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米哈關愛

    讀書可供消遣,可供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為消遣而讀書,常見於獨處退居之時,為裝飾而讀書,多用於高談闊論之中;為增長才幹而讀書,主要在於對事物的判斷和處理。 讀書費時太多是怠惰,過分的藻飾裝璜是矯情,全按書本條文而斷事是十足的學究氣。讀書使天然得以完善,又需靠經驗以補其不足,因為天生的才能猶如天然的樹木,要靠後來的學習來修剪整枝,而書本上的道理如不用經驗加以制約,往往是泛泛而不著邊際的。 讀書不可專為反駁作者而爭辯,也不可輕易相信書中所言,以為當然如此,也不是為了尋找談話資料。而應當權衡輕重,認真思考。有些書淺嘗即可,另一些不妨吞嚥,少數書則須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可以大致瀏覽,少數則須通讀,讀時要全神貫注,勤奮不懈。有些書也可請人代讀,取其所需作摘要,但這隻限於題材不大重要和質量不高的作品。 第二,熟讀精恩。他認為有些人讀書收效不大,是由於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夠。他還批評那種讀書貪多的傾向,一再講“讀書不可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將那精力來更看前半板”。 第三,虛心涵泳。朱熹曾批評當時普遍存在的兩種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測書中的道理,穿鑿附會,歪曲了古人本來意思。二是“舊有先人之說”,就是先前接受的觀點不肯放棄,從而排斥接受新的觀點。 為了糾正以上這兩種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張讀書必須虛懷若谷,靜心思慮,悉心體會作者本意。朱熹強調讀書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覆咀嚼,深刻體會行中的旨趣。 第四,切已體察。未熹主張“讀書窮理,當體之於身。”什麼叫“體之於分”?就是要心領神會,身體力行。從讀書法的角度來看,朱熹強調讀書必須聯絡自己,聯絡實際,將學到的理論轉化為行動,這個觀點是可取的。 第五,著緊用力。“著緊用力”.包含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時間上要抓緊,要“飢忘食,渴忘飲,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剛毅果決,奮發勇猛的精神。“如撐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緩。” 第六,居敬持志。所謂居敬持志,就是讀書必須精神專一,全神貫注,還要有遠大的志向,頑強的毅力。這也是朱熹讀書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什麼叫“牛嚼”呢?他說:“老牛白日吃草之後,到深夜十一二點,還動著嘴巴,把白天吞嚥下去的東西再次‘反芻’,嚼爛嚼細。我們對需要精讀的東西,也應該這樣反覆多次,嚼得極細再吞下。有的書,剛開始先大體吞下去,然後分段細細研讀體味。這樣,再難消化的東西也容易消化了。”這就是“牛嚼”式的精讀。 發義理旨趣。雖出巡狩獵,嚴寒酷暑,依然“日講”不輟。讀書持以不知為不知態度,重視實踐,“總要講求治道,見諸實行,不徒空談。”嘗以所學數理知識運用於永定河、黃河的治理,頗見其績。 設館纂修有《明史》、《古今圖書整合》、《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 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曆代史書,毛主席都非常愛讀。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他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藉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革命事業。 毛主席對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也讀得很多。他是一個真正博覽群書的人。 超級讀書方法 漫談學習方法 要學好,就得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所謂學習方法,就是人們在學習過程中所採用的手段和途徑。它包括知識的方法,學習技能的方法,發展智力與培養能力的方法。 愛因斯坦總結自己獲得偉大成就的公式是:W=X+Y+Z。並解釋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確,Z代表不說空話。德國哲學家笛卡爾也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古今中外無數事實已經證明:科學的學習方法將使學習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越學越聰明。給學習者帶來高效率和樂趣,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不得法的學習方法,會阻礙才能的發揮,越學越死。給學習者帶來學習的低效率和煩惱。由此可見,方法在獲得成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麼,究竟怎樣學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呢?下面主要談五個方面的學習方法。 (一)抓好預習環節 預習,即課前的自學。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初步理解內容,是上課做好接受新知識的準備過程。有些學生由於沒有預習習慣,對老師一堂課要講的內容一無所知,坐等教師講課。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老師叫幹什麼就幹什麼,顯得呆板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學生雖能預習,但看起書來似走馬觀花,不動腦、不分析。這種預習一點也達不到效果。 1.預習的好處 (1)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拌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 (2)有利於聽課時跟著老師講課的思路走。對聽課內容選擇性強。明確哪些知識應該放上主要精力,加強理解和消化;哪裡應該重點記筆記,做到心中有數。 (3)預習有利於弄清重點、難點所在,便於帶著問題聽課與質疑。注意力集中到難點上。這樣,疑惑易解,聽起來輕鬆、有味,思起來順利主動,學習效果高。 (4)預習可以提高記筆記水平。由於課前預習過,講的內容和板書,心中非常清楚。上課時可以不記或少記書上有的,著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覆提醒的關鍵問題。從而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 2.預習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對課本內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難也不必鑽深,只需順手用筆作出不同符號的標記。把沒有讀懂的問題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但對牽涉到已學過的知識以及估計老師講不到的小問題,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滅“攔路虎。” (2)若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方法,先預習後上課,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鋪開,每門功課都搞提前預習。這樣做會感到時間不夠用。顯得非常緊張,不能達到預習效果。因此,剛開始預習時,要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到嚐到甜頭,取得經驗後,並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鋪開。 (3)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後再進行。時間多,就多預習幾門,鑽得深一點;反之,就少預習幾門,鑽得淺一點。切不可以每天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4)學習差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後還需花大量的時間去補缺和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擠不出一點時間去預習。其實,這種學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預習上。學習由預習、上課、整理複習、作業四個環節組成。缺了預習這個環節就會影響下面環節的順利運轉。這些學生必須作好在短期內要多吃點苦的思想準備。在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後,要安排一點時間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同時,還可以減少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也就會改變,就再也不需加班加點了。 3.預習的要求 (1)要注重講究實效,不搞形式。要根據學習計劃安排時間,不能顧此失彼。預習一般要安排在新課的前一天晚上進行。這樣,印象會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應重點選擇那些自己學起來吃力,又輪到講授新課的科目進行預習,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預習。某些學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週要講授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2)預習的任務是透過初步閱讀,先理解感知新課的內容(如概念、定義、公式、論證方法等),為順利聽懂新課掃除障礙。具體任務是:①複習、鞏固和補習有關已學的舊知識,找出新課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並把理解不透的記下來。②初步弄清新課中的基本內容是什麼?這些知識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發展了什麼?並找出書中的重點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聽課時,有的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聽講;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錄音機,全聽全錄;有的邊聽邊記,基本上能把教師講的內容都記下來;有的以聽為主,邊聽邊思考,有了問題記下來;有的乾脆不記,只顧聽講;有的邊聽邊劃邊思考。思考時,有的思考當堂內容,有的思考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有的思考教師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的思路比較。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聽好課的目的呢?總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學科的不同特點,帶著問題聽,聽清內容,記住要點,抓住關鍵,著重聽老師的講課方法與思路,釋疑的過程與結論。具體要求: 1.要充分認識老師在上課時的重要作用。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的作用。他在課堂中的分析講解遠比課後輔導要詳細得多,這也是學生自己看書無法比較的。課堂教學是老師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一條最簡捷的路。因此,每個學生都應該虛心向老師學習。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上好每一節課。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跟著老師的講課思路走,千萬不能思想開小差。如果在老師啟發下,自己有了比較好的想法,可以在筆記本上記下來,等下課後再去深入思考或請教老師和同學。總之,課堂上的“分心”,是學習的大敵。 3.聽課中可以嘗試在老師沒有作出判斷、結論之前,自己試作判斷、試下結論。看看自己想的與老師講的是否一致。找出對與不對的原因。 4.要力求當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質、內部聯絡及規律的思考過程。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當堂理解呢?在課堂上,你想的應與老師講的統一,你思考的問題應與老師講的問題統一。在教師的啟發下,你要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現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應舉手提出問題。如果課堂上老師沒有時間解答你的問題,應繼續聽老師的講解。課後再去請教老師。 5.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跑。聽課是為了增長知識和發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識聽懂了就算課聽好了等同起來。高水平的聽課應該不僅注意老師傳授的具體知識,更應該注意老師講課的思路。追著老師的思路跑,目的在於把老師講課過程中運用的各種思維方式,思維過程搞清楚。學習老師是如何進行周密科學思考的,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學生不注意老師的講課思路,而偏重於記憶老師的推導,總結出來的公式或結論,認為這是聽課的主要目的。其實,這樣掌握的知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識。這種死知識忘得快,又不能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更談不上發展智力。 6.要抓住一節課的知識內容和學科特點的關鍵。知識內容的關鍵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關係式以及公式、定義。當老師講解這些關鍵知識時,你一定要特別注意,抓住不放。同樣,不抓住學科特點的關鍵學習,也會影響你的學習效果。實際上,各門學科的內容體系、發展思路、訓練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點。學習中非抓住這些特點不可。如物理、化學、生物課要特別注意觀察和實驗,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透過思考來掌握科學概念和規律。數學要透過大量演算,證明等練習獲得數學知識,培養出數學思維能力。語文和外語在聽課時,主要抓住字、詞、句、篇等方面的知識點,並且透過聽、說、讀、寫來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字。 (三)緊抓複習環節 複習是對前面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再加工,並根據學習情況對學習進行適當調整,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因此,每上完一節課,每學完一篇課文,一個單元,一冊書都要及時複習。若複習適時恰當,知識遺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國的心理學家艾濱浩斯,透過實驗發現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後只能保持44%;一天後能記住33%;兩天後留下的只有28%;六天後為25%。所有的人,學習的知識都會發生先快後慢的遺忘過程。一些記性好的學生是因為能經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上進行復習,做到“每天有複習,每週有小結,每章有總結”,從而形成了驚人的記憶力。因此,很多學生對所學知識記不住,並不是腦子笨,而是不善於複習,或複習功夫不深。 1.複習的要求 (1)課後應及時把老師講的和板書的知識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裡過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後翻開筆記,查詢漏缺。 (2)看教材時,應邊看邊思,深思重點、難點。分析疑點、深化理解。 (3)看閱必要的參考書,充實課堂所學的內容。 (4)整理與充實筆記,對知識進行歸類,使知識深化、簡化、條理化,並按規律去加強記憶。 (5)加強練習。練習一般應在複習後進行,也可邊複習邊練習。在複習過程中,加強練習,能提高複習效果。 (1)及時複習。當天學的知識,要當天複習清,決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帳”。否則,內容生疏了,知識結構散了就要花費加倍時間重新學習。要明白“修復總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緊緊圍繞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定律複習。思考它們是怎麼形成與推匯出來的?能應用到哪些方面?它們需要什麼條件?有無其他說法或證明方法?它與哪些知識有聯絡?透過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識。 (3)要反覆複習。學完一課複習一次,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複習一次。學習一階段系統總結一遍。期末再重點複習一次。透過這種步步為營的複習,形成的知識聯絡就不會消退。 (4)複習要有自己的思路。透過一課、一節、一章的複習,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寫成小結、列出圖表、或者用提綱摘要的方法,把前後知識貫穿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 (5)複習中遇到問題,不要急於看書或問人,要先想後看(問)。這對於集中注意力、強化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很有好處。每次複習時,要先把上次的內容回憶一下。這樣做不僅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而且對記憶有很好的效果。 (6)複習中要適當看點題、做點題。選的題要圍繞複習的中心來選。在解題前,要先回憶一下過去做過的有關習題的解題思路,在這基礎上再做題。做題的目的是檢查自己的複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做綜合題能加深知識的完整化和系統化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獨立完成作業環節 獨立完成作業是深化知識,鞏固知識,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複習與應用相結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學生沒有真正利用好這個環節。他們一下課就搶著做作業,作業一完,萬事大吉。更有些學生課上根本沒聽懂,下課後也不問,作業抄襲後向老師交差完事。其實,做好作業有以下意義: 1.可以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透過做作業可以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補救。 2.透過做作業時的思考,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變換搞熟練。總之,有利於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3.可以培養思維能力。因為作業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必然會促使自己積極思考,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做完作業後,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為總複習積累資料。複習時,翻閱一下記錄的作業,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業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審題。審題是做作業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個題目,首先應判斷它屬於哪一類,難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題目的條件和要求。已知條件是什麼?從題目提供的資訊中還能挖掘出什麼條件?它的要求是什麼?同時要讓自己的思路順著題目的路子思考。透過思考、準確、透徹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條件有哪些,題目要求的結論是什麼。在審題過程中,還要注意哪些地方沒有直接用語言表示出來,而隱含在題目中的其他形式條件,即注意隱含條件的挖掘。 2.尋找解題途徑。方法一般有三種:一種是“由因導果”,可以表述為:“已知→可知→可知……”,最後到達結論。第二種是“執果索因”,即結論←需知←需知←……”。這樣一層一層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條件全部有了為止。這樣。已知條件和要求結論之間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種是對於一些比較複雜的題目,就需要我們用前兩種的綜合辦法,以儘量縮短條件與結論的距離。即一方面從已知條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間結果,另一方面根據題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間結果。需知與已知一旦統一,則可得到解題的途徑。 在尋找解題途徑中,要廣泛聯想與這些條件和結論有關的概念、公式、法則和方法等。聯想過去是否解過和與此相同或相近的題目。那時是怎樣解的?如果能聯想起有關的舊知識,即與此題相應的規律原理、原則、公式就會浮現在腦海中,使解題的思路更加開闊。聯想越廣,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題效果也越佳。 有時因為題目較複雜,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審題的過程畫成簡圖。這實際上是一個運用學過的知識,把題目加工、改造的過程。經過加工,思路明瞭,解題捷徑就會出現在眼前。 3.正確解題,經過①②兩個步驟,已經尋得解題的途徑,判定了解題的方案。但在實施時還要注意解題的保質保量。要做到這點,解題的步驟必須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書寫規範化,格式明瞭,表達準確。要做到這點,必須要有紮實的基礎。除此以外,在解題中,重要的知識點應寫出來,繁題要簡寫,簡題要詳寫。 4.注意檢查。就是回過頭來再檢查一遍,看看是否題目要求的解都求出來了,有沒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題目的要求,有沒有錯解。檢查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環。檢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檢查法。即從審題開始,一步步檢查。這種方法可以檢查出計算、表達上的錯誤。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結果是否一樣。③代入法。將計算結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時,還要注意鍛鍊一題多解、一題多想。比較歸類的解題習慣,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認真記好課堂筆記 記筆記是為了學,為了懂,為了用。記筆記的原則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簡練明白,提綱挈領,詳略得當。難點不放過,疑點有標記。不亂,不混,條理明。對聯想、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記。筆記要留有空白處,便於複習時補缺。 筆記的主要內容有: 1.記講課提綱,解題思路,難於理解的重點及難點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體會。 2.老師解決問題時提出的觀點、論據與推導論證過程。精、巧、新的解題方法。 3.課堂上沒有解決的疑難。新知識和舊知識的聯絡或結合點。容易發生錯誤和混淆的概念。 4.記要點,書上有的不必多記,可在筆記上留下空白,課後補記或對照課本複習。 5.預習時發現的問題、體會,自己掌握不好的舊知識。 6.摘錄參考書上對課本內容有針對性幫助的材料。 記筆記的好處有: 1.思想不易開小差,因上課時要邊聽邊記邊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強對知識的接受與理解。 2.記筆記要手、眼、耳、腦並用,使感覺器官和思維得到綜合訓練,提高學習能力,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3.提高應用文字能力,練出速記本領。 4.省去考前突擊查資料,重新思考,臨時歸納所花的時間,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筆記要注意的問題:記筆記與聽課發生矛盾時,首先應以聽懂為主。筆記可以緩記、不記或補記。總之,記筆記以不能影響聽課、思考、理解的效果為前提。有些同學認為,不管懂不懂,先記下來,等課後再慢慢思考理解、消化吸收。一旦有了這種想法,上課腦筋不大動,拼命記筆記。下課筆記幾大頁,問題一大堆。想把問題一個個思考弄懂,時間和精力不允許,勢必影響學習成績和智力的發展。 青年學生,一定要努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利於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和學業成績。 如果你有正當的謀生技能可以不讀了,但是如果現在還感覺有點無奈有點無助,那麼還是讀讀書,知識改變命運這話還是有道理的。 主要是培養學習的興趣,還要有一定的抱負,遠大的理想 最重要的是為知識而讀書,不為考試而讀書嘛。只要有興趣就好。 這裡有十種讀書方法,你可以參考一下哈。 (1)泛讀 泛讀即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馬克思寫《資本論》曾鑽研過1500種書,透過閱讀來蒐集大量的準備資料。 (2)精讀 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說:“大抵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省得爾。”這裡“熟讀而精思”,即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說,要細讀多思,反覆琢磨,反覆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瞭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3)通讀 即對書報雜誌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瞭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誌可採取這種方法。 (4)跳讀 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覆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 (5)速讀 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採勸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瞭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於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6)略讀 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瞭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瞭解,達到閱讀目的。 (7)再讀 有價值的書刊雜誌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複學習,“溫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老友重逢”。重複是學習之母。重複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8)寫讀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讀 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瞭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閱讀。讀書之後,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10)選讀 就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眉毛鬍子一把抓似地讀書,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閱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雪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