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隻土豆
-
2 # 胡桃夾子1993
儀式感是用來,在回憶過去的日子裡可以清晰準確的,找到那個記憶的切入點,開閘洩洪。
劉若英的處女座,後來的我們,情有獨鍾的沙發是小曉對這段精神盛開到花裡,物質貧瘠到塵埃裡的感情,內心所持的儀式感。花了兩頓的飯錢,奢侈的打的,是見清對這段感情付出的努力的儀式感。午夜飯永遠不缺席的粘豆包,依然是一位父親對生活的儀式感。
拋開對電影的評價
這些鏡頭足矣在回憶與未來的反覆穿插中戳中我的淚點。
你可能忘記了前任的模樣
但你始終記得第一次情人節他送的禮物
生活本就是一直在水平的狀態平緩的前進
為了銘記我們生命中那些美好時光
儀式感便是承載這些的一把鑰匙
有人說,儀式感都是別人帶給我的
其實不然
一個Sunny明媚的午後
你選擇步行歸家
路過花店
為自己買上一捧藍色的滿天星
你不需要別人承認
在未來的日子裡
這束花語,真的喜歡你
是你對自己的承認
這就是為什麼生活需要儀式感
-
3 # 沈弢505
論宗教式的儀式感帶來的心理慰藉
人活著,總是需要精神支柱的,而精神支柱,必須強烈的儀式感來包裝才能起到有效的暗示作用。
為什麼教堂的設計,總不外乎於高大的穹頂,五彩的玻璃,典雅的油畫,精緻的花飾妝點,大量宗教符號的重複使用,甚至今天已然引入聲音迴響的原理,來處理牧師或者合唱班的音效,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突出儀式感而產生的宗教的神秘感,提升虔誠度,達到淨化心靈,精神皈依的效果(我沒有絲毫詆譭、蔑視宗教的意思和企圖,僅僅是透過設計、裝飾和氛圍來闡述儀式感對人的心理暗示作用)。
目前很多大型專案開工,總少不了供一隻乳豬,殺一隻公雞,放幾掛鞭炮,諸多領導拿著鐵鍬鏟幾下沙土,完成開工大典,也是透過儀式感來增加專案的信心,祝願專案開工大吉,順利啟動。
我小時候在學校調皮犯錯,被老師告狀到了家裡,每次老爸平靜而嚴肅地對我說,來來來,坐下…他習慣地點支菸,默默地看我幾秒鐘,我的頭皮能從天元穴一直麻到湧泉穴。強烈的暗示作用,我知道,家庭教育開始了,後面的套路太熟悉了,連串的質問,逐步提高的音量,拍桌子的幅度距離巴掌打到臉上的時間節奏我都能預判出來,整個過程我聽不到他在怒吼些什麼,我只是數著數字,一般沒數到一百,巴掌基本就下來了。
有一個很要好的鄰居爺爺,身體不好,總是失眠氣喘,有人送來一種藏藥,說裡面含有藏紅花,羚羊角之類很稀奇神秘的藥物,昂貴而有效,我已經不記得藥的名字,只記得包裝上是深藍的底色,金黃的花邊,古樸而大氣,老爺爺每次吃藥,都虔誠地念幾句我聽不懂的話,據說叫密宗大法,然後和水吞下,吞下後決不和我說話,幾分鐘後,才開始滔滔不絕地和我開聊,並喝很濃的茶水,病是否治好我不清楚,但是他虔誠地對待藏藥的神情,我一直清晰地銘刻在我幼小的記憶裡。
中醫看病,也是充滿了儀式感。一位德高望重的慈眉善目的老爺爺瞬間嚴肅端莊起來,不輕不重地三根手指搭在你的脈搏上,兩眼微閉,凝神靜氣,一瞬間空氣也凝固了,我只能特別虔誠地,彷彿把生命委託給他一般,心裡默默的想,這樣就能摸出我的問題和疾病,是不是我平時猥瑣的念頭都瞞不住這個神奇的老頭?
我的心也逐漸平靜下來,我彷彿是一個透明的肉體,我已經全然把自己託付給了對面平和,權威,無所不知的神。
只見他緩緩張開雙目,睿智而有穿透力的眼神打穿了我所有的防線,他自信而權威,說,張開嘴,啊,對舌頭平伸,嗯,啊,嗯,啊,好的…
然後開始說很多我不懂又很玄幻的文字,什麼邪毒中盛,脾虛滯下等等,然後龍飛鳳舞鐵畫銀鉤般寫著方子,縱然練過好幾家書法門派的我,也難以辨別是什麼文字和內容,心中除了膜拜,全然不知所以。
生活中太多的儀式,清明對祖先的祭拜,中秋回到父母身邊,過年的諸多講究。
我是個傳統的華人,我認真對待著祖先留給我的文化和習俗,我儘量完整地完成各種節日的儀式感並在其中找到炎黃子孫的歸屬感,我也這樣認真地教導孩子,來,給爺爺點柱香,保佑我們快快長大,好好學習…
當儀式感用來治病救人的時候;
當儀式感堂而皇之理直氣壯地成為所有民眾救命的重要渠道和手段的時候;
當儀式感成為主流媒體傳播,甚至百度一下各種植物,描述中很大比重都是清熱利溼,補血益氣的說法的時候;
當儀式感佔據科學的殿堂堂而皇之與科學並駕齊驅的時候;
當儀式感牽強地搭上科學成果的班車的時候; 當全民理所當然信奉儀式感可以治病,雖然永遠沒有大資料支撐但是永遠非常有療效的時候;
我知道,我們應該站出來,說:不是科學的,應該回歸民間,不應以國家之器庇護之,然聽者寥寥嗤之以鼻者甚眾。
我知道,矯枉需過正,亂世得重典,大病下猛藥,所以我說,廢醫廢藥,刻不容緩。
-
4 # 未央宮主
女兒打來電話,說昨天照了畢業照片。大學四年,臨近畢業,大家聚在一起合影留念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媽媽,只是照了個畢業照而已,怎麼會讓我如此傷感?”女兒的話語裡滿滿的溼潤,心緒低落。她說,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儀式感會產生這麼大的作用,讓平時寡淡的同學關係變得溫情脈脈,讓本來平靜如水的心境變得澎湃起伏,讓早就在意料之中的分別變得情意綿長。
法國小說《小王子》中曾有這樣一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的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很多儀式,比如各種的節日,愛人之間,親人之間互贈禮物,不過就是想告訴對方,你在我心中的位置不同於其他人;
比如我們小時候加入的少先隊需要舉行入隊儀式,高唱少先隊隊歌,佩戴紅領巾,那種莊嚴的感覺立馬就出來了;
還有我們結婚都要舉行盛大的結婚儀式,新人們當中說出愛的誓言,當眾感謝雙方父母的養育之恩,這種儀式經常讓人莫名的淚流滿面;
還有我們華人最講究的春節,不管你是貧窮也好,富貴也罷,不管你是功成名就還是頹廢潦倒,大年三十都要趕回家陪著父母,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吃年夜飯,這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儀式,更是一種親人間感情的真摯表達。
儀式感能夠提醒我們,生活中除了苟且,還有愛。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人們往往更追求簡單快捷,什麼都能速成,入學的儀式沒有了,我們已經拿到了某某學校的畢業證書,剛認識沒幾天已經領取了結婚證,閃戀閃婚幾乎閃瞎了我們一輩人的眼,大腦完全跟不上了潮流。很多的工作可以不用去辦公室,宅在家裡就可以完成,這是科技的進步也是人情的缺失。
形式有時候確實比較繁瑣,沒有什麼意義,可是有些過場是一定要走的,你能確定不走婚姻儀式的愛情會讓你心安理得嗎?從來沒有禮物的情人節你真的不會有那麼一點點遺憾和失落嗎?如果沒有那些大小尊卑的繁文縟節,你真的能保證所有社會家庭秩序的良好執行嗎?
村上春樹說過:“人生如果沒有一些小確幸,就會如同乾巴巴的沙漠。” 而儀式感,就會給我們一些這樣的小確幸。
-
5 # 心夥伴
儀式感廣泛存在於生活當中,每一個國家都存在它,在中國過春節、中秋的時候,也存在一定的儀式感,儀式感代表著這一日將會與其他的日子不同,又或者說,儀式感代表著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每一個國家都存在著大量的節日,而這些節日都伴隨著儀式感,之所以需要儀式感,是因為我們的祖先發現,自己不能將每一天都過得千篇一律,如果每一天都是一樣的,那麼一年就沒有了什麼盼頭,生命的意義會失去很多,如果每一天都在期盼著某個時候的到來,那麼這一年在期盼太久的過程當中,自然又被你賦予了更深的意義。
如今的社會越來越不存在儀式感,儀式感的缺失,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也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對普通人來說,一生中大部分的日子都是在遺憾中度過的,而且原因是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他們永遠想得到更多,所以才會擁有太多的遺憾,如果沒有一個富含儀式感的日子來支撐的話,人們在無聊的時候,他們就會胡思亂想,從而感受到更多的遺憾,不過當你一直在期盼著某一天到來的話,那麼你就會認為,所有的不快樂都會在那一天過去的。
在歐洲的話,每逢節日,他們都會選擇用交際舞來慶祝,在翩翩起舞中,彷彿能把一切的煩心事都拋諸腦後,然後專心享受眼前的節日,而這項歐洲的傳統,在中國如今也有普及。
-
6 # 假如牆有記憶
因為人生本來沒有意義,而我們一定要賦予人生意義,才顯的人生有意義!到最後回首的時候會發現,人生的意義其實就是我們賦予它意義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統稱為儀式感。
-
7 # 室內設計師宋九龍
儀式感是生活品質提高的象徵。社會發展進步了。有些生活過程再也不是必須.所以生活需要儀式感才能滿足我們的精神世界。
-
8 # 東祥微資訊
你們城裡人真會玩,在我們農村只有結婚才舉行儀式,生孩子辦滿月有儀式!
其他的都在為了賺錢養家忙碌著,
你們城裡人有點錢乾點什麼都搞個小小的儀式,
我們農村就算條件再好也沒人會在乎什麼儀式 ,只要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比啥都強,
-
9 # 於壹蔚藍
生活需要很多高低起伏。令人悲傷、難過、失望等等的不良情緒很多,這是避免不了的。每次的難過都會讓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而反觀開心的事情、幸福的事情呢?好多人說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不完全同意。越是幸福時刻,才應該想辦法去創造,越應該被記住,讓它超過難過的重要性!
所以我認為,儀式感是給人的感情濃度、我們之間的感情基礎去增值的。每當想起一個人,想到的永遠都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那個瞬間。而這個瞬間是好是壞?是難過是幸福?都是取決於有沒有這個所謂的儀式感去給我們的幸福時刻增光添彩了。
沒有那麼多自然而然,什麼都不做他就發生的儀式感。感情也是要付出努力去經營的。
和男朋友在一起兩年半,每當我想和他鬥爭、吵架的時候,總會想到我們之間那些幸福浪漫的時刻:過生日買了我心儀好久的那件禮物;把我最愛的歌唱給我聽;頭痛的時候幫我按摩;風大的時候把我擋在身後......愛永遠會戰勝憤怒、悲傷。正是因為這些小小的儀式感,讓我總能很容易的想到愛。
在這個人人都充滿著壓力、忙碌的時代,很多時候細心的創造一些儀式感被慢慢忽略。負面情緒佔據主導,愛被壓在最深處。而如何能讓這個局面改善?我相信永遠都是發自內心的愛,配合每個人的努力,更多的創造出讓我們可以記住的時刻。
帶父母看一場電影,做一桌飯菜;為另一半精心準備一份禮物,製造個小驚喜......讓感情升溫,愛永遠成為我們之間的代名詞。
儀式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
10 # 家政指南
生活原本的真實就是多面的,要麼是苦澀不易的 ,要麼是曲折多變的 ,要麼就是平淡無奇的,太少有人把生活過得詩情畫意,天天幸福開心。
無形被生活節奏和壓力掩埋,很多人就這樣從眾地活著,當大多數人看到一些美好的畫面時,才有一些人意識到,我們的生活缺少幸福感 ,怎樣才能實現呢?
那無疑就要給生活時不時地加點料 ,需要設定一些特殊而又值得紀念的日子,加深人與人之間互動和情感傳遞,讓我們在生活中有了美好的伴隨!
生活中太需要儀式感,這樣會時不時給生活新增滋味,也時不時讓內心帶著感動!讓我們在平淡的生活有所期待!
回覆列表
什麼是儀式感?簡單的就是特定的日子做一些特別的事情來烘托氣氛的一種形式。過生日要有生日蛋糕、吹蠟燭、許願;過新年要穿新衣、吃團圓飯、圍坐電視機前看春晚;結婚時要有婚戒、穿婚紗、結婚儀式等等,這些都算是一種儀式感吧,但同樣也只是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可是如果沒有這些表現形式,那生活豈不是日復一日,毫無生氣?不過,每個人性情不同,生活態度不同,豈能一概而論。我只說自己的觀點:生活中的儀式感還是有必要的。
在我印象中父母都是比較古板、內斂的老人,可今年的春節,讓我對二老刮目相看。特別是父親,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與人交談,從不參加年輕人的活動。可今年春節,在表妹和家人的帶動下,父親竟然玩“抖音”,裝扮成社會老大玩的不亦樂乎,還和親戚一起到KTV唱歌、跳舞,擺各種搞笑的動作。看到老人開心、滿足的笑容,我們都被感染了。這不是近六十年性格的突然改變,而是一種儀式感讓老人得以放鬆,在那種氛圍下,他們自然的享受當下的生活,找到生活中新的樂趣,人也看著精神多
上大學的時候感覺很多儀式感有點矯情,有些時候的儀式就是沒事找事給自己找累。情侶之間為慶祝生日、紀念日送一束花、看一場電影或者吃頓大餐,這樣的簡單儀式感似乎更多的是女同志更渴望的。男同胞則是能簡則簡,能少則少,不願意花費更多的心思在儀式上。
但是生活的樂趣和激情不是需要一種形式去激發的嗎?如果都怕麻煩,那我們的生活還剩下什麼?現在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固定的朋友、同事圈,可是偶爾還會覺得生活乏味,需要自己調節,找點事情別讓自己在固定的生活方式下變得麻木、不思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