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說道
-
2 # 澹奕
謝邀。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衛青一死,漢武帝將自己的祖宗漢高祖劉邦那一套也發揮的淋漓盡致。西漢的衛氏一族可以說是個傳說。所謂的“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漢武帝的第二位皇后衛子夫,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卑賤的皇后。是其母親衛媼與人私通所生,是公主府的歌姬。然而得幸運於漢武帝劉徹以後,衛氏家族的命運也隨之改變。衛子夫貴為皇后,其弟衛青是大司馬大將軍,出入禁中執掌軍馬政樞;衛子夫的外甥霍去病是冠軍侯,深受漢武帝信任;衛青之後中,有五人列爵封侯,而衛青的妻子更是漢武帝的同胞姐姐平陽公主,衛氏一族可以說是權勢煊赫無與倫比。衛子夫在後位三十八年,後宮安定,也成為司馬遷《史記》記載的外戚中唯一被明言讚美之後。然而衛子夫晚年色衰愛弛,而漢武帝晚年也越發疑心病重。衛青在世的時候,漢武帝雖然認為太子劉據仁弱,但還是能夠做個守成之君的。然而衛青離世以後,漢武帝內心憂慮不安,而“巫蠱之禍”更是讓劉徹喪心病狂——劉據乃是衛子夫所生的唯一嫡子,衛青已死,衛氏一族的其他人對於非衛氏所出的皇帝,難免會有所芥蒂,若是日後生變,對江山不穩。
戾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先後自盡,衛氏一族的中流砥柱垮塌之後,漢武帝對於衛氏一族趕盡殺絕,曾經在西漢煊赫無比的衛家,瞬間崩潰。然而,讓漢武帝怎麼都沒有想到的是,他費盡心思甚至不惜過河拆橋的舉動,最終導致了衛氏一族殘留的“火種”——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的專權。
歷史上“卸磨殺驢”的皇帝,始終都事與願違。漢高祖劉邦如此,結果有了呂后專政;明太祖朱元璋如此,結果發生了靖難之變,他的皇孫還是被拉了下來;反而是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那些重臣元勳反而安於富貴。
-
3 # 日慕鄉關
漢武帝並沒有滅衛氏滿門!
衛青有三個兒子,分別為衛伉、衛不疑、衛登,原配妻子是誰歷史沒有記載,這三個兒子的母親是誰歷史也沒有記載,至於衛青最後一任妻子平陽公主也就是漢武帝的姐姐,因為結婚的時候雙方年紀都比較大,並沒有留下子女。
元朔五年,漢軍北征匈奴大獲全勝,衛青被封為大將軍,衛伉作為衛青的長子被封為宜春侯,同期衛青次子衛不疑被封為陰安侯,幼子衛登為發乾侯,後來衛伉雖然因為犯罪失去爵位,但衛青死後衛伉仍然以長子的身份繼承了父親長平侯的爵位。
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因為貪汙軍費被捕,公孫賀為了給兒子贖罪,主動要求以捉拿通緝犯朱安世換取兒子一條性命。朱安世號稱大俠,其實就是個大土匪,漢朝的俠和後世武俠小說的大俠是兩碼事。朱安世究竟怎麼得罪了漢武帝不得而知,總之被公孫賀抓到了。
公孫賀本來以為此事已了,但朱安世被抓以後反戈一擊,他笑著說:丞相禍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翻譯過來就是:丞相把禍事引到自己家族裡了,終南山的竹子寫不盡我要告發的罪狀,斜谷裡的樹木也不夠製作被牽連的人所用的桎梏。
朱安世在獄中上書:指控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且在皇帝專用馳道上埋藏木人以詛咒皇帝,由此拉開了武帝晚年最為血腥的“巫蠱案”。
朱安世一個江湖中人,怎麼知道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的,又是怎麼知道他們在馳道埋人偶,這是一件非常詭異的事情,讓人不由對“巫蠱案”身後的推手妄加猜測,但當時患病的武帝十分忌諱生死,下令徹查,奸人江充由此得勢,七次出征匈奴,立有大功的公孫賀一家被滿門抄斬。
公孫賀的老婆叫做衛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也就是衛伉的姑媽,衛伉由此被捲入,加上陽石公主、諸邑公主等人一起被殺,後期連帶太子劉據一併身死,牽連範圍十分廣泛。
《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言道:“巫蠱之禍起自朱安世,成於江充,遂及公主、皇后、太子,皆敗。”
但衛不疑、衛登並沒有受到牽連,他們後來的狀況歷史也沒有記載,宣帝劉病已即位以後,由於親緣關係,衛家重新被啟用,漢宣帝元康四年,詔賜衛青之孫錢50萬,並恢復爵位。
-
4 # 唐俊龍55398571
你願意跟朕永遠在一起嗎?
我願意。
你才20歲,花一樣的年紀。朕年過古稀之年,將不久於人世。你願意跟朕一起萬年嗎?
陛下開恩!勾弋並無過錯。陛下開恩!
來人!廷慰擬詔,勾弋夫人不守禮儀,有違宮律,白綾賜死。
陛下!陛下!弗陵才三歲,他不能沒有孃親啊!
來人!來人!拉下去!快!快!
漢武帝劉徹賜死了太子的生母勾弋夫人,司馬遷在一旁進諫,劉徹對司馬遷說:我大漢開國以來,到我是第七代,文帝和景帝都是太皇太后扶持著治理江山,這還好是太皇太后比較識大體為國家。太子弗陵今年三歲,他的生母勾弋夫人二十歲,朕賓天后勾弋夫人就是太皇太后,擁有無盡的權力,無盡的權力就有無盡的慾望,誰能約束的了她呢?沒有人可以,所以朕要預防這一切發生。子少母壯,必亂天下。
司馬遷道:防微杜漸,臣慚愧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如陛下洞達日月,乾坤獨斷。
劉徹苦笑:你不用挖苦朕,你心裡一直在罵朕是個無情無義的人。你那本史記,朕看了幾遍,有幾次都壓不住火要把它燒掉,誅滅你九族。你竟敢過問朕的家事,寫衛子夫和廢太子及衛青?朕滅了衛氏滿門,天下人都認為朕刻薄寡意,忘記了衛青滅匈奴的功績卓著,忘記了朕與子夫夫妻之情,忘記了朕與太子父子之情!
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臣是一個廢人,死不足惜。人有人的命運,書有書的命,臣寫這本書不是為了青史留名,只是想完成一件未了心情而已。陛下是天子,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家事即是國事,臣的本職是大漢的史官,需要履行職責記錄國事。
劉徹:好一個國事,朕來問你,廢太子舉兵謀反該不該殺,衛氏身為母后教子不嚴有沒有過,衛氏家族身為漢臣看著太子起兵而不勸諫有沒有臣道?
司馬遷:陛下,巫蠱之案,始作俑者,江充一人,太子與皇后情有可原,不能以律法代禮儀親情,而損我大漢以孝治天下,以春秋決訟獄啊!陛下!
劉徹:迂腐!迂腐透頂!誰都可以說我漢朝以黃老之術治天下,你太史公不可以。我大漢高祖斬白蛇起義,歷經百戰得天下,威震四海。可是為什麼會懼怕小小的匈奴呢?外示黃老,內用儒家,讓大漢朝變成了圈養的綿羊,沒有了是非,沒有了進取,靠著和親進貢換取太平日子,可是天下什麼時候太平過呢?
朕即為以來,發誓外示黃老,內用法家,宗用霸術治裡天下,推恩令削去諸侯們的勢力鞏固朝廷郡縣,設茂陵新都遷天下豪傑消除隱患,厲兵秣馬出戰匈奴,重開絲綢之路,讓我大漢帝國重回王者榮耀。
衛青是朕的恩人,也是大漢朝的恩人,他讓朕的夙願得以實現,讓大漢朝找回尊嚴。朕娶了他的姐姐衛子夫,他娶了朕的姐姐長陽長公主,這是一件非常圓滿的事情。
可是朕是天下的皇帝,朕是孤家寡人,朕的命運是律法,朕的選擇是江山,無論是誰觸犯了律法,威脅了江山,朕都會義無反顧選擇抹掉他的歷史。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衛子夫和他的兒子勝利,衛氏家族那些人還會滿足做一個侯爺嗎?他們要做王,就像呂氏家族那樣,劉氏宗親將萬劫不復,朕不能容忍這樣事情發生,絕對不能。
子夫和據兒,衛青,你們不要怪朕,下輩子我們投胎到尋常百姓家,還做一家人。
太史公曰:無情最是帝王家,一入宮門深似海!
-
5 # 晝冕
沒滅門,霍氏、衛氏都活的好好的,不過霍去病的兒子死的早,衛青只有長子死了,另外兩個兒子之後沒留下記載,但孫子都帶著爵位活的很好,宣帝復家,重新成為列侯,河東衛氏更是有名的望族。
-
6 # 學習冇止境1
歷史記載那段時間接連出了兩件事,一是丞相公孫賀(是衛子夫的姐夫)的兒子挪用軍費被捕,公孫賀為救兒子,承諾抓捕大俠朱世安,然而這個朱世安竟然知道公孫賀以及他兒子很多內幕,是違法犯罪一類,他在監獄中捅給漢武帝了,漢武帝聞知大怒,公孫賀一家被殺。接著發生另一件事,漢武帝生病了,江充與太子劉據(衛子夫所生,衛青外甥)不合,害怕太子當皇后遭報復,於是毀謗太子,埋木頭人詛咒漢武帝,漢武帝當時的病始終不好,聽江充說是這種原因造成,病得有點糊塗的他相信了,叫徹底追查,江充順勢說在太子住室內挖出木頭人,漢武帝非常生氣,想詔劉據來問,可派出的使者撒謊說劉據已反,於是漢武帝派劉屈氂率軍鎮壓,劉據失敗後自殺,衛子夫的皇厲璽綬被收繳,衛子夫無法解釋而自殺,受牽連死掉劉據兩兒子,其實受牽連的衛家當權者幾乎都被殺,應該不是衛家滿門,這一次事件基本上衛氏勢力被打壓下去,衛家先前由小做大,直到功高震主,漢武帝已有防之意,疏遠衛青,而衛青死後才出這一系列事情的,在漢武帝確定劉弗陵為接班人,霍光等人為輔佐大臣,而且將劉弗陵母親賜死,自己才去世。漢武帝經歷了竇太后,王太后外戚專權的時代,深知其弊端,所以自己一手扶起來的衛氏勢力很可能在自己去世後專權,使下屆皇帝成為傀儡,有人問漢武帝為什麼殺劉弗陵母親,漢武帝說:子弱母強,必生禍亂。這就漢武帝打壓衛氏勢力最佳答案,即使劉據當皇帝,在他當皇之前也必幹掉衛氏勢力,何況已決定皇位交給劉弗陵。
-
7 # 星瀚燦爛633
卸磨殺驢,聽信饞言,宮內外死了上萬人,皇太子也不能倖免。這是瘋狂推崇的一代英主。只知道罵始皇,罵雍正。人們什麼時候能客觀。
-
8 # 滴水之海2018
漢武帝並沒有滅了衛氏滿門。衛青的大兒子在後來的巫蠱之禍之中,受到牽連死了,他其他的兩個兒子並沒有死。那個巫蠱之禍本身就很詭異,他是一個江湖大盜,告發出來的。那個大盜叫朱安石,朱安石不知道怎麼得罪了漢武帝,當時的丞相叫公孫賀,公孫賀的兒子貪汙軍費應當處死,公孫賀為了保全他的兒子性命向漢武帝請求抓住朱安石。公孫賀不僅沒有保住自己兒子的性命,因為巫蠱之禍連累全家全部被抄斬。,而且連太子劉據 和衛青的大兒子全部被處死。公孫賀是衛青的姐夫,所以衛家也被牽連進來了。
-
9 # 懷樹下
衛家的人太爭氣了,男的出去能打勝仗,入朝可以治理天下,女的在後宮得失。樹大招風,自己也會膨脹,摻雜的事多了就會出問題。
-
10 # 貓眼觀史
衛氏家族應該算是漢武帝時期最有權勢的家族了,你看看這些官職(皇后、太子、大將軍、驃騎將軍、丞相)哪一個不是出自衛家,這就造成了衛氏家族悲劇收場,可以說是衛氏家族大部分人都命喪於此。這到底是為什麼?漢武帝為何要這樣做?
“限制外戚權力、加強中央集權”用著十二個字來解釋漢武帝的所作所為最為貼切;外戚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是皇帝所懼怕的,前有呂雉後、竇太后;後有慈禧、武則天;其實整個誅殺衛氏家族的事情還得從巫蠱案開始說起。
(漢武帝劇照)
鉤戈宮有個趙氏懷劉弗陵十四個月才出生,而堯也是懷了十四個月才出生,然後漢武帝就把鉤戈宮改為堯母宮,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舉動竟然大臣各自揣摩,他們認為漢武帝要廢太子劉據,立劉弗陵為太子,這個時候打漢武帝對衛子夫也是愛理不理的樣子。這更加讓大臣們確定了,所以為了迎合漢武帝,就製造了震驚古今的巫蠱之禍。
漢武帝身體不好,經常出現幻覺,很多人說跟巫術有關,於是讓江充徹查,正好給了江充一行人機會,他們利用這個機會想搬到太子劉據和衛子夫,他們設計在太子宮中放置大量木偶人,最後假裝搜出,太子劉據當時非常害怕,就問老師石德改怎麼辦?石德怕被牽連就告知劉據不要做第二個扶蘇,因為公孫賀父子,公主,衛伉等人都已經因為巫蠱案而死了,於是讓他假傳聖旨,下令逮捕江充等人,結果有人說太子劉據要造反,漢武帝就下旨擊殺叛逆,此時一張假聖旨和一張真聖旨相遇,加上佞臣挑撥,雙方對戰了五天,最後太子兵敗,而站在太子一邊的衛子夫也選擇了自殺,太子向東逃跑後被洩露,自縊而亡。
其實外戚只要太過強大,勢必會干預朝政,而歷代“強主末政,鮮有不亂”,漢武帝自然一樣!
回覆列表
衛青在漢朝可謂集光環於一身,但即便如此最後也沒能落得個好下場。
衛青大敗匈奴之後,漢武帝封衛青為大司馬,後來追授常置大將軍,在官職上甚至高於丞相,手握整個西漢軍權。當漢武帝宣佈這個任命的時候文武百官全場譁然但都不敢作聲,此後衛青真算的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然如果不授予如此高的封位,也不足矣表彰衛青的功勳。同時,此時的漢武帝正值壯年,他有信心駕馭這隻"猛虎"。
在歷史上的每個朝代幾乎都需要有文官和武官的相互牽制,但是衛青這不但沒有,反而在後來衛子夫被尊為皇后之後勢力再度擴大。加之衛青從來沒有讓漢武帝失望,基本上面對匈奴毫無敗績,加上後來外甥霍去病如此勇猛,衛青這常置大將軍當的更是理所應當。後來衛家又出了五位侯爺,在西漢的實力達到了巔峰,甚至連皇室宗親見到都要禮讓三分。而這也為衛家的災難埋下了伏筆。
隨著匈奴的破滅,國家的外患基本解除,內憂開始出現。漢武帝漸漸意識到衛青家族對劉氏政權的嚴重威脅,但念於舊情,畢竟衛青為大漢王朝立下了不世功勳。可是畢竟漢武帝也是人,他老了,開始擔心周圍的一切,加之周圍的小人在一旁煽風點火,千古一帝的漢武帝擔心自己死後苦心經營的王朝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在衛青死後漢武帝借巫蠱之亂滅了衛氏滿門。在皇后的衛子夫的百般努力中,才將衛家的婦孺解救出來,可誰知最後連衛子夫也沒能逃脫。
但從漢武帝的角度考慮,為了大漢王朝他不得不這麼做。畢竟衛家此時的權勢幾乎可以和皇家相媲美,皇后出自衛家,皇太子是衛青的外甥,而且皇太子又仁厚,難免會被衛家後人專權,造成同漢武帝初登帝位時的局面。在近代也有不少的歷史學家稱,如果當時真的不殺衛家,可能以後西漢改姓衛了。
無論如何衛青都是我們的民族英雄,為漢朝的統治鞠躬盡瘁,為中華民族開疆擴土。而現如今的衛青墓卻雜草叢生、甚是荒涼,這可不是應該對待民族英雄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