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喵手機狗
-
2 # 我意縱橫1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一句話說盡李廣馮唐的悲哀!
李廣可以說是個悲情英雄,他武藝高強,一首塞下曲寫出李廣的神箭!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王昌齡的一首出塞,其中點睛之作稱李廣是龍城飛將軍!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高適燕歌行最後一句點出了李廣在後世的名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漢朝重軍功,不下於秦!封侯者多是軍功集團。長平烈侯衛青,景恆候霍去病,海西侯李廣利,甚至張騫也封博望侯,當然張騫鑿穿西域當的起這個侯!棄筆從戎班定遠封定遠侯。。。可是李廣為什麼不能封侯?
說起來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李廣任俠,豪爽,不拘小節,這是他的性格,但是在治軍方面他也不拘小節,這就犯忌了!
二:李廣曾經匈奴活捉過!李廣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李廣被捉。
三:李廣氣量小,霸陵亭尉曾經摺辱於他,李廣復起後把霸陵亭尉招至軍中殺了!死灰復燃韓安國也有類似經歷,韓安國卻很幽默的處理了!
四:李廣曾經殺降800人!
五:李廣武藝高強,適合單打獨鬥,卻不適合大兵團作戰!所以小戰爭李廣必勝,大戰役李廣不行!
六:還有更深層的一種可能,就是李廣的關隴軍功集團於衛霍軍功集團的角力結果!這可以從李廣的孫子李陵沒胡沙中看出來!李陵沒胡沙,首先軍需給養太僕寺遲遲不能備齊,至李陵缺少裝備出征,其次衛霍集團的路博德根本不去救李陵,李陵居然率領的是5000步卒,並且碰到匈奴八萬大軍,經過八晝夜大戰,李陵斬殺一萬多匈奴兵,終於被捕,後投降!路博德就在附近卻沒有去救李陵!至李陵沒於浚稽山!後來太史公為李陵說情被處以宮刑!因此時惱了漢武帝,伏波將軍路博德老死居延塞!衛霍集團指揮戰役,關隴軍功集團專門做硬差事!漢武帝后霍光執政,想在招李陵回來,李陵回答:大丈夫不能第二次受辱!
李廣受辱自殺!李廣的兒子李敢前去找衛青討說法,結果李敢被霍去病所殺,李廣的孫子李陵又兵敗被捕,最後沒胡沙。。。漢武帝又因為誤會夷李陵三族。。李廣家族為漢朝浴血奮戰,戰死沙場卻受如此境遇,確實讓人唏噓不已!太史公與李陵交情頗深,為李陵說話而受宮刑,這也在中國文人中引得共鳴!並且太史公執春秋之筆,肯定要為李廣家族作色!
另外,剛才看見一個回答頗有意思,遷客騷人多不如意,李廣難封更能被那些懷才不遇的文人引申,代入。。。
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催,士眾滅兮名已潰。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這首歌是蘇武牧羊歸來時李陵做的歌!
-
3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李廣戰績低嗎?
透過這個問題,看的出來,現代有些人,對於李廣為代表的漢代大英雄,缺少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缺失嚴重。
李廣的功勳,在整個西漢,妥妥排在前列,李廣是漢文帝口諭親封的無冕萬戶侯,西漢一共才幾個萬戶侯,如果去除水分最大的衛青,萬戶侯就更是屈指可數。李廣歷經三朝,單單文帝一朝的功勳,文帝說萬戶侯都不夠封。
李廣經常以少勝多,是萬戶侯裡最能打仗的,也是西漢諸將中能力最強的,李廣不僅擅長游擊戰,大軍團作戰,也是他的強項。
先說游擊戰。史記中記載了李廣在隴西大敗老上單于的十幾萬大軍,雖然沒有詳細記載過程,但是從李陵的成名戰就能略窺一二。李陵只有5千步兵,面對8萬以上的匈奴騎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對敵心理戰,消滅了一萬多匈奴騎兵,如果不是叛徒出賣,李陵就會帶著4千多人,全身而退。 這將是戰爭史上的奇蹟。
李廣在隴西的作戰也是這樣的神奇之戰。根據漢文帝時名臣晁錯的上疏《言兵事疏》記載,李廣以小吏的身份(這一年李廣10幾歲,剛剛從軍,從底層做起),帶領隴西部分地方部隊,以及隴西子弟,大敗老上單于,“起破傷之民以當乘勝之匈奴,用少擊眾,殺一王、敗其眾而大有利”。從甘泉宮勝利而回的老上單于,萬萬沒想到,漢文帝的十幾萬騎兵車兵部隊,奈何不了他,卻會慘敗在一個無名小卒手裡,更可怕的是,他的十幾萬大軍是敗給了幾千“烏合之眾”。 從此以後,這個小卒的名字,一直是匈奴軍的夢魘,這個名字是屬於讓匈奴最最敬畏的戰神!------李廣!
史記記載,老上單于不甘心失敗,隨後幾年又多次大舉入侵隴西,都被李廣帶領隴西子弟和公孫渾邪的數千義渠胡兵擊敗。即便有了義渠兵,李廣這支隊伍也不超過萬人。匈奴軍損失慘重,到軍臣單于繼位,只拿的出6萬騎兵,而且不敢從隴西入侵。
這樣的戰績和能力,即便是韓信,灌嬰等人都沒有做到。難怪漢文帝忍不住封李廣為無冕的萬戶侯,不過文帝堅持原則,只給高祖老臣封侯,所以李廣只是口頭的萬戶侯。 到了景帝,又得從頭開始計算,而景帝也是以封高祖老臣為主,另外對民族代表也會破例封侯,比如公孫渾邪(公孫賀的父親)。
再說大軍團作戰能力。漢景帝時期,在李廣等人的連續打擊下,匈奴實力已經大減,不得不與七國聯合以自救,大漢本來要主動遠擊匈奴,但是因為七國之亂,也需要休養生息,於是漢匈出現了一段較為安定的時期。在七國之亂中,周亞夫率大軍卻不救梁王,有人說是景帝授意周亞夫見死不救,消耗梁國軍隊的意思有,藉機害死劉武卻只會是周亞夫一廂情願,景帝和劉武兄弟情深 ,自始至終沒有虧待劉武。梁王的將領是韓安國,面對眾多叛軍有些撐不住了,周亞夫不肯救援,於是梁王把寶押在戰神李廣身上,授臨時將印,讓李廣指揮梁國軍隊,一舉擊敗叛軍。雖然是以少勝多,但的確是大兵團作戰。 漠北之戰霍去病5萬勝10萬一仗,幾乎是此戰翻版,只不過主角從李廣換成了李廣的兒子李敢。
漢武帝時期,由於漢武帝喜歡用外戚,所以李廣主要負責挑重擔,帶著小部隊為衛青霍去病吸引匈奴主力,這種啃骨頭的活兒,武帝諸將中也只有李廣有這個能力做到。衛青霍去病則得到漢武帝的全力支援,部隊資源要多少給多少。尤其是衛青,只兩次戰役就損失士馬30萬,儘管主要面對的是雜牌軍,衛青的損失卻是匈奴的數倍,同樣資源,如果換成李廣李敢李息領兵,匈奴軍早就被滅了,也不會損失這麼多士馬,還有無法計數的資源。
同樣是武帝時期,能力不在霍去病之下的李廣利,能掃平西域,對匈奴第一戰,大勝右賢王,霍去病河西首戰不過打個平手,對手還只是右賢王手下幾個部落首領。但是李廣利由於缺少李廣這樣能牽制匈奴主力的神將配合,最終先勝後敗,雖然斬獲不輸匈奴,可是本來可以全殲右賢王的,卻痛失好局。究其原因,不是沒有神將,李陵就是神將,而是武帝和李陵慪氣,故意推遲李陵出兵時間,等李陵出兵時,李廣利已經敗局已定。李陵也因此面對匈奴全軍,區區5千步卒,加上叛徒出賣,李陵被俘。武帝把全殲匈奴的好局,變成了李陵被俘。從數量上來看,李廣利和李陵總斬獲超過匈奴,可結局卻敗了。缺少李陵的配合,此後李廣利與匈奴交戰,也就是平手,無法取得大勝。武帝儘管為了捧衛青,必須打壓限制李廣的軍權,但是武帝對李廣是充分信任的,對李陵,武帝開始以為李陵只是個自負的官三代,當他意識到李陵不輸於李廣,李敢的時候,已經晚了。雖然想救回李陵,又錯派和李家不對付的公孫敖,斷了李陵回來的路。李家三代冤案,李廣被誣陷逼死,李蔡被誣陷逼死,李敢被誣陷暗殺,李禹被誣陷而死,李陵被誣陷不能歸漢。這是武帝的悲哀,也是大漢的悲哀。
-
4 # 金牌小書童
和衛青霍去病相比,李廣的戰績也許不及,但他具備被詩人們青睞的最重要的特質——一生失意!古代名將很多,但水平足夠高命運足夠多舛的名將,才會被那些同樣失意的文人拿來自比,在文學的天地裡留下自己的足跡。
在高中提到常常出現在文人詩歌中的人物,學生最熟悉的是:屈、賈和李廣。屈原和賈誼是有才華不得志的文人的典型,李廣是有才華不得志的武將的典型。
想一想李廣的遭遇:文帝時李廣有衝鋒陷陣與猛獸搏鬥的勇猛,此時文帝誇他:
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啥意思?說李廣你太虧了,以你的才華,如果跟著高祖皇帝,拿個萬戶侯是小菜一碟。
後來到了景帝時期,跟著太尉周亞夫平叛,陣前奪旗,名聲顯揚,可惜,回朝後沒受到任何封賞。
到了武帝時,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飛將軍之稱號,由此而來!
最後一次出戰,李廣未能被重用,理由很奇葩:
“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漢武帝告訴衛青,李廣太老了,命不好,不能委以重任......這是何等的神奇!文帝時皇帝說他命不好,武帝時皇帝又說他命不好,看來,他是真的命不好。
命不好,所以當他的部下都一個個封侯時,他依然一無所得;命不好,所以當他閒居時,一個霸陵尉也敢呵斥他;命不好,所以雖有射虎之勇,終因受不得刀筆吏之辱而自刎。
但也正因為命不好,所以才讓古今眾多失意文人念念不忘。有才華的人能夠大展宏圖,這是幸運,但古今文人,多無此運氣。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才是他們的標配。這些人在為詩為文時,或感傷時事,或顧影自憐,都在李廣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當然,還是要感謝太史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樣的李將軍,值得士大夫尊敬。
-
5 # 桃花島茶室
謝邀,歷史上的李廣,戰績明顯低於衛青霍去病,是事實。但李廣的戰績也是相當顯赫的,單他在邊關駐守的那些年,匈奴不敢南下,人人聞“飛將軍 ”色變,可以說,從戰略的角度看,李廣為大漢贏得了寶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但漢朝的軍功,主要是從殺敵的方面去考量,所以,李廣終其一生都未能封侯,等到反攻的機會到了,衛霍兩人幾乎一路開掛,而將軍已老,而且在關鍵時刻出現了一些失誤。
所以,歷史上的李廣,是一個悲情英雄,個人認為,其在漢朝時的"守“,功勞是不亞於衛霍的”攻“的,沒有李廣,衛霍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歷代詩人從這個角度上,從不吝對於李廣的讚美。同是英雄,其身上的悲情色彩,更值得濃墨重彩寫進文學作品
-
6 # 江湖鍾
誠然,論戰功李廣是無法與衛青霍去病相比的,但同樣作為漢代名將,李廣個人的武功和為將經歷閱歷,可就比衛青霍去病豐富得多,可以說,李廣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生不逢時,不能在驅逐匈奴的戰場上快意衝殺,不能建功立業光耀封侯使其一生都不得志,就連他的死,都沒有做到快意江湖馬革裹屍,而是因迷路導致自己的部隊不能及時參加會剿,因為要參加衛青召開的軍事聽證會,怕玷汙了部隊將士們的名聲而引疚自刎,夠窩囊!
如果每個人的一生是一齣戲劇,李廣的無疑可以歸類悲劇系列,而且還是相當精彩的悲劇,既有生不逢時,也有懷才不遇,還有時運不濟的悲情,李廣難封功名何其難!古今中外,也唯有悲劇才能引起詩人騷客的吟頌,唯有共鳴才能令詩詞成為噲炙人口的絕唱。
無論戰功如何,衛青霍去病在詩人的眼裡都沒啥好寫的,而李廣則是天成的詩詞歌賦。
-
7 # 鄧海春
李廣是漢武帝時期的“常敗將軍”,霍去病是漢武帝時期的“常勝將軍”,雖然在戰績上李廣根本不能和霍去病相提並論,但是李廣的知名度卻高於霍去病。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引起了無數不得志的人的共鳴,李廣去世後,後世的很多詩人都寫詩懷念李廣。李廣不僅是懷才不遇的代名詞,還是猛將的代表。《水滸傳》中的花榮,箭法高超武功高強,被稱為“小李廣”。李廣能夠有這樣的地位,筆者總結主要有四個原因:司馬遷的追捧,詩人的共鳴,李廣的能力,唐朝的影響。
首先是司馬遷的追捧,司馬遷和李廣的私交很好。李廣死後司馬遷為了給李廣的後人求情,被漢武帝判了死刑,最後受了宮刑才出獄。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李廣很偏愛,李廣在漢武帝時期每一次出征都打敗仗。而司馬遷在描寫李廣戰敗的時候,總要寫李廣如何英勇,讓人們讀完之後感覺李廣很厲害。正是司馬遷的這種偏愛,才成就了飛將軍李廣勇武善戰的形象。反觀霍去病打的仗,司馬遷從來都是簡單的一寫,根本不能顯示出霍去病有多麼厲害。
其次來說詩人的共鳴,古代詩人們大部分都有懷才不遇的經歷,看到一生順利的霍去病,他們眼中可能只有羨慕嫉妒恨。但看到同樣不得志的李廣,詩人們再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很容易可以勾起詩興。詩人們甚至不惜違背歷史,也要歌頌李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激起了無數人對李廣的懷念。筆者查閱資料後發現,這首詩中的龍城之戰,是衛青帶兵打的。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衛青攻佔龍城的時候,李廣全軍覆沒,本人被匈奴俘虜,輾轉才逃回漢朝。
論李廣的能力,《史記》中詳細記載李廣多次親自上陣殺敵。第一次是漢朝的宦官帶著幾十個騎兵攻擊匈奴的3個射鵰手,結果騎兵全被射鵰手射殺。李廣出手後,射殺了其中兩個人,活捉了一個人。第二次是李廣被匈奴俘虜之後,搶奪了匈奴的快馬和弓箭。一路上邊打邊退,擊退了匈奴追擊的部隊。第三次是李廣軍隊被匈奴包圍,李廣拿著強弩“大黃”,射殺匈奴將領多人。《史記》對史實記載的真實性毋庸置疑,這三件事讓李廣樹立了一個猛將的形象。詩人一直喜歡猛將,李廣自然是他們的偶像。霍去病雖然善於打仗,卻沒有李廣這樣衝鋒陷陣的記錄,在文人心中的形象反而不如李廣高大。
最後就是唐朝的影響了,李世民和李淵都擅長射箭,他們自稱是李廣的後代。不管是真是假,皇帝既然認祖歸宗了,唐朝的文人肯定要歌頌一下李廣的功績。唐朝時期,很多人都改姓李,冒充宗室,自然沒人敢說李廣的壞話,唐朝皇室把李廣提升到和霍去病平起平坐的地位,位列64將之一。歌頌李廣的文章,大部分都出自於唐朝,唐朝滅亡的時候,李廣懷才不遇的形象已經定型,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
正是由於上面這些原因的影響,李廣才有今天的形象和影響。當然李廣作為西漢名將,得到這些讚譽也是無可厚非的。
-
8 # 星輝650
李廣是基層非外戚將領,
可謂生不逢時,年輕力壯時大漢國力不夠,國策上是守邊,就是巡邏,不可能有立大功的機會,和平時期都只有平凡,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真熬到漢朝開戰作為將領李廣已經很老了,而且劉徹安排李廣做疑兵,就是掩護主力真正戰略意圖得佯動部隊,這種部隊天生就是大配角,李廣名氣大,匈奴注意力都吸引在李廣的部隊方面,李廣在沙海中兜兜轉轉終於吸引匈奴王庭主力傾巢而出,霍去病才輕裝快驥長途奔襲直取匈奴王庭,說白了就是讓名將老將打戰略配角裝慫裝敗裝老裝不中用讓匈奴主力輕敵。李廣做到了,體現了一個老將的高度素養和整體配合。
這樣的軍功在漢朝軍功獎勵體系裡是比較難的,
漢武帝知人善任,用老將磨磨蹭蹭,用新銳奔襲突襲。
說白了就是出生早了幾年,出名早了幾年,沒趕上那撥,沒趕上少年天子那茬,
一群二十幾歲的英年少壯,能帶著一個老頭子玩已經可以了。
劉徹,衛青對李廣還是很尊敬的,
這裡面要說說霍去病和李敢,
劉徹定下大戰略,衛青李廣執行,大有幾分周瑜打黃蓋的悲壯,結果李廣的晚輩李敢不堪李廣受到不公待遇,與衛青理論,衛青心知對李廣不公但這是戰略,就對李敢多有忍讓,結果霍去病年輕氣盛,受不了舅舅捱罵,這事是戰略機密,衛青沒大錯,李敢也情有可原,結果霍去病認為李敢無理取鬧,在後來的軍事演習中射暗箭把李敢給射死了,從此霍去病失寵
三國演義中周瑜打黃蓋的橋段就是衛青李廣故事的翻版,
所以劉徹作為最高統帥也感嘆當黃蓋的命不好。所以歷史上朝野上下對李廣都很推崇。
-
9 # 大風1148
漢武帝給了李廣無數次的機會,隨便把握一次機會都能封侯的,然而常敗將軍每次都讓漢武帝失望,這怎麼能叫懷才不遇呢?
-
10 # zj史海拾貝
李廣的戰績不如霍去病、衛青,為什麼能贏得詩人的一片讚揚,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李廣雖然出身將門,但他是靠自已能征善戰,一步一步奮鬥,靠實力當上將軍的,他精通騎馬射箭,驍勇善戰,而且戰績也很顯著。漢文帝曾經說:“可惜呀,你沒遇到時機,假如讓你生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 而衛青、霍去病都是漢武帝的裙帶關係,衛青本來是個騎奴,一入伍就成為千軍萬馬的統帥,霍去病17歲首次出征,沒有任何戰功,就封為驃姚校尉。如果沒有皇帝的關係,他倆能有這麼高的官位嗎?
二是李廣為人豪爽仗義,一家滿門忠烈,但結局悲慘。李廣從不居功自傲,做官清廉,從不貪佔。他愛兵如子,與官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為了大漢,忠心耿耿,有英雄氣節和本色,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中,他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他的兒子李敢作戰也很勇敢,因年輕氣盛,對衛青不恭,卻被霍去病殺死,孫子李陵在大破匈奴後,終因寡不及眾被俘投降,漢皇帝珠殺了他的母親和妻兒。而霍去病居功自傲,常誇大戰功,又不顧士兵的疾苦,和李廣形成明顯的反差。
第三,中國的詩興盛於大唐時期,唐朝皇帝李淵、李世民追李廣、李敢為先祖,唐德宗時又將李廣供奉於武成王廟內,這些詩人為了迎合皇上的旨意和當時的政治氛圍,所以對李廣大加讚賞,歌功頌德。
回覆列表
李廣命途多舛,人家都這麼悲催了你還不容許人家出名嗎?一個人出名與否,不是和他做了多大貢獻相關的。李廣命途多舛,大家都同情他,不僅司馬遷同情他,衛青同情他,霍去病同情他,連劉徹都認為他可憐,司馬遷史記裡滿滿的對於李廣的同情,這是大家都想看到的也是劉徹希望看到的。詩人都是喜歡寫悲情人物的,李廣正是鮮明的代表。
衛青當時是軍委主席,為人特別低調。因為他功高蓋主有掌握著兵權,為了自己及後人有個好下場,除了戰場上打勝仗外,在家在朝,凡是會引起誤會的事情都儘量不幹,凡是會給自己增加實力引起皇帝注意的事情都不幹,每天就是看看書,彈彈琴,低調的不行,他是希望然們忘記他最好。
霍去病與李廣兒子李敢是好兄弟,戰場上生死與共的兄弟,有過命的交情。霍去病當然是希望李廣好了,但是事情總是不與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希望李廣死後能有個好名聲。同樣不與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命運同樣適用於霍去病,中國歷史中最年輕的戰神,17歲便大破敵軍,卻在24歲離奇早逝。不管霍去病是怎麼死的,他在世的時間太短,加上霍去病一心就是殺匈奴,也沒流出他有什麼除了打仗之外其他特別的才能也好,緋聞也好,匆匆忙忙幾年就死了。這就是名不外傳麼,加上當時劉徹一直在打壓衛青一派的,當然不想霍去病的民聲太大了啊,最好是霍去病和衛青一樣名聲不外現,就像你就是一個在牛的人,躲在深山裡研究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來了,但是知道的人就那麼幾個,死了後也就那麼幾個人知道。古時候媒體不發達,或許老百姓知道曾經有個性衛的,一個姓霍的將軍很能打,但是當飯都沒得吃的時候,鬼才會記得哪個霍大將軍呢。只記得人們都在說的那個李廣飛將軍,很厲害,但是命不好,和我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