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減肥研究所
-
2 # 胖哥侃歷史
黃袍加身,以一個較為溫和的手段篡權,這些事確實給老趙的行為起到了修飾的作用,但這並不是問題的根本。趙匡胤沒被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兩點:
宋朝儘管在軍事上比較弱勢,但卻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時期,據說當時的GDP總量佔全球的80%,可見當時的宋朝的繁華程度。老百姓手中有錢,安居樂業,自然會稱頌開國皇帝,所以趙匡胤自然就沒有揹負罵名。其實謀朝篡位,獲得皇帝寶座的不只一人,李世民皇位來的不正,是殺了自己的哥哥,軟禁父親得來的位置。照理說應該是罵名滿天下了。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其實普通百姓關心的並不是誰當皇帝,他們更關心的是誰能給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
3 # 見史簡談
原因只有兩點,一是趙匡胤聰明,二是趙匡胤寬容。
先說聰明,自小長相奇特的趙匡胤生來就有人說他是幹大事的,未來必成大器,所以趙匡胤在入朝為官後也深知大丈夫有所得有所不得,處處隱忍,讓皇帝對他雖有疑心,卻無可奈何,這一部分在《宋史》中也均有提及。
直到陳橋兵變,還搞出了一個“天降大任自己還不想當”的噱頭,獲得了將領的支援,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架空了皇帝,獨攬了大權。
再說寬容
趙匡胤奪權之後,並未對後周遺孀“符太后”以及小皇帝“柴宗訓”趕盡殺絕,而是賜給了識大局主動禪位的“小皇帝”和“符太后”一塊免死金牌,當真是犯罪也不會被問罪的那種。
當然,如果小皇帝執意反抗,可能就是另外一種結局了。
也正是趙匡胤的這種“儒學大家”以“仁”治國的風範,才讓他得了民心,沒有揹負罵名也就無可厚非了。
-
4 # 李飛熊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雖然我們習慣以成敗論英雄,但趙匡胤登基之後,文治武功都可圈可點,這也是他沒有被指責的一個原因。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尚且還被指責殺害手足。趙匡胤之所以沒有被指責,肯定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時代背景沖淡了趙匡胤奪權的陰影在宋朝前面五十多年的時間裡,政權更迭頻繁。經常發生武將奪權篡位的現象,大家的理念也是“天子寧有種也,兵強馬壯者為之耳”。這就無疑沖淡了趙匡胤奪權的陰影,對方只是一個7歲的小皇上,不奪權都對不起自己。即使趙匡胤不出手,也會有其他將領出手,這是當時的形勢如此。所以後世對趙匡胤的所作所為,也就顯得格外寬容。
對前朝皇室優待李世民登基之後,殺了哥哥弟弟還不算完,還把自己的侄子殺害。即使英明如隋文帝,登基之後,也幾乎把北周的皇室屠戮一空。趙匡胤在奪權的過程中,除了幾個拼死反抗的被殺之外,其他人都是安然無恙,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蹟。對待前朝的皇室,趙匡胤沒有明裡暗裡下毒手,反而保證了他們優渥的生活。而且命令自己的子孫後代,要善待柴氏子孫。在《水滸傳》中,小旋風柴榮還有趙匡胤頒發的丹書鐵券。遍觀史冊,是非常少見的仁慈君主了。
趙匡胤登基後大有作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可見後世對宋太祖是非常推崇的,把他放在了和秦始皇、漢武帝一樣的位置。趙匡胤登基之後,也是大有作為。他勵精圖治,為實現大一統打下了雛形,先後消滅了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而且他也曾試圖收復北漢和幽雲十六州,雖然沒有成功,但也算是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此外,他堅持的“不加農田之賦”、善待士大夫,極大地促進了民間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的繁榮,許多名傳千古的文人墨客,都產生在北宋時期。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杯酒釋兵權”後,武將的勢力被大幅削弱,文官的地位得到加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動亂的產生,“刑不上大夫”、“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些舉措的實施,是非常受讀書人和士大夫階層的歡迎的,在宋朝當官也是最舒服的。而且歷史也好,故事也罷,都是讀書人寫出來的。趙匡胤善待天下讀書人,他們自然不會說他的壞話。
像後世的雍正皇帝,雖然為政勤勉,但他堅持“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這些政策就觸動了官紳的利益,所以後世就流傳著許多關於雍正的黑料。甚至就在雍正當權的時候,他本人也不得不親自寫下《大義覺迷錄》來為自己辯解,這就是得罪讀書人帶來的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趙匡胤之所以奪權而沒被指責,是和當初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的。而且趙匡胤登基之後,善待前朝皇室,文治武功可圈可點,把天下讀書人的心都籠絡了。這些措施,就使得趙匡胤的評價一直很好。
-
5 # 黑眼歷史觀
時代背景。
趙匡胤軍事政變前,是安史之亂的藩鎮割據、五代十國,將近200年的動亂,和五十於年大分裂時代。武將叛亂時有發生,趙匡胤的行為並不算特例。而且陳橋兵變殺死的只有後周的一些忠臣,造成的傷亡和社會動亂較小。幾乎可以說和平演變。
結果,而且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結束大分裂時代,再度基本上統一中國,並帶來了將近150年的和平,南宋半壁江山也有進150年的和平。【基本上統一,大部分傳統漢地都統一了,只是缺一點。相對於之前的五代十國,已經做得很好了。】
-
6 # 毛驢兒談歷史
趙匡胤篡奪皇位之所以沒有背上罵名,我想主要是有兩種原因:1、眾望所歸,2、光明磊落
一:眾望所歸
乾祐元年(公元948年),趙匡胤投身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參與征討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屢立戰功。
顯德元年(公元954年),柴榮即位,擢升趙匡胤執掌禁軍。此年,北漢、契丹聯軍入侵,柴榮御駕親征,雙方在澤州高平(今山西高平)擺開戰場。戰鬥將要展開的時候,寧江軍節度使樊愛能等人首先逃跑,後周軍十分危急。在此死生存亡關頭,趙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拼死一戰!”又讓禁軍大將張永德率弓箭手搶佔左邊高地。趙、張二人各率精兵兩千,左右夾擊,以死拼殺,頓挫敵鋒,加上柴榮親臨督戰,士氣大振。最終,北漢軍隊大敗潰逃。
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春,趙匡胤跟隨柴榮征伐淮南,首戰便在渦口(今安徽懷遠東北)打敗南唐軍萬餘人,斬殺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等人。
顯德四年(公元957年)春,趙匡胤跟隨柴榮出征壽春,攻克連珠寨,乘勢攻下壽州。回師後,柴榮又拜他為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仍任殿前都指揮使。此年冬,趙匡胤跟隨柴榮征伐濠州、泗州,充當前鋒。
顯德五年(958年),趙匡胤改任忠武軍節度使。次年,柴榮北伐,趙匡胤擔任水陸都部署。到達莫州,先到瓦橋關,守將姚內斌投降;又打退幾千名契丹騎兵,關南平定。
趙匡胤跟隨郭威、柴榮父子二人整整十年,南征北戰身先士卒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他在軍中的威望是很高的。當他黃袍加身時,其實是得到了所有將領支援的,沒有殺戮、沒有流血就坐上了皇位,可見他做皇帝真的是眾望所歸了。
二:光明磊落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後當眾宣佈:“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幼主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趙匡胤於是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眼見天下割據勢力林立,便對宰相趙普說:“我睡不著覺,因為臥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盤。”在趙普的幫助謀劃下,趙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進叛亂後,加強中央集權,改革軍制,發展生產,鞏固統治。經過兩年在政治、經濟、軍事諸方面的準備,確定“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決策,決心透過戰爭創造統一局面。遂於建隆三年(962年)九月,部署兵力守衛西、北邊境,防止遼(契丹)、北漢南掠;選擇荊、湖為突破口,揮師南下,開始了統一戰爭。
我們放下趙匡胤有統一天下的才能不說,只說他的為人就很令人欽佩。
但凡密謀篡位者,大多數都要給自己找一個看似合理的藉口,其中最常用的口號就是:皇帝昏庸無道,我要代表人民重新擁立一位有道明君。繼而自己把持朝政,禍亂朝綱。
趙匡胤卻沒有找這些藉口來為自己辯駁,而且是光明磊落的承認自己就是奪了柴氏的皇位,允許柴氏一族世代為王並且頒發“丹書鐵券,免死金牌”。“皇位,有能者居之”人們不是真的討厭篡權奪位者,而是看不慣他們的那副假惺惺的嘴臉
-
7 # 如此峰雅
我個人認為這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前是五代十國的亂世。從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到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54年的時間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常言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個時期人心思歸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二,在五代十國時期,兒皇帝石敬瑭以割讓燕雲十六州作為籌碼,讓契丹幫助自己登基為帝。因此以後中原大地,黎民百姓忍受著契丹鐵蹄的踐踏。百姓一直希望有一個合適的人能夠統一天下。
三,趙匡胤透過黃袍加身讓自己登基為帝。這也避免了五代十國時期為了爭奪地位而流血犧牲,百姓生靈塗炭的情景。所以這種和平形式的政權更迭,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四,大宋王朝建立後,趙匡胤善待後周世宗柴榮的皇族以及當時的文武官員,都用杯酒釋兵權的形式,用榮華富貴換回兵權,並全避免了君臣之間的猜疑,又一次用和平演變避免了流血事件。這些在士大夫心目當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所以表面上看趙匡胤以臣子的身份奪得了皇權,並且都是奪得了自己侄子的皇權。實際上是成功的避免了地主階級之間的爭奪,又給百姓帶來了穩定的平安的生活。這也是他沒有留下罵名的主要原因。
-
8 # 中孚鑑
在古代皇位的傳承中,多數是父死子繼的,還有一些是侄子繼位的,比如漢哀帝等。當然還有一些皇帝的帝位是透過兵變而取得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等,還有一些皇帝則是透過臣奪君權而取得的,比如王莽、趙匡胤、曹丕等,熟悉歷史的對趙匡胤並不陌生,這裡不需要多言。
當然了,像臣奪君權的皇帝,是因為他手握重兵、掌握朝政從而成為皇帝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像這些皇帝中有不少名聲並不是很好,有的還背上罵名,比如有篡位之名等。不過趙匡胤的名聲卻還是頗為好的。
趙匡胤是在陳橋兵變,透過黃袍加身而建立大宋王朝成為皇帝的,那同樣作為臣奪君權的趙匡胤,為何沒有背上過多的罵名呢?
首先,歷來都是成王敗寇,作為一個成功者,那他的名聲當然會好的。而趙匡胤就是一個成功者。
趙匡胤雖然是臣奪君權,但是他做上皇帝,其一生政績頗著,文治武功還是很高的,比如他結束了很長時間以來的動亂局面,結束了軍閥割據相互攻伐的戰亂、結束了武將掌兵專權黑暗的局面。當他建立大宋後,讓天下百姓得以修養生息,社會也逐步走向穩定。
同時,趙匡胤為帝后,他施行以文為重的國策,雖然這讓宋朝的國力不是特別的突出,但是正是因為這個以文為重、禮待士大夫的國策,讓宋朝的文學非常昌盛,宋朝也因此被稱為是文人的樂園。
宋朝不僅文化極度的昌盛,而且其經濟也是非常的繁榮,這對後世都有很深遠的影響。因此趙匡胤也是受到後世認可的。
其次,趙匡胤為帝后,他禮待後周宗室,不像其他臣奪君權的皇帝,雖然也曾禮待前朝皇室,但多數是有始無終,最終那些亡國之君多數是難逃悲慘的結局。
而趙匡胤卻不同,他是真心的善待後周皇室,並且還據傳這還被趙匡胤命科為石碑之上,以國策待之。
因此,後周宗室柴氏雖然失去天下、失去帝位,但是柴氏在北宋時期的地位還是極度尊貴的,深受大宋趙氏的敬重,故而柴氏得以和宋朝長久共榮,趙匡胤的這一舉動,讓後世也非常認可。
最後,趙匡胤在武事上,結束武將掌兵、朝代更替頻繁、動亂黑暗的時代。在文事上,趙匡胤注重文事, 敬重、禮遇士大夫,故而在宋朝,雖然曾經有很多遭到排擠、打壓的大臣,雖然有很多受到掌權者的猜忌、壓制,但是大宋計程車大夫們被直接處死的卻很少,多數是被貶官外放,而沒有性命之憂,這是非常難得的。
畢竟在其他一些朝代時,有的大臣只有受到當權者的打壓,結局都是很悲慘的。正是因為趙匡胤的舉動,不僅保住了後來很多士大夫,而且也讓宋朝文化得以昌盛發展。
再則,宋太祖趙匡胤對待功臣也還不錯,他不像其他一些皇帝,在取得帝位後就大肆屠殺功臣。趙匡胤雖然在宴會上杯酒之間對功臣有威逼利誘,但是他的目的並不是想屠殺功臣,而且直言讓他們安享晚年、多值良田錢財,如此也可避免受到皇帝的猜忌,不會出現君臣失和的局面,功臣也可以得以善終。所以就有了杯酒釋兵權的典故。
也正是因為杯酒釋兵權,不僅讓宋朝的功臣多數得以善終,而且也讓趙匡胤成為了一個仁厚、善待功臣的皇帝,這一點也深受後世的推崇。
因為趙匡胤文治成就很高,所以他雖然是臣奪君權,但他的名聲卻還是很好的。並且宋太祖趙匡胤得以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並稱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也說明他的地位、影響和成就,如此名聲當然不會壞到哪去了。比如唐太宗李世民雖然是透過發動玄武門之變而取得政權的,但是因為他文治武功成就極高,所以就蓋過了他是透過政變奪權之事,故而也得以有好的名聲,是深受後世推崇的。
-
9 # 南葉塵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自夏朝以來當代皇帝基本上都是從前朝篡位過來的,所以有很多學者認為明朝是得國最正的,除此之外便再無其他,哪怕是劉邦,他也是秦國的一位亭長,官雖小,但畢竟是官,而在這些篡位而來的皇帝中有的被罵的遺臭萬年,有的則是被大肆讚揚,而趙匡胤也是篡後周政權得來的皇位,但是他卻沒有揹負罵名,主要還是有以下原因。
一是趙匡胤雖然篡奪了後周政權,但是對後周的皇室和公卿還是給予了一定的待遇,沒有去驚犯和侵凌,這就堵住了悠悠爍口,並且在此之前,基本上被篡位的皇帝都是死於非命,如曹丕篡漢後,毒殺漢獻帝,司馬炎篡位後殺曹奐,李唐奪隋後殺楊侑,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趙匡胤保留了後周皇室的性命並且保證其基本的富貴,在當時的社會是值得稱讚的了,也說明趙匡胤有容人之量。
二是自907年,唐朝滅亡後,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並存,五代十國間戰亂不斷,在五十多年間,百姓生活艱苦,飽受戰亂之災,民心思定,趙匡胤篡位後建立北宋,當時五代十國割據的局面還沒結束,為加快統一步伐在建隆三年(963年)到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相繼滅掉後蜀,南漢,南唐,北漢等,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完成了對全國大部的統一。
三是在趙匡胤建立北宋後,進行了政治,經濟,軍事改革,割除了五代的弊政,使國家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在國計民生方面更是加大力度,在位期間,素有黃害之稱的黃河只有十幾次潰決的記載,並且都沒有出現嚴重的災害,還對運河,汴河,蔡河等主要河流做了不少的休整,這對農業經濟的穩定和商業經濟的流通,啟到了重要作用,
在農業方面重視農業生產,減輕徭役,賦稅專收,澄清吏治,勸獎農桑,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措施促進儘快醫治了二百年的戰爭創傷,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
在文化上,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措施,徹底扭轉唐末以來的黑暗局面,使宋代文化空前繁盛。
因此,能夠在統一之後改善民生,發展經濟,促進文化繁盛正是當時的人們所迫切需要的,而趙匡胤不僅有容人之量,而且還能夠深刻的認識到人們所需要的,那麼其皇位的來歷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只要你能給百姓帶來安穩,使其吃的飽,穿的暖,百姓便不會在乎是誰當皇帝,也是因為趙匡胤做到了這些,所以百姓便不會去計較其皇位的正當性,更不會去罵他!
-
10 # 東觀太史
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成功上位,建立大宋朝,說難聽點,實屬謀權篡位無疑,但後世對其的評價卻非常好,主要得益於三個“善待”:
第一“善待”:善待後周柴氏宗親。周世宗柴榮被史界評為“五代第一明君”,他對老趙還不錯,臨終前將他提拔為殿前都點檢,統領禁軍的主力——殿前軍,殿前軍是柴榮親自改建的軍隊,殿前都點檢作為禁軍的最高長官權勢頗大,前一任為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可見柴榮對他的信任,只是老趙有點對不住柴榮的信任,就在柴榮去世半年後,老趙就奪了柴氏的天下,但是老趙也下令“對周的宗室不得驚犯,對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如此做,也許是愧疚,也許是明理,也許是作秀,總之,老趙不是個壞人。
第二“善待”:善待開國將領。大宋建國後,老趙經常做噩夢,夢見將領們也學著自己來個黃袍加身,常常都是醒來一身汗。所以就自導自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好戲,威脅加利誘,順利地使高階軍官們交出手中兵權,即加強了中央集權,又凸顯了自己寬和的一面,大宋初期的將領比起之前各朝建國初期的將領,結局那好的真不是一星半點。說明老趙確實不像個壞人。
第三“善待”:善待文人。老趙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透過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制度、知人善任、高薪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將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經濟空前繁盛,以至於後世人稱“宋朝是文人的樂園”。這麼看,老趙確實不賴,人品還是可以的,懂得善待別人,人品就差不到哪去。
善待前朝宗室,讓貴族階層得到安全感,為老趙的仁義行為在上層圈大肆宣揚;善待開國將領,使老趙的好名聲在軍隊中流傳;善待文人,使老趙的明君形象在這些文人的筆下、書中達到極致,所以老趙的罵名是不存在的,作為一個好人、一代明君,反而他的離奇死亡,讓他的弟弟趙匡義揹負了罵名,令人嘖嘖。
回覆列表
1.五代十國比較混亂,換皇帝跟走馬燈一樣,軍閥割據僭越當土皇帝,很多皇帝都是得國不正,而後周郭威也是篡位,有樣學樣,但趙匡胤黃袍加身沒有演變成嚴重流血事件,對柴榮後人沒有趕盡殺絕。
2.曹操、司馬懿風評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長時間架空皇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黑歷史,而趙匡胤沒有,陳橋兵變策劃得又穩準狠。五代十國後周北宋時期,門閥世族解體,君臣差別強化,北宋廣開科舉,厚待文人籠絡士大夫,文人階級沒有黑趙宋。
3.趙匡胤本人沒有太大黑點,曹丕不容手足,司馬家八王之亂自相殘殺,而趙匡胤孝母,善待兄弟,杯酒釋兵權,溫柔而徹底的結束了軍閥割據和武人亂政的混亂局面,經濟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