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史匯
-
2 # 四川達州人
豈止隋唐如此?
很多東西,僅僅只是我們不熟悉,或者歷史記錄被掩蓋而已。皇族歷來是藏汙納垢的,你也別認為只中原王朝如此,歐洲皇室中這些事同樣不少。
日本更多。
埃及少嗎?
-
3 # 棲鴻看紅樓
覺得隋唐混亂的,完全是受了後世“禮學”的思想影響。事實上在宋朝以前,婚姻關係一直是比較開放的。
晉文公在做國君之前,曾流亡十九年。這期間,他與跟隨自己的重臣趙衰,分別娶了一對姐妹。他倆的關係是連襟。回國之後,晉文公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趙衰(《趙氏孤兒》的故事原型),二人又成了翁婿。
秦始皇的身世問題是千古之謎。我們不能確定贏政到底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但是他的母親趙姬先是呂不韋的姬妾,後來做了秦公子異人的姬妾,再後來又做了太后,這是不爭的事實。
漢朝漢文帝的母親薄姬是二婚,漢景帝的皇后、漢武帝的母親王氏也是二婚。王皇后在民間生有一女,武帝長大後還找回了這個同母異父的姐姐,封了個爵位。
這是中原地區。到了少數民族呢,別說兒子娶繼母、小叔子娶嫂子了,一妻多夫、走婚等婚姻也有,到現在都有,而且還不少,以至於形成了制度。你說這叫混亂嗎?
文化背景與生活風俗不同。如此而已。
-
4 # 香茗史館
隋煬帝楊廣“弒父奪母”,唐太宗李世民殺弟奪妻,唐高宗李治迎娶父妃,唐玄宗李隆基強娶兒媳……在極為重視孝道和講究倫理的古代,隋唐兩朝顯然是個特例。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隋唐皇室如此混亂?
隋唐兩朝皇室極為混亂,尤其是婚姻關係相對混亂自周朝以來,古代王朝歷來重禮,尤其是孝道和倫理,在古代禮儀中佔據了極大的分量,然而隋唐兩朝卻堪稱奇葩,違背孝道和倫理觀念的現象時有發生。
1、隋煬帝弒父(存疑)奪母。楊廣本為隋文帝楊堅與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皇位繼承人本是其胞兄楊勇,但楊廣卻極善偽裝,透過討好獨孤皇后,進而從楊勇手中奪取了太子之位。然而,當隋文帝楊堅於仁壽四年(604年)重病之際,楊廣卻暴露本性調戲宣華夫人,令楊堅大怒,然而楊堅卻於當日離奇病逝仁壽宮,至於楊廣是否弒父篡位,目前尚無定論。隋文帝楊堅病逝後,楊廣即位,登上權力巔峰的他開始本性暴露無遺,光明正大的將按製出居仙都宮的宣華夫人陳氏納入後宮,且與容華夫人蔡氏保有不正當關係(存疑)。
2、唐太宗殺弟奪妻。李世民本為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朝建立之後其兄李建成被立為太子,後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關係日益緊張,最終李世民率先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兄長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又將兩人的十個兒子全部處死,兩人的妃嬪、女兒則被幽禁於掖庭。齊王李元吉的妃子楊氏,則有一段時間被太宗李世民所寵幸,兩人不僅育有一子李明,李世民甚至一度想要立楊氏為後,後因魏徵勸諫才作罷。結果,李世民最終未將楊氏納入後宮,兩人僅保持著姘居關係,就連兒子李明也最終過繼給了李元吉。
3、唐高宗迎娶父妃。武則天本是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彠次女,後因父親去世,而母女兩人又遭到堂兄等人落井下石,無奈只得遷居長安。武則天十四歲時,李世民因聽說其“容止美”而將其召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不過,武則天入宮十二載,卻始終未能得到李世民寵愛,結果當李世民病重之際,因太子李治時常入宮探望,結果兩人之間暗生情愫。李世民去世之後,武則天按制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與李治卻始終藕斷絲連,後經王皇后建議,武則天再度入宮成為唐高宗李治妃子,並迅速擊敗王皇后和蕭淑妃而寵冠後宮,不僅最終得以封后,而且在唐高宗李治因病無法理政的情況下開始參政,最終建立武周,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被承認的女帝。
4、唐玄宗強娶兒媳。楊玉環出身弘農楊氏,早年隨做官的父親在蜀州生活,10歲時因父親去世而被寄養於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七月,楊玉環因參加唐玄宗女兒咸宜公主的婚禮而被壽王李瑁看中,在寵妃武惠妃的請求下,唐玄宗於當年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並於不久後成婚。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因最為寵愛的武惠妃去世,唐玄宗李隆基日夜鬱鬱寡歡,這時有人為其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李隆基於是將楊玉環召入宮中。不過,強娶兒媳畢竟有違倫理,為了明目張膽的將楊玉環充入後宮,李隆基先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而於開元二十八年(740年)令楊玉環出家,又於天寶四年(745年)將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進而將楊玉環冊為貴妃,從而光明正大的將楊玉環納入了後宮。
如上,隋唐時期的皇室可謂極為混亂,尤其是在婚姻關係方面,雖說南宋理學盛行以前社會風氣較為開放,對於女子的束縛並不算強,但像隋唐兩朝這樣完全不顧倫理觀念,娶母奪媳的事件仍然堪稱奇葩。
隋唐皇室為何如此混亂?或與血統和文化影響有關隋唐時期皇室的婚姻關係之所以如此混亂,有人認為主要源於隋唐兩代皇室的血統影響,個人認為除了此點之外,還與兩晉南北朝以來的文化有著極大的關係。
1、隋唐兩代的少數民族血統。如果從血統方面來講,隋唐兩代皇室的確並非純正的漢族血統,而是蘊含有一定的鮮卑血統,這主要源於隋唐兩代皇室在北周時期,與北周豪門獨孤家族的聯姻,隋文帝的皇后獨孤伽羅和唐高祖李淵的生母元貞皇后,皆是北周柱國獨孤信的女兒;而李世民的生母竇氏,則有北周皇室血統。而無論是獨孤信,還是北周皇室,皆為正兒八經的鮮卑族。
而在當時的少數民族,出於財產保護和部族延續的需要,“收繼婚制”極為流行。所謂“收繼婚”,又被稱為收繼婚、轉房婚,西方則稱為利未婚,一般指丈夫去世之後,其妻妾改嫁給亡夫的叔、伯、兒子(親生子除外)、侄、甥等婚俗形式。
鑑於隋唐兩代皇室具有鮮卑族血統,自然有可能保有“收繼婚”的風俗,但個人認為這並非唯一原因,畢竟即使是在“收繼婚”流行的少數民族,像李隆基這樣強娶兒媳的現象,也極少發生。
2、兩晉南北朝以來的文化影響。自兩漢以來,北方少數民族便不斷遷入中原,尤其是三國以來由於中原飽經戰亂,曹魏和西晉更是極為鼓勵少數民族內遷,結果導致北方少數民族人口大量增加。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導致朝廷動盪,內遷的少數民族趁機叛亂,史稱“五胡亂華”,進而引發了持續兩百餘年的動盪分裂。
在這場持續長達兩百多年的動亂之中,北方曾出現過數量眾多的少數民族政權,這極大的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而在這種融合之中,在少數民族接受漢化的同時,中原文化也受到了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這一定程度促使了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思想文化開放。
前文說過,南宋理學盛行之前,思想文化整體本就比較開放,再加上兩晉南北朝以來的民族大融合,導致隋唐時期的思想文化極度開放,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各界對傳統倫理的態度,這同樣是隋唐時期皇室婚姻關係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隨著王朝的穩定,朝廷為了統治穩固,中原文化再度迅速興起,傳統的倫理觀念再度被廣泛接納,因而唐中期以後這類混亂現象便逐漸消失了,但透過胡床、胡凳、胡舞等已經被社會各界接受的現象,我們仍然能夠找到被少數民族文化影響的影子。
-
5 # 小布027
隋唐時期的文化, 還是受鮮卑文化影響較久. 在鮮卑文化裡面, 有"俗妻後母,報寡嫂,死者歸其故夫"的習俗.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女子喪夫之後,可以嫁給亡夫的兄弟。如果兒子的父親死後,可以娶後母.
我們知道, 在南北朝時期, 鮮卑族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 在中原建立過多個政權, 統治了中原北方地區100多年. 北周是南北朝時期最後一個鮮卑建立的政權, 隨後被隋取代. 而後面的隋唐帝國, 雖然都是漢人政權, 但是在初期的時候, 還是受鮮卑文化影響較久. 隋朝的建立者楊堅與唐朝的建立者李淵, 實際上是親戚. 他們兩位開國者的老婆, 都是西魏大將獨孤信的女兒. 獨孤信和楊堅/李淵的父親都是北周八柱國之一, 他們都是在鮮卑族政權下長大, 當然會從小接受鮮卑族的文化教育. 鮮卑族自古就是一個遊牧民族, 崇尚武力, 只崇拜強者,對於漢族的儒家文化裡面的各種倫理習俗並沒有完全接受. 所以, 隋煬帝弒父奪母, 李世民殺兄奪權就不足為奇了.
-
6 # REDON銅豌豆
兩朝皇族皆有鮮卑蠻族基因,並不以弒父奪母蒸嫂為恥,。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等北方胡族皆如此。
回覆列表
隋唐的歷史非常有意思,隋煬帝和唐高祖是親姨家表兄弟。獨孤信有兩個女兒,一個許配給李昞生下李淵,另一個嫁給楊堅生下楊廣,而且他們都出身關隴貴族集團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但他們建立的王朝天壤之別,隋朝緊步秦朝的後塵二世而亡,唐朝開創華夏民族的盛世。
歷史已經有定論,隋朝亡於隋煬帝的暴虐無道。隋煬帝好大喜功,徵用數十萬民夫,或是大興土木開鑿運河,或是對周圍附屬國連年用兵。至於隋煬帝的後宮生活則更加豐富無比,尤其是他殺兄弒父後,又把父妃兄嫂弟媳一概收歸己有,其中最有名的是宣華夫人。
隋煬帝與宣華夫人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重。隋煬帝立刻行動起來。前往宮中侍奉左右。此時,宣華夫人已經二十八歲,在古代已經屬於大齡婦女,差不多相當於現在四十歲。隋煬帝尚未正式登基,仍然保持正人君子的模樣,對宣華夫人非常敬重。
等隋文帝駕崩後,隋煬帝馬上把宣華夫人據為己有。隋煬帝與宣華夫人故事流傳千年,不僅是道德層面上備受譴責,更是無道昏君的負面教材。
這種事在宋朝以後無異於十級強震,足以把江山社稷給震塌,但在隋唐兩朝屢見不鮮,根本沒有現在想象的那麼嚴重。隋煬帝幹過這種事,唐太宗也曾把兄嫂弟媳納為嬪妃,太宗的兒子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則天,曾經是太宗的才人,類似的事情在唐朝不絕史書。
唐朝收繼習俗公元626年,李世民帶著私人部曲衝進玄武門,把自己的同母兄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幹掉,再逼迫唐高宗李淵下詔書,自願退位做太上皇,把皇帝的位子讓給自己。
李世民的族兄廬江王李瑗因為支援李建成,被李世民除掉。他有個愛妾叫玳姬,天生貌美,豔名遠播。李世民早就聽說過玳姬長得漂亮。在李瑗兵敗身死後,玳姬被納入李世民的後宮。
李家兄弟真不白給,李元吉的王妃楊氏長得更漂亮,她是隋煬帝的小女兒,12歲左右隋朝滅亡,楊氏被李元吉霸佔立為王妃。玄武門之變中,李元吉支援大哥李建成失敗。李世民絲毫不顧及手足之情,把李元吉和五個兒子斬草除根,只留下王妃楊氏一人。
李世民常借慰問弟媳為由頭,前去探視楊氏。不久,李世民決定好人做到家,把楊氏立為楊淑妃,二人還曾生下曹王李明。李世民對楊淑妃實在太喜愛,多次表明想要立楊淑妃為皇后的想法,結果遭到魏徵的強烈反對,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歷史,更加光明正大。唐史中記載,李世民駕崩後,武則天出家感業寺,美其名曰懷念先帝。高宗李治經常假借給先帝上香之名,多次前往看望武則天。
雖然大臣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都揣著明白裝糊塗。如此往復三年,李治想讓武則天還俗回宮,大臣聽到後立刻不幹了。李治不顧群臣的建議,硬是把武則天帶回宮中,先封昭儀再立為皇后。
隋唐的收繼習俗有歷史淵源為什麼隋唐兩朝收編父妃兄嫂弟媳的事層出不窮呢。絕不是隋唐的君主都有特殊愛好,只因他們不是純正的漢人。準確地說,他們是鮮卑化的漢人或漢化的鮮卑人。他們的血液裡流淌著濃厚的鮮卑血統,自然崇尚鮮卑遊牧文化的習俗。
這種習俗類似“收繼婚”制,即先王或兄長去世後,作為部落繼承人必須娶繼母寡嫂為妻,這種收繼婚制度曾經盛行於匈奴部落,比如王昭君曾先後嫁給呼韓邪、復株累若鞮單于祖孫三代人。鮮卑族屬於東胡系統,東胡因為居住在匈奴的東邊,因此而得名。所以,同為遊牧民族的鮮卑族與匈奴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隋唐王朝建立後,楊氏和李氏皇室的鮮卑遺風濃厚,遵循舊制收繼孤母寡嫂為妻妾也在情理之中。《新唐書•太宗諸子傳》中記載:
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
巢王是李元吉,巢王妃就是楊淑妃。唐太宗想立死對頭的遺孀為皇后,這種事在漢朝、宋朝、明朝絕對不可能出現。朱熹在《朱子語類》裡說:
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
朱熹透過考證發現,原來隋唐都是夷狄,不是根正苗紅的華夏族人,他們經常做出一些有悖禮法的事,也沒有必要奇怪。再者說,隋唐這種收繼習俗,也不像後人想象的那樣混亂不堪,比如隋煬帝寵幸的宣華夫人,在宣華夫人病逝後,隋煬帝作《神傷賦》以此悼念她。足以見得,收繼婚還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