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雅與俗誰來定義,憑什麼?以誰為準,比如說,崑曲跟二人轉,雲南山歌,憑什麼崑曲就雅,山歌就俗?
45
回覆列表
  • 1 # 火煮水壺84501

    雅指高高在上脫離大眾,孤芳自賞,如溫室裡的花朵,高傲,孤單,自有一份清雅韻意。

    俗是鄉村俚野,熱騰騰的生活,一扇半掩的柴門,一隻低吠的小狗。

    雅俗既對立又統一。在人們欣賞和愛好中,透過俗世的繁華悟透生命的禪意,未嘗不是雅事。

  • 2 # 狼煙一九三一

    這個問題由來已久。古人類進入階級之分以後就有了。按照現代的劃分是進入奴隸社會便產生了奴隸主貴族與奴隸,奴隸是大多數人,他們的藝術欣賞標準與貴族不同。奴隸是在與大自然鬥爭中產生的文化,與奴隸主產生的享受文化自然是有巨大區別。

    這種鬥爭文化是粗獷,勇猛,歡快,不畏艱難,節奏感快,表現在文化上是以通俗易懂為主,而口口相傳,生生不息。

    而貴族文化以享受,攜詠,細膩,哀怨,流暢,頹廢,幽憤為主。

    時代進入戰國時期,一個特殊階層出現,便是文人集團,這個集團階層的人由為奴隸主和封建地主階級服務的人組成。專門從事藝術創造,於是便上升為有文字記錄的書籍和樂譜。如《詩經、大雅、小雅》等,這時的文人為了藝術創造,便吸收了大量的民間藝術。現在我們還能從《詩經》及古書中看到原創的民間小調入書。

    社會進入封建制度後,這種文化差別進一步擴大,文人集團為了區別民間藝術便人為地劃分為雅和俗。

    雅是文人階層專門用於創造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一種工具。

    俗便成了民間自生自滅式的粗放式文化。大多以民間不飾雕刻,自然流露,一些粗俗不堪的文化也雜陳其中,由於有雄厚的民眾基礎,便延綿不絕,生生不息,更由於產自草根,生命力,時代感很強,能流傳下來的更是精品。一些不適於時代發展的作品,很快泯入歷史的長河中。

    雅也同樣,但與俗不同的是,雅和歷史統治階級一樣,由專門的掌握著話語權,文字記錄權的人用文化符號的方式記載在書籍之中,更容易使後人瞭解當時的藝術背景和藝術成就。

    現代的雅和俗在某一個時期達到了空前的溶合。

    對於雅和俗上,我以為藝術家應當溶入普羅大眾中去吸收營養,只有群眾中才會有巨大的生命力。

  • 3 # 旃檀香嚴

    若說起這雅俗之分,的確是時代社會的一種審美風尚。比如制扇,歷史上以蘇州一帶最盛。但據《野獲編》記載,吳中摺扇,凡紫檀、象牙、烏木這類貴重材質所制的扇骨,俱目為俗制。唯以棕竹、毛竹為之者,稱“懷袖雅物”。在當時當地,制扇刻竹,也是讀書人與工匠都參與的。《初月樓見聞錄》記載,嘉定人周顥(號芷巖),不應科舉,刻竹自出新意,作山水樹石叢竹,用刀如筆,甚至能刻出皴法濃淡凹凸的各種效果,當時以為絕品。而《陶庵夢憶》則記載,吳中絕技,馬勳、荷葉李制扇,俱上下百年無敵手,這些人“皆以工起家”,但卻能“與縉紳先生列坐抗禮”。其實又何止是列坐抗禮,清代詩人王士禛曾說,近日一技之長,雕竹則濮仲謙……江寧扇則伊莘野、仰時川,皆海內知名。只是這些技藝,隨著時代變遷,許多都已消失,或許在博物館的收藏中,才有一兩個名字不被忘記。譚生

    ●雅的對立面並非是俗,而是邪

    ●雅是一種審美,雅是一種追求,雅是一種情趣

    ●一般而言,俗指社會風尚、禮節、習慣

    ●相對於雅,俗是趣味的低下,粗鄙和平庸

    ●雅趣即是審美與品鑑,決不是有錢人和文化人的專利

    前些時候,蘇州送來一部關於蘇扇的圖冊,名曰《懷袖雅物》,裝幀之精美自不待說,其內容收羅的蘇扇歷史文化也堪稱集大成。後來這部圖書被評為“中國最美的書”,我想應該是當之無愧的。摺扇傳入中國大約有近九百年的歷史,雖然關於摺扇的歷史與身世一直有爭議,但大抵算是舶來品。這種舶來品一經中國文化的浸潤,便成為了無限施展中國雅文化的載體,從扇骨的取材、製作、形制、鏤刻、雕飾,扇面的書畫藝術,乃至於扇袋、扇墜、扇盒等等附屬品,無不體現了士文化與工藝的結合,可謂美輪美奐。無獨有偶,日前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日用即道”國際漆器展,五十多位工藝美術家將“百姓日用即道”的理念發揮到極致,不但匠作工藝絕倫,且更是溶入了雅文化的現代意識,將漆藝髹飾拓展到一個更高的境界。由此,令人很自然地想到一個雅與俗的問題。

    古人以為,雅者,正也。“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可見雅的對立面並非是俗,而是邪。由此,古人尊儒家經典之學為雅學,正道之音為雅樂,無邪之好為雅好,相容博大的氣度為雅量等等,慢慢地延伸泛指一切美好與高尚。至於優雅、文雅、閒雅和雅趣,都是在此基礎上的衍生,從美學的角度而言,自中古以來更多地將雅寓以審美的含義。

    雅是一種審美,是異乎於大眾意識的審美,是以文化為基礎的審美,常常講的“雅人至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具備深厚文化內涵的人才懂得審美,才能達到高深的審美境界。雅是一種追求,是對美的境界無盡攀升的追逐與渴望,在此過程中,需要得到豐富的文化濡養和潤澤,同時,人的靈魂也在此過程中得到淨化與昇華。雅是一種情趣,從來沒有無情之雅,無情之趣,雅是要溶入真情的,沒有情感的因素,也就沒有了審美,沒有了追求,又何談雅趣?

    今人對雅的理解,更多地是對物質與境界創造的審美,其實,雅更是一種自身的修養。說到雅趣,人們更重視的是對美好物質的欣賞與佔有。就以收藏為例,當今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過的收藏熱,這固然來之於經濟的繁榮與社會的穩定,但文玩價格的攀升是導引大眾爭相染指收藏的最主要原因,加上各種媒體的炒作,“成功人士”與演藝大腕的加盟,將本來是小眾行為的收藏雅趣,炙為全民關注的大眾文化,不能不說是雅趣的庸俗化。收藏的銅臭氣甚囂塵上,給原本的雅趣蒙上了金錢的外衣,這種“雅好”已不僅是庸俗,而是有些邪了。另一方面,生活的富足也開始使一部分人有了美好的追求,雖然只是膚淺的雅意識,總歸是好事情,無可厚非,不能都以“附庸風雅”論之。真正的“附庸風雅”,當指那些略知一二,卻在大眾面前賣弄和標榜的人。審美意識的提高本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與生俱來的雅,雅是在一種過程與環境中的提高與薰陶。

    雅是文化的奢侈品,然而這種奢侈卻不以金錢來衡量的,更不是金錢買得來的。

    其實,雅之於生活中無處不在,而雅的創造與體味是靠自身去發掘的。讀書為文,處世交友,琴棋書畫,飲饌服飾,舉止言談,甚至與外部環境的交融,春花秋月,逭暑消寒,無不與雅的韻致形成一種完美的結合。同樣一個事物,於不同的人當有不同的感受,原因就是審美意識的不同。雅的營造並非是物質和環境的展示,更多的則是來源於自身的審美理念。我們常講“雅趣天成”,並非是說雅趣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喻之沒有雕琢的痕跡,是一種深厚文化積澱所蘊育的自然流露罷了。雕琢之美並非不美,《文心雕龍》就曾說過“以心為文”,“以雕縟成體”的情本理論,藝術與文章一樣,同樣要注入真摯的情感,但也少不了悉心的雕縟,這種雕縟充分體現了創作者的品格高下、趣味雅俗,以求達到“雅趣天成”的境界。詩有詩品,曲有曲品,藝有藝品,人也有人品的區分。雅的追求,是一種境界的追求。

    一般而言的俗,當指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與雅並不相干。但相對於雅而謂之的俗,則是趣味的低下,粗鄙和平庸。這種鄙俗和庸俗又往往以雅的面貌出現,以適應缺乏審美意識的人群,這就是我們說的雅中之俗。其實,真正的俗文化、俗文學又何嘗沒有極雅的成分?以大眾和普通人為受眾的許多藝術形式,經過長期的打磨與提煉,為最廣大的社會群體所認同和接受,又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有真情,有創意,如何不雅之有?俗文學中的戲曲、曲藝、小說;俗文化中的民間工藝、技藝,早已成為了雅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而所謂雅文化中那些粗鄙和庸俗的東西卻並算不得是雅尚,只是冒充的雅尚罷了。

    雅的最高境界當是返樸歸真,大雅似拙,而不是故弄玄虛。真正的大雅,是具有清純拙樸之氣的,雖並不以普及為目地,但卻又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社會認同,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雅俗共賞。

    毋庸諱言,雅是需要物質基礎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審美意識是人在保證基本生存條件下的更高需求,但並不意味著經濟的發達和物質的充裕就能產生高雅的藝術和對藝術的高層次審美,雅來源於全民文化教育的提高,來源於全社會對文化的尊重與敬畏。

    俗也可謂之為風,《詩經》將風放在雅之前,也可說明雅是在風的基礎上產生的。《詩經》中的風來自於各地的土風民謠歌唱,而大雅、小雅則大多是貴族文人的作品,雖然很多也是汲取了民歌的營養,但經過文人的潤飾,文辭更為講究。這種並存的俗與雅,絕非是對立的關係,而是同樣經得起時間檢驗,千百年傳唱不衰的美。

    最後說到雅趣,雅趣即是審美與品鑑,也包括了在此過程中的情感和趣味,這種情感與趣味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雅趣決不是有錢人和文化人的專利,更不是普通民眾的禁區。這些年來,我們過度地渲染藝術的經濟價值,使得很多普通人有了認識上的偏頗,以為雅趣僅存在於小眾的群體之中,因此對雅有了一種望而卻步的觀念。其實,雅趣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美好與高尚也無處不在,我們逐漸富足的社會最好要少一些虛浮,多一些對美的追求。我想,這或許是雅趣的價值所在。

  • 4 # 孟小熹

    文化歷來就有“高雅”與“通俗”兩種不同的理解。“雅”與“俗”可以透過作品情理的深淺、形式以及精糙來進行評判和區分的。

    個人認為,“大眾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礎,我們要正確理解“雅”與“俗”之間的聯絡。“俗”並非是粗野的,“雅”中也可能有粗糙之作。

  • 5 # 小南說情感

    首先我認為,藝術創作本身並不設計到雅與俗的問題,所謂藝術,無法詮釋.他就象空氣一樣,我們抓不住,但是卻需要的食糧,只不過是精神上的.

    其次,最初期的藝術創作,並沒有雅俗之分,請記得,我們所有的觀念都是自己給自己樹立的,比如在繪畫創作中,很多人會避嫌,故意不去用某種色調或某種構圖來完成自己的作品,原因很簡單,怕被人說成抄襲,怕被人說成模仿,怕被評論為俗氣,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在創作過程中,我們所謂的靈感其實原自於平時的積累,再從音樂創作的角度來說,很多人都會討論,這個大師用這樣的音色怎樣怎樣好,那個怎樣怎樣非同凡響,其實關鍵問題並不是音色有多出奇,大師和普通音樂創作者最大的區別在於融合,一個你認為很一般的音色或幾個音色,再大師的手裡,他們的結合就會成為這個音樂創作中的亮點.但是很多人把這些音色照搬出來的結果就是,他已經失去了他的意義,從而又變成了替代品或抄襲作品.因為我現在是音訊工作者,我只發表下對於音樂創作的態度.

    其實藝術都是相同的,很好理解創作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如果我們把世面上的歌曲分解,想從和旋走向去分析,那麼8成以上的音樂作品是用相同的和旋走向,所有的音樂作品都可以用3個和旋連線來演義,那麼我們如何去評價呢?答案是不能,同一和旋級數下的轉位就能解決問題,關鍵在於創作者的能力,可能沒人能聽出來<七里香>的和旋走向與<歐若拉>是一樣的.這就是再和旋運用和歌曲編陪上的不同,可為什麼會出現一首象<刺激2005>這樣的串燒歌曲,可以把十多首不同風格不同作者的作品串聯起來的歌曲,其實就是看你如何去處理.

    但是,雅與俗,永遠是人們賦予的,我們無法去定義,所以我的理解就是,對於你來說,適合你的,你喜歡的,它就是雅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去聽交響,我們就要說他們的欣賞水平提高了,藝術本身就是需要人來欣賞的,不然他也一樣會失去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 6 # 九月刨

    雅和俗,是辯證的,是同一事物的兩面性。俗就是雅,雅就是俗。就像黑就是白,白就是黑一樣。在不同的條件下,雅俗會相互轉換的。比如宋詞,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在那個時代的夫子看來,俗不可耐;可換成今日再品讀,卻又是雅的了。不同時代,不同思維方式,觀感是不一樣的,但終究是同一個東西罷了。

  • 7 # 西虢文野齋

    藝術雅與俗其實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是辨證統一的關係。只有雅俗共賞的藝術才是真正的藝術,有生命力的藝術,是民族的藝術,也是世界的藝術。

    徐悲鴻說:“繪畫就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講的就是藝術的雅與俗的關係。

    若藝術一味追求高雅而脫離實際,雖貴為陽春白雪,但勢必曲高和寡,遠離民眾;若一味追求俚俗而流於油滑,雖號為下里巴人,亦勢必俗不可耐。

    因此藝術的雅與俗正如一副古聯所云:

    一等人忠臣孝子

    兩種事讀書耕田

    雅與俗的完美結合,就是所謂的大俗大雅,雅俗共賞!

  • 8 # 李春曉

    陽春白雪,可以理解為“雅”,

    下里巴人,可以理解為“俗”。

    作為藝術,能夠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能夠得到不同層次的文化、審美水平的人們的一致認可,併產生共鳴,那就是最佳境界。比如,多年前拍攝的電影《喜盈門》,其思想性、藝術性等適合各類觀眾的口味,就取得了極大成功,成為經典性藝術佳作。

  • 9 # 茶知道

    完全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首先我認為,藝術創作本身並不設計到雅與俗的問題,所謂藝術,無法詮釋.他就象空氣一樣,我們抓不住,但是卻需要的食糧,只不過是精神上的.

    其次,最初期的藝術創作,並沒有雅俗之分,請記得,我們所有的觀念都是自己給自己樹立的,比如在繪畫創作中,很多人會避嫌,故意不去用某種色調或某種構圖來完成自己的作品,原因很簡單,怕被人說成抄襲,怕被人說成模仿,怕被評論為俗氣,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在創作過程中,我們所謂的靈感其實原自於平時的積累,再從音樂創作的角度來說,很多人都會討論,這個大師用這樣的音色怎樣怎樣好,那個怎樣怎樣非同凡響,其實關鍵問題並不是音色有多出奇,大師和普通音樂創作者最大的區別在於融合,一個你認為很一般的音色或幾個音色,再大師的手裡,他們的結合就會成為這個音樂創作中的亮點.但是很多人把這些音色照搬出來的結果就是,他已經失去了他的意義,從而又變成了替代品或抄襲作品.因為我現在是音訊工作者,我只發表下對於音樂創作的態度.

    其實藝術都是相同的,很好理解創作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如果我們把世面上的歌曲分解,想從和旋走向去分析,那麼8成以上的音樂作品是用相同的和旋走向,所有的音樂作品都可以用3個和旋連線來演義,那麼我們如何去評價呢?答案是不能,同一和旋級數下的轉位就能解決問題,關鍵在於創作者的能力,可能沒人能聽出來<七里香>的和旋走向與<歐若拉>是一樣的.這就是再和旋運用和歌曲編陪上的不同,可為什麼會出現一首象<刺激2005>這樣的串燒歌曲,可以把十多首不同風格不同作者的作品串聯起來的歌曲,其實就是看你如何去處理.

    但是,雅與俗,永遠是人們賦予的,我們無法去定義,所以我的理解就是,對於你來說,適合你的,你喜歡的,它就是雅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去聽交響,我們就要說他們的欣賞水平提高了,藝術本身就是需要人來欣賞的,不然他也一樣會失去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 10 # 人間觀察所

    雅是高遠之美,它是憑虛御風,青空瑰麗,可遠觀而不可觸及的審美感受。

    俗是生活之樂,它在常人身周,不會有驚豔之感,也不一定給你什麼享受,但在你生活中來來去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各方面都挺好,就是不愛我,對我以及我的家人都非常摳門,這段婚姻我該不該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