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蝸牛

    這算得上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桃色新聞了,被人戴了綠帽子,這事可以說是個男人都忍不了,可給他戴綠帽子的恰恰是他那個一代明君的老爹,可謂是打落牙齒和血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就算李瑁想報復他父親怕是也沒有那個實力。李瑁是唐玄宗寵妃武惠妃的第三子,但由於武惠妃前兩個兒子都早亡,因此李瑁從小就被送出宮交由寧王李憲撫養,對外稱是寧王妻子元氏所生,直到開元十三年才被封為壽王,他的這些經歷註定他只能是個閒散王爺,手中沒有什麼實際權力,在一夜殺死三個兒子的玄宗面前可以忽略不計。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失去權力,被尊為太上皇,但即使此時李瑁也沒有走到政治舞臺的中央,再說楊貴妃已死,玄宗也垂垂老矣,以李瑁的性格也不會對自己的父親做什麼報復性舉動。

    李瑁的性格來看還是比較平和,後來與妻子韋氏生育了五個兒子,自己也得以善終,算是因禍得福了。

  • 2 # 豫北老崔

    說起唐玄宗李隆基不得不說楊玉環了,可是楊玉環本來是壽王李冒之妻,也就是說作為李冒之父的唐玄宗搶了自己的兒媳婦。

    自古以來殺父之仇和奪妻之恨乃是最大的仇恨,壽王李冒面對自己的父親搶奪自己的妻子,如何進行反擊的呢?

    我們要知道唐玄宗李隆基是個什麼樣的帝王,李隆基按照出身來說是無緣帝王之位的,可是李隆基軍中威望巨大,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李旦禪位於李隆基,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後來又是一天殺三子,可見李隆基是怎麼樣的一個皇帝,別說搶奪壽王李冒之妻,就算處死李冒也是一句話而已。

    我們在看看李冒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李冒這個人我們第一印象是窩囊,畢竟自己的妻子被奪之後,李冒基本上一言不發,用窩囊一詞來形容李冒可以說是對李冒的誤解。

    李冒其實也是很像李隆基的一個皇子,可以為了九五之位玩弄權術,不然也不會默默的看著其母武惠妃陷害三王,出現歷史上著名的三庶人事件。

    透過這父子二人對比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兩個人都不是善茬,一個為了皇位可以殺姑殺子,一個為了太子之位可以預設母親陷害其他三王。兩個人都是把權利看做生命本身,如此之下,楊玉環在李冒心中可以說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之人,而李隆基深知李冒的性格也是渴望權利的人,以權利威逼利誘達到霸佔楊玉環的目的。

    也許我們會產生一個疑問,當年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以後本身已經失去了權利,為何李冒不反擊當年的奪妻之仇呢?

    雖然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之後失去了權利,可是這時的李冒同樣只是個閒散王爺,況且楊玉環已經身死,唐玄宗李隆基已成了一個孤家寡人,現在權欲極重的兩人莫名的產生了心心相惜的感覺,在加上父子之情,李冒也就沒有必要去報復李隆基了。

    真要說李冒對奪妻之恨的反擊,那就是當年,李冒為自己的養父寧王李憲守孝三年吧。

    我們都知道李冒之母武惠妃之前跟唐玄宗生下兩子一女都不幸夭折,後來唐玄宗有子李冒,對李冒命數及其重視。為了讓李冒可以長大成人,李隆基決定讓當初禪讓給自己太子位的寧王李憲撫養。

    這時李冒名義上只是李憲的養子,在李憲去世之後,李冒並不需要去守孝三年的,而李冒卻要求為李憲守孝三年。李冒之舉名義上是為了彰顯仁孝,實則在對李隆基奪妻之恨的反擊。

    可是歷史的結果告訴我們,李冒的反擊只是徒勞,還是被李隆基以暗度陳倉之計給直接扼殺。顯然李冒只是為了不讓李隆基那麼順利得到楊玉環,這種反擊可以說是聊勝於無。

    雖然李冒一生渴望權利,歷史結果只讓李冒空歡喜一場,不得不說李冒失去了權利而得到了多子多福和善終的結果,與後來的妻子偉氏生育五子也是圓滿的結局了。

  • 3 # 鄧海春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個個都是絕色之姿,傾國傾城。其中的楊貴妃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他和唐玄宗李隆基之間可歌可泣的愛情讓人為之感慨,《長恨歌》全篇就詳細的描述了玄宗與楊貴妃如膠似漆的感情。但是有一點為人詬病的就是,楊玉環一開始並非唐玄宗的妻子,而是玄宗之子壽王李瑁的妻子,從倫理上說,這相當於公公奪走了兒媳,不論如何洗白,都是有違人倫的。懷有奪妻之恨的李瑁雖然獲得了象徵性的補償,但是這種屈辱沒有男人可以忍受,那麼李瑁是如何隱忍下去,並最終抓住機會反擊的呢?

    開元二十二年(734),唐玄宗為女兒咸宜公主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儀式,楊玉環與她的叔叔一同出席宴會,就是在這場婚禮宴會上,壽王李瑁見到了楊玉環,併為她的姿色而傾倒,最後在其母親武惠妃的牽線下,十六歲的楊玉環嫁給了李瑁。

    三年後,當時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武惠妃去世,失去了摯愛的李隆基鬱鬱寡歡,此時有人告訴李隆基,說楊玉環姿色冠絕天下,並且神似武惠妃。玄宗一聽來了興趣,前往壽王府以看望兒子的名義去見楊玉環。結果果然被楊玉環的姿色深深吸引,唐玄宗下定決心要得到這個兒媳婦。按照李治,李世民,武則天之間的前車之鑑,玄宗下令讓楊玉環出家當道士,同時為了補償被自己奪妻的兒子,他給李瑁另外許配了絕色女子,同時還賜予了金銀珠寶作補償。面對父皇的橫刀奪愛,李瑁儘管懷恨在心,也只能選擇隱忍,沒有表示出任何的不滿情緒。

    到了天寶十五年(756),安祿山發動叛亂。楊玉環跟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徑馬嵬驛,士兵譁變,含恨被賜死。太子李亨在群臣的擁護之下,於靈武即位稱帝,改元至德,大唐開始對安祿山叛軍進行了有組織的反擊。自馬嵬驛兵變之後,唐玄宗準備逃往蜀中避難,而李亨卻主動提出留下,組織軍隊抵抗反軍,以期收復國都長安。李隆基最後同意李亨留下收拾爛局,但卻並沒有表達自己退位,傳位於李亨的意思。那李亨又如何敢登基稱帝呢,這其中少不了裴冕,杜鴻漸為首的眾臣的支援。

    壽王李瑁當時被任命傳令聖旨,要求眾人配合李亨收拾殘局,但並沒有傳達退位之意。但是眾臣們如何理解皇帝的旨意,還要看傳旨之人。如果李瑁一口咬定唐皇李隆基在馬嵬驛留下李亨的目的就是因為自己年邁,無力管理朝政,收復長安,所以傳位太子,希望太子能夠早日平定安祿山之亂。這樣群臣就算有異議,也無法千里迢迢找到玄宗求證。而且作為李亨自己,說出這種話是沒有用的,只有同樣作為皇子且身負傳旨之職的李瑁,說出來才更有信服力。此時對於李瑁來說,是最好的復仇的機會,李隆基與李亨同樣關係僵硬,李瑁雖然不至於手刃父親,但是在父皇與兄弟的皇位爭奪中,擺父皇一道還是可以的。

    李瑁從小就不受父親李隆基的喜愛,沒有什麼存在感,後來又是身負奪妻之恨,根本無力抵抗的李瑁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被奪走,從與自己如膠似漆,到與自己越來越遙遠。這份仇恨,只能埋藏於心底,如果沒有這一機會的話,或許直到死去,這怨恨都不會表露出一絲一毫。

  • 4 # 晚亭與落霞同暉

    在中國的詞彙中,"仇恨"一詞,大者國仇家恨,小者涉及到個人: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可謂不共戴天!

    "髒唐亂宋"是人們對兩個朝代特點的評價。而盛唐為何又冠以一個"髒"字來形容,皆因出現了兩個奇葩。

    一是做為太宗李世民九年才人的武則天,後來卻做了兒子高宗李治的皇后,實屬亂倫。

    二是開創了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因寵愛的武惠妃去世,鬱鬱寡歡,在太監高力士的攛掇下,強納兒子一一武惠妃親生兒子代王李瑁的王妃一一楊玉環為妃,老公公強奪兒媳婦,這叫"扒灰頭"!在民間也屬大忌!

    一個三十不到的兒媳和一個近六十歲的老公公哪來那麼多的愛情故事?皇權至上,御用文人媚上,多屬編造而已。

    什麼,七月七日長生殿……,什麼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也只能騙一下尚不諳世的少男少女而已。

    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說的一點沒錯。李隆基可曾考慮到兒子李瑁的感受?父皇的荒唐也只能去忍,苦水自已往下嚥。

    題中質疑李瑁為何不反擊之問,缺乏歷史常識!除非求死,別無二路。

    這種現象其他朝代少有出現,而唐朝出現過兩次,尤其是李隆基,三千佳麗都不愛,獨寵兒媳為一身,真不知他是咋想的。毀了大半世英名,至今遭人非議。

  • 5 # AL世界觀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詩《長恨歌》,這首長詩寫的就是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愛情悲劇,傾國傾城的楊玉環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最後卻慘死在馬嵬坡,而白居易第一句就寫了“漢皇重色思傾國”,這個既是楊玉環被唐玄宗看上的原因,也是後來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好色的唐玄宗重色輕國,搶了兒媳婦,最後落得個賜死楊玉環、自己被逼當太上皇的結局,也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看起來很妻美,其實是讓人很不恥的,唐玄宗就是典型的扒灰,公公和兒媳婦搞在了一起,這放到啥時候都會被人口水淹死,可是在開放的唐朝卻好像無所謂,唐玄宗為了楊玉環把唐太宗時代就已廢置不用的“貴妃”名號賜給了她,這個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在唐玄宗那裡得到的寵愛自不待言,楊家也因她而光耀門楣,兄弟姐妹都得到了封賞,楊家一族娶了兩個公主、兩個郡主,楊玉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過卻有一個人卻是痛苦的很,那個人就是楊玉環原來的丈夫——壽王李瑁。

    都說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是不共戴天之仇,李瑁被父皇奪去妻子,又是怎麼反擊他的父皇呢?

    李瑁絕對是個悲劇性人物,他本來是有可能成為太子的,他的母親是武惠妃,是在楊玉環之前最受唐玄宗寵愛的妃子,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武攸止和鄭國夫人楊氏的女兒,因父親早逝,被武則天帶到宮中撫養,從小在宮裡長大,在唐玄宗即位的時候,亭亭玉立的武氏引起了他的注意,唐玄宗便將她納入後宮,武惠妃性情乖巧又懂得逢迎,很快就博得了唐玄宗的歡心。

    唐玄宗寵愛武惠妃,很想將她立為皇后,不過卻沒封成,其原因一個是她是武氏族人,當時唐朝經過武三思等人為亂後,對武氏打心裡厭惡,還有當時的太子李瑛不是武惠妃所生,如果立武氏為後,怕對太子儲位不利,唐玄宗雖然納了大臣們的諫沒有立武氏為後,但宮中對她的禮節卻和皇后等同。

    武惠妃和唐玄宗生了幾個孩子,不過都早夭了,在生了李瑁之後,武惠妃不敢自己帶,就把他送到伯父寧王李憲府中,讓他的妻子元氏幫忙撫養,假稱是元氏子,李憲是睿宗李旦的長子,本來是太子,因為他的弟弟李隆基太能幹了,有討平韋氏的大功,李憲就把太子之位讓給了李隆基,甘心做一個王爺,而且李憲為人恭謹小心,從不幹議時政,也不與人交結,唐玄宗李隆基對這個哥哥也是兄弟情深,最為信任,所以武惠妃在生下李瑁之後就送到李憲府中,養了十幾年。

    李瑁因此十幾歲才入宮獲封壽王,是唐玄宗諸子中最晚的一個,武惠妃對這個兒子很疼愛,李瑁在咸宜公主的婚禮上見到楊玉環後念念不忘,武惠妃就讓唐玄宗下詔冊封楊玉環為壽王妃,小兩口過了幾年恩愛的日子,只不過這種快樂的日子隨著武惠妃的離世也煙消雲散。

    武惠妃為了讓壽王能坐上太子之位,就設計騙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說宮中有盜賊,太子李瑛他們三個人以為表現的機會到了,想都不想就帶著人披甲入宮救駕,武惠妃又對唐玄宗說太子他們想造反,唐玄宗一聽就怒了,當即下令將太子他們逮捕,先是廢為庶人,隨後一天之內將他們都賜死,而武惠妃在害死太子李瑛他們三個人之後,卻害了疑心病,沒多久也一命嗚呼了。

    武惠妃死後,唐玄宗非常傷心,鬱鬱寡歡,宮中雖有三千佳麗,沒有一個能中他的意,於是就有人跟他說壽王妃楊玉環有傾國傾城之恣,好色的唐玄宗一聽馬上來了精神,就召了楊玉環來,這一看真是驚為天人,也就有了進梨園、入道觀、納入後宮的橋段,而壽王李瑁的太子夢想也隨著武惠妃的離世落空了,面對父皇的奪妻之恨,李瑁根本不敢反抗,雖然自己的妻子被搶,好比在天下人面前被扒光衣服遊街一般,然而面對強勢的唐玄宗,李瑁沒有能力反抗。

    唐玄宗李隆基在年輕的時候,就目睹了朝臣們發動的神龍政變,又曾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剿滅了韋氏一黨,又在登基以後發動先天之變,除掉了太平公主,得以大權獨攬安坐皇位,在血雨腥風中登上帝位的李隆基比誰都要敏感,對於李隆基來說,從登上帝位後,就沒有什麼兒女,沒有什麼父母,沒有什麼兄弟,在皇權面前,親情根本不算什麼,而且武惠妃已死,自己又搶了壽王李瑁的妻子,李隆基自然會防著他,李瑁若是有什麼動作,必死無疑。

    無奈的李瑁只作了一件事來反擊唐玄宗,就是楊玉環被搶入宮中第二年,他的養父寧王李憲病死,李瑁提出為養父李憲守孝三年,雖然此舉是彰顯孝道,卻也是一種無聲的反擊,心裡只當自己是李憲的兒子,而唐玄宗李隆基在他的心裡已不配為父!李瑁的隱忍,讓他得以善終,生了五個兒子有三個被封了王,自己則在公元775年離世,終年55歲!

  • 6 # 美映椒房

    唐玄宗在武惠妃去世後,居然荒唐地愛上了自己的兒媳婦壽王妃楊玉環,並且巧立名目把她據為己有,後來又冊封為貴妃。面對這種驚世駭俗的醜聞,壽王李瑁最終選擇了乖乖獻上妻子,隱忍終生。他這種選擇對很多有個性的人來說比較窩囊,那麼,壽王真的是沒有血性的人嗎?我們評價歷史人物的選擇不能脫離當時社會的環境來孤立地看待問題,壽王當時的抉擇是有深刻的現實原因的,而且事實也證明了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1、皇權社會和儒家理論的倫理綱常要求壽王隱忍皇室醜聞

    中國古代貫穿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社會的儒家思想綱領就是所謂的“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君臣父子”。壽王與唐玄宗既有君臣大義、又有父子人倫,在名分上處於臣子和人子地位的壽王相對玄宗是弱勢一方,他必須無條件地服從父親和君主。

    而且儒家還有個理論叫做“親親互隱”,意思是如果父親幹了什麼壞事,做兒子的要幫忙隱瞞和遮掩,而不是曝光揭露。受這種觀念影響的壽王,當然只能努力配合身為父親和君主的玄宗演戲。

    2、武惠妃死後,壽王失去靠山。面對能一日殺三子的冷酷玄宗,他只能隱忍

    壽王之母武惠妃曾是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壽王也子以母貴,在眾多皇子中最被玄宗喜愛。充滿野心的武惠妃為了替壽王謀得太子之位,拉攏宰輔,收買人心,最終挑唆玄宗廢黜了太子李瑛,並以謀反罪為名一日之內同時殺了太子李瑛、光王和鄂王這三個自己的兒子。

    雖然武惠妃後來自作自受把自己嚇死,太子之位也沒落到壽王身上,她精心挑選的兒媳楊玉環也被自己丈夫玄宗奪走為愛人,但一日殺三子的玄宗又是何等的冷酷和涼薄。因為武惠妃不得人心,壽王也在輿論上陷入被動。母親死後,壽王失去了在玄宗面前的最大靠山,從此也失去了在玄宗那裡的獨特地位,又因惠妃奪嫡之事揹負原罪,可謂眾叛親離,在這種危局之下,他還能有什麼反抗和不平之心?

    3、唐玄宗吸取了前代教訓,打壓皇子地位,不給他們實際權力,壽王無能為力

    唐朝初年在皇子政策上實行分藩制,即皇子們成年後,會分派到地方擔任官職鎮守一方作為藩國來拱衛中央政權。雖然藩王在實際權力、土地、兵力和封戶等各方面都受到中央全面的制約和限制,但他們作為地方行政長官,仍然享有很大的自由活動空間。在玄宗之前,唐朝皇室發生的歷次激烈政鬥中,都有藩王作亂的身影。

    而唐玄宗本人出身只是庶出小王,他就是利用分藩地方的機會結交豪傑和勢力為自己所用,最終發動了唐隆政變推翻了中宗韋后。因此唐玄宗即位後,為了政權鞏固,不再把皇子分派到地方,而是建了十王院、百孫院等,把這些皇室成員用榮華富貴的牢籠給變相圈禁了起來。壽王作為其中一員,手中沒有任何政治權力,他用什麼去反抗玄宗呢?

    總的來說,提問者這種想法太現代化了,古代講究“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壽王與唐玄宗既有君臣大義、又有父子人倫,在名分上處於臣子和人子地位的壽王相對玄宗是弱勢一方;從現實生存角度來說,玄宗是代表皇權掌握生殺大權的強勢帝王,壽王只是富貴悠閒度日的閒散皇子,他也不可能有力量形成對玄宗的反擊。

  • 7 # 史不知味

    唐玄宗李隆基曾經最寵愛的女人是武惠妃,壽王李瑁則正是李隆基和武惠妃所生的兒子。

    不過,武惠妃恐怕做夢也想不到,她才死了沒多久,李隆基便打起了自己兒子李瑁的王妃的主意。

    武惠妃原本想讓李瑁取李瑛而代之,成為李唐的皇太子——將來的皇帝,可是她萬萬沒想到這才鬥垮了李瑛,她自己卻也撐不下去了。

    她還沒來得及利用李隆基對自己的寵愛,讓李隆基冊立李瑁為皇太子,便一命嗚呼了,從而便宜了躲在一旁瑟瑟發抖的李亨。

    武惠妃一死,李瑁傷心之餘,也知道自己沒了倚仗,再想覬覦儲位恐怕已是難如登天了。

    武惠妃一死,李隆基也很傷心,傷心得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傷心了好一陣之後,他想起來自己是皇帝呀,可不能為了一個女人一直頹廢下去,所以決定另找一個可以取代武惠妃在他心中的位置的女人。

    找了誰呢?

    李隆基的兒媳婦,李瑁的王妃——楊玉環。

    李隆基乃是一國之君,坐擁萬里河山,何況天下佳人無數,他為什麼偏偏卻看上了李瑁的王妃呢?

    這事恐怕還得怪武惠妃,她活著的時候為了爭寵,為了打垮李瑛、李琚、李瑤等人可沒少得罪人,她深受李隆基的寵愛,所以沒人敢找她的不痛快。

    可是,她死了,她的仇家自然便敢找她兒子李瑁的不痛快了。

    所以呀,李隆基明明沒見過壽王妃楊玉環生得如何,偏偏有人在他耳邊嚼舌頭:“皇上,我聽說呀,壽王妃不僅模樣生得美麗動人,身段妖嬈嫵媚,歌也唱得極好聽,舞也跳得極好看,嘖嘖,不如召她入宮為皇上唱一曲、跳一段?”

    後宮雖有佳麗三千,奈何李隆基一個也瞧不上,他又急於從傷心中掙脫出來,這會兒壽王妃被描述得如此動人,所以猶豫片刻之後,也就點頭召見了壽王妃。

    這一見可不得了,楊玉環的風姿,瞬間讓李隆基驚為天人,此女那是李瑁這樣的小子能擁有的?肯定得讓朕來疼呀!

    所以,李隆基後來就將楊玉環從李瑁的身邊給奪走了。

    李瑁被李隆基奪走了自己的心愛的王妃之後,心中是何感受呢?

    雖然出於為李隆基隱藏這不堪入目的“奪妻”一幕,史書並沒有記載李瑁當時的反應,更沒有記載李瑁和楊玉環之間的事,但是李瑁當時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必然是又無奈,又心酸,當然更多的想必是羞憤。

    只不過,他對此卻沒有任何的辦法。

    因為李隆基不僅是他的父親,更是皇帝,皇帝坐擁江山,這片土地是皇帝,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是皇帝的,這片土地上的人當然也是皇帝的!

    所以,即便明知李隆基是要奪走李瑁的王妃,李瑁也不敢不給。

    李隆基也挺有意思,也知道這麼明目張膽地搶自己兒子的王妃是一件很不體面的事,所以讓楊玉環扮成女道士入宮,當所有人慢慢地接受了這個事實之後,他又重新給李瑁找了一個王妃——左衛勳二府右郎將軍韋昭訓的三女兒。

    李瑁這邊重新冊封了王妃,李隆基那邊也迫不及待地冊封楊玉環為貴妃了。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不顧一切地逃出了長安,李瑁一路陪同,那麼他到底有沒有對李隆基此前的“奪妻”之舉展開反擊呢?

    實際上,史書對李瑁的記載少之又少,但是他在馬嵬兵變之中扮演著怎樣一個角色,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這事卻值得揣摩。

    李瑁到底是站在李隆基這一邊,還是站在李亨那一邊?

    眾將士請誅楊國忠和楊玉環之後,李隆基卻讓高力士和李瑁去給皇太子李亨傳口諭,為何讓李瑁一塊去,高力士一個人去不行?更何況,李瑁此前早已遙領益州都督、劍南節度使二職,更應該繼續和李隆基一起入蜀穩定局面才對,這恐怕也是李隆基出逃時帶上李瑁的用意。

    可是,此時李瑁卻被叫去給李亨傳口諭了,是李隆基自己決定的,還是李瑁自請,又或是李亨暗中推動?

    馬嵬兵變發生還沒到一個月的時間,李亨便在靈武宣佈即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帝,從這一點來看李瑁在和高力士去傳口諭之後很可能給了李亨暗示,李隆基已失人心,李亨這才敢先斬後奏的稱帝。

    如果說李瑁對李隆基有所反擊的話,最有可能的就是在這次傳口諭的過程中,暗中給李亨透露訊息,並且支援李亨奪位。

  • 8 # 不沉的經遠

    反擊?李瑁被搶了媳婦以後最希望的就是唐玄宗忘了這事,過的惶惶不可終日,反擊是不用想了。

    說起來李瑁的人生簡直就是茶几,充滿了悲劇,他是唐玄宗的第18子,母親是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因為武惠妃所生之子大多夭折,只有李瑁一人成年,所以武惠妃對他格外重視,唐玄宗也是愛屋及烏。李瑁後來被封為壽王,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又娶了美女楊玉環,可謂春風得意。

    李瑁一度還成為皇位的熱門競爭人選,武惠妃和李林甫等人聯手,想把他推為太子。然而就在太子李瑛被廢自殺以後,李瑁最有力的支持者武惠妃也因病去世了。所以太子之位雖然空出,但是李瑁卻沒有得到。

    更糟糕的是失去武惠妃,唐玄宗一直沒有找到合心的后妃,精神鬱郁。李瑁帶著妻子楊玉環去安慰老爹,沒想到唐玄宗卻一眼看中了楊玉環。很快楊玉環被安排出家,再嫁給了唐玄宗,李瑁失去太子之位以後又失去了妻子,悲劇連連。

    雖然奪妻之恨不共戴天,然後奪走自己妻子的是皇帝那就麻煩大了。此時李瑁不僅不想報仇,反而怕自己老爹覺得自己有怨望,被一刀殺了,過的惶惶不可終日。

    萬幸的是大概唐玄宗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也可能是楊玉環也念著舊情,幫忙說了好話。總之最後唐玄宗並沒有難為李瑁,還給他重新找了一個王妃,把左衛勳二府右郎將韋昭訓的女兒韋氏嫁給了他。

    李瑁此時的心情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是不管對這樁婚事是否滿意,他也只能接受。此後李瑁就乖乖的做著他的壽王,安分守己,倒也安享晚年,活到了唐代宗時期才去世,也算不幸中的萬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食大師蔡瀾放言火鍋是最沒文化的料理,應該消失,你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