    其中代表型企業為絡捷斯特,在物流領域的課程製作,與物流沙龍、微快運、物流諮詢業產業導師的融合製作出眾多精品課程!

    3.校企融合之路

    (1)教師企業實踐。提供教師入企掛職鍛鍊匹配,並支援參與企業的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任務。

    (2)基地共享。利用大資料分析技術,從平臺開發與認證的校內高水平實踐基地、企業生產性實踐基地進行資源對接,實現生產性基地的創新管理,有效匹配導師帶訓、實踐課程匹配、實訓基地技術支援、實訓資料分析等服務。

    (3)企業選人。基於平臺對個人學習資料、實訓資料、實習資料、證書資料綜合分析所形成的個人能力畫像,視覺化呈現學生的職業能力水平,企業可據此透過平臺檢索、面試、選聘企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覆蓋的學生層次從碩士研究生到高職和專科,合作學科主要集中於泛IT類和與網際網路相關的新興學科,如電商、運營等。目前,產教融合正隨著國家對大量高校的應用型本科轉型要求而被大量推廣。

    集團化辦學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最有效的實現形式。透過集團化辦學加強行業指導和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依託職教集團優勢,最佳化教師業務培訓、企業員工業務技能培訓、教師企業實踐、學生頂崗實習、教師產學研合作等基地建設。各地應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強化校企合作,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職教集團,圍繞區域發展和產業結構,打造具有特色的區域性職教集團品牌,增進產教融合的力度與深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0句古詩名句帶全部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