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港漂漂深圳
-
2 # 使用者174629721
鴉片戰爭有兩次,1840的第一次鴉片戰爭,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一鴉時滿清軍隊的軍備落後世界,用的還是冷兵器和鳥銃。二鴉時軍隊的裝備情況要分開看,北方軍隊滿蒙八旗、綠營還是以冷兵器為主,講究騎射。南方軍隊中曾國藩、李鴻章、左宗堂的部隊都裝備有擊發槍、燧發槍和火炮,裝備與歐洲軍隊一樣,‘洋務運動’開端與此也不是沒道理的。
-
3 # 大明雄魂
1840年代,大清的整體軍事科技和軍事思想是落後於西方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不僅僅是軍事方面,整個社會發展與西方都存在著代差。包括:工業製造、教育、商業貿易、司法制度、政治制度等等各個方面,全方位的文明代差。
但是,體系的落後在具體戰場的反應在那個時代絕不像今天這麼顯著,英軍手中的火槍、火炮還沒先進到可以輕易秒殺清軍的程度。清軍在每戰中令人瞠目的拙劣表現,絕不是技術差距所應有的戰力差距的體現。舉例:我們以為交戰中英軍都是靠槍炮取勝,但實際情況是,英軍大量的戰場輕易獲勝,就是靠刺刀取得的。另外,清軍也是大量配備火槍、大炮的,就是效能上與英軍有差距。但即便清軍什麼火器都不配備。大量測算顯示,只要清軍能保持入關時的騎射水平,1840年時的英軍火槍的效能,根本無法讓其在1:2的兵力劣勢下獲勝。
所以,1840年清軍在對英作戰中恥辱性的潰敗,肯定不是什麼“落後就要捱打”的具體體現。而是專制主義體制的內生性病毒對社會肌體腐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
-
4 # 148579824
我真不想說這段歷史,大清朝後期,官府腐敗,八旗孑弟再也不是上戰場拼搏的勇士了,鴉片毒害了中國的不少人,大清官兵幾乎沒有了什麼戰鬥力,自道光以後,一輩不如一輩,別說抗擊處敵,就是農民造反,朝庭都沒有辦法。
-
5 # 閒茶品歷史
說到這個問題華人確實感到慚愧,軍事上的優劣主要體現在武器、軍隊制度和軍事理論等方面。鴉片戰爭時期,清朝的軍事各方面是無法和西方抗衡的。在這裡,個人認為比較尷尬的是,華人雖然很早發明了火藥,但是沒有發明子彈!這跟華人的傳統思想有很大聯絡。子彈的生產是一個細緻的過程,就手工成本來說對於家庭式的手工作坊是要虧的。就當時的生產條件,生產一顆子彈不容易,但是射擊一顆子彈就是一瞬間的事。所以這樣算的話,估計沒有人願意投資去做,他們也不願意冒失敗的風險去嘗試。但是西方的工業化使得子彈的生產可以走上批次化,生產越多成本越低。所以有時候思想真的會決定社會的進步與否的。
-
6 # 嶺上怡悅
倘若開啟大清的兵器庫,裡面其實不乏當時的尖端武器,那麼清軍為何總是那樣的肉頭和不堪一擊呢?→組織渙散,軍民缺少靈魂!反觀抗美援朝所以取得勝利,恰恰正是軍民有了靈魂→毛澤東思想,所以民眾與國家一心,軍隊組織紀律性極強,創造了落後並不捱打的奇蹟!
-
7 # 北洋海軍炮手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清朝在鴉片戰爭之前的軍事發展水平,相當於歐洲三十年戰爭時期的水平。公元1618年至公元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是世界軍事發展的重要階段,從上圖可以看出,步兵排成了方陣前進,方陣當中編有火槍手以及保護火槍手的長矛手。那麼我們看一下清軍是如何編組的。從清朝《大閱圖》中體現的清軍九進十連環方陣,這些步兵方陣,和歐洲排的方陣還真差不多。
但是到了19世紀,歐洲早已發生了變化,由於燧發槍的普及,歐洲軍隊已經排成線列;由於刺刀的出現,長矛手被淘汰;而且步兵對付騎兵也不再被動,空心步兵方陣足夠剋制騎兵的衝鋒;而且由於燧發槍射速比火繩槍更快,所以歐洲步兵已經從輪換射擊轉變為火槍齊射,爭取以最大的火力殺傷敵軍。而清朝的問題在於,由於清朝雄厚的國力,清軍往往在槍炮射擊的過程當中就已經打垮了敵軍;而且由於戰鬥過於順利,清軍的戰術長期停留在歐洲三十年戰爭的水平。再者,由於火器的作用越來越大,使得清軍產生了唯武器論的思想,戰鬥變成了單純的堆積火力。清軍慣用的野戰戰術,就是步兵、炮兵居中射擊,騎兵兩翼迂迴。而騎兵此時的任務,大部分時候已經不是硬碰硬的肉搏,而是追擊殘敵了。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就是由於火器的大規模使用導致清軍忽視了肉搏戰的訓練,鴉片戰爭期間清軍戰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肉搏戰的衰弱導致扛不住洋人的刺刀衝鋒。
同時,清軍在制度、訓練上也不如洋人。鴉片戰爭時期,英軍憑藉海運機動,往往掌握戰爭的主動權,每次戰鬥英軍人數都多於清軍。而清軍苦於分散駐防,導致無法快速集結部隊,導致清軍喪失了戰爭主動權。
而且清軍訓練落後,雖然此時英軍和清軍槍炮都是前膛槍炮,但是英軍由於訓練的優勢,使得在火器射擊上英軍總能壓制清軍,而清軍由於訓練的落後,沒有彈道學,依然維持步兵輪換射擊的狀態,導致清軍步兵的火力密度遠不如裝備燧發槍的英軍,而且炮兵射擊也沒什麼準頭。雖然清軍依然可以在英軍密集的火力打擊下維持方陣射擊,也可以向英軍發起衝鋒,但是由於訓練的落後導致清軍無法戰爭英軍。所以,清朝鴉片戰爭失敗是必然的,這標誌著古典中國的農業文明徹底落後於西方的工業文明。其實鴉片戰爭早在明末就預演過,只不過由於無人重視導致這一結果在公元1841年正式上演。
只不過有些人看不清楚鴉片戰爭的深層原因,或者說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不去總結戰敗的原因而是一味的指責清朝,指責滿族,只會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全文完
-
8 # 暗黑代理
並不是,而是因為當時貪官汙吏的壟斷所致,畢竟你懂的,一個國家就算武器先進,如果戒除不了腐敗又怎麼能夠富強。
-
9 # 蔣南強讀歷史
一、英國的軍事實力
1、英國在衝突期間的軍事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皇家海軍的成功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國出動37艘軍艦組成強大的艦隊參加戰鬥,艦隊擁有的槍支和形成的火力都比中國強大,並且足以開展登陸行動。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復仇女神”號鐵甲圖解倫敦新聞畫報1842年12月11日
主力軍艦HMS Nemesis復仇女神。這是英國第一艘遠洋鐵甲戰艦,配備了重型火炮和普通火箭。1839年下水,由東印度公司委託英國造船公司Birkenhead Iron Works在三個月內建造。
這艘蒸汽船在中國特別有效,因為吃水淺使她能夠進入河流,能夠抵禦中國河流的風和潮汐,直接和清軍的船隻交戰。
上圖是在1841年初虎門之戰,復仇女神號軍艦用Congreve康格里夫火箭一炮就把一艘清軍船隻摧毀,這一幕被永遠定格在了版畫和油畫中,成為了鴉片戰爭中的經典影象。
還有英國的三帆戰艦如HMS Cornwallis,HMS Wellesley和HMS Melville,這三艘戰艦攜帶的槍支數量就超過了整個清軍的船隊。
英國皇家海軍的優勢能夠以極低的風險攻擊中國沿海的炮臺,因為英國的海軍炮彈超過了大部分清軍炮兵的炮彈。
2、英國士兵配備的武器和彈藥也遠勝清軍的裝備
英國士兵配備了布朗斯維克步槍和步槍改裝的布朗貝斯火槍,兩者都具有200-300米的有效射程。英國海軍陸戰隊的武器配備了新式發射撞擊系統,大大減少了武器走火,並允許槍械在潮溼的環境中使用。
就火藥而言,英國配方製造得更好,含硫量比中國混合物多。這使得英國武器在射程,準確度和射彈速度方面具有優勢。
由於鍛造改進方法,英國的大炮更輕,比清軍使用的大炮更容易操作。
與海軍炮兵一樣,英國士兵的槍支裝備也超過了清軍。
英國陸軍步兵在中國陣地上前進。
由托馬斯·阿洛姆(Thomas Allom)繪製的,來自RN上尉斯托達特(Stoddart)當場的草圖。由TA Prior編寫。
3、戰術方面具有現代先進的軍事理念並得到有效的實戰
在戰術方面,英國軍隊遵循拿破崙戰爭期間建立的軍事學說,這些學說在19世紀20年代和1830年代的各種殖民戰爭中得到了實戰和進一步提升改編。
部署到中國的許多英國士兵都是印度殖民戰爭的老兵,並且都有與數量上佔優勢但軍事技術上較差的軍隊戰鬥的經驗。
在戰鬥中,英國陸軍步兵向敵人前進衝擊,一旦他們接近射程,就會形成進攻隊形。立即向敵人隊伍射擊,直到他們撤退為止。如果需要採取行動,將使用刺刀發起近距離衝鋒。用輕型步兵編隊保護主力部隊的側翼並利用小規模戰術來破壞敵人。
英國炮兵被用來摧毀清軍炮兵並打破敵人的陣型。英國炮兵在射程射速和準確性方面的優勢,使得步兵能夠在清軍發起炮火回擊之前對敵方造成重大傷亡。
同時使用海軍炮兵來支援步兵作戰,使英國能夠以最小的傷亡人數佔領炮臺和城市。
英國在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襲擊了廣州
4、英國制定的戰略目標和實施
戰爭期間英國的整體戰略是開展與大清帝國貿易獲得財政盈餘,其最終目標是在中國沿海獲得殖民地佔有權。
這樣就需要透過佔領中國的沿海一系列的城市和封鎖主要河流系統來實現。
為此,英國實施行動是一旦中國的某個炮臺或城市被佔領,英國將摧毀當地的武器庫和繳獲的槍支,留下一小隊士兵守衛,然後繼續前進攻擊佔領下一個目標,這樣能夠以最少兵力的投入來運作戰爭。
大量英國私人商人和東印度公司的船隻部署在新加坡和印度殖民地,這樣確保了在中國的英國軍隊得到充分供應。
二、清朝的軍事實力
1、海軍的嚴重劣勢
從戰爭開始以來,清朝的海軍處於嚴重劣勢。戰船隻打算用於對付海盜或同等型別的船隻,並且在近距離河流交通中最有效。
由於他們的船隻速度慢,清軍的船長髮現無法追趕比自己更加機動的英國船隻,因此華人只能使用他們的弓箭。
因為清軍的帆船幾乎沒有任何機會趕上高度機動的蒸汽船,如HMS Nemesis,並與英國戰艦接觸,同時,英國船隻的設計使得傳統的登船開展搏擊戰術毫無用處,而且清軍船隻攜帶的武器數量較少。此外,中國船隻的裝甲很差,在幾場戰鬥中,英國炮彈和火箭彈襲擊了中國戰船並引爆了火藥庫。
清朝海軍中唯一的西式戰艦劍橋號(又稱Porcher),(1799年下水,原屬於東印度公司,後來轉賣法國英國美國,美華人在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時賣給清朝,由於劍橋號沒有配備武器,清軍做了改裝,裝備了各種各樣的槍支)在1841年2月27日廣州珠江戰役中被摧毀。
2、中國防禦炮臺的大炮技術被認為落後於英國200年
康熙皇帝(1654-1722)開始河流防禦系統的建設,以打擊海盜,並鼓勵使用西式的大炮。
到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炮臺是中國大多數主要城市和水道的保護防禦裝備。
衝突的防禦性質導致華人依賴廣泛的防禦工事網路。雖然這些堡壘裝備精良,戰略位置很好。但戰爭的失敗暴露了他們炮臺設計中的重大缺陷。
清軍防禦工事中使用的大炮是中國、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的混合。
中國產中國大炮採用低於標準的鍛造方法制作,限制了它們在作戰中的有效性並導致炮管磨損過度。
中國的火藥混合物比英國的混合物含有更多的木炭。雖然這使炸藥更加穩定並因此更容易儲存,但它也限制了其作為推進劑的潛力,降低了射彈的射程和精度。
總的來說,中國的大炮技術被認為落後於英國200年。中國的炮臺無法抵禦歐洲武器的攻擊,因為它們的設計沒有傾斜的堤壩來保護。炮臺火力的有限範圍允許英國軍隊從一個安全的距離轟炸清軍,然後讓陸軍士兵以極小的風險發起進攻。
許多較大的中國槍支都建造成固定的炮臺,無法移動對英國艦船進行射擊。
清朝防禦工事的失敗,再加上中國對英國皇家海軍的低估,使得英國戰艦能夠強行進入主要河流並阻礙清朝後勤支援。
最值得注意的是,清軍一直認為虎門強大的一系列炮臺完全有能力阻止入侵者前往廣州,但並不認為敵人會像英華人在戰爭期間那樣攻擊和摧毀炮臺本身。
上圖是1839年11月3日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廣東省虎門海峽(Bogue)入口處的英國和中國船隻之間的海軍交戰,戰鬥開始於英國護衛艦HMS Hyacinth和HMS Volage向他們認為具有敵意性的中國船隻開火。
4、清軍士兵的武器配備
在戰爭開始時,清軍包括20多萬士兵,大約有80萬人可以被召喚參戰。這些部隊包括滿族旗人綠營軍和各省的民兵等。
清軍裝備了火繩槍和霰彈槍,有效射程為100米。中國歷史學家估計,30-40%的清軍部隊裝備了槍械。中國士兵還配備了戟,長矛,劍和弩,清朝還在戰鬥中使用了大量炮兵。
上圖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士兵手持槍。
5、清朝的戰術與前幾個世紀的戰術保持一致。
清朝的戰術與前幾個世紀的戰術保持一致。持有槍械計程車兵將對射程範圍內的敵人射擊,持有長矛計程車兵則會將敵人從戰場上趕走,騎兵被用來打破步兵編隊並追擊被擊潰的敵人,而清軍炮兵被用來驅散敵人的陣型並摧毀防禦工事。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這些戰術無法成功應對英國的火力。
中國的混戰編隊被大炮摧毀,裝有火繩槍的中國士兵無法與英國軍隊進行有效的交火,他們的射擊距離太短,無法擊中英軍。
戰爭的大多數戰鬥都是在城市、懸崖和河岸上進行的,限制了清軍對騎兵的使用。
英國的反擊追蹤武器系統摧毀了許多清軍,英國輕型步兵一直能夠包抄和捕獲中國的炮兵的位置。
一名英國軍官談到清軍時說:中國軍隊是強壯的肌肉團伙,沒有懦夫。但他們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指揮或熟悉歐洲戰爭。
上圖是在Chinkiang 鎮江戰役中,清代火繩槍步兵和英國步兵之間的戰鬥畫。清朝步兵撤退到城市以及隨後的近距離戰鬥導致雙方傷亡慘重。1842年7月21日,第98軍團攻擊鎮江Chin-Kiang-Foo。
6、戰爭期間清朝的戰略是阻止英國佔領中國領土
這種防禦策略受到清朝嚴重低估英國軍隊能力的阻礙。清朝對珠江和長江的防禦網絡系統無法阻止英國的推進,而優越的英國海軍炮兵阻止了華人重新奪回城市。
清朝皇家官僚機構無法對英國的襲擊事件迅速作出反應,而官員和指揮官經常向上級報告虛假,錯誤或不完整的資訊,清軍系統難以迅速部署部隊來對付流動的英國軍隊。
-
10 # 部分使用者皮先生
在回答此問題時,我來回答一些自己個人的觀點+書中的記錄和描述。
首先回答問題:《鴉片戰爭時的清朝在軍事上是完全落後於西方嗎?》答案是肯定落後的,無論是主流還是一些以當時技術冷熱兵器差距不會太過於明顯的言論來看,都是清軍全方位落後。
首先當從武器上來:劍橋中國晚清史 · 第四章廣州貿易和鴉片戰爭 184頁,實際上英華人佔絕對優勢。他們的印度極地可以提供縣城的軍隊和軍需,在中國海岸線上,他們擁有像吃水淺的鐵甲輪船復仇女神號那些在當時是最新式的武器(個人見解:當時英國是日不落帝國說是世界第一應該沒有異議,且稱英軍武器為最新式的武器不為過)。
在當時19世紀工業化已成為熱潮和富強的出路時,清朝渾然不知道依然認為此為奇巧淫技。活在洋洋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未聽過工業化的中國肯定在海上是沒有近代化的“鐵甲艦”的,那麼在海上力量上是完敗的,這點毋庸置疑。
那麼我們再看陸軍的步兵和炮兵的武器:劍橋中國晚清史 · 第四章廣州貿易和鴉片戰爭 184頁, 他們的野戰炮射擊準確,火力猛烈,殺傷力強(近代在火器上的運用西方一直是領先的所以這樣的描述也不為過)。步兵的滑膛燧發槍本來就比中國的火繩槍有效得多,何況這時又正被有激發裝置的滑膛槍所代替。
弓箭:現代複製的長弓輕箭的射程只有320米,重箭250米。另外,弓箭的殺傷力也是會隨著射程而逐漸變弱的。現代弓箭的有效射程也就是有殺傷力的射程,最多也只有150米。而早期火槍的有效射程就早已經達到了80到100米之間。由於弓箭的殺傷力並不如火槍,雖然在射程上和滑膛燧發槍比並不會有很大劣勢;由於當時清軍的訓練極差,乾隆年間木蘭狩獵旗人馬上騎射已有拉不開弓的誇張說法,也不然看出戰鬥力的下降是滿人雖然不承認但還是要接受的,且訓練良好素質的弓箭手在訓練的時間成本上也是一個大難題,戰爭一觸即發絕無可能再訓練出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軍隊。
滑膛燧發槍:按照現代的標準來看,17、18甚至是19世紀早期的前裝滑膛燧發槍射擊精確度很差,而且裝彈時間很長。一個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可以每20秒發射一槍,但是卻沒有把握擊中約80米處的目標。19世紀歐洲軍事強國對其老兵、新兵進行滑膛槍射擊的資料統計得出的命中率,在90米到270米的距離間,其命中率也僅僅為53%到15%,而這個資料所反映的,也僅僅是作為佇列進行密集射擊時對密集陣形行進的目標的毀傷機率,並非單個火槍手所能達到的命中率。這個資料告訴我們,如果100名老兵透過嚴整佇列,在距離90米的進行齊射,可能擊倒100名做密集隊形行進的敵人中的53個,距離如果提高到270米,新兵則僅僅能命中15人,即使老兵,也只有23人的機率,而如果是未成佇列的單個士兵進行射擊,可能什麼也打不到。所以才有了列隊槍斃的戰法。
火繩槍:精度差,有效射程近,只能射擊100m內的目標。(清軍大量裝備的火繩槍雖然是火器但是缺點過多,已經讓這個陳舊的火器看上去並不符合當時的潮流),訓練有素的射手每分鐘可發射2至3發子彈,長管槍射程大約100 米~200 米。射速,可見操作之繁瑣,而且火繩槍及其害怕潮溼在雨天並不能用於戰爭,可以說在多雨的南方這樣的“少爺武器”顯得十分嬌氣。
可以看出,在海戰上我們是明顯的落後,但是在陸戰步兵上我們和英軍的差距顯得不是特別大。至少不會是抗日戰場上那樣的武器差距。
並且我們是要塞他們是戰艦,他們孤懸於海上缺乏及時的供給。在裝備上大致是如此了因為近代不必現代如此複雜的武器裝備,人員配置。說完這些裝備上的差異,我們來看看一些人為因素。
如果說是因為閉關鎖國讓我們跟不上西方的武器裝備,那麼一些武器以外的事故和一些奇葩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在軍隊素養上簡直是差了一大截。
對於英軍不便多說,因為在近代工業化100年裡英國日不落帝國的稱呼絕不是單單用商業和生意貿易來得到的,伴隨這些資本就離不開英國的軍事力量,英國的軍隊。英法打了百年,美國獨立戰爭,與西班牙的海戰。英國可以說是沒停過對軍隊的磨鍊。戰鬥力和素養自然不用多說。
那麼清軍呢?
劍橋中國晚清史·第四章 廣州貿易與鴉片戰爭185頁 清帝國的軍隊都不滿員,訓練極差。軍隊是從滿漢蒙24旗中抽調來的,都是懶散的駐防部隊。(可見其戰鬥力)綠營不對從組織上來說是從17世紀征服大部分中國的陝西和奉天不對演變而來,雖然分為陸軍和水師,由各省統帥只會,但實際上沒有十足的兵力,花名冊上淨是弄虛做家;為了應付點卯,就匆忙地招募市場的苦力。統帥常常是對他所領導軍隊的特點竟是毫無所知的非軍人。實際戰鬥中,隊伍很可能不是開小差就是劫掠農村,結果使本華人害怕而不是使敵人害怕他們。
這樣的軍隊不去禍害黎民百姓已經是謝天謝地了,奢望他們去打贏一場近代化的戰爭恐怕是有些強人所難了。這也是為什麼1851年太平天國叛亂,曾文正公沒有帶領八旗、綠營這些當時官方承認的比較正規的軍隊去鎮壓太平天國,反而是從民間鄉野去招募鄉勇自備糧餉,自籌軍餉的原因了,因為他們的戰鬥力實在太差了。兵不知為何所戰,將不知兵,也不知近代戰爭。這樣的軍隊是絕無可能打勝戰的。
從軍隊素養上來看這樣的軍隊沒有戰鬥力是可想而知了,而各地在知道英華人“洋人”到了自己管轄地界後的處理方式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劍橋中國晚清史 · 第四章廣州貿易和鴉片戰爭 200頁,最糟糕的是鎮江的以為韃靼將軍,他確信在英華人從前面進攻時,該城的漢奸一定會從後面襲擊滿洲人。浴室他命令一看見形跡可疑的人就抓起來,此後它的居民一看到滿洲士兵走近就會驚恐的逃走。顯然,有些事並一間有逃跑者就把他們殺死,用他們的屍體去領賞。這樣的恐怖統治籠罩各地。如在上海,英華人炮聲就被一些居民誤以為中國當局下令屠城。
上述書中描述:原因是因為中國戰法和兵書中通常告知圍城攻城的戰術中常有裡應外合,所以有這樣的景象。但是這樣的做法實在是不敢苟同,充斥著愚蠢。
從書中不難看出,這些滿大人對漢人的偏見與不信任在經過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後到了道光朝依舊是如此。似乎對於外敵他們更善於用武力來處理內鬥。面對英華人的堅船利炮顯得毫無辦法,對比之下實在是有些諷刺,刀口下亡魂許多來自同胞而抵禦外敵時卻顯得手忙腳亂。這樣的軍隊我們很難稱之為軍隊,準備一點來定他們的行為應該稱之為:流匪。
那麼即便是如此,一隻幾千人的軍隊漂過半個地球來華是如何做到打的一個上億人口、百萬軍隊的帝國非簽訂不平等條約呢?由於這段超出了問題,所以做下簡單的個人見解:1沒有很好的軍隊運輸方式,也就是動員能力,無鐵路(在當時來看最方便的就是鐵路)打個比方雖然擁兵百萬但是從河南、四川、陝西這些地區調兵致沿海時間太久,使軍隊聽上去多,其實真正投入戰鬥的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2 萬餘里海疆沒有像樣的海防,除去武器的陳舊外還有上述那樣的處理方式,都可以看出來清朝從未有過從海上來的威脅所以顯得手忙腳亂。3 眾人所知的閉塞,不知道世界主流的大機器時代來臨。這些原因都促使清朝的失敗。
-
11 # 手機使用者風雨過鐘山
非也!晚清的軍事並不落後於西方,但是關鍵技術都是花銀子買回來充當門面的,與現在的印度如出一轍。不敗才怪!
-
12 # 1989cnv
是的,清朝自鴉片戰爭開始。就腐敗無能,直到宣統退位。1840年,大英帝國正直強盛時期。
-
13 # 日月星辰高山大海
不在於兵器,而在為誰打仗?為誰生死搏殺?誰指揮統帥?為了誰?
-
14 # 亂世塵緣3
正確,自高自大的心態也沒有改變,原因很多,到後來明白差距,想要先進武器,別人有不怎麼賣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還用問嗎,嘉慶時期國勢全線衰落,軍備廢弛,鴉片蔓延,八旗綠營基本失去戰鬥力,別說和歐洲比,就是和大清初年也是遠遠不如。海軍就不說了,幾艘小破船,還不如鄭成功當年的船隊,陸軍基本鳥槍化,但是鳥槍質量不佳,射程近還容易炸膛,所以我們看到清軍經常槍炮齊鳴卻打不死幾個敵人。
大炮工藝差,一味增加厚度防炸膛,導致極其笨重,而且沒有瞄準技術可言,開炮完全盲打。
這個時代肉搏依然非常重要,就是拼刺刀,清軍不裝備刺刀,遇到敵人刺刀衝鋒立刻潰散。影視劇是騙人的,鴉片戰爭打敗清軍的不是步槍,而是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