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任性說娛樂
-
2 # 明星活動資訊分享
這段時間,各種關於相聲藝術發展的思考和爭論,並沒有因為比賽的結束而停止。終其原因,是因為相聲,這門在百餘年間一直深受老百姓喜愛的中國傳統說唱藝術,在近十年的時間裡,無論是作品還是市場,雖然偶有閃光之處,但整體的趨勢是走下坡路的。
儘管電視綜藝捧紅了一個又一個相聲小明星,儘管相聲類的綜藝還是如新瓶舊酒般的出現,但是其影響力已經與前些年不可同日而語。更不用說當年曾經被視作迴歸本源的小劇場相聲,如今大多慘淡經營,或者僅僅淪為了在相聲綜藝節目裡演員賣慘的資本。
相聲在經歷了撂地、廣播、大劇場、電視、小劇場這幾個時期以後,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盛衰"輪轉後,如今它似乎又回到了谷底。很多業內人士與業餘愛好者出於對一門藝術的責任心,不得不思考一個根本的問題:今天,相聲又該如何發展?
然而,在一切都變得悲觀或者樂觀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未來,人們還需要相聲嗎?
"相聲是一門令人發笑的藝術,任何時代的人們都需要歡笑,因此它會永遠地存在下去",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這句話是對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但是當年一個喜劇小品輕而易舉地就把相聲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衝得七零八落,更何況今天,"抖音""快手"等各種影片和直播軟體裡,逗笑的內容如雨後春筍,短短一分鐘,觀眾就能被逗樂,他們為什麼還要花十幾分鍾、二十幾分鍾去掏錢看(聽)相聲呢?
今天尚且如此,更何況未來呢?
如果相聲僅僅定位於"逗笑",如果相聲演員僅僅指望著透過諸如說網路段子、光膀子擁抱親嘴兒、四處管人叫"爸爸"等出洋相灑狗血的方式來博觀眾一笑的話,那麼相聲根本幹不過影片社交軟體所帶來的宣洩快感。相聲演員就是叫一萬次"爸爸"、逗哏的給捧哏的送上一萬個"綠帽子",也不如"一個老太太吃燈泡""一條哈士奇撕家"所吸引的流量大。
幸運的是,時代賦予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與知識,這就決定了人們一方面需要以俗的,甚至於粗俗的方式去排解壓力,另一方面更需要用審美的方式、智慧的方式去填補精神上的空虛。
這就決定了相聲,作為藝術形式,首先要給人以形式上的美感。侯寶林的"叫賣"、馬三立的貫口、郭榮啟對天津打紙牌老太太的模仿……這些技藝以及相聲組織結構上的玄妙,在任何時代都會有人去欣賞,這是相聲藝術在技藝層面完美的呈現,給予人的是一種審美意義上的享受。
也正是在審美的基礎上,會促使人們有興趣去了解這門藝術的文化根源和歷史背景。作為傳統藝術,相聲的每一個技藝、每一部傳統作品都可以看作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符號。而任何時代下,人們都不會忘記去尋找本民族的文化和歷史之根,這種潛意識裡的歷史認同感和文化認同感是相聲作為一門傳統藝術還能存在下去的根本。
然而,任何時代,人們都不能只需要套著玻璃罩的藝術。人們需要從藝術中正視自己,需要從藝術作品中尋找情感認同,尋找他者對於當下種種社會問題的態度、建議甚至於方案。即便只是某個方面或者完全不切實際,但是人們需要這些認同、態度、建議和方案對於自己的啟迪。事實上,科學技術發展得越快越先進,社會分工程度越精細,人們在現實中就會越被割裂,他們內心所需要的人文關懷必然就越強烈,他們就更希望透過藝術作品,在審美的過程中完成與社會的交流。
或者說人們需要在藝術作品中感受到一種被人理解式的安慰,一種被點撥式的快感,一種"拈花一笑"式的悟道。而要達到這種結果,藝術作品必然要彙集的是文化精英洞悉現實社會的智慧。
同時,隨著知識普及度的提高、網路社交化的迅猛發展,以及人們對"自我"的看重,精英話語的藝術已經難以為人們所愛了。人們更需要一種平等視角下的平民藝術去輸出精英化的智慧,無疑的,相聲是天然具有這種素養的。
過去人們習慣把相聲分為諷刺相聲、歌頌相聲等等,這種劃分的"意義"也許僅在於不瞭解相聲發展的形而上學者盲目地對"諷刺"的褒揚和對"歌頌"的批評。這種劃分無法說明《戲劇雜談》《戲劇與方言》這類相聲存在的意義,也無法說明《友誼頌》《郝市長》這樣的相聲為何還能得到當時觀眾的喜愛。
事實上,縱觀整個相聲的誕生與發展,每一段那個時代經典的相聲作品都同時具備兩點:文化"精英"對現實問題、社會存在的思考、抽象與反饋;大眾視角的輸出、傳達與表達。未來,相聲作品也只有兼具此二者,才能不會為同時代的大眾所拋棄。
不笑無相聲,但《請劇團》裡的一個包袱卻足以讓相聲工作者對相聲之笑的功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把你們說相聲的、唱大鼓的、說評書的和耍狗熊的都關在一個車上,就把你們給拉來了……"
-
3 # 天下君閱
相聲這波扛鼎之人是郭德綱于謙等人。
郭德綱自白:七歲學相聲,十幾歲登臺……
郭德綱老師現在快奔五旬之人。
經歷,見識的積累,加上摸滾爬打,才造成當代唯一(可能不是絕對)的郭德綱和于謙老師。
試問:金錢唯上,娛樂至尊的當今,能沉澱這種結晶嗎?
如果能,在總結郭德綱的基礎中,肯定更上一層樓。
不能,暫時呵呵。
-
4 # 小胡生威
不知道,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現在是一個全名娛樂的時代,現在是一個全名自媒體時代。相聲學起來很苦很累,有門戶之見,很複雜。一兩句說不清楚。學不出來的人扎堆,學出來的十個手指頭能數的出來。太難了。
除非是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歡,沒有相聲活不了了你可以去學。別的,千萬別人雲亦云。
-
5 # 南疆浴血
會的。但是必須繼承侯寶林、馬三立等老一代相聲大師的遺志,痛下狠心,徹底將藝痞重新搬上舞臺的三俗文藝垃圾清除乾淨,讓黨的文藝路線永久佔領文藝舞臺,使其沿著黨的弘揚正能量,堅決反對三俗的文藝路線向前走,才能使相聲這一文藝型式健康發展!
-
6 # 老男孩名哥
你好,我是愛笑生活美!
問題是:“相聲會有未來嗎?”
首先,當前的相聲流派大體分為三派,一派是以郭德綱、岳雲鵬、高峰為代表的德雲社相聲,他們的基本功非常紮實,但是由於其餘弟子的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知識不夠深厚淵博所以導致創新不足,所說的相聲也大都拿郭德綱或於謙開一些低階趣味的玩笑,所以說,如果再不加強文化水平學習,到最後,肯定會被市場淘汰的!
其次就是以交大博士夫妻李宏燁以及鄭鈺,還有張宇識為代表的相聲,他們來自高校,他們都對時尚、流行比較敏感,又有比較高的文化水平,所以都非常有想法,但是他們沒有相聲基本功,不會表演,所以即使能寫出一些比較好的段子,也不能透過表演讓觀眾看起來舒服,所以如果他們能再好好的沉下心來去學習相聲傳統的東西,一定會在相聲裡闖出一片天地!
最後第三個流派,就是以盧鑫和玉浩為代表的相聲新勢力。他們的基本功非常紮實,文化水平也非常不錯,更主要的是能創新,他們不會整天拿著搭檔開一些低階趣味的玩笑。也非常受年輕人的歡迎,當年郭德綱老師也力邀他們去德雲社,他們兩個給婉拒了。如果繼續努力,那麼相聲的未來肯定會有他倆的一片天地!
總的來說,交大博士把相聲理解成講課了!盧鑫玉浩積澱和颱風還差一點!郭德綱于謙二位的相聲才真正算得上與時俱進、雅俗共賞的藝術!相聲不僅有未來,而且未來的相聲肯定是屬於有傳統基本功和時代觀點、有文化積澱和有創新能力、有完全鬆弛的表演風格和有特點相結合的演員!
-
7 # 小老鼠爆娛樂
現在郭德綱的相聲太火了,相聲界的未來一定會有,不是因為郭德綱,而是現在的人生活壓力太大了,偶爾娛樂一下聽聽相聲開心一下當然不錯,相聲也是一門老藝術形式了,我看好相聲。
-
8 # 使用者59055025356
肯定有,就算姜昆高舉品位的大旗殺翻郭德綱也還是有其它的郭式人物登場,這個是不可逆轉的,看看抖音裡面打耳光罵人賣弄風情的笑點,你就不會提出相聲的什麼主流,非主流,品位等等亂七八糟的問題了,姜昆是個傻瓜,順應潮流他可以封神,現在,以後他只不過是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料。我大膽預測只要姜昆敢上春晚,15天以後郭式相聲將一統江湖。他出來不是打擊郭式相聲我之所以用郭式相聲都是姜昆等主流襯托的,其實也沒有郭式相聲,但是姜昆代表的所謂的主流相聲但凡敢踏入春晚,郭德綱肯定封神,以後郭德綱將很少露面了,這才是個人精和姜昆是兩個擋次的人。
-
9 # 程程駿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的是說學逗唱,這說就不簡單,這嘴裡得乾淨??。相聲由清朝咸豐年間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這一門古老的民間曲藝形式在現在的中國,可能是唯一一個依舊保持著活力的傳統藝術了!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這話一點都不假,相聲被譽為是最簡單卻又最複雜的一門藝術,沒有任何繁瑣的道具,單憑演員的一張嘴就能讓你開心,讓你願意去花錢聽他們說話,這是很神奇的事情!
相聲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現在主要能被大家所接受的,還是評書的說法。
相聲是由評書和民間大鼓演員演變而來的,在那時候,說書的先生是很有地位的,被稱為先生!這是有文化的意思,在當時可以說是高人一頭,所以也就有很多的評書演員誕生了,可是那時候聽書這種事情還是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茶館的數量是有限的,而好的說書先生卻不多,這就導致越來越多的評書演員出現,可是這些人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學藝不精的,這就導致了他們沒有茶館可進,只能淪落街頭,撂地為生!
在街面上表演和在茶館內說書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在街面上表演更注重的是吸引別人的眼球,抓住別人的注意力,將人吸引過來留住人,這是一個好的撂地演員才能夠做到的!
而這也就要求表演者必須要表演一些通俗易懂的,不能弄一些誰都聽不明白的,必須要讓人想聽,愛聽!而笑話則是最好的選擇!而這些喜劇的表演也就成為了相聲演員的底子!
在相聲發展的過程中,經歷過太多的波折了!距離我們最近的是建國以後的事情了,在一段時間內,相聲完全被禁止演出了,我們在郭德綱的很多相聲裡都能聽到那時候的故事。那時的相聲藝術可以說是朝不保夕,但是出現了一個人,一力扭轉了整個相聲界的現狀,這個人就是姜昆!
對於姜昆的相聲,褒貶不一!喜歡的人覺得他的相聲很有趣,而且不低俗,改變了傳統相聲的低俗,創立了新的相聲!可是討厭他的人說他簡直是毀了相聲,拋棄了傳統相聲的經驗和技術,完全是對傳統相聲的拋棄。那麼姜昆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在我看來,沒有姜昆,就沒有現在的中國相聲界!姜昆在出道的那幾年,正是中國相聲最危難的時候,為了保留相聲的火種,姜昆毅然的決定要改變傳統相聲,說新相聲,說歌頌型的相聲!這才為相聲保留下了火種!把糟蹋相聲的罵名背在自己身上,而把相聲的未來留給了下一輩人!
而在現在,最出名的相聲無疑是郭德綱的郭家班了!可以說是紅遍了全世界,第一個將相聲帶出了國門的人,就是郭德綱!從一開始一個只堅持說傳統相聲的小夥子,到現在成為了整個相聲界的舉足輕重的人物,我們見證了一個傳奇的崛起!
可是郭德綱這些年的名聲卻不是很好,各種戲霸的名聲也出來了,從一開始堅持傳統相聲的屠龍少年,我彷彿又看到了一條惡龍!
不管怎麼樣,我還是希望相聲能更加繁榮!希望屠龍少年不會變成惡龍!
-
10 # 小白楊107451496
肯定有未來的!沒看見好多德雲社的粉絲都是年輕人嗎?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聽聽相聲可以放鬆放鬆!減壓的一種方式!
回覆列表
相聲一門大眾化的藝術形式,或者說,是一門非常依賴於“接地氣”的藝術形式。所以相聲的發展,和社會整體環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社會整體發展趨勢是什麼?是多元化。
現在的中國,階層分化嚴重,階層固化正在形成,不同階層的人,從一出生就面臨截然不同的成長環境。他們的審美、他們的追求,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這個大趨勢,一定要認識到並遵從之。
我曾經在其他一個回答裡面,推測相聲的發展之路,大致是這樣的:
1、【樹立經濟效益樣板,做大市場】
相聲要想生存和發展,需要各個方面資源的支援——演員、作品、劇場、觀眾、媒體……缺一不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想獲得這些資源,只有一個途徑:向全社會證明,相聲可以掙錢。
怎麼才能掙錢呢?當然是要把市場做大,把欣賞相聲的門檻降低!
不要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你不懂歷史,不配聽相聲;你不懂包袱,不配聽相聲;你連調侃兒都不懂,不配聽相聲……這叫自尋死路。
先把觀眾請進來,越是什麼都不懂的新觀眾,越要拉進來,挽留住!
2、【在做大市場的基礎上,細分市場】
市場大了,觀眾多了,欣賞的風格特點自然會區域多元化。
可能有人喜歡通俗一點的,比如德雲社這樣的;
可能有人喜歡貼近都市白領生活的,比如王自健這樣的;
可能有人喜歡清新文藝的,比如大逗相聲;
可能有人喜歡雋永深刻的,比如天津茶館裡的老藝術家;
市場細分,是建立在把市場共同做大的基礎上的。可能有人原來就聽德雲社,聽多了,膩了,換換口味,聽聽大逗(我現在就是這樣)。社團、演員之間相互匯入使用者,大家共同發展。切忌相互擠兌,你看我不好,我看你不對……相聲的競爭對手不是各個相聲社團,而是其他的娛樂形式(這一點我最先是聽王自健提出的,我覺得很有道理)!
總之,細分的目的,不是內耗,而是讓觀眾找到更符合自己的欣賞口味的服務。
3、【在各自領域做精做深】
市場細分之後,各個表演流派都有自己的核心擁躉,也就是鐵粉,後面不斷深化發展自己的藝術特色,從觀眾的需求出發,揣摩觀眾心理,向他們提供更貼心的、更接近他們的生活的相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