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天沃土成愛民

    謝邀。這首要分析一下龐統、周瑜、郭嘉三人當時的地位和所在一方起的作用。先說郭嘉,郭嘉當時是曹操帳下的一位謀士,當然不是一般地謀士。但曹操帳下謀士眾多,人才濟濟。對曹操來說當然是個重大損失,但絕不是致命的打擊。郭嘉死後,曹操進行了一系政治改革,軍事戰役及法規法制的制定,統一了長江以北的地方,北和匈奴,為魏國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地基礎。這充分說明,郭嘉對曹魏集團的發展影響並不是很大。再說龐統。龐在劉備集團中不過是一個副軍師,也就是個副總參謀長吧,在劉備伐蜀中隨劉備入川擔任軍師,就算前敵指揮部參謀長。在整個劉備集團的發展壯大中從末起過主要作用,就算他不死,:只要有諸葛亮在,他就起不了主要作用。所以,他的死對劉備是個損失,但也算不了決定性的。最後說說周瑜。周瑜是吳國的統軍大都督,主要軍事領導人。沒有他,赤壁之戰能不能打都是問題,更不要說打勝。如果當時降了曹操,後邊的事情就就無從談起了。再說周瑜的死對吳國的影響,應該說比郭嘉之對曹、龐統之對劉都要大的多。周瑜不死,荊州或許早就拿下。以周瑜和孫權兩家的關係來說,孫權對周瑜必能繼續重用,周瑜加上原東吳眾多老將,再加上呂蒙、陸遜等後起之秀。東吳軍事人才應在劉備集團之上而不亞於曹操。這樣,爭天下的就不是曹、劉、孫三家了,而很可能是曹、孫二家。當然,誰勝誰敗還是個未知數。但無論如何,都足以說明周瑜之死對吳國的影響是巨大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整個三國也是有重大影響的。

  • 2 # 白露為霜65799235

    之前剛回答過嘛。

    額,少了法正。

    問題挺有意思的。

    奇怪為何題主要把法正和龐統一起說?

    那就分四個說吧。

    周瑜>龐統>法正>郭嘉。

    宣告一下,按史實來分析,不說演義。

    主要從當時的形勢下其死亡對各自勢力,對天下形勢的影響來看問題。

    先說一句他們的身份,周瑜是東吳的軍事統帥(把周瑜當成謀士,和那哥仨比,咳咳。。我鄙視)!對整個勢力的戰略有極大影響,龐統法正在蜀漢是謀主級別,對勢力的戰略有很大影響,郭嘉在曹魏只是比較受重用的高階參謀而已,對勢力的戰略有多大影響不一定。

    龐統,獻計取西川,劉備入蜀時帶的謀主,身份非常重要。在雒城意外中流矢身亡,當時諸葛亮已經受命從荊州增援,劉備奪得西川大局已定,而以後主政西川時法正基本填補了龐統空缺,加上當時三分天下的形勢形成,蜀漢在地皮人口人才方面處於劣勢,不太可能有再擴張出來的實力。但是有一條可能,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很有可能會被派回荊州繼續輔佐關羽,會否避免之後大意失荊州?個人以為諸葛亮對關羽形成了非常好的補充,完全可能。

    綜上,龐統之死對劉備勢力影響不小,甚至可能影響天下局勢。

    法正,與張松密謀迎劉備,出賣劉璋,與黃忠共同殺夏侯淵,奪漢中。劉備入主四川后,代替龐統的位置,當時劉備器重的程度,超過諸葛亮。但是同樣的問題,當時的三分天下形勢,即使多他一個,蜀漢也無可能再擴張。而且法正人品太差,就是個小人,雖然劉備信任重用他,但是就算他再活多久,劉備也不敢只留下他輔佐自己,把諸葛亮派回荊州。

    所以法正之死影響不大,小於龐統。

    郭嘉,我的觀點估計會被很多人噴,雖然小說裡面吹得天花亂墜,曹操說什麼託付後事之類的,但是郭嘉在曹操的謀士團隊裡面地位並不高,荀彧,荀攸,肯定在他之上,能力,作用和地位與之平級的至少有戲志才,程昱,陳群,鍾繇,賈詡等等一堆人。別扯什麼郭嘉在就能避免赤壁之敗,郭嘉不是神,曹操帶了整整一個大團隊的謀士,多他一個也沒那麼大區別。

    綜上,郭嘉之死的影響很小,小於法正。

    周瑜,老羅寫這小說害人,其實周瑜才是這幾個人裡面能力最全面最強的,統帥,用人,人品,忠誠,全面第一,智謀也不會比那仨任何一個差,而且這人帥氣,義氣,豁達,簡直完人。當時龐統還在周瑜手下擔任主簿(大概是這個職務,懶得百度了,就是秘書,參謀一類),如果周瑜不死,龐統遲早在東吳得到重用,不可能去蜀漢。赤壁戰勝後,周瑜拿荊州部分地皮給劉備,交換關羽協助統兵艱難擊退曹仁,屯兵江陵,準備進攻四川,並向孫權提出留下家屬為質取得信任,進攻四川的計劃得到批准,就這個時候回江陵路上,病死巴丘。如果他不死,東吳協裹劉備勢力攻取四川的計劃必然實施,成功可能性不低。這之間還提出過軟禁劉備的計謀,周瑜對劉備勢力的態度是用他們,而不是和他們一起玩。那樣的話,三分天下可能就變成了二分天下,劉備和劉璋的勢力都被東吳吞併,成曹孫兩家爭勝,以曹操後期厭戰保守的情況看,加上曹操死得快,曹丕不如他爹,孫權戰而勝之可能性還真不小。周瑜死後,孫武的戰略全盤改變,劉備才有了奪西川的機會。

    綜上,周瑜之死影響極大,不止是對孫吳,對天下影響都很大。。

  • 3 # 劉一千五

    三國演義就是一部多角度讀來都有味的書,問題層出不窮。

    曹失郭嘉,曹操並沒裹足不前;劉失龐統,孔明立即頂上;孫無周瑜,照樣奪回荊州。

    漢武帝說,人才從來不缺,就怕沒平臺讓人才展示。在他一朝,才是真正的人才濟濟,衣冠朝廷。幫他成就千秋偉業的何止車載斗量。他給了他們機會,斷乎不在於沒人才。

    用與不用而己。

    曹操的文臣武將極多。郭嘉只不過突出點而己。曹操每每提起他,是曹操藉此奚落身邊的謀士大臣吃飯不替君王分憂。他的成就說明他的人才不缺,死了補上,斷不會空缺。只是郭嘉還是讓主子想念的地方,特別是在危難中。

    劉備帶龐統入川,本想龐統建功封侯,然後分權於孔明,一南一北雙管齊下爭雄天下,不料,英傑如龐統也中了張任的計,死在落鳳坡。他一死,孔明又有活兒幹,照樣收西川取漢中。

    周瑜的死,無疑令人遺憾,太年青,又瀟灑,才氣逼人。為個荊州氣得吐血。他死了,呂蒙,陸遜就有平臺,東吳的車輪滾滾向前,發展得比劉備還好……

    所以,看不出三人之死,對三家有多大損失。

  • 4 # 晚睡晚起身體好

    答案可以很明確,蜀的損失最大。

    劉備自己是涿郡黑幫大佬,打黃巾收了地方土豪張飛和逃犯關二爺,順便勾搭了一下趙雲——到徐州收地方大族糜氏——到汝南收陳到魏延等一批來歷不明的武人——到新野收家道中落逃難到此的世家子弟諸葛亮——荊州時期收穫最大,從北方逃過來的知識分子和地方望族紛紛入夥,馬良馬謖兄弟、龐統、黃忠、蔣琬等等都是這一時期的成果——打下四川,收劉璋留下的一批班底,同時吸收從張魯那邊來的西涼馬氏。以上,基本構成蜀漢統治階級的基本盤。

    這個基本盤幾乎都是劉備在各地掐尖選拔的結果,當然很精銳,但問題在於什麼?問題在於劉備勢力後來被困在了益州,又無法在益州建立一個能夠實現良性更替的人才更替機制。為什麼?一是因為劉備是個外來戶,一直沒能跟益州本地官僚望族實現融合;二是因為益州一州之地,人口有限,池子不夠大,大魚自然也會少。

    所以劉備的最初班底,在短期內能體現極強的戰鬥力,因此奪益州和漢中,無往而不利。但時間一旦拖延至幾十年的長度,最初的開國良臣死的死老的老,第二梯隊跟不上的時候,就顯得用人捉襟見肘了。

    龐統年紀跟諸葛亮差不多,諸葛亮於公元234年死在五丈原前線的時候不過五十出頭。假設龐統沒有意外身亡且也活這麼長時間,蜀漢發展的可能性無疑會多很多。

  • 5 # 歷史沉澱中的新奇

    在劉備痛失龐統之時,曹操已經基本平定除西涼馬超、韓遂和漢中張魯之外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域,挾天子具有氣吞山河之勢。而東吳孫權在父兄兩代的經營下使得國富民強、軍隊雄壯,盡握江東八十一州,良臣濟濟,勇將輩出,其根基已經牢固。這時候的劉備才千辛萬苦剛剛得荊州,而且這荊州還是和東吳有著說不清的糾紛,這種情況下北有曹操虎視眈眈,東有孫吳圖謀不軌,更是讓劉備坐如針氈,慌慌不可終日,因此憑著諸葛亮三分之計得以向西尋求發展,他的事業才開始起步。

    郭嘉被曹操稱為“我之子房”,在曹操統一北方的大業中,屢現良策立下汗馬功勞。在跟隨曹操向遼東剿滅袁尚、袁熙的途中病重身亡,年僅三十八歲,諡號貞候。即使這樣曹魏方面也一直人才不斷,雖然他們不及諸葛亮的才能,但貴在人多,其中不乏徐庶之流,且都謀略過人,比如荀彧、許攸、賈詡、程昱、劉曄、董昭、蔣濟等。曹操雖然痛惜郭嘉,但好在創業已成,即使將來要滅蜀取吳,能獨擋一面的大將也是不勝列舉。最主要的是曹操有先天大勢:坐擁北方、俯瞰江南;後天大勢佔據中原、帶甲百萬。成功是不難的。總的來說曹操手下不缺人才。

    周瑜的軍事謀略和傑出才能加上他雅量的氣質,的卻是東吳的人中龍鳳。早期時候跟隨孫策為東吳基業的奠定南征北戰。後又被孫權任命為統兵都督,掌全國軍事。周瑜的死給東吳帶來了陰影,但在他之後的魯肅、呂蒙雖然進取不足,守成還是有餘的。孫權後來稱帝,也是做江東之帝,江南的富庶加上孫權的自知,所以他只是為了保守自己的領土,並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身邊眾多的文武,都使得孫權有信心抵擋來自北方的威脅。所以這樣看來東吳也不缺人才。

    雖然說招攬人才對於各方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對於劉備來說沒有人比他更迫切、更向往了。因為劉備是有使命的,這也是他自己的目標,那就是要恢復漢室,奪取天下。要完成這樣艱鉅偉大的目標沒有人才或是缺乏人才那是萬萬不可能完成的。劉備的謀士方面雖然也有孫乾、簡雍、糜竺之輩,但能總攬全域性、定國安邦的人除諸葛亮外就沒有別人了,而有些時候諸葛亮也是分身乏術。好不容易得到龐統的加入,怎能不讓劉備喜出望外。授予龐統軍師中郎將之職,擔任進攻奪取西川的重任,諸葛亮防守荊州後方。在這樣嚴重缺乏管理統兵人才的時候,由於龐統的貪功冒進自己不慎隕落。這樣帶來的一系列嚴重後果就是取川任務愈加消時耗力,荊州被奪,五虎上將去其二,夷陵之戰大敗而歸,致使國力受損過甚,奪取中原計劃滯後,丞相孔明勞神勞力,蜀漢政權二世而終的結局。很多事情有因就有果,歸其原因在於劉備的婦人之仁,優柔寡斷,他的很多機會就是這樣錯過的。這樣看來劉備才是真正需要人才的人,失去人才對他的影響才是最大的。

  • 6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筆者認為三國時的蜀失龐統、吳失周瑜、魏失郭嘉的"三失"中,魏失郭嘉影響最大。

    眾所周知,三足鼎立前,曹操最牛,在官渡之戰戰勝袁紹後,一時風雲直蓋天下。而曹操的強勢都離不開"參謀"郭嘉的"輔佐"之功。

    郭嘉原本是袁紹的部下,後因看透優柔寡斷的袁紹難成大器而轉投曹操,並得了慧眼識丁的曹操的器重和厚愛,曹操稱讚他是自己的“奇佐”。曹操在幾乎所有的重要戰役,如戰呂布、破袁紹、討二袁(袁譚、袁尚)、徵烏丸等,都把郭嘉帶在身邊,對他器重有加。而郭嘉也沒令他失望,在他的"金玉良言"和"讀心術"下,幾乎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特別是在他的策劃下以少勝多,在官渡之戰中打敗了袁紹,為統一北方立下汗馬功勞。

    也正是因為這樣,郭嘉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然而,郭嘉福大命不大,38歲的他在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

    郭嘉病逝一年後,曹操在赤壁之戰被孫劉聯軍打敗,遭遇滑鐵盧的曹操事後嘆息道: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可見郭嘉之才的深厚。可以料想的是,如果郭嘉不是英年早逝,憑曹操當時的實力和勢力,憑郭嘉的才智和謀略,在赤壁之戰敗北的可能性很小,如此,也就沒有所謂的三國了。

    而龐統和周瑜儘管也是不可多得的謀臣,擁有頂級智慧,但如果曹操不是在赤壁之戰前痛失郭嘉,他們根本沒有發揮才智的機會。因此,曹操失郭嘉影響最大。

  • 7 # 銳度何老師

    周瑜的去世並沒有給孫吳方面帶來嚴重的損害。

    以孫吳的地理位置和實力,也就是自保有餘,進取不足。即便是周瑜活著,有曹操、劉備在前面擋著,孫吳也不可能打出來,統一天下。周瑜去世魯肅接班,平穩過度。魯肅之後呂蒙接班,偷襲荊州,除掉關羽,獲利很大。呂蒙之後是陸遜,面對劉備的進攻,取得了猇亭之戰的勝利。

    可見,周瑜死後,孫吳方面是穩中有升,他要是活著也就只能做這樣了,不會有什麼突破性進展。

    衡量龐統的死帶來的損害比較麻煩,因為這裡面假設性情況比較多。

    咱們簡單回顧一下當時的局面,劉備帶著龐統、魏延、黃忠入川,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守荊州。然後大耳朵在益州反客為主跟劉璋打起來了,龐士元陣亡。這裡面就需要做個假設:如果這時候龐統不死,並順利拿下西川。然後就會出現劉備坐鎮益州,諸葛亮守荊州的局面,這對蜀漢方面來講無疑是很不錯。

    但這個局面是假設的,因為有個前提,就是劉備、龐統、黃忠、魏延能拿下益州。這個可能性有多大?沒有。

    他們孤軍深入被圍在裡面,如果不是後來孔明和張飛兩路救援,即便是龐統不死,也拿不下益州。大家不要忘了,劉璋是有援兵的:馬超。就算劉備這一支人馬能抵擋住張任這些人,但馬超一來,全都得完。如果張飛、諸葛亮不事先進川與劉備匯合,馬超到的時候,劉備就被圍殲了,龐統不死也沒用。

    實際上不管龐統是死是活,劉備想拿下東西兩川是必須有諸葛亮和張飛進來援助的。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龐統的死並沒有對劉備造成太大的損害。

    當然,荊州那邊大家都清楚,諸葛亮、張飛、趙雲都去幫劉備,留下關羽防守。這就導致了後方空虛,最後被孫吳捅了一刀,荊州丟失,關羽被殺。

    這時候龐統的價值有若隱若現了,如果他不死,蜀地還有法正,劉備身邊不需要那麼多謀士,諸葛亮和龐統正常來講會回荊州一個,配合關羽。有龐統或諸葛亮任意一人輔佐,關羽丟荊州的可能性會降低一些,但僅僅是降低。以關羽的性格,恐怕不會跟謀士合作得很愉快,即便是伏龍鳳雛的建議他聽不聽也是兩可之間。

    然後這裡咱們來個數學題,關羽聽計策的可能是50%,但計策管不管用仍然是個問題,考慮到諸葛亮和龐統的名氣,咱們按80%管用來算,即便是龐統不死,由他後來回荊州,輔助關羽,荊州不丟的可能也只有40%。

    總的來說,龐統的死,在益州方向幾乎沒有損害。如果他不死,在荊州方向,可以提高4成不丟的可能性,但僅僅是可能。

    所以,龐統的死,也不算是蜀漢的重大損失,當然,比孫吳失去周瑜的後果要嚴重。

    郭嘉的事蹟大家都清楚,能力是有目共睹,這個我就不複製了,也有不少人認為他的能力超過諸葛亮。而且大家也都比較認可曹操在赤壁大敗時說的,郭嘉要是不死,曹操不能吃這虧。

    但是,郭嘉真正重要之處卻不是這些,讀書要仔細,看原文:

    操到易州時,郭嘉已死數日,停柩在公廨。操往祭之,大哭曰:"奉孝死,乃天喪吾也!"回顧眾官曰:"諸君年齒,皆孤等輩,惟奉孝最少,吾欲託以後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腸崩裂矣!

    郭嘉年紀小,曹操本來是準備託付後事的,什麼後事?就是輔佐他的子孫唄。如果郭嘉活到65-70歲,輔佐曹丕、曹叡、曹芳,哪能輪到司馬懿一家做大?

    郭嘉的死,導致曹魏被司馬家篡國,這個損失有多少?

  • 8 # 君山話史

    龐統、郭嘉與周瑜怎麼比呢?完全不是一個級別啊。

    龐統與郭嘉只是謀士,而周瑜是大將軍。

    周瑜之死,對東吳影響最大。倘若周瑜不死,就不存在什麼三國鼎立,頂多是南北對峙。為什麼這樣說呢?

    1、周瑜不死,劉備勢力無法坐大

    當劉備屁顛屁顛地跑去向孫權討要整個荊州時,周瑜給孫權寫了一封密信:“劉備乃是一代梟雄,又有關羽、張飛這些熊虎之將為羽翼,肯定不會長久屈居他人之下。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把劉備扣留在東吳,讓他住宮室,多弄些美女給他玩,讓他迷戀聲色犬馬。再把關、張二人分開,這樣就可以脅迫他們為我效力,如此一來,天下可定矣。若是輕易地把土地割給他們,又讓他們三人聚在一起,恐怕就如蛟龍得雲雨,終究不是池中之物。”

    在周瑜看來,劉備這個人一定得防。因為他不是小角色,而是蛟龍,只是現在尚是“潛龍”,若機會一到,這隻蛟龍就會張牙舞爪,飛上雲端。

    儘管孫權沒有扣押劉備,但拒絕了他的要求。

    對劉備來說,周瑜是最可怕的敵人,甚至比曹操還可怕。不過,幸運女神對劉備似乎關照有加,不久後,周瑜竟意外病死了。

    周瑜死後,魯肅說服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從這點看,魯肅的戰略眼光遠遠不及周瑜,對劉備的認識也遠不及周瑜。借荊州最嚴重的後果,不僅是丟了荊州,更重要是,失去了進取巴蜀的機會。

    2、周瑜不死,巴蜀將成為東吳的地盤

    在江陵之戰後,周瑜向孫權詳細闡述自己的奪取巴蜀的戰略。

    他說:“曹操剛遭敗績,內部也出現不穩定的因素,因而未能繼續大舉用兵。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擴張勢力。請派我與奮威將軍孫瑜一起西進,攻取巴蜀之地,吞併漢中的張魯勢力,留下奮威將軍固守,與關中馬超結為盟友。我則回來與您一道攻取襄陽,進逼曹操,爭奪北方。”

    周瑜的雄心,決不止是固守南方一隅之地,而是進取中原,一統中國。要進取中原,光靠江東是不夠的,要把江東、荊州、川蜀連為一片。取巴蜀成了周瑜戰略中最重要的環節,這一點,諸葛亮也是看到的。原本不被人關注的巴蜀之地,很快就要成為諸勢力爭奪的焦點。

    孫權批准了周瑜的計劃,周瑜便返回江陵著手準備工作。可惜的是,天妒英才,行至半途時,他竟然染上疾病而死。

    他死的真不是時候,正當東吳欲大展拳腳之際,作為靈魂人物的周瑜卻死了。他的死,對東吳絕對是無可估量的損失。周瑜一死,孫權就草草把荊州借給劉備,留下無窮的後患。後來孫權想進取巴蜀時,劉備佔據長江水道,拒絕讓吳軍過境,自己近水樓臺先得月,黑掉了劉璋,搶佔了巴蜀,自立為帝。

    可想而知,若周瑜不死,劉備根本是沒有機會奪取巴蜀的。那麼,所謂三分天下的格局或許就不存在了。

  • 9 # 大觀史

    有不少人都認為,魏失郭嘉,影響的是一個人,蜀失龐統,影響的是一個政權,吳失周瑜,影響的是一個天下,那麼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

    我們先來說說郭嘉,郭嘉是曹操前期五大謀士之一,只不過曹操集團最重要的謀士,並不是郭嘉,而是荀彧。不論是能力還是地位,荀彧排在首位,那都是公認的。

    都說郭嘉對事情有預判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往往並不是非常精準,就好比郭嘉說今年人民幣要大跌,但是具體什麼時候跌,他不說,再比如曹操要打袁紹,擔心孫策在後方偷襲,郭嘉說孫策這個人太過於輕率,我看他我活不長,但什麼時候會死,是死在官渡之前還是之後,他沒說。

    而郭嘉最著名的,大概就是他的“十勝十敗論”,把曹操一頓猛誇,大概意思就是無論從哪方面看,曹操都領先袁紹100年,只要曹老闆出兵,就一定能贏,吹捧的話誰都愛聽,曹老闆老闆樂得合不攏嘴,他臉皮雖然厚,但也有點不好意思,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但是袁紹肯定就沒那麼聽話了,不可能曹操一出兵就自動投降,那麼怎麼打袁紹呢?史料並沒有記載。是的,史書只記載了郭嘉跟著去打了袁紹,但至於有什麼具體的表現,郭嘉就好像隱身了一樣。

    郭嘉的職位,從跟著曹操開始混,就是“軍祭酒”,直到去世,還是“軍祭酒”,十一年雷打不動,這多少有點尷尬,再從古人的眼光來看,《三國志魏書》裡,荀彧、荀攸、賈詡在同一傳,郭嘉和陳昱,董昭、劉曄、蔣濟、劉放等,在同在一傳。這應該算是郭嘉比較精準的定位了。換句話說,郭嘉死了,曹操至少還有四大謀士,不至於傷筋動骨,無人可用。至於郭嘉死後,曹操大哭,曹操本就是浪漫主義詩人,大哭是常態,在三國志中,至少就記載了曹操有七次大哭,比劉備多多了。偏偏劉備替曹操背了個的愛哭的鍋,劉備也很無奈。

    下面我們再來說說龐統。三國演義裡,龐統是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實際上龐統在當時的名聲要高出諸葛亮不少,他出山之後,先跟著的老大是周瑜而不是劉備,在周瑜那裡混了幾年,龐統已經混出了些名聲,“吳人多聞其名”,算得上是個名士了,名聲是什麼,就是人脈,有了人脈,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在諸葛亮和魯肅的推薦下,龐統道得到重用。

    那麼龐統的陣亡,對劉備有什麼影響,他與接替他的法正類似,都是謀士型人才,劉備缺的就是這種人才,夷陵之戰失敗後,諸葛亮嘆息,法正如果在,一定不會發生這樣的局面,三國志記載: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假使龐統還活著,他很可能改口稱,龐統如果過在。肯定不會發生這樣的局面。

    龐統與郭嘉,在劉備和曹操那裡的地位比較類似,但是龐統之死和郭嘉之死,對劉備和曹操的意義則很不一樣,郭嘉死了,曹操還有一抓一大把的謀士,龐統死了,劉備就悲催了,因為蜀漢的人實在稀缺,龐統不死,能起的作用都遠遠大於郭嘉,更悲催的是,龐統的繼任者法正也死得早,間接導致劉備沒幾年也死了。所以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言則流涕說明了龐統在劉備心裡的分量。

    那麼最後我們來說說周瑜,赤壁之戰之前,演義裡說的都是諸葛亮舌戰群儒,那都是羅貫中編的的。曹操徵荊州時,東吳那邊的大臣們,都在準備收拾東西,跟曹操混了。沒人認為能打,關鍵時刻,周瑜趕了回來說:“要打”。於是就打了,而且還真打贏了,東吳能站穩腳跟,靠的就是周瑜。

    郭嘉、龐統之死,影響的最多是一方勢力,而周瑜之死,則對三國全域性有不小的影響,因為周瑜的策略是兩分天下,他主張把劉備與關張分開,不給劉備土地發展,自己統轄關張,這招非常毒辣,不過孫權沒有同意,周瑜又建議由自己先取西蜀,繼而吞併漢中,再圖北方,孫權同意了。不過周瑜還沒來得及準備出軍,就病死了,如果周瑜的策略得以成功,那就沒劉備什麼事了,甚至可能連孫權也沒他什麼事了。因為過於強大的周瑜,對孫權威脅太大。

    當時孫權剛剛接班不久,還沒有培植起自己的勢力,周瑜威望又太高,搞的孫權如芒刺在背,周瑜一旦有異心,孫權很大機率扛不住。不過還好,周瑜也很快就死了。

    很難說周瑜的死對孫權是福是禍,反正沒有記載孫權對此有多傷心,孫權對周瑜的評價是,“周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故器量廣大,劉備也認為:“公瑾文物韜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周瑜對孫權的威脅是事實存在的。所以如果周瑜不死,三國將如何發展,存在的變數,在三人中是影響最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今晚丁寧和左騰瞳的比賽?難道丁寧真的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