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進擊的百長
-
2 # 許永碩
我是中中國產業網際網路發展聯盟的特聘專家,從2017年開始研究產業網際網路。未來現在可以肯定的是,未來5年的風口將是產業網際網路,是傳統產業在網際網路技術的驅動下,實現產業的結構性變化,從而提升產業效率,未來在所有行業都會出現平臺型公司,而只要行業足夠大,這些行業的平臺型公司,都將是BAT級別的公司。
就比如阿里、京東最開始只是顛覆了零售行業;但隨著消費類網際網路的成熟,在消費網際網路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開始了藉助網際網路最佳化產業結構的嘗試。
比如以找鋼網為代表的大宗交易,也中馳車福、汽配貓為代表的汽車受市場,鮮易網的農產品等等平臺型企業受到資本、研究者的關注。而阿里、騰訊、京東、百度等公司也紛紛以自己特點進入傳統領域,比如菜鳥物流、盒馬鮮生的物流,京東的無界零售,都是消費類網際網路享傳統產業轉型的嘗試。
傳統行業,或者B2B是最近今年資本投資的熱點,從2017年開始託比網、B2B內參等傳統2B媒體開始越來越受到重視,而AMT依託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成立的清華長三角產業網際網路研究中心也組織了多場大型活動。都是產業網際網路開始受關注的重要訊號。
當然還有一些知名機構,比如盛景網聯提出來的產業路由器,其本質也是產業網際網路平臺。
產業網際網路比消費網際網路的技術門檻高決定產業網際網路採購的人的角色更加複雜
消費網際網路的客戶,一般買產品的人或者是使用者本人,或者非常瞭解使用者的需求;購買者的利益與使用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產業網際網路的客戶,通常購買者與產品的使用者不一致。比如對於一家企業而言,產品的採購一般是採購部門負責;而產品的使用者或者是產品研發部門、或者是產品生產部門,而對於貿易公司而言,產品的使用者是產品的銷售。而購買者的利益大部分與使用者或者公司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因為採購部門的利益與公司利益並不完全一致:採購部門很多時候並不是真正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傳統行業的網際網路化宣傳的資訊透明,是很多采購部門牴觸的。例外就是公司還非常小,公司負責採購的就是公司老闆本人,這樣的企業資訊平臺才有價值,但比例非常低。。
因為採購部門的考核點與產品的使用者的考核點是不同的,所以很多時候決定採購的部門,是需要採購與研發部門(或者生產部門或者銷售部門)共同做採購決策的。那麼單純的提供資訊的產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價值不大。決定透過產業網際網路採購的原始是什麼?
是平臺保證資訊透明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採購部門一定牴觸。
是平臺的聚合效應嗎?產業使用者對需求的差異性大,很難形成消費使用者的聚合效應。
因為產業網際網路採購角色比消費網際網路複雜,所以消費網際網路平臺單純做資訊服務,一方面阻力大,另外一方面網際網路的聚合效應很難形成。
產業網際網路的產品形態比消費網際網路複雜
消費類產品銷售出去,消費者直接使用,這個週期相對較短。
2B產品,使用者可能是在研發新產品的時候,需要找一些有獨特功能的產品,這樣才需要尋找新的供應商;這樣的產業網際網路平臺的資訊是有價值的。將來一旦產品研發出來,批次生產,這樣的產品的用量很大之後,使用者還需要透過平臺採購嗎?
2B類產品,使用者如果是產品生產部門的,如果只是單純的資訊服務,好像這種可能不存在。
2B產品還有另外一個維度需要考慮:有些產品是客戶定製的,有些產品是通用的,有些產業網際網路平臺上的資訊是產能(或者設計能力)資訊。
對於客戶定製產品,是沒有必要上純粹的資訊平臺的;
對於通用產品,其產品屬性與消費類產品類似,資訊平臺會有價值;這部分通用產品多是透過各種中間渠道銷售。
另外產能(設計能力)資訊,這部分資訊對接之後呢?
正式因為產品特點的不同,產業網際網路上的產品形態要複雜的多。
產業網際網路平臺要解決企業的難題
網際網路開始顛覆傳統產業,就一定要解決這個產業內的難點。
而網際網路創造價值,一方面是改變資訊流的速度;一方面是透過匯聚效應;或者透過工具降低了使用者門檻(比如專業的採購需要對行業非常熟悉,使用了工具就可以讓沒有經驗的人可以採購)。
只有瞭解的產業內的痛點,才能根據網際網路的特點,才能形成產業網際網路平臺價值。
對於消費網際網路而言,平臺提供者,本身就可以是消費品的使用者,自己就可以代表一部分需求。所以對於消費類的平臺,可以沒有行業背景的門檻。而對於產業的平臺,如果不在一個領域工作過,根本不知道行業的問題、行業的圈子在哪裡,如果不懂傳統的產業,貿然進入這個領域,基本不會創造價值。
現在看到的可以做出模樣的產業網際網路平臺通常都有一些產業背景。
我曾經去網築集團(收購了旅程點上)參觀過:
綠城電商最早就是綠城地產的採購部門;因為綠城地產有非常強的地產行業選擇產品綠城電商B2B平臺是透過行業內採購能力共享而成為平臺。
成為電商平臺之後,利用金融槓桿可以創造價值,這時平臺上交易量增長可以創造更大的金融價值,這個時候綠城電商可以放棄掉中間差價,做大規模。
所以產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的瓶頸在行業經驗。
傳統產業藉助產業網際網路升級路徑這個升級途徑主要包括6步:
1、分析產業,畫出產業地圖;
2、尋找價值創造點;
3、建立規模優勢;
4、建立服務的基礎架構,搭建服務平臺;
5、構建全新產業生態;
6、利用資料創造價值。
1、畫產業地圖
一般而言,在做產業網際網路轉型時,第一步是研究產業,瞭解產業地圖;很多初創型比較成功產業網際網路公司,在發展初期都做了產業地圖。而一些比較成功的企業轉型做產業網際網路的公司,在轉型之初有的做過產業地圖,而有一些是無意中走出來的,雖然最開始轉型時沒有做產業地圖,但在轉型的過程中也都做了產業地圖。
產業地圖主要的目的是:研究產業,找到產業邊界;研究密切相關的產業,也找到這些產業邊界。同時尋找現有產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痛點。
透過痛點,尋找產業互聯的入手點。
透過產業邊界的劃分,尋找可以藉助網際網路打破的邊界,可以是地域邊界,技術邊界,產品邊界,市場邊界,產業邊界等等。找到網際網路可以打破的邊界,以及打破邊界後,是否能夠在擴大規模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分工,是否可以進一步提升效率。
透過產業地圖的描繪,找到未來產業互聯的路徑:透過痛點,形成新的業務,透過打破產業邊界擴大規模,透過產業融合進一步社會分工,透過社會分工進一步擴大規模,並實現進一步的社會分工。
2、尋找價值創造點
產業互聯需要的是規模效應,但如何快速實現規模效應是最困難的,所以產業網際網路的第一步是最難的。
產業互聯一定要創造價值,經常講的一個觀點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業務,一定有使用者願意付費購買這個服務,但為了擴大規模,這個業務可以降低價格,或者免費來提供服務。
如果沒有使用者願意付費的服務,通常價值不大。
有價值的服務,有多方面,比如供應鏈的最佳化服務,供應鏈金融,資料分類,利用物流的規模效應提供的物流服務等等。
在選擇的案例中,漢威電子,早期的價值點是高性價比的氣體感測器;找油網為加油企業提供的軟體,可以幫助企業主監控司機的加油,避免司機在加油環節的暗箱操作,中馳車輻早期的零備件的管理賦能。
尋找價值點,可以透過供應鏈理論尋找行業痛點,可以從現有的服務痛點入手,還可以從供應鏈金融,B2B的資訊透明等角度入手尋找。
3、建立規模優勢
網際網路具有規模優勢,根據梅特卡夫定律,連線的價值與連結數量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網際網路連線數量越大創造的價值就越高。而且網際網路的邊際成本特別低,使用者量越大,單個服務的成本越低。
網際網路具有天然的壟斷性,網際網路的規模效應特別明顯。在達到極點之後,網際網路創造的價值會急劇增加,必須建立規模優勢。
而價值創造是建立規模優勢的基礎。
在規模優勢的基礎上,透過快速迭代建立壟斷的優勢。
在這個環節,為了建立規模優勢,通常需要藉助資本的力量,將有價值的服務,用低成本的模式讓更多的使用者體驗。比如滴滴早期的價格補貼,就是為了建立壟斷的規模優勢。
4、建設基礎設施
借鑑服務行業的特點,全國性的服務行業,通常需要有基礎設施,比如電網、移動通訊、銀行等等的服務機構,都需要建立基礎設施,比如電網,通訊網,還要建立相關的服務網點。銀行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務網點。
隨著雲計算的推廣,IaaS也需要有基礎設施。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物聯網平臺,SaaS軟體都算是一種提供服務的基礎設施,都需要建立。
這個過程通常都是建設基礎設施。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通常也需要藉助資本的力量。
建設基礎設施的過程,也是向服務轉的過程,透過基礎設施,將服務產品標準化、規範化,可以量化。
基礎設施是建立核心競爭力最關鍵的步驟,當服務的基礎設施建好之後,基本上壟斷地位就建立了。競爭對手很難再建立新的基礎設施。
5、基於基礎設施搭建生態
新生態,就是在新的規則下,建立的繁榮的,可以閉環創造價值的環境。
在基礎設施建立後,就要在新的平臺上建立規則,新規則意味著商業模式創新,新的分配機制建立。
同時,在新生態下,形成不同角色的互動,角色越多,社會分工越細,在產業融合之後的新的社會分工,也是在這個階段完成。
6、利用資料創造價值
在產業互聯之後,會沉澱大量的資料,資料之間的關聯性逐漸被挖掘出來,利用資料關聯性,建立更豐富的資料模型,創造更大的價值。
透過資料積累,可以沉澱出智慧,透過人工智慧實現解放人的腦力勞動,利用人工智慧工具實現腦力勞動的社會分工。
而第二步到第六步是可以迴圈迭代逐步發覺更多的價值點,進一步擴大規模,在基礎設施上增加更多的服務功能,打破更多的行業邊界,實現更大規模的產業融合,生態角色更加豐富,進一步實現社會分工,積累更多的資料,創造更大的價值。
-
3 # 實體經濟守望者
問題好!有前瞻性,我是一名創業者,我來試試回答。
未來五年,網際網路風口會出現怎樣的變化?我認為:
1,傳統的實體產品或服務都會透過網際網路展示,銷售產品。(廣告收入增加)
網際網路是一個工具,透過網際網路的搜尋,尤其的移動網際網路普及,大大提升的產業的效率,從認識,解答,服務,到埋單,一系列的流程都可以透過網際網路直接解決,從工廠直接到消費者。
2.衍生出更多的平臺化公司(分銷收入增加)
吃喝玩樂,衣食住行,例如每天吃的新鮮類,蔬菜肉類,都在手機下單結算,一小時到家,無人餐廳,新零售,社交電商,分享經濟,分銷裂變模式,使得這些平臺型公司更普及。
3.娛樂遊戲短影片型別(會員付費增加)
一款遊戲,一出電影,喜歡KTV的歌迷,還有短影片的娛樂,消費群體正在日益增長。
4.人工智慧資料化型別(科技產品提升效益)
全民已經進入大資料,資訊化時代。AI技術應用會更加廣泛普及,例如機器人,智慧產品,更多地融入平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萬物互聯,會更加接地氣。
5.共享平臺型(降低成本)
按需使用,按需聘請。無論是使用服務,使用產品,企業的人力資源人力都在共享運用。
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敢想敢做,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現在跟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每天都會因為科技的進步,每天在改變,因此我們現在開始 just do it。
回覆列表
未來五年內的“風口”將出現在傳統行業而不是網際網路行業,在快時尚、食品領域將湧現出更好的高品質中國品牌。
放在更大的格局看,其實是網際網路行業的超級紅利正在消退,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越做越重;而那些轉型成功、掌握了網際網路的工具、方法論和價值觀的傳統企業,正在爆發出勃勃的生命力。
中國消費大升級
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被公認為資格最老、影響力最大,居然一口氣辦了30年!據前社長劉東華回憶:當年取名“企業領袖”時還被思想保守的有關方面質疑過。時至今日,企業家是國家寶貴財富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作為傳統企業網際網路+轉型的第一實戰社群“入口會”創始人,我也受到邀請到場觀摩。活動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1200多名來自傳統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的企業家和從業者出席了會議。現場場面極為火爆。尤其是京東集團創始人、執行長劉強東的主題演講,引起了許多人的思考。
當時主持人問:“創業投資大潮的火爆之後,中國出現了股災。有人說寒冬到了,或者說泡沫破滅了,您認為下一個“風口”在哪呢?”
劉強東回答:“風口可能不是在網際網路而是在傳統行業。比如服裝鞋帽行業應該可以做出來華人喜歡的快時尚品牌;在食品行業,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這個行業未來五年也能夠湧現出一批令消費者放心的食品品牌。”
這一點我非常認同。現在,中國正在發生一場舉世矚目的消費大升級。已經富起來的華人民不再只需要低質低價的商品,而是蛻變為高質高價的追求。不信你看看,每年華人海外採購是六七千億,而且一直在增長!
實際上,海外血拼、出境旅遊、輕奢盛行、網際網路品牌崛起,都是中國消費大升級的深刻對映。再看看日本、南韓、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都經歷過類似的過程,這不是以人的意志來轉移的。
為什麼說風口在傳統行業?
這場消費大升級,甚至被世界認為是下一個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現在,主流風險投資、許多先知先覺的大家都在看網際網路品牌的機會。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大升級中,誕生一批百億市值級別的公司毫無壓力。
可悲的是,雖然華人民已經富起來了,但我們的許多基礎服務都還做的很差,譬如劉強東講的服裝鞋帽、食品。當然,許多公共服務也做的很差,比如千夫所指的水、空氣等等。
譬如,前不久西班牙服裝巨頭Zara創始人超越比爾蓋茨成為新全球首富。他40歲創業,資產800億美元,過去十年股價增長570%。日本服裝巨頭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也是日本首富。這兩大品牌在中國攻城略地,開了一家又一家。深受年輕人和中產階級歡迎,也賺得盆滿缽滿。
對比強烈的是,中國的大批本土品牌服裝鞋帽卻在一個個破產,在百貨商場的門店也在大批關門大吉。這說明什麼?很簡單,產品不夠好!這個意思不是僅僅包括商品本身的品質,還包括了服務、體驗、運營效率等外延。
再說食品。央視和全國媒體一次又一次的曝光各種食品安全事故,真相一次又一次讓普通老百姓咂舌,也讓大家的信心降到了谷底。比如,從香港到澳洲,再到美國,多少華人不辭辛苦再扛奶粉回去,甚至引發了當地居民的嚴重不滿。每次我看到這一幕時都覺得丟人,你以為我們想啊!
反觀傳統的優秀食品企業,活得非常滋潤。譬如最近被刷屏的老乾媽,全部現金拿貨,年年在貴州納稅第一,也不上市,甚至被海外當成“來自中國的調味奢侈品”。又譬如,在海外享有盛譽的李錦記,多年的老字號。
從Zara、優衣庫到老乾媽、李錦記,這些都是傲嬌的網際網路人嘴裡的“傳統企業”,可人家活得一個比一個好。
一句話,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消費正在大升級。而基礎性的商品消費並未被很好滿足,這就是商機。
網際網路是工具,需要深度融入實體
放在更大的格局看,其實就是網際網路作為工具,起步階段的紅利正在消退。
如今上至《新聞聯播》,下至土老闆,“網際網路思維”紅得發紫。用網際網路的技術、思想和方式,去改造乃至重構(注意不是顛覆!!!)一切行業,是中國經濟最大的亮點,也是新增長點。這股浪潮的強勁衝擊,產生了用網際網路思維賣手機、做房子、賣煎餅、情趣用品…
現在,“網際網路思維”似乎成了一個點石成金的咒語。部分網際網路業者從傲嬌到傲慢,也引起了大量傳統人士的反感。對新事物先神化、再異化、最後妖魔化,是中國傳統。平心而論,網際網路之於當下中國,仍是一個最大的正能量!關鍵看你怎麼理解。
“我覺得,當時移動網際網路出來以後都說會改變一切,但是回過頭來走到今天再看移動網際網路,目前也還是新聞、資訊、社交、電商、遊戲。這跟PC時代相比,並沒有出現超級巨大的、徹底的革新性改變。”劉強東坦言。
我在今年4月18日的年度培訓公開課“重創新”北京站中第一次提出,網際網路分為三個層次:1.0,網際網路是一種“連線”的技術工具,帶來了行業層面的高速發展,此之謂網際網路行業。2.0,網際網路是一種通用的先進方法論,帶來了產業層面的轉型升級,此之謂產業網際網路。3.0,網際網路是一種新商業文明的價值觀,推動了透明、分享的社會大變革,此之謂社會網際網路。
現在,中國網際網路經歷了1.0的沸騰十五年,開始走向2.0,也就是這兩年紅得發紫的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3.0涉及到社會體制變革,此處不宜展開多談。你可以清晰的看到,網際網路新增人口下降、包括BAT在內的巨頭們增速放緩,超級紅利正在消退,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越做越重。
而那些轉型成功、掌握了網際網路的工具、方法論和價值觀的傳統企業,正在爆發出勃勃的生命力,譬如華為賣手機已經超過網際網路思維的代表小米,海爾十幾萬人也已經轉型成功。這說明了什麼?
劉強東認為,“我想,最後的推動力一定還是來自於生產效率提升的變革,包括零售模式從過去的小商品市場到超市到連鎖店到今天的電商,所有背後的推動力都是來自於供應鏈成本的下降和供應鏈效率的提升。”
這就對了,這才是網際網路+的本質。網際網路+不是顛覆,而是融合。當連線紅利下降之後,還是會迴歸到商業的本質,生產效率的提升。以過去兩年大火特火的O2O為例,網際網路思維們靠融資燒錢補貼,結果資本寒冬一來,補貼下降,立馬大批死掉。
【結束語】
因為一個企業家的價值,不只是吹捧自己的公司好、所在的行業好,好好好,好得不得了。而是敢言人之不敢言,說出自己的遠見,讓更多人因此受益。這才是一個企業家應有的社會價值、應有的思想力。
企業界大咖為傳統企業開“藥方”看清方向 順應趨勢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近10年,網際網路對各行業的影響,就像雨水滲透大地,由表及裡。網際網路是一種大趨勢,這種趨勢會取代傳統企業過去引以為傲的優勢。傳統企業在轉型升級中最重要的就是看清方向,放下過去的成功,順應趨勢。
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PC網際網路時代,所有的東西都是標準的,百度只要把技術做好了,使用者自然而然就來百度搜索。但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不是這樣。當前,蘋果公司、騰訊、阿里都著力構建自己的生態系統。百度不能僅僅靠技術,也要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這是行業趨勢,也是市場需求。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無論是哪一類企業,都應當思考將來網際網路會對我們的企業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是利用網際網路進一步轉型升級,使企業更具競爭力,還是單純使資訊更加流暢,或者就把網際網路當成一個工具,維持過去傳統的作業模式。這是需要思考的。
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移動互聯時代,電腦業務不行了,這是大趨勢。為了應對趨勢,聯想的辦法是“拐大彎”。“拐大彎”的實質就是企業要把重要緊急的事化為重要不緊急的事,說白了就是面對趨勢,提前佈局,及早應對。
專注做事 堅守本業
均瑤集團副董事長、Quattroporte王均豪:上世紀90年代初,均瑤進入乳製品行業,市場份額曾達到全國前十。後來,很多人看到商機,蜂擁而入,全國湧現了上萬家乳品企業,並開始打價格戰。公司當時把純牛奶領域讓了出去,一直等到危機過去,這幾年均瑤才開始發力,但每年業績都能翻番。事實證明,耗得住才有成長!
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不過,專注也是相對的。當公司是十幾個人的小公司時,做事情必須要在非常窄的領域做得非常紮實,但是,當企業體量大到一定程度時,要做的事情就變大了。
變大的事情還能叫堅守本業嗎?李彥宏的理解是,百度不管是做金融還是保險,都用構建生態的方法來做。百度會為這些業務提供大資料、雲計算等資源支援,但真正專業的金融業務會讓專業的人來做,這也是一種專注。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堅守本業也不意味著固步自封。蘇寧擁抱網際網路後依然堅守零售主業,在對零售業務進行改造時經歷了兩個階段,即‘+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前者是將線下資源和能力拓展到網上,後者是融合後再改造和最佳化線下流程。同時,蘇寧開放入口、出口和介面,構建一個完整的零售生態圈。
把握機會 打造特色
銀泰集團董事長沈國軍:傳統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在哪裡?每個企業肯定有自己的認識。我認為,新實業、新消費、新農村、新生態幾方面會有更大的發展。
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如果有風口,不一定出現在網際網路領域,很可能出現在傳統領域,因為問題最多的行業也將是機會最多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