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竇建德的實力和威望都很高
16
回覆列表
  • 1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竇建德的失敗很無奈,但是也是必然的事情。

    竇建德草莽起家,當年山東大飢,竇建德和孫安祖,高士達,張金稱等人嘯聚高雞泊,當了土匪。並且多次打敗前來剿匪的隋軍。

    當時天下混亂,又連年鬧災,老百姓也活不下去,投奔竇建德的人也很多,竇建德實力也越來越強大。

    後來隋煬帝被殺,天下大亂,竇建德趁機在河北建國稱王,打算徐圖天下。

    但是問題來了,竇建德雖然雄據河北,但是他沒有發展的空間。當時南邊先有瓦崗,後有徐元朗,孟海公等人,西邊有李淵,北邊有羅藝。南邊則是汪洋大海。

    怎麼說,竇建德空有一身手腳和抱負,但是四面兼強敵,被堵得施展不開。竇建德費盡心機突破,但始終沒什麼進展。後來竇建德支援王世充攻打唐朝。打算藉此開出自條南下中原的道路,沒想到,這把失敗了不說,竇建德自己也折裡了。

    怎麼說,竇建德愛民如子,為人正直果敢,敬重人才,是個英雄。

  • 2 # 史說新傳

    竇建德於隋末唐初,雄居於河北,建立國號夏。竇建德和一般草莽英雄不同,這位老兄為人寬厚、勤政愛民、講究信義。其雖然出身於草莽,但對待士人卻與其他農民政權不同,招降納叛,擴張自己的勢力。尤其是在山東士人中擁有一定的地位,不過,他的國號夏卻成為劉黑闥反唐的藉口。公元621年,竇建德為了救無德無能而且曾背信棄義坑過自己的王世充,率領10萬大軍直逼虎牢關(今河南滎陽汜水),和後來當了唐太宗、當時的秦王李世民決戰,結果被李世民一戰打敗,本人也被捉去長安殺掉,11年辛苦打下的基業,就這樣糊里糊塗一戰敗光。對於他的失敗很多人也表示惋惜。

    竇建德作為隋末農民起義的三大領袖之一,他建立的夏政權為後來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研究表明,夏政權是中國農民戰爭史上一個具有完整意義的農民政權。它的建立,既具有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又具有農民政權的示範作用,表明中國農民階級有了新的覺醒。

    但是,竇建德失敗的原因也是因為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在起義前,竇建德並沒有明確的反抗意識,再者,皇權主義也是竇建德走向封建化的必由之路,當然這裡面,士大夫階層大量進入農民起義隊伍是促使其迅速封建化的重要因素,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李唐政權的崛起,形成了不利於竇建德的外部環境。

  • 3 # 古今夢迴

    竇建德生性多疑,聽信讒言,以至是非難辨。大將王伏寶追隨竇建德多年,勇冠三軍遭到諸將的忌妒說其謀反,竇建德不問原由便將王伏寶殺害。王伏寶臨死說:我無罪也,大王何聽讒言,自斬左右手。王伏寶死了以後,竇建德很少能取勝。宋正本好直諫,竇建德聽信讒言將其又殺死。此後無人再進忠言,從此政權日衰,竇建德失敗關鍵在“愎諫”,這是個沉痛的教訓。

    竇建德為首的義軍在反隋反唐鬥爭中長達12年,是推翻隋煬帝暴政一支重要力量,作出很大的貢獻。竇建德缺乏政治遠見等原因犯了嚴重錯誤,但他還是位傑出的農民領袖。

    竇建德在作戰上遠遜李世民。他勞師遠征卻未能先攻佔虎牢,未能正確唐軍的作戰意圖,使自己無法制定出正確的作戰部署,而陷於被動,作戰中還不能虛心採納部下繞過虎牢,迂迴北上進而威脅關中的建議,一味硬拼使自己錯過避免失敗的機會,不能沉著應付唐軍突襲,遇見變故驚慌失措導致兵敗如山倒。竇建德軍未經歷過硬仗,將驕兵惰士卒思鄉等也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因素。

  • 4 # 歷史哨聲

    在那一刻竇建德確實有和李淵的唐朝割據的能力和條件。竇建德和李淵都在重大戰略面前猶豫過,但李淵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而竇建德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對於李淵來說,他的艱難決定是遠離太原,河東尚未攻下的情況下,是繼續收復河東,還西渡黃河攻打長安,最後李淵選擇了攻打長安,奠定了唐朝的基業。

    對於竇建德來說,他的艱難決定是在李世民緊守虎牢關的情況下,是繼續援助王世充,還是北渡黃河攻打李淵的河東、太原地區,將自己的區域擴大到山西一帶,竇建德選擇了繼續援助王世充這個錯誤決定,造就了竇建德的失敗。

    621年3月,竇建德率軍10多萬人,來救被李世民軍圍困的洛陽王世充。

    4月,李世民軍和竇建德軍在洛陽東邊的虎牢關屯兵相持。在如此的局勢下,凌敬就建議竇建德渡河北上攻取河中,而不是坐困虎牢關。

    凌敬的建議是:

    “大王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將守之,更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徇汾、晉,趣蒲津。”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戰略。懷州,今河南泌陽市;河陽,今河南孟州市;太行即太行山;上黨,即山西長治市一帶;汾,即西河郡,今山西汾陽市;晉,即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蒲津,即永濟市,運城市和河津市一帶地區。簡單說,凌敬的戰略就是佔領唐的山西地區。具體路線見下圖

    紫色線中的點是要攻佔的山西各地 左下長安中洛陽右上竇建德都城

    假如凌敬的計劃能夠成功執行,竇建德疆域前後對比見圖

    深色區域為原竇建德區域 淺色區域為新竇建德區域

    從圖上可以看到,如果成功執行凌敬戰略,竇建德坐擁河北、山西兩省地區,而李淵擁有的只有陝西。不管李淵如何兵強馬壯,只要固守山西、河北兩省,再聯盟有恩於義成公主突厥,竇建德就能坐穩江山。

  • 5 # 愛為

    很多人說老竇愛民,寬厚,有心胸反正好的都說。其實我覺得老竇小農意識太強而且過早的表現出來,殺左膀右臂文宋武王,隋朝的垃圾官員都撿寶貝一樣帶到身邊。有前瞻性,但是戰略大局觀讓人無語王世充必敗之局,已不能作為君王來看了,大力支援一下

    ,再頂李唐一個月,甚至於一個星期都有可能造成李唐的潰敗,再回頭給老王一個棗,好名聲地盤什麼都有了,結果猶猶豫豫,優柔寡斷。等老李家一緩手,送人頭了……

  • 6 # 辰州觀海

    【1】

    在隋朝滅亡以後的某個時間裡,中國大地上,有可能完成統一的政權,有四個。

    一個是唐朝,以李淵為皇帝。

    一個是王世充。

    還有梁朝皇族蕭銑,在南方復辟梁朝。

    最末,是河東竇建德。

    【2】

    這竇建德和其他三個不一樣。

    因為論出身,李淵老祖宗在西魏就是大貴族,而竇建德是農民出身;

    而蕭銑更不用說,自己是梁朝皇族,隋朝後族的出身,論出身,比李淵還要高一等。

    王世充出身雖然不高,但是,在隋朝人家是大官,相對來說,竇建德則是個農民。

    所以說,竇建德是草根起家。

    【3】

    這四方,其實都有吞併對方,統一中國的想法。

    先動手的唐朝,唐朝發兵攻打王世充,王世充覺得單靠自己的力量,鬥不過唐朝,並且也覺得梁朝靠不住。

    於是王世充派人請竇建德。

    要說此時,唐軍幾乎蜂擁而出攻打王世充,唐朝本土力量很弱,倘若竇建德來個圍魏救趙,歷史沒準也就改寫了。

    但是,竇建德沒這麼幹。

    最終,唐朝贏了時間,竇建德輸掉了江山和性命。

    可以說,竇建德輸在目光短淺上。

  • 7 # 傲嬌的小農人

    歷史上能夠當上皇帝的,並不見得都是最有能力的英雄,也不見得是最順民意的君主,這裡面其實夾雜著諸如機緣、運氣以等複雜因素。比如在隋朝末年的時候,就有一位叫做竇建德的英雄,如果單論個人能力以及治國理政水平的話,李淵還真的不是他的對手。然而笑到最後的是李淵,他也被寫成了隋唐演義中的一路梟雄,最終敗在了李世民的手下,不僅皇帝沒有做得長久,反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然而他當初建立夏國的河北,他死後很多年,很多人都一直在祭祀他,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竇建德儘管是在河北建立的政權,但他卻是一個地道的山東大漢。他出生在一個富庶的地主之家,從小就急公好義,因此在鄉間有著很好的口碑,也被推為了當地的里長。然而當時正值隋朝末年,他家裡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這個時候的皇帝已經不是楊堅,而是他的兒子楊廣,他渴望著建立像秦始皇一樣的功業,因此就像贏政一樣,徵調民夫到遼東為他打仗。竇建德也落得了陳勝吳廣一樣的下場,被派去押送民夫。

    當時有很多人都不想去當民夫,就半路逃跑了。然而竇建德卻不敢逃跑,因為他家裡有房有地有產業,更重要的是還有妻兒老小。別人跑了官府也找不著人,他跑了家裡的人就要遭殃了。然而儘管他老老實實地帶著民夫們趕路,卻傳來了一個不幸的訊息。他家裡人讓官府給殺得乾乾淨淨。這又是因為什麼呢?說來還是因為他的朋友孫安祖,他雖然也被徵為了民夫,不過他家裡就他一口人,所以他敢跑。

    然而他出來以後無路可走,就跑到了竇建德家裡避難。竇建德以前經常和江湖俠義之士來往,因此也是見多識廣,就給孫安祖指了一條道,告訴他可以到高雞泊去當綠林響馬。要說那兒真是個好地方,那裡到處都是蘆葦,河流又深,官府根本不敢到那裡去。孫安祖就帶著很多不願意去當民夫的壯丁,跑到高雞泊扯起了反旗。按理說他這跑了以後和竇建德就沒關係了,怎麼會惹火燒身呢?

    原來孫安祖當上了強盜自然要出來打家劫舍,然而他念及竇建德的好處,旁邊的村子都被洗劫一空,偏偏空下了竇建德的那個村子。官府一查就查出問題了,然後就把竇建德一家給咔嚓了,這下竇建德沒有了念想,就無所顧忌地舉起了反旗,也跑到高雞泊去了。後來孫安祖戰死以後,竇建德就把這些部下整合到一起,成為了當地有名的義軍首領。面對前來征討的隋朝官兵,竇建德卻認為他們也是被逼無奈,因此抓到以後是安撫有加,使得很多人都投奔了他。

    就這樣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各地仰慕前來投奔的人也越來越多,他也先後在征討中打敗了包括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在內的很多勢力,自己建立了大夏國。儘管他當上了皇帝,生活卻是十分的儉樸,吃的是糙米,穿的是布衣,宮裡只有一個皇后,其它丫環奴僕加起來都不到十個人。他對治下的百姓也十分親善,鼓勵他們發展生產,使得老百姓在亂世之中,過上了較為安穩的生活。與他相比之下,李淵一進了長安,就開始驕奢淫逸,後來還全盤接收了隋朝皇宮裡的宮女,從個人能力和品行來看,李淵是完全不如他的。

    然而李淵的祖上有著高貴的出身,他很容易就得到了當時的門閥勢力支援。竇建德儘管也是一個地主出身,但庶族身份使得他的支持者為數甚少。面對李世民的討伐大軍,他幾個月之內就沒有懸念地被打敗了,此後就被大唐軍隊給押送回了長安,此後還被斬首示眾。其實他在之前與唐軍作戰的時候,也抓到過唐朝公主,甚至連大將軍李勣的老父也俘虜了,但他在審問以後,還是把這些人給放回去了。

    大唐王朝卻以暴政來對待他的寬厚和善待,實在是太不應該的。其實當時的李唐已經意識到,竇建德在河北一帶有著良好的口碑,因此根本不願意把他留下來。後世人說竇建德堪比項羽,不論戰力如何,單從人品來說,項羽完全是不如他的,他留給世人的是善良和寬厚,而項羽卻是殘暴和無能。如果沒有李淵的家族,如果他能夠當上皇帝的話,也許會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好皇帝。也許正是因為他在河北期間的所作所為,使得後世人們一直對他念念不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逢年過節回去婆家或者孃家時,是誰煮飯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