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趙哥
-
2 # 智慧奶奶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來看一下什麼叫“欺負”。
“欺負”,漢語詞典標註的解釋為:指的是用態度、動作、言語等對對方的身體、精神造成傷害的一切行為的統稱,指欺詐、違背;壓迫。
我們現在從上述給“欺負”界定的這句話中,提取一下關鍵部分:用態度、動作、言語,對身體、精神造成傷害。這樣一提取大家都明白了,談到孩子受欺負,孩子一定是身體或精神受到了傷害,沒有造成傷害就算不上受欺負。
為什麼要這樣分析呢?因為這樣分析便於下面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從上面的分析可看出,平時,小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出現的一些小打小鬧、磕磕碰碰,只要沒有對孩子身體或精神造成傷害,就談不上受欺負。
當然每個孩子由於受遺傳因素、成長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孩子的性格不盡相同。有的孩子雖然年齡大,如果性格比較靦腆的話,即使年齡小的孩子推一下、打幾下也不敢還手;相反,有的孩子雖然年齡小,由於外向性子急,在與小傢伙玩耍的時候,處於佔有或保護自身的利益,或稍不如意就對對方表現出攻擊行為。
當孩子推、搡、拉、拽,甚至動手打對方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明智的家長會阻止、批評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一部分家長,由於過度溺愛孩子,即使知道是自己孩子的不對,總是以各種理由為自己的孩子開脫。就像題主說的這位孩子的家長說“孩子小呢”,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上面說的這對父母是一個只會溺愛孩子,而不懂教育的家長。確切地說這對父母不僅僅是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還是一個非常護短的家長。
對於這樣不明事理且護短的家長,應該怎麼辦呢?竊以為最起碼要做到如下兩點:
1、果斷指出對方孩子的行為是錯誤的
當孩子被對方孩子打而不敢還手,對方父母又以孩子年齡小為自己孩子開脫的時候,你先別迴應對方父母,可以蹲下來跟對方孩子說:“小朋友,你打人是不對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應該友好,不能動手打人喲,打人的孩子不可愛,你打人下次對方就不跟你玩了,沒有朋友的孩子多孤單呀?來你們兩個拉拉手,他繼續跟你一起玩。如果你能向這個小朋友說聲對不起更好。”相信,你這樣一說對方父母也會感到不好意思的。
前不久,在小區門口遇到這樣的事情,幾位媽媽都帶著孩子在小區門口玩,玩著玩著一個孩子用球砸了另一位孩子,被砸的孩子頓時哇哇大哭起來,對方的媽媽不知道沒看見,還是故意不理會而無動於衷,可是這位媽媽卻訓斥孩子說:“哭什麼哭,能砸多疼。”看到這一幕之後,我真的為這個孩子擔心。
這裡提醒大家,當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打的時候,一定要像上面我說的這樣做,儘管只是說幾句話,但是意義卻非常重大。一方面給對方不明事理的父母做了個榜樣,同時既讓自己的孩子有了安全感,又教孩子如何明辨是非。
2、委婉告訴對方父母教育孩子要從小做起
雖然孩子年齡小打不壞,也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造成上面傷害,就因為對方父母過於袒護自己的孩子,建議你當著對方父母的面果斷指出對方孩子的行為是錯誤的。如果在你說的過程中,對方父母沒有任何迴應的話,最好對對方父母不要寬容。
儘管上面已經當著他們的面指出了他們孩子的行為是錯誤的,這裡還要對對方父母重申一下,以表明自己的觀點。讓他們知道孩子的行為不對,並說明樹立孩子的三觀要從小開始抓起,要讓孩子從小就有是非感。
這裡要提醒注意的是:無論對對方孩子還是對對方父母說話時,不僅要注意方式,還要注意說話的語氣,以免發展成為家長之間的衝突。要知道自己沒有訓斥別人孩子的權利,更沒有指責對方父母的權利。表達方式正確說話有技巧,說出來的話綿裡藏針,有滲透力;不會說話的人,明明沒有多大的事都能引爆炸藥,弄得一發不可收拾。
總之,像上面說的這樣的情況身邊比比皆是。當孩子被打時,家長不同的態度對孩子影響很大。第一種情況,如上面說的這個被球砸的孩子,孩子被砸本來心裡就很委屈,自己的媽媽不但對孩子沒有安慰,還反過來訓斥孩子,這樣孩子就會失去安全感,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傷害。第二種情況,孩子被打對方沒有任何表示歉疚,家長立即站起來給孩子撐腰,指出對方的錯誤,並教孩子如何明辨是非,這樣做孩子既有了安全感,同時也學會了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
3 # 家庭教育島
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無論對方是大是小,都要讓孩子學會以下幾點:
1.告訴孩子自己的身體很珍貴,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如果不小心被欺負導致出血或任何一個部位疼痛都要告訴大人。
2.如果覺得是對方故意欺負Ta,要嚴肅的告訴對方自己很生氣,因為把自己弄疼了,希望對方道歉。
3.在未造成身體傷害的情況下,如果對方不道歉,大人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感受,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比如說“很生氣、很失望、很傷心、很難受、”等,並表示自己看到Ta這個難受和傷心了。只要有了大人的安撫,孩子很快會走出這種情緒
4.大人可以去跟對方家長要求孩子道歉,但如果對方找各種藉口不配合,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跟對方論理甚至吵起來,直接帶孩子離開,既然努力過還是無法改變最好是立即離開負能量。讓孩子看到你平靜的處理事情好過讓孩子看到你跟別人吵架,要透過自己的言行讓孩子知道如何平靜面對衝突,同時也要讓Ta知道雖然努力過,但是事情不一定會按照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這個時候走出來離開衝突是最聰明的選擇,不要讓自己變得跟別人一樣的素質。
5.如果受傷了,就要保護好現場並報警處理。
-
4 # 浮塵微草
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吃了虧了,作父母的自然心疼,但切忌要冷靜。如果一時衝動,就會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後果不堪設想。前幾年,我們縣城的一位母親就做過這樣的傻事。她的女兒被同學撓破了臉,她氣忿不過,替孩子出氣,去學校把那個小女孩的臉給撓破了,且弄了三條較深的傷疤。結果人家報了警,這位母親為了躺禍不得不逃到了外地,落得有家難歸。
本來是一件小孩子之間打鬧的小事,結果因為不理智讓之擴大為故意傷人案件,真正應了那句“衝擊是魔鬼”的話。事後後悔有何用呢?
所以在孩子被欺負後,家長一定要理智冷靜。孩子吃了虧,如果沒有受到多大的傷害,就沒必要興師動眾,將小事擴大,將事態升級。可以先向孩子瞭解情況,然後向班主任反映一下情況,讓班主任出面教育一下即可了事。
如果孩子受到了大的傷害,需要對方家長出面才能解決,也應該先與校方取得聯絡,讓班主任出面協調解決,較為妥當。總之,面對小孩子之間的矛盾,父母應該保持一個高姿態,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問清原因,瞭解真相,妥善解決。
其二,在孩子被欺負、受委屈後,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訴說,耐心地安慰孩子受傷的心靈,減輕孩子心理負擔。傾聽的目的不但是弄清事情的原委,以及是非對錯,更主要的是充當受委屈孩子的避風港,讓孩子畏懼、不安、傷痛的心透過其宣洩、傾訴得以緩解、甚至消除。
此時父母切忌訓斥孩子,給孩子冠上“沒出息”、“窩囊廢”、“活死人”的標籤,然後就將此事拋諸腦後,如同什麼事也未發生過。那麼,以後孩子受到別人的欺負後就再也不會告訴你了。要麼自己憋在心裡,默默承受——這會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要麼孩子自行想辦法解決,或尋找一些無賴做靠山,或自己結交那些不三不四的狐朋狗友,最終變成欺負別的孩子的小混混。
其三,父母不可替孩子撐腰,壯大孩子的膽量,一味地鼓動孩子去報復對方。孩子被欺負了,作為父母有必要了解事情的真相,除了傾聽孩子的傾訴外,也應多方打聽事情的前因後果,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明辨是非,從面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正確地引導、教育孩子。若是對方的原因,而對方是出於無意,僅僅是互相之間的嬉戲打鬧有些出格、過分,或不小心、不謹慎,就應教育孩子學會寬容,去諒解對方,接受對方的道歉。
若是自家孩子的問題,也不要回避,不能因為心疼孩子吃虧而護短,應客觀真實地指出孩子的問題,讓孩子正視並改正。
其四,針對孩子瘦弱膽小常吃虧的現象,父母要陪伴、教育孩子加強鍛鍊,健壯體魄,培養孩子勇敢無畏的底氣和信心。告訴孩子不要主動惹事,但也別怕事,要學會自我保護,學會遇事求助保護。
其五,就是要教育孩子學會為人處事,搞好和周圍同學的關係,多交朋友,相對而言,人緣好、朋友多的孩子,很少被欺負。因而家長要鼓勵孩子寬以待人,多交朋友,這樣既會避免孩子受他人欺負,也利於孩子的日後社交和發展。
-
5 # 風向之初
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無論那個孩子比自己孩子大或者小,都是一樣需要冷靜處理,因為兩個孩子都在身邊看著,你的行為也許在孩子心裡留下深刻印象。
舉個例子吧,遇見一個孩子媽媽,每天去接孩子放學時,都會走一段逆行路,這樣可以減少很多時間回家,但是有次孩子說,不能逆行,老師說的,一是有危險,二是給順行的人造成很多不便。
這個媽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以後來,她接孩子寧願繞遠一點的路,也不會再在孩子面前走逆行路了。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大人們的正確引導,能給孩子起到積極作用,溫和的解決兩個孩子的摩擦,是正確的。
很多孩子的行為是無意識的,並不是出於什麼目的,家長要正確的引導,不要有強制的行為,如果行為過於偏激,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眼裡,以為那就是正確的,你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你,如果到這種程度就難辦了。
還有個例項,一個媽媽對孩子非常嚴厲,孩子一不聽話,就用手擰一下,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見不得人的行為,更別說對待天真的孩子了,以至於,她的孩子對待別的小朋友用冷不防的招式,出黑手,那一刻覺得這個孩子不再是天使啦!
每個孩子眼裡的世界都是美妙的,家長眼裡有Sunny,孩子們才會看到,讓孩子覺得世界是溫暖的,人與人之間付出愛,才能得到愛。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有一雙靈動無邪的眼睛,關鍵在於怎麼引導。
-
6 # 希希媽媽要努力
孩子被比自己小的孩子欺負,從這件事上來說,孩子無論大小,被欺負當父母的都特別心疼,可是為了讓孩子以後不被欺負或者不欺負別人,家長這時候的處理方式相當重要。
首先,小孩子相互打鬧是正常的,有的家長會說,不和他玩啦。我們應該瞭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再去判斷我們該怎麼處理。一般小孩子之間都是今天打架,明天就忘記又和好的節奏。
其次,我們先慢慢詢問清楚原因,看看哪方過錯多,然後在處理一下,告訴老師,讓老師處理,或者如果實在那孩子太調皮,保持安全距離,如果在欺負自己孩子,家長需要出面可以和調皮孩子好好的聊聊,但是要以平和的心態。畢竟兩個孩子還需要天天見面。
-
7 # 婉婷姑娘
和孩子聊聊,問問心裡有沒有委屈,如果委屈了,就告訴孩子,下次躲開這個孩子,因為他年紀小還不懂禮貌,如果孩子說沒關係,那也表揚他有涵養,有禮貌,懂謙讓!作為獎勵給孩子一樣最想要的禮物或者是旅行!或者愉快陪伴逛街購物!
-
8 # 假癱頑強的生命力
:我教孩子去打架,先動嘴,後動手,裁判對錯全不管!世上並無公正人,單打獨鬥搶先手!今後世界人吃人,不兇不狠不殘忍,死!
-
9 # 軍歌大叔
孩子就是孩子他的舉動並非是有意傷害、成人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孩子的打鬧我個人認為不可取、當然引導孩子的行為是家長該做的事、一味放縱這種野性是不對的。
-
10 # 意中她mrs
1,適當反擊
所謂的反擊並不是讓孩子去參與打架,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讓他總是在謙讓,如果自家孩子沒有錯誤的話,當然不可以讓他認錯。但是假如真的是他做錯了,父母也不要包庇。
2,讓老師介入
在孩子被欺負時,由於家長無法直接的介入孩子們的糾紛和爭執,最好的方式是告知老師,整頓班級風氣也是老師的指責,學生們都聽老師的話,所以家長可以和老師取得聯絡並且反應情況,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
3、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家長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正確引導孩子的感情,展現正確的社交榜樣,教育孩子寬容和自我保護,特別的父母也應該自己原諒。 最後,雙方的父母在使孩子們感情安定後,可以參與一起處理事情,指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管什麼時候,孩子受欺負了,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正面的安撫,孩子受欺負沒關係,關鍵是父母從小要教會他怎麼去處理。那麼你家孩子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呢?你又是怎麼做的呢?
回覆列表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與同伴交往的機會越來越多,在家裡可能是唯我獨尊的小寶貝,但在小區和小朋友玩的時候,樓道里的相遇中、或者上了幼兒園之後,都不可避免地要試著與別的孩子打交道……。
個性好強與嬌弱的寶寶之間,就出現了交往中必然出現的問題:爭執甚至是捱打,這時候,該怎麼辦? 孩子為什麼捱打?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最容易被“壞小子”們欺負。 他們可能比其他孩子脆弱、缺乏自信,也可能比同齡人更聰明或者更笨拙這些都會讓孩子顯得與其他孩子不一樣,從而成為被欺負的物件。
·小社會“暴力”初體驗我的女兒今年五歲,上幼兒園中班,一段時間以來,她不願去上幼兒園,後來她才告訴我是因為在班上有個別小朋友經常欺負她,如搶走她的文具、故意絆倒她等。而幼兒園老師又不可能完全杜絕這種現象。
這種現象在幼兒園中是比較常見的,但家長不能認為這是小孩子間一般的打鬧而聽之任之,因為孩子的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對他今後待人接物的方式和個性有很大影響。 專家指導:被打後如何應對? ·及時判斷孩子是否受欺負對於父母來說,最難過的事情之一就是發現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其他人的欺負。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又能夠對孩子說些什麼呢?如果懷疑孩子受到了欺負,首先要弄清事實真相——你的孩子是受欺負者嗎?不幸的是,孩子們往往不願意主動地向你透露這個情況。 孩子們之所以不願意告訴父母或讓父母牽扯進來有很多的原因。
那些欺負別人的孩子往往把一種羞恥感灌輸到這些受到欺負的孩子心中。這些孩子或許認同了別人給他起的難聽的綽號,或許認為他們應該自己來處理這件事情。此外,影響孩子們說實話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孩子們對父母可能作出的反應沒把握。
如果孩子們擔心父母得知事實後,可能會有過激的反應;或者認為父母已經有一大堆讓他們難纏的問題了,不想再給父母增加負擔,他們往往就會保持緘默。要能及時觀察和判斷孩子是否受到欺負,應當注意哪些潛在的徵兆呢?身體徵兆1、傷痕與淤紫孩子們通常容易被劃傷、擦傷或碰得淤紫,但如果你孩子身上的傷多於正常發生的數量,你可能就要探究一下原因了。
你的孩子可能覺得承認自己受到欺負是一件十分難堪的事,但受到身體侵犯是不可容忍的,你需要弄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2、撕壞的衣物許多孩子都喜歡把自己最喜歡的襯衫撕去一塊兒,或在牛仔褲的膝蓋上扯一個口子以表現新潮。
但是,如果這種現象多於正常追趕時髦的狀況,那麼這就有可能是孩子正受到身體侵犯的一種跡象。 3、頭疼、肚子疼經常抱怨頭疼或肚子疼也是孩子可能受到欺負的一種跡象,尤其是發生在孩子就要去上學之前。
這兩種症狀都有可能是孩子為逃避上學而尋找的藉口,但是,這種生理上的反應也可能完全是真實的。吃飯沒胃口也是受欺負的徵兆之一。擔心受欺負的思想壓力往往會導致孩子出現真正的生理疾病。 社會性徵兆1、不願意上幼兒園、學校這是孩子可能正受到欺負的一種重要徵兆。
大部分欺侮、挑釁的行為是發生在操場上,而這會給孩子的教育帶來方方面面的不良影響。比如,學業成績的下降,不願參加幼兒園、學校的活動,或想中途放棄他們已經參加的活動。如果你的孩子看起來似乎沒有多少朋友,要弄清楚是為什麼!孩子們往往試圖呆在家中,以躲避欺負。
2、經常丟錢孩子如果時常丟錢,也是受欺負的跡象之一。受欺負的孩子可能會因此變得非常易怒,而這種易怒的負面情緒很容易撒在身邊的父母或兄妹身上。如果你注意到你的孩子總是處於一種慍怒、沮喪、侵犯的情緒之中,那這也是一種受到欺負的跡象。
父母應對要點了解了各種可能出現的跡象,你就該想想應當如何解決了。 具體的應對方法可以是——1、把情況告知校方家長有必要把發生的事告訴孩子的老師、諮詢員、園長或校長。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
2、保持冷靜發現孩子受到欺負會讓你非常生氣——有時甚至變得不理智。如果你保持冷靜和理智,事情往往會解決得更好。3、認識孩子的朋友和孩子的朋友們交談,告訴他們當你的孩子受到欺負時,你的感受。 如果你孩子的朋友知道了你的感受,他們會更樂於前來告訴你幼兒園或學校發生的事情。
4、讓孩子為自己而驕傲讓孩子明白,如果他在某些方面與別人不一樣,這沒有什麼關係。儘早地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孩子會形成堅實的自我價值感,會認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樣值得尊重。5、聯絡侵犯者家長如果這種欺負是身體上的,而且你已經和幼兒園、學校都談過了,就可以聯絡這個侵犯者的家長。
讓他們知道發生的這些事情,並告訴他們你希望這一切立即停止。有些父母很可能絲毫不清楚自己孩子對別人都做了些什麼。6、讓孩子參加自衛訓練你也許並不希望孩子對侵犯者實施身體上的報復,但情況一旦惡化,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能力總是好的。
這些訓練還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嚴,減小他成為受欺負者的可能。 7、給物品標名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東西,就給孩子要帶到學校去的學習、生活用具上貼上姓名。這樣有利於證明這些物品都是屬於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8、和團體在一起告訴孩子活動的時候,儘量和團體在一起。你需要知道他在哪裡,是和誰在一起。侵犯者很少願意向團體中的一個人挑釁。 9、不予理會如果欺負僅僅是口頭上的,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理會那個侵犯者。
有時侯,侵犯者在得不到迴應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失去興趣,事情就過去了(當然,但願他們不是繼續去搜尋下一個目標)。10、面對侵犯者建議孩子去面對這個欺負人的傢伙,但僅僅在這種欺負只表現在口頭上時。
讓你的孩子告訴侵犯者,他給別人帶來的感受是什麼,並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為。有些侵犯者面臨挑戰時,會收斂和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11、鼓勵孩子敞開心扉父母應鼓勵孩子向成人,比如老師、諮詢員、家庭成員、牧師或家庭的朋友等敞開心扉。
儘管我們都希望孩子樂於與自己的父母交流、暢談生活中發生的事,但有些孩子可能更願意先向他人傾訴。 這樣,至少可以先把問題擺明,然後你就可以有機會和孩子討論解決的辦法。·教會孩子一些技巧如果孩子們擔心父母得知事實後,可能會有過激的反應;或者認為父母已經有一大堆讓他們難纏的問題了,不想再給父母增加負擔,他們往往就會保持緘默。
如果有別的小孩要打你: 問問他,是不是他真的要打你。 如果他不是存心的,告訴他拉你的頭髮很痛,以後不要拉了。 去學武術,在必要時,給他一點教訓。 如果對方比你大,又經常欺負你,去告訴他最怕的人或者告訴他最喜歡的人。
學會大聲呵斥:你這樣不對! 學會用眼睛緊盯著他,並告訴他,自己的叔叔是警察。 ·建議父母這樣做讓寶寶學會與同齡人交往,自己不受別人欺負,也不去欺負別人,是寶寶形成健全人格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對此,建議爸爸們可以這樣做: 同情接納 用溫和的語氣把寶寶叫回來,握住寶寶的手,或撫摸寶寶的頭,眼睛看著寶寶的眼睛,讓他告訴你,剛才發生什麼事了?這樣可以消除寶寶的不安感,儘快平靜下來,把剛才的委屈發作出來。
但力量強大的爸爸這樣做比媽媽的做法更能讓寶寶感到自信。 爸爸要明確告訴寶寶:只要你受欺負,爸爸是一定站在你這邊的。 向寶寶示範寶寶應該怎麼和小朋友分享 爸爸不可能保證自己的寶寶總不受欺負,但可以經常告訴他不能因為自己的錯誤受欺負,那樣受了欺負別人就不會幫你說話了。
其實,有時寶寶受欺負往往是因為別人對他禮貌地要求分享玩具,而寶寶一時不願意給沒有答應小朋友的要求造成的。 告訴寶寶受欺負不是他的錯 寶寶很可能會因為受負而覺得自己很沒用,害怕受到你的責備。
所以你要讓寶寶知道,他被別人欺負並不是他的過錯。告訴他,無論是誰,欺負別人都是不對的。 不要讓寶寶“以暴制暴” 衝著那些“壞小子”發火或者用拳頭來解決問題都是不可取的,反而會讓寶寶的處境變得更加危險。
讓寶寶提前做出反應 比如,告訴寶寶,當他一看到那些欺負他的寶寶,就要堅決地說:“我不喜歡你。”然後,寶寶可以馬上走開,以避免進一步受到侮辱。如果寶寶害怕捱打,你可以告訴他這時應該馬上找到大人或者老師,也可以走到那些會幫助他、給他支援的朋友身邊。
·幫助孩子脫離被動挨打現代家庭孩子缺少同伴,習慣於全家都維護著他。 可是來到群體中,由於每個孩子個性和家教影響的差異,使其行為表現各有不同。我們先分析一下孩子的特點及打人的原因:1。
小年齡和語言發展慢的孩子,由於語言發展滯後於行為,往往與人交往出現用肢體代替口頭語言。如:想要他人玩具,話還沒想說出口,就先去動手拿,正在玩玩具的孩子就不幹了,你搶我的玩具不行,我也要動手還擊,導致打人現象出現。
2。有些孩子用語言溝通無效時,就用打人來解決問題。這類孩子往往缺少解決矛盾衝突的有效辦法而使矛盾升級。3。個別孩子屬於攻擊性強,經常用打人的方法解決問題或招惹他人。建議:瞭解上述情況後,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教育孩子。
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其學會用語言與人溝通。 如想要別人的東西時,先要與人商量:你的玩具還玩嗎?能不能給我玩玩。別人答應了再去拿。平日裡,家長就要從這些小事上教孩子學會表達、交流。
引導孩子尋求解決矛盾衝突的最佳辦法。家長可以結合孩子反映的情況,幫助他分析事情的起因,使其明辨是非,然後啟發他從多角度尋找解決矛盾的方法,並進行比較、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