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視紀

    印度是有潛力成為超級大國的,但沒這個機會,為什麼這麼說?

    成為超級大國的幾個主要因素,印度都具備,比如國土面積、人口數量、自然資源和核武器。

    國土面積小的國家沒有戰略縱深,所以不能成為超級大國,而印度的國土面積排名世界第七,僅次於澳洲。所以從這個因素上看,印度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

    其次就是人口,印度2016年總人口已達13.26億,僅次於咱們,佔世界總人口的18%,並且以每年1.2的增長率增長,大有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趨勢。人口數量的眾多帶來的就是人口福利,在世界各國勞動力成本普遍上漲的情況下,印度數量眾多的人口也是印度的一大紅利。但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在所有大國中是最低的。

    其次,豐富的礦產資源能保證在緊急情況下不依賴外國,印度礦產資源豐富,印度的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印度的雲母出口量佔世界的60%,所以這個條件印度也具備。

    但需要注意的是,印度的大國地位和其擁有的工業水平嚴重不符,印度軍工業極其落後,其軍隊所用的武器裝備幾乎都依賴進口,這樣的惡性迴圈導致印度國內軍工的發展越來越差,而從來沒有任何一個超級大國像印度一樣過度依賴外國裝備,所以這也是印度的一大劣勢。

    其次,現在的印度之所以有一個較為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是因為西方國家認為印度目前的發展不足以對自己構成威脅,所以把印度當成一顆棋子,向印度出售先進的武器裝備。而當印度一旦出現成為超級大國的趨勢,必然會遭到西方國家的全方位制裁和圍堵,因為美國不會允許世界出現第二個超級大國。

    最後,印度國內腐敗的官僚體制和落後的種姓制度也註定了印度無法成為超級大國。所以說印度有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但沒有這個機會。

  • 2 # 與財為伴

    個人認為從目前清理情況來看,印度沒有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就算是有,也得是在中國的後面

    印度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國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位於亞洲南部,與周圍國家相比,算是屬於南亞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國家,其中印度人口已經超過10億人,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預計在不久的未來將會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國家。

    說實話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拿中國和印度相對比,因為印度和中國同屬四大文明古國,並且在60年前,中國與印度在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上非常接近,當時中國和印度僅僅是在文化、政治等方面卻存在較大差異。印度是於1947年取得國家獨立,而中國是1949年建立了共和國,國家才踏入了正軌。在此後的60多年,中國和印度的外部環境可是相差了十萬八千里,中國外部環境一直很惡劣,而印度在美蘇雙方都很吃香,在如此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印度的發展都不怎麼好,別說現在了。

    我們從圖1、圖2、圖3可以看到,中國和印度的差距是從改革開放以後逐漸擴大的,到2017年中國GDP總值為12.24萬億 ,而印度GDP為2.6萬億 。2017年華人均GDP為8826美元,印度人均GDP為1939美元。印度想要短時間想要趕超中國是根本不可能的。

    圖1 1960-2017年中國與印度人均GDP對比圖

    圖2 1960-2017年中國與印度GDP對比圖

    圖3 1960-2017年中國與印度GDP增長率對比圖

    目前印度存在許多問題:

    (1)失業和貧困居高不下

    失業和貧困是印度經濟發展的兩大痛楚。雖然歷屆政府都把增加就業和消除貧困作為執政的重要目標,但一直收效不大。印度的10億人口中有1/3文盲。

    (2)工業化程度低,發展滯後

    印度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經濟增長主要還是靠服務業的增長,服務業也主要是靠軟體IT產業,製造業還不強。工業化是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現在發展中處處都需要工業產品,而沒有工業還能夠發展,也就只有像香港、新加坡這樣地方小但是位置良好的貿易港了。

    (3)投資環境欠佳

    印度的能源供給嚴重不足,並且印度的電力狀況落後。工業最需要的就是電力,如果電力供應不足就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產出,最終降低企業的贏利能力。

    (4)民族問題、宗教衝突、種姓制度等

    (5)基礎設施落後

    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增長對國家的發展是重要的基石,如果國家基礎設施不足就會成為阻礙經濟關卡,影響各類公司的投資興趣,嚴重阻礙經濟發展。在印度,公路狀況極差,缺少高速公路,通訊不暢,電力供應不穩,能源嚴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礎設施的滯後影響了投資環境,嚴重製約了印度經濟的發展。並且雖然印度雖然有亞洲最龐大的鐵路網,但陳舊不堪,大部分是國家獨立以前殖民地時代建設的,很難實現現代化的運輸任務。

    另外,雖然印度存在許多問題但是其也是有自身的強項的

    第一,IT技術成熟,為世界各國服務

    印度的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印地語。由於印度共有1652種語言和方言,並且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達33種,所以學習英語成為了最好的交流工具,就成了普通話一樣,所以印度人同西方國家的溝通比較通暢一點。在印度班加羅爾這個地方,它的軟體工業是非常發達的,班加羅爾集中了印度軟體人才的35%,它創造的IT產值也佔了印度的三分之一,它已經形成了科技軟體服務中心。

    第二,人口紅利不減反增

    有資料表明未來印度的人口會超過中國,變成世界人口第一大國。與中國作為對比,印度人口的優勢會在未來的幾年展現出來,然而中國老齡化的趨勢日益嚴重。

    第三,印度可耕地面積世界第二,氣候良好

    印度雖然它的土地面積大約只等於中國的三分之一,但是印度的可耕地比中國可大多了。這也就導致了中國糧食需要進口,而印度是再窮也不愁吃不到糧食。

  • 3 # 水煮老牛慢火燉

    有人認為印度具有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的潛力,對此你怎麼看?

    俄羅斯、印度、巴西、當然也包括我們富饒、勇敢……擁有遼闊邊疆的神州大地,都具有發展成下一個超級大國的潛質。超級大國,是由其在世界上的軍事實力以及經濟能力來決定的……

    印度民眾特別熱衷於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要發展成為超級大國,對於這一系列問題尤其感興趣。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現在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已經排在世界的前列。印度作為目前的世界人口大國,也正逐漸向軍事大國在轉變。

    潛力最終要靠實力和能力去實現。印度是具有發展成下一個超級大國的潛力,但印度想要成為超級大國的阻力也真不小,首先不提外部因素,其國內因素就阻礙了印度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雖然印度的經濟發展較快,並且擁有核武器有著較強的軍事實力,部分科技發展也處在世界頂尖水平……

    但印度國內秩序相對紊亂,各教派對立嚴重、民族與民族之間也存在著尖銳的矛盾、邦與邦之間矛盾往往不可調和、全民文化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印度文盲人數佔到全華人口的一半。國內基礎設施落後……廁所問題,居然是世界嘲笑印度的話柄。

    國內種種因素已經限制了印度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儘管印度有成為超級大國這方面的潛力……

  • 4 # 嘯鷹評

    印度有沒有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的潛力?這方面嗎?自然是有的。

    一方面,成為一個超級大國,需要有足夠豐富的自然資源足夠長的海岸線,這兩方面印度是有的。

    第二方面,一個超級大國必須要有足夠大的領土和足夠多的人口。(超級大國之間的爭霸,必然導致世界經濟的區域化,然後你如果沒有足夠多的人口的話,你承擔不起全部的工業鏈,那麼你有什麼資格稱霸?

    第三方面,足夠的科技政治影響力。(印度的科技。....政治還行

    第四方面,足夠的文化影響力。(話說印度的種姓制度和這個用手擦屁股,實在不容易接受了。)

    第五分鐘,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軍事實力,可以說是前四方面都有了以後第五方面,那就是自然而然就有了。

    所以印度是有資格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的,就是有潛力,和能不能成為這是兩個問題了。

    (順便你能不能打贏那場戰爭,也是另一個問題。比如說德國兩次有資格成為超級大國。然後都被踹回去了。

  • 5 # 十三叔看歷史

    印度是具備這樣的潛力,問題的關鍵是這種超級大國的潛力能否轉化為超級大國的現實。看一下印度有著怎樣的超級大國的潛力:首先人口上,截止2018年初,印度人口13.4億(勞動人口約5億,男女比例失調),居於世界人口的第二位,按照現在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有可能很快就會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一個國家的所有的要素中,會勞動會思考的人是最活躍的因素,沒有了人一切也就沒有了價值和意義。其次經濟上,2017年,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印度的GDP為2.597萬億美元,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在科技領域軟體等行業發展迅猛。再次從面積上,印度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居於世紀第七位,南面就是寬廣的印度洋,海岸線全長約14000多華里,有著眾多港口,北部和東部是適合農業發展的恆河平原,沿海地區也有少量沖積平原。最後在軍事上,印度是事實上的有核武器國家,印度常規兵力在130多萬,海軍規模居於世界第五位。

    在看看劣勢:第一,民族和宗教上。印度的種族和民族十分複雜,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在這裡都能找到,北部的主要族群是雅利安人系(主要分佈於北部的印度斯坦族約佔印度總人口的46%,印度斯坦族支系眾多,大體可以分為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兩大類),南部的主要族群是達羅毗荼人,東北部是黃種人系。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特別是南部各邦,由於其是高原和山地為主(德干高原),歷史上印度北方的政權的勢力很難深入到這裡,這裡與印度北部在語言人種方面差異較大。宗教上,印度總人口中約80%以上的信仰印度教、其他還有伊斯蘭教(約佔總人口的14.9%)、基督教(2.3%)、錫克教(2.0%)、耆那教等,起源於古印度地區的佛教如今只在印度總人口中佔約0.8%,有的宗教之間矛盾很深,像伊斯蘭教徒和印度教徒就存在很深的矛盾。另外印度社會存在一個很大的“毒瘤”,那就是種姓制度,雖然印度並不是在歷史上唯一一個存在種姓制度的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等在歷史上也存在過),但是印度卻是最嚴重的一個。種姓制度在印度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種以血統決定身份高低和職業的制度人為地把人分成好幾等,印度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四等,婆羅門(僧侶貴族)、剎帝利(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吠舍(雅利安農民)、首陀羅(大多數為雅利安入侵時被征服的當地土著),不同種姓之間不能通婚,身份、職業世襲。另外在四大種姓之外,還存在數量很大的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地位最低的“不可接受的賤民”群體。雖然在印度獨立後,在法律上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種姓制度的思想在印度依然根深蒂固,特別是印度農村地區。

    第二,經濟結構上。在2017年,印度農業的產值佔其GDP的18%,但是國內卻有三分之二的人口與農業相關,生活在農村。貧富差距懸殊,2005年,其貧困人口約有5億多。與經濟發展相比,交通相對落後。據估計在印度生活著大約人數達8000萬的非定居流浪人口,主要是一些算命師、法術師、雜耍藝人等等以及一些遊牧民族群體。在一些農村地區,婦女地位低下,針對婦女的強姦案件屢有發生。

    第三,地理上的因素。以古印度(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為主的南亞次大陸在地理上構成了一個封閉的單元。北面是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西北部也有興都庫什山脈和幾個較小的山脈,東北部與緬甸有那加山脈,南面是寬廣的印度洋。但是上帝的設計並不完美,這個封閉的單元是“漏風”的,最著名的就是開伯爾山口(位於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國界上,是歷史上整個中亞通往南亞的唯一通道)。這個山口最窄的地方都沒超過600米,兩側的山高在60米到90米之間,終年可通行。就漏了這麼一點風,就要了古代這個四大文明古國(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之一的印度的親命。中亞的、西亞的、甚至歐洲的遊牧帝國和部落(比如歐洲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帝國)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就這麼呼啦啦地從這個山口進入印度了,越過山口後,就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以及大平原上數百個小邦國。我很納悶,為啥古代印度政權不在這個山口修築牢固的防禦工事。公元前16世紀,來自中亞的遊牧部落雅利安人透過的這個山口來到了印度,逐漸建立起了對北印度的統治,並建立了種姓制度,被征服的當地土著一部分變成了低種姓的人,一部分跑到了印度南部(達羅毗荼人)。

    此後近3000年中印度也沒消停,不僅內部邦國林立,像馬其頓人(希臘人)、大月氏人、阿拉伯人、突厥人等等都入侵過印度,在16世紀以後,歐洲的殖民者也來到了印度,最後英國取得了勝利建立了英屬印度。公元8世紀,隨著阿拉伯人的入侵,伊斯蘭教傳入了印度,德里蘇丹國 (1206年~1526年,由突厥人和阿富汗人軍事貴族建立)和莫臥兒帝國(1526年-1857年,由帶有蒙古血統的察合臺突厥人建立)時期,伊斯蘭教是國教,伊斯蘭教在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和恆河三角洲(孟加拉國)完成了宗教替代,成為了當地的主要宗教,這也為日後印巴分治埋下了伏筆。

    事實上1707年以後,莫臥兒帝國就陷入了封建割據的狀態。從1757年到1849年,英國最終征服了印度,分為英屬印度和土邦印度兩部分,英屬印度是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由13個省構成,當時東南亞的緬甸是也是其中一個省。土邦印度有700多個有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組成,他們是英國的附庸,受英國的嚴密監管。歷史上的大部分時期,印度都是四分五裂,後來英國殖民者把他們又捏合在了一塊,但是有的地方已經沒法捏合了,1947年,按照以宗教分治的蒙巴頓方案,印度分為印度教的印度和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包括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1971年,東巴基斯坦最終獨立成為了孟加拉國。倘若沒有英華人的到來,莫臥兒帝國之後,印度有可能最終會分成數個國家,是存在這種可能性的。

    古印度這個地理上的特點,相對封閉和“漏風”,使得印度在歷史上基本沒有產生雄霸天下的本土政權,本土政權統一印度的時間也很短(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曾短暫統一過印度的大部分地區),其他時間要麼四分五裂,要麼就是被外來政權入侵,這個地理上的特點也造成了後來伊斯蘭教的傳入以及後來的印巴分治。二戰以後,英國殖民者臨走時,雖然極力捏合,但是印巴矛盾太深,印巴分治後,雙方又因為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大打出手,仇是越結越大,原本歷史上的兄弟現在基本上是九世之仇的感覺了,雙方想真正徹底的和好在100年之內可能性都不大。巴基斯坦面積88萬多平方公里,人口接近2個億,也是事實上的有核武器國家,不要說印度想要世界建立霸權,就要想要在南亞建立霸權,巴基斯坦都是其重要的“牽制”力量。比如,日本、德國、巴西、印度為了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積極主張聯合國安理會擴容,而南韓(對著日本)、義大利(對著德國)、阿根廷(對著巴西)、巴基斯坦(對著印度)等國就牽頭組織國家反對。另外從地形上看,印度的心臟的地帶恆河平原(主要的農業區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北面和西北面都是高山和高原,又接近國境線,印巴爭奪的克什米爾所處的克什米爾高原地區,東南就是印度的恆河平原,西南就是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是兩者的戰略制高點,這也是雙方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很難讓步的一個重要原因。綜合以上因素,印度是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印度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大國,然而實現從大國到超級大國的這種質變卻真的很難,需要在科技、經濟、軍事等領域實現對全球的支配和相對領先地位。從印度的內部和外部因素來看,印度是具備這種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但是潛力終歸是潛力而已。

  • 6 # 這些歷史要讀

    目前,印度只能算是一個二流強國。當然,由於在南亞地區,除了巴基斯坦還有點實力外,其他國家都太弱了。所以,印度在南亞事絕對的霸主地位。

    目前,世界上公認的超級大國,就只有美國一個。而美國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超級大國,離不開強大的經濟、科技、軍事和文化實力。而這些,其實都是建立在人口和領土這兩項硬體之上的。美國的人口3.2億,世界第三;領土947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四。

    截止至目前,已經達到13.4億,在可見的將來,他們還將超越我們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因此,印度未來擁有更龐大的市場和更大的人口紅利。其次,印度的領土298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而且,印度的實際耕地面積比我們還大,理論上能養活更多的人。

    龐大的人口規模,讓印度的經濟總量相當可觀,去年gdp總量達到2.6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六。因此,無論從人口、經濟總量還是領土來看,印度都是大國。

    雖然,軍事上印度是世界第一大武器進口國,他們的軍隊基本上靠購買武器來撐場面。但是擁有核彈,還是足以讓印度屹立於世界軍事強國之列。

    所以說,印度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強大的。

    當然,即便如此印度離一流強國的距離還是相當遠。首先是經濟質量不高,雖然總量很大,但人均卻很低。而且將來還要面臨極大的人口壓力和社會矛盾。其次,國內民族眾多、宗教勢力錯綜複雜(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種姓制度的殘留等等。內部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時刻困擾著印度的發展。

  • 7 # 木春山談天下

    木叔和印度接觸還比較多,無論是政界還是商界或者文化界的朋友都有關注。所以對印度發展也有相對全面的瞭解。記得2年前去印度拜訪他們政府部門的時候,還專門和他們交流了印度崛起的概念。他們幾乎都信心滿滿。

    記得一位創新局的朋友說,中印情況很相似,崛起都不應該靠人口,而是靠技術。木叔明白他的意思,也就是說,不能靠低端勞動力,而是要靠高科技人才。這個觀點其實不新鮮,但一個事業單位的小夥子能有這樣的堅定的思維和認知還是不錯的。這也就是木叔想說的第一點,人才的重要性。

    很多人以為印度就是所謂的低端人口占優勢,但沒看到他們的科技發展中擁有巨大的人才庫。

    印度的科研人才在很多西方國家深造。對印度人,似乎西方人沒有那麼牴觸和敵視,也沒有像對我們這樣的防備和警惕。這可能源於印度人被西方殖民有關,也可能與印度目前的民主制度有關。

    畢竟他們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以人口來算),從來沒有軍事政變,特別是有“同行的襯托”(隔壁的巴基斯坦動不動就動盪或者政變),西方對印度的印象不錯。

    此外印度人才的優勢在於英語是先天基礎條件,他們和西方的溝通與交流,特別是思維差別並不特別大。這也是高科技人才發展的關鍵。

    舉個例子,印度的探月工程甚至探究火星的工程發展很快,這也成了印度高科技人才領域頂尖儲備庫。目前也就有中印日美等幾國有錢有能力做這樣的空天探索,俄羅斯都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個例子足以說明未來印度的雄心壯志,以及目前的發展狀況。這是成為超級大國的必備條件。

    第二是印度經濟發展速度很快。

    發展速度雖然不是唯一衡量經濟的因素,但速度對發展中國家而言確實重要。想想看,美國這麼龐大的經濟體在剛過去的第二季度GDP都增長了超過4%,如果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太低,怎麼可能發展?

    比如俄羅斯,這幾年的GDP不是負數,就是1-2%的增長,顯然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和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差距也在拉大。

    而印度這麼龐大的人口體量的國家,也是全球GDP排名第六的國家,這幾年的年均GDP增長都在7-7.5%左右。顯然說明該國經濟結果和發展水平是得當的,也說明該國政策是相對能促進經濟進步的。

    如果按照這個速率和模式,2030年印度GDP一項超越日本是可以預見。實際上世界銀行等組織已經這麼預測了!

    第三,印度的政治比較安定。

    剛才木叔也說了,印度是全球少有的第三世界國家裡沒有什麼軍事政變的國家。但是看看巴基斯坦,木叔不想多提,什麼樣子大家心裡都有數。

    再看看東南亞的緬甸、泰國等,時不時就會亂上一段。這樣的國家你說他會成為大國?真是笑話了。

    因此超級大國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國內要基本穩定。就算有抗議等風潮,也是民主制度下的正常表達,而不是改朝換代的騷亂或政變。比如蘇聯,雖然內部似乎也不穩定,高層鬥爭激烈,但外在表現的依然是平和。

    印度的這種政治穩定性,讓其未來成為重要的一極,乃至超級大國,是重要的保障。也是印度人比較自豪的一面。

    木叔說了印度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幾個方面,

    你怎麼看?

  • 8 # 圈淼淼

    印度現在就是超級大國,人口超級大國!

    但,要成為像美國那樣的超級大國,我也是呵呵了!

    印度在2020年成為超級大國”的所謂預言,與其說是印度前總統、“印度導彈之父”阿卜杜勒·卡拉姆在2007年7月25日卸任總統時,對印度的美好願望,不如說是給國大黨挖的坑。

    經濟上,莫迪再讓印度神牛拉西,也難於在40多天拉出超級GDP,成為超級大國!

    軍事上,缺乏重工業、缺乏自力更生,缺乏獨立創新。

    只靠買買買,缺乏獨立體系拼湊的萬國造,到確實是個萬國造超級大國!

    政治上,所謂的民主,迎合了西方佔壟斷地位媒體的吹捧,可謂哄死不賠命,先解決種性制度再說吧!

    不過印度的霸權主義,在其所在的南亞鄰國領域值得重視,算的上以大欺小的區域性霸權超級大國。最近在克什米爾,莫迪為轉移國內問題,利用吞併錫金的伎倆,在克什米爾蠢蠢欲動,確實值得我們重視!

    放眼世界,就讓印度原地踏步、在意淫中超級大國吧!符合印度和世界的利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米百元機千萬級別銷量,果真是小米的朋友,年輕人在用嗎?能玩遊戲嗎?體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