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玄機
-
2 # 昨晚不是我14426233
再怎麼權傾朝野,他也是皇帝的家奴,皇帝想要家奴死,寫個便條遞出來就完事。而皇帝要殺一個大臣,就不是這麼簡單了,在大明,皇帝只能一道詔書把大臣下到詔獄,然後命令六部窮究其罪,然後三堂會審,然後內閣上疏,然後皇帝根據內閣的意見決定赦免還是處刑。根據這些步驟我們就會驚訝的發現,殺魏忠賢易如反掌,而殺一誤國東林黨人,難如翻天。
-
3 # 七月流火140400643
魏忠賢是明朝最有名的太監,天啟一朝,可謂權傾朝野,被稱為站著的皇上。可是等到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之後。17歲的朱由檢接位當了皇帝,在他上臺僅僅幾個月的時間裡,便很快收拾了權勢熏天的魏忠賢,自己掌握了朝政。
朱由檢只是一個十七歲的孩子,而魏忠賢已經掌握朝政五六年,黨羽遍天下,勢力熏天。在這看似實力不對等的較量中,朱由檢輕鬆的取得了勝利,以催枯拉朽之勢去除了魏忠賢的勢力。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明朝對政治制度的改革。透過制度的建構,鞏固了帝權。
中國歷史,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是權力最大的人。但皇帝也是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權利都把在自己手中。他處理國家事務總是要人幫助的,這些離他近的人也就自然了分享了他的權力。這些人就是所謂的“官”。官有分內官和外官。外官,分文臣和武將。內官也就是太監。中國歷史上的亂世,起初都是和武將有關。到宋朝的時候,宋太祖透過制度的建構,扼制了武將的權力。剩下的就是文臣和內官了。文臣中權利最大的是宰相,歷史上宰相權利大過皇帝的時候有很多,霍光,曹操就是著名的代表。朱元璋為了削奪文官的權力,便取消了宰相制,實行內閣制。使得文臣的權力大大減少,皇帝的權力大大加強。除了取消宰相,建立內閣之外,朱元璋還加強了監督監察機構,在六部之外設六科,專門監督六部,除此之外。還建立了隸屬於皇帝個人的機構,錦衣衛,東廠等。
太監也稱內官,相當於是皇帝的家臣。歷史上也太監權力大了,而干預朝政的事。漢末就有十常侍之亂。唐代有李輔國,魚朝恩等都是權力幾乎大過皇帝的。朱元璋借鑑了歷史教訓,對太監的權力也進行了限制,明確規定,太監不得干政。明朝歷史上雖然有權勢很大的太監,但他們都是借皇帝之勢做威做福。離開了皇帝的支援,他們的權力立馬就打了很大折扣。
內監有二十四衙門,其中司禮監是最有權力的。但司禮監掌印太監看似權力很大,但他沒有獨立的行政權。他在行使國家權力時,必須是內閣提出建議,皇帝批准之後才能施行。魏忠賢最厲害的時候,他在朝廷中辦事,也要遵守這樣的原則。他只所以能夠說一不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控制了天啟皇帝。並且利用皇帝的名義,把內閣換成了聽他話的人。雖然說,他是說一不二了。但他還是沒有能力打破大明王朝現有的政治框架。這是朱元璋加強帝權之後,為後世皇帝帶來的好處。
第二原因,魏忠賢雖然勢力很大,但卻不得人心。魏忠賢這個人,是半路出家當的太監,個人文化水平不高。他的統治風格與現在黑社會和地痞流氓的統治差不多,說白了就是一個原則,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種行事方式,在他掌權的時候,雖然有許多小人投靠,但在真正有眼光的儒家知識分子看來,他的這一套是行不通的。
魏忠賢的發跡,靠的是天啟皇帝的乳母客氏。我們都知道,天啟皇帝朱由校的父親是泰昌帝朱常洛。朱常洛因為母親是個宮女,得不到父親萬曆的喜歡。為了爭太子和自己的弟弟鬥了一輩子。這就是著名的萬曆朝的立儲之爭。朱常洛自己都不受父親的待見,常有性命之憂,明末有著名的“梃擊案”,就是鄭貴妃一派想要整死他所做的努力。所以,天啟皇帝朱由校雖然是皇子,卻是比較可憐的。從小沒人關心,只有和自己的奶媽客氏相依為命。所以,他一當了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封客氏為奉聖夫人。而客氏與魏忠賢是“對食”的關係,也就是太監和宮女結成類似夫妻的關係。
魏忠賢原本是惜薪司的太監,他之所以能夠調到司禮監做秉筆太監,也是客氏幫他辦的。魏忠賢到司禮監之後,實際上並不是司禮監的一把手,一把手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王體乾。可是,魏忠賢來了以後,王體乾一切都聽魏忠賢的。這中國也與客氏有關。王體乾升任掌印太監之前,他的前邊還有一位王安。王安的水平,比王體乾高一個檔次。升掌印太監原本是水到渠成的。王體乾便投靠客氏,與之達於交易,如果客氏能讓自己上位,自己就把魏忠賢調到司禮監任秉筆太監。並一切事情都聽魏忠賢的。魏忠賢雖然野心大,但在司禮監混,他的文化水平低了點。必須找個能夠完成文字工作,又能聽自己話的人。於是,交易就達成了。
魏忠賢掌握大權之後,朝廷的小人便都投靠到他的門下,形成很大勢力。內閣六部,等地方都有投靠他的人。著名的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名目。對於,不聽話,反對自己的人。魏忠賢便進行打擊與陷害。比如楊璉,左光斗等人,都是被他們害死的。正是因為這樣的做派,魏忠賢不可能得到主流士大夫的支援,圍繞在他周圍的人,只能是一些見風使舵的小人。而這些人是很難成事的。
第三方面,就是崇禎皇帝小心謹慎,細緻的安排。崇禎皇帝是朱常洛的第五子,從小也是在宮中長大的。因為他被封為信王,長大之後要到自己的封地去。崇禎在宮中長到十六歲,才離開去自己的封地。在宮中的時候,魏忠賢他們所做的惡事,他是很清楚的。離開宮廷之後,又長了不少見識。他在被立為皇帝之後,心裡就已經明白,魏忠賢是必須除去的。所以,他進宮之後,就小心防備,周密安排。因為他知道魏忠賢的勢力很大。
據說,魏忠賢也與心腹商量過自立的可能性。但由於明朝制度的互相牽制,使得他們無法起事。魏忠賢為了試探崇禎皇帝,便讓手下人彈劾魏黨的主要人物崔呈秀。魏忠賢打的如意算盤是。如果崔呈秀沒事,說明他自己也是安全的,如果有事,就讓崔呈秀做替罪羊。誰知魏忠賢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在天啟朝被魏忠賢迫害的人,日夜想著報仇。當彈劾崔呈秀的摺子上去之後,一下子引燃了滔天大火。彈劾魏忠賢的奏章,像雪片般飛來。
這時,崇禎皇帝還不敢輕易動手,只是把魏忠賢發到鳳陽守皇陵。等到魏忠賢已經走了。他的黨羽們絲毫沒有動靜,這時崇禎才安下心來。命令把魏忠賢抓回來查辦。魏忠賢知道大事已去,三尺白綾上吊自盡了。之後,崇禎快刀斬亂麻,把魏忠賢的黨羽全部給收拾了。這時,距天啟皇帝去世也只有三個多月。
收拾了魏忠賢,崇禎皇帝產生了一個很大的錯覺,以為自己天縱聖明,是個明君。這麼厲害的魏黨,被他舉手之間就收拾了。天下還有誰是他的對手。正是因為這份自信,萬曆性格中潛藏著的自私、刻薄、頑固、猜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帶著這種自信,崇禎皇帝用十七年的時間,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把大明王朝帶上了死路。
-
4 # 聶作平
剛繼位不久的少年崇禎,能把勢力熏天,號稱九千歲的魏忠賢拿下,說到底,還是因為明代高度的集權。也就是說,在皇權面前,其它都是浮雲。
這個事實也說明,在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帝國政治體系下,不管臣下獲得了怎樣巨大的權力,只要君主翻臉,臣下無論如何都處於轉瞬即被擺平的劣勢。
崇禎剛繼位,就有不少各懷心機的吏民對魏忠賢集團進行強烈批評,他們以奏摺的形式投石問路,從而形成了一輪反對閹黨的高潮。其中一個叫錢嘉徵的上奏者,其身分只是個貢生。按朱明祖制,凡國立學校的學生,一律不準議論國政。但崇禎沒有追究錢貢生違背祖制,而是將這封措辭嚴厲的奏摺以邸報的方式公諸於眾。這無疑在向天下表明,新皇帝對魏忠賢已經生了殺機。接下來,便是鋪天蓋地的要求制裁魏忠賢及其黨羽的奏摺。
儘管魏忠賢權傾天下,但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他仍然不堪一擊。他向崇禎提出辭呈,並要求取消魏家所擁有的各種爵位。他想交出權力來保全身家性命。然而,崇禎不肯讓步。他發表上諭,認為魏“專務逞私殖黨,盜弄國柄,擅作威福,難以列舉……通同客氏,表裡為奸”,本來應當處以凌遲的極刑,但看在先帝的面子上,從輕發落到鳳陽看守祖陵。
然而,魏忠賢又一次惹火了崇禎——前往鳳陽之前,有不少官員前去為魏忠賢送行,而魏本人也帶了大批僕從和警衛。崇禎大為惱怒,再次釋出上諭,指責魏忠賢對皇上的寬大毫無感激悔改之心,命令錦衣衛“前去扭解,押赴彼處交割”。
魏忠賢得知這一上諭時正行進在北直隸河間府的阜城縣境內,他知道難逃一死,於是在旅店裡上吊自縊。
-
5 # 軍武次位面
崇禎皇帝殺魏忠賢從明朝政局來講本身就是個挺扯的事。一方面,魏忠賢該不該殺?是該殺。能不能殺?不能殺。
說魏忠賢該殺,實際上從我大萌正德、萬曆與天啟朝過來的太監群體,但凡是深得皇帝信賴的、權傾朝野的、委以重任的、尤其是擔任過礦監稅監的,全抓起來砍了那也沒幾個冤枉的。有人說皇帝直接控制的太監群體在從江南富戶嘴裡給大萌收稅,事實上揩下來的油一大半都成了皇帝的內帑給皇上揮霍去了。而且太監這種群體颳起地皮來毫無節制毫無制約可言,對整個江南與遼東地區的生產力發展與百姓生活造成的打擊都是極為嚴重的——真以為老奴的七大恨是純政治宣傳?而魏忠賢其人不僅刮地皮還大搞特務統治,從哪個角度來看,說這等人惡貫滿盈應該殺之以平民憤都不為過。
但是,明朝的皇帝與文官集團分立的政治體制又決定了皇權在政治核心必須要有一個可以幹正常工作,又可以幹髒活溼活的具有依附性質的同官僚集團相對應的“影子官僚集團”。換言之就是需要錦衣衛、東廠來直接控制官僚,形成微妙的制衡,避免官僚勢力過大以至於皇帝老兒成為虛君。那麼誰來統領這些強力部門呢?自然是太監或者忠於皇帝的武將。也就是說,明朝的皇帝-奸佞-官僚體系形成了一個不同於歷代的獨特結構,不是奸佞矇蔽皇帝而控制文官,而是皇帝默許奸佞控制官僚以達成皇權與政權的平衡。奸佞的權力看似比皇帝還要大,事實上在卻依然來自於皇帝的權力賦予,同時由於奸佞本身所處的位置,皇帝真想動掉奸佞也不是個多大的事。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正德朝的劉瑾最後被拉出去片了,魏忠賢也被貶了,看起來驚心動魄,但是實際上這種瘋狗一樣的人物在離開了皇帝的權力賦予後孑然一身——可把這批人鬥倒了,皇帝還怎麼控制文官集團?那,估計崇禎皇帝就想不到這一層兒了。
-
6 # 嗑嗑碰碰三十年
明朝的太監不同於漢唐,漢依附於外戚本身並無任何實權,所以漢未宦官一殺大將軍何進立即被文官集團株滅,唐則掌握了禁軍可行廢立之事,真正擁有絕對權力,所以直至唐滅,皇權牢牢被太監掌握,皇帝生死皆由太監決定,明太監則無軍權,但依託皇權掌握了皇帝的硃批大印和特務機構,成為皇帝的家奴,太監掌握的東廠,西廠並不是獨立軍事機構,只能依附於皇權才能實施權力並和文官集團抗衡,所以一旦皇帝要拋棄他,只是殺一家奴而已,借文官之手可輕易除去太監集團,魏忠賢若有自知之明要保持絕對權力,唯有和文官集團合作才行,而不是利用皇權殺戳文官,有明一代最成功的太監莫過於馮保了,外聯首輔張居正,內結太后,壓制萬曆十多年,成功掌控朝庭直至張居正死去,才被萬曆奪回皇權
-
7 # 葛大小姐
明朝簡直是宦官的天堂,權力達到了頂峰,先後出現了王振,劉謹,汪直,馮保,魏忠賢這樣的宦官大咖,個個都是權傾朝野的大人物。
明朝為什麼會成為太監的安樂窩呢?歸根結底在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設立了內閣制,為牽制內閣、監視百官,逐漸設立了東廠、西廠、錦衣衛等特務組織,太監從幕後走到臺前,成為影響朝廷的一個強大勢力。
明朝太監的最高職位有兩個:司禮監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故名詞義,秉筆太監相當於皇帝的秘書,代替皇上硃批,在檔案上寫“同意”或“不同意”,掌印太監負責在硃批檔案上蓋章,發回內閣施行。
如果碰到怠政的皇帝,司禮監這兩個太監權力就非常大了,恰巧,明朝什麼都缺,就不缺奇葩皇上,先後有失蹤皇帝朱允炆、美食達人朱高熾、俘虜皇帝朱祁鎮、寵妻狂魔朱佑樘、影帝皇上朱厚照、修仙皇帝朱厚熜、短命皇帝朱常洛,幸運的是魏忠賢遇到了木匠皇帝朱由校,不幸的是,他又遇到了加班皇帝拼命三郎朱由檢,活該他倒黴!
魏忠賢的發跡、覆滅史魏忠賢本來是一個市井流氓,逢賭必輸,沒辦法只好揮刀自宮當太監,雖然大文盲一個,但馬屁功夫十分了得,透過太監魏朝、王安一路攀升,最終結識天啟皇帝朱由校(就是崇禎帝朱由檢的哥哥)的乳母客氏,客氏創造了歷史上所有乳母的最尊容記錄,被封為奉聖夫人,出行排場不亞於皇帝,清塵除道,香菸繚繞,“老祖太太千歲”呼聲震天,魏忠賢和客氏結為對食後,一舉躍升為司禮監做秉筆太監,而司禮監的掌印太監王體乾是客氏的人,也對魏忠賢唯命是從。一旦大權在握,朝廷的各色小人像蒼蠅見血一樣紛紛投入門下,像什麼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等,結成了勢力強大的閹黨,對反對自己的人肆意打擊報復,大臣楊璉,左光斗、熊廷弼等都死在他的手上,凡事進忠言的統統被貶斥,東廠四處橫行,朝廷上下一片白色恐怖,邊關戰事吃緊,魏忠賢權傾天下,被稱為“九千九百歲”。
可惜的是,天啟皇帝朱由校只當了七年皇帝就掛了,1627年10月2日,朱由校的弟弟、17歲的信王朱由檢登上了皇位,朱由檢在宮裡長到16歲才到自己的封地去了,他對閹黨的罪行摸的是一清二楚,魏忠賢和他的閹黨們開始顫抖了。
朱由檢知道魏忠賢勢力龐大,所以十分小心謹慎,大臣們彈劾魏忠賢,朱由檢一邊隱而不發,一邊周密安排,魏忠賢也開始試探皇上,讓手下人彈劾閹黨的重要成員兵部尚書崔呈秀,如果崔呈秀沒事兒,那自己也就是安全的,如果崔呈秀出事兒,就拿他當替罪羊,魏忠賢沒有想到自己得罪的人太多,彈劾崔呈秀的摺子剛遞上去,就像星星之火一樣引燃了整片樹林,彈劾魏忠賢的奏章像雪片一樣飛來。朱由檢還是不敢動手,只是把魏忠賢發配到鳳陽守皇陵,他發現魏忠賢走後閹黨們並沒有鬧出大動靜,這才放心大膽的讓錦衣衛把魏忠賢抓回北京受審,魏忠賢知道難逃一死,回京途中在旅館上吊自殺了,死後的魏忠賢被肢解,腦袋掛在河間府,而客氏則被鞭死於浣衣局。
17歲的朱由檢三個月就把魏忠賢苦心經營7年的閹黨以摧枯拉朽之勢清掃乾淨,其中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首要原因是明朝的組織架構決定的。雖然明朝太監勢大,但是他的一切權力都是皇帝給的,太監不過是皇帝控制百官的爪牙而已,百官真正害怕的還是太監背後的皇帝,而魏忠賢的閹黨只不過是皇權的派生品,他們之所以巴結魏忠賢,是因為魏忠賢深受皇帝的寵信,絕不是魏忠賢的人格和威望,雖然魏忠賢勢力龐大,但是皇權並沒有旁落和架空,皇帝自始至終都控制著最終的權力,魏忠賢之所以能在天啟年間坐大坐強,主要是透過客氏來矇蔽朱由校,朱由校醉心於木工,愛搞技術發明,不大關心政事,一旦不受他矇蔽的朱由檢登基,他的死期就到了,說到底,魏忠賢始終是皇帝的打工仔而已,所以,崇禎帝應該感謝老祖宗朱元璋和朱棣建立的好制度、打下的好基礎。
其次是魏忠賢無論政治上多麼猖狂,但始終無法掌握兵權。明朝的軍事實行衛所制度,軍權被中央牢牢掌控,魏忠賢雖然負責訓練內操,但是人數畢竟有限,邊關精銳和守衛京師的三大營,都掌握在皇上一人手中,魏忠賢根本沒機會染指。當他感覺到崇禎的殺意之時,也不是沒有想到過反抗,也曾經和心腹討論過自立的可能性,最終發現明朝的制度讓各方勢力互相牽制,自己根本不具備與崇禎抗爭的實力。
第三,魏忠賢身邊聚攏的都是一幫子趨炎附勢的小人,崇禎最害怕閹黨的人聚眾作亂,一直隱忍不動,先放出風來,觀察這幫人的態度,閹黨一看皇帝要對魏忠賢下手,立即樹倒猢猻散,各自保命要緊,趕緊躲的遠遠的,魏忠賢經營了6、7年的閹黨到最後竟然沒有幾個是死忠粉絲,原來只是一個紙老虎而已,經不起東林黨的瘋狂反撲,崇禎帝這才剛放心大膽的對付魏忠賢。
大凡權臣都活不過兩代,魏忠賢這個人沒有文化,他的統治風格與黑社會和地痞流氓那一套差不多,說白了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種行事方式,雖然能讓他權傾一時,但以真正的政治家來看,他這一套是根本行不通的,魏忠賢的死是註定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快刀斬亂麻咔喳了魏忠賢后,崇禎帝感到自己簡直就是天生當皇帝的料,閹黨不是牛叉叉嗎,還不是三下五除二被老子收拾了,天下還有誰是我的對手,自信心簡直爆棚,他性格中潛藏的自私、刻薄、頑固、質疑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帶著這份自信,崇禎帝用十七年的時間就兢兢業業的把大明朝給斷送了,最後,一根白綾吊死在煤山上,最後陪伴他的是忠實的粉絲、太監王承恩,難道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嗎?
-
8 # 我是趙帥鍋
首先,真實的魏忠賢,遠遠談不上權傾朝野,他從開始到結束,只不過是天啟皇帝用來壓制文官集團的一條狗而已,朝廷裡的大臣並不是怕魏忠賢,而是怕他背後的皇帝。事實上,魏忠賢之所以能夠在朝堂上呼風喚雨,不過是因為他總是能夠得到天啟皇帝的信任,而並不是他自己所擁有多麼強大的軍政勢力。
真正權傾朝野的人是什麼樣?往高的說,是像曹操、司馬懿等人那樣,皇帝就是撤了他們的所有擔任的官職,他們依然是當時最有權力的人之一,擁有屬於自己的軍政勢力。再往低一點說,是像趙高、李斯、霍光、以及東漢和晚唐的眾多太監,不僅能夠架空皇帝,還擁有廢立皇帝的權力。
我們再來看看魏忠賢和他的黨羽,他們的權力,主要來自於皇帝的授權。如果沒有皇帝在奏章上簽字蓋章,大明帝國上百萬的軍隊,他們恐怕一支也調動不了;大明帝國的整個文官集團,他們一個也命令不了。就是他自己直屬管理的東廠西廠,恐怕也沒有人敢聽他的調令。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魏忠賢只是給人感覺他是權傾朝野,但在皇帝眼裡,他就是一條替自己收拾人的狗,他和他的黨羽,一旦沒有皇帝的信任和庇護,不僅會馬上失去所有的權力,更甚至恐怕會當即就會被人拉出去清算。
所以說,魏忠賢從來都沒有真正享有過權力,他只是在天啟皇帝的授權和監督下執行的皇權。
對此,魏忠賢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從天啟皇帝死的那一刻開始,魏忠賢再也不敢批答任何奏章。等到崇禎繼位後,他又立馬將象徵帝國權力的御筆,交到了新皇帝手中,並再三向新皇帝宣誓效忠。
此時魏忠賢的命運,其實就在崇禎一念之間。換句話說,如果崇禎願意繼續用他,那他就可以繼續在朝廷上活躍,如果崇禎皇帝不願意用他,他就只能徹底退出政壇。
本來,魏忠賢覺得崇禎應該能夠明白自己只是他哥哥的一條狗,是替他哥哥幹髒活累活的,所以崇禎即便不用自己,也不用趕盡殺絕。
但問題是,崇禎由於年齡小,又缺乏實際的政治經驗,上來就把政治當童話,總而言之,魏忠賢那是權傾朝野,對皇位虎視眈眈。再加上文官集團(東林黨)的蠱惑,讓崇禎更是覺得大明帝國變成今天這種爛局面,都是魏忠賢和他的閹黨造成的。如果能夠剷除閹黨,大明帝國必然會中興。
在這種背景下,崇禎皇帝自然有意無意流露出對魏忠賢的厭惡和疏遠。對此,文官集團自己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們當中立馬有人跳出來彈劾魏忠賢,數落魏忠賢的罪狀。雖然這次彈劾崇禎並沒有理會,還再三寬慰魏忠賢。但聰明的人立馬就已明白,魏忠賢失寵了。
因為,如果崇禎真的像天啟那樣信任魏忠賢,這份彈劾奏章早就到了魏忠賢手裡,而魏忠賢的爪牙早就跳出來狠狠收拾這個官員,但為什麼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呢?
顯然是因為魏忠賢知道崇禎不信任自己,所以他有理由懷疑這份彈劾奏章會不會就是崇禎在背後授意的,這種背景下,他有怎麼敢跳出來耀武揚威呢?這不是自己找死。所以他只能跪在地上再三認錯。
經過這一回合的博弈,文官集團已經搞清楚魏忠賢不被崇禎所信任,所以他們自然要趁熱打鐵,於是各種針對魏忠賢罪狀的奏章一封接一封被提交到崇禎手上。
而此時,崇禎也明白魏忠賢就是個紙老虎,因為魏忠賢如果真如傳說中那樣權傾朝野,這些奏章剛被遞交上來時,就已經有人跳出來替魏忠賢收拾這些官員。總而言之,魏廠公忠心為國,豈容你們這些小人詆譭,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事實上,如果真出現這種局面,就是魏忠賢再怎麼跪在地上認錯,文官集團也不敢再遞交任何彈劾奏章,因為這些奏章恐怕以後都只會出現魏忠賢的案頭上,至於崇禎恐怕也不敢拿他怎麼辦。
但是,最後的結果竟然是,大家都在數落魏忠賢的罪狀,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替他說一句話,這種背景下,魏忠賢自然輕而易舉被16歲的崇禎“誅殺”。
-
9 # 電視劇裡看歷史
權傾朝野的魏忠賢,為什麼能被16歲崇禎輕鬆“誅殺”?其實這與大明的制度有關
大明是歷史上有名的太監王朝,除了唐朝末年的太監,明朝的太監權力之大足以笑傲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但是你知道嗎?明朝建國初期,太監的權力是被嚴格限制的,明太祖朱元璋為此還專門寫過聖旨教育後代,不過土木堡事變後,由於明朝的武將基本報銷,朝廷上沒有制衡文臣的力量,這些士大夫和皇帝的心思經常相左,於是明朝皇帝開始設立太監掌權,以掌握朝政
但是明朝太監的權力實際上也是受到了限制宦官本就是歷朝慣例,但是明朝的時候,太監的權力瘋狂膨脹,宮廷中設有司禮、內官、御用、司設、御馬等12監。惜薪、鐘鼓、寶鈔、混堂等4司及兵仗、銀作等8局,總稱為二十四衙門,各設專職掌印太監。
明朝太監權力來自於皇帝按照規矩,一般朝廷大事會由內閣商議,做出大概建議後上交給太監,太監給皇帝,皇帝在考慮是否同意這個意見,這就叫“批紅”,太監最後根據皇帝的意見蓋印,結果後面,皇帝逐漸不理政事,“批紅”的權力落到了太監的手裡,所以明朝太監的權力來自於皇帝,一旦皇帝不滿,太監的命令就沒有任何人會認可,這就是崇禎為何能輕易消滅魏忠賢的原因
回覆列表
當時魏忠賢的勢力遍佈朝野,不是那麼容易動的,彼時皇帝稱萬歲,他稱九千歲,勢力之大可想而知,清理起來需要不少時間,魏忠賢在崇禎即位後只活了三個多月,不算快也不算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