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貓員外
因為劉備出身最低。
我們看曹操,雖說父親是太監養子,但也是正兒八經的高官,年輕時和袁紹一起笑傲京城的,得到豪強夏侯本家和曹家的一力支援。
袁家更不用說了,四世三公,大把的遺產。小霸王孫策家也是江東豪門。
其他劉表劉璋馬騰公孫瓚……無不出身世家,都有自己的本錢。就連張魯,好歹也是天下教宗。
劉備一個屌絲,混跡在各大佬中,也就呂布和他出身類似了。
所以,危難時刻,徐庶找了個藉口就投奔敵人去了,司馬徽甚至招呼都不打一個就跑了。眼瞅要破產的小公司,有幾個人願意和老闆一起拼出個未來呢?
-
3 # 網文派
我來回答吧!
既然回答就要符合實際,說劉備人才流動大,本身這話不是是完全準確,首先說說,三分天下的三個國家,孫權是繼承的,所以說從孫策開始算是比較穩定,因為權二代的平臺已經有了。
再說曹操,本身能力出眾,也是權二代,但是平臺不如孫權,很多也是自己打的天下,但是從名望,和生活經驗來說,比劉備好,再者挾天子以令諸侯,本身的效果就是眾望所歸,因為那時候老百姓還是認劉家的漢室,那是正統,而天下文人也是以漢室為正宗。
第三我不說劉備,說說時代環境,亂世中,誰可一統,比如袁紹,袁術,就算最有可能,名望最高的,也是有謀士,武將出走,再比董卓,等等,其實,謀士,武將,四處投靠,遊走,本身就是亂世的普遍現象,根本沒有所謂的,忠奸,主僕也是相互觀望個篩選。
最後說劉備,三國我最喜歡的就是劉備,三國演義,真是侮辱了劉備,劉備平臺最低,班子,平臺完全自己搭建,天時地利人和本身都不佔,完全靠自身能力,劉備去哪都可以勝任“ceo”然後還可以做老闆,沒點本事怎麼行。話題轉過來,不然就跑偏了,大浪淘沙,最後金字才會出現,歷史證明三分天下,三個人物必定有過硬的本領,不然亂世變成,七八個國家的“戰國時代”戰,也或者一個不濟,就變成了南北朝。
所有,最後物以類聚群分,離開的終歸只是一小部分,留下來的其實更多,只是史書一筆帶過,一個國家絕非一兩個人可撐起來的,所以不能說得不得人心這樣的話。再牛的老大沒有過硬的虎將,在這個社會也就沒得玩了,三國相互制衡幾十年,每一個陣營,都有自己的核心實力。
-
4 # 蕭武
劉備手下叛徒最多嗎?從絕對數量來說,肯定不可能是劉備,基本盤就那麼大,就算全都變成叛徒,也就那麼多人。如果要說叛徒數量最多,必然是曹操,毫無疑問。同樣是因為基本盤大,而且出現了于禁這種級別的。當然,劉備這邊也出了黃權率全軍降魏的事情,也拉高了劉備這邊的絕對數量。
亂世大局未定的時候,每個人都想自己乾點什麼,這很正常。大的格局已經確立,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這就更正常了。每個大老闆要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當然都要接收大量從其它方面叛逃過來,投奔自己的人。這方面曹操、劉備都是一樣的。如果沒有這些降將降臣,他們的生意也做不到那麼大。
至於叛逃的原因,有的人是為了求生,比如張郃從袁紹手下叛投曹操,就是避禍,王平又從曹操這邊叛逃到劉備那裡去,也是為了避禍,後期曹魏這邊的夏侯霸叛投蜀漢,同樣是為了避禍。也有人是為了希望得到更大的發展平臺,這種人就更多了,比如曹操手下的張遼、徐晃,這都是曹操的五子良將裡的人。
既然大量接收了各種來源的降將降臣,在後面的發展中逐步淘汰也就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了。起家的時候隊伍越小,基幹力量越小的勢力中,這種從各方面收羅來的人越多,出現叛變的情況的機率也就越高。這也是一個正常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浪淘沙。尤其是在一些關鍵時刻、危急關頭,會有很多人重新選擇。
因為曹操的骨幹力量本身就比較大,而且主要是自己的親族兄弟子侄,他們和曹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他們叛變的機率就低一些。而劉備出自小門小戶,出身低微,自己的親族兄弟子侄不多,闖蕩江湖打江山就是靠到處收羅不同方面的人,所以在後來發展的過程中也就更容易出現叛徒。
三國之中,相對而言叛徒比較少的就只有東吳。東吳之所以成為例外,原因在於東吳的核心骨幹雖然是孫策從江北帶過來的,多數是孫堅的老臣,而到江東之後收羅的都是當地的豪門大戶,這些人宗族親戚都在東吳,叛逃自然是不太方便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東吳的文臣武將立足,是要依靠部曲的,如果部曲帶不走,就只能留在東吳。
從這個角度說,雖然曹操和劉備手下都出了不少叛徒,但是反過來說,他們各自手下從其它勢力中叛逃過來的人才也比較多,而且逐步成長為骨幹力量。比如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中,姜維和王平都是從曹魏過來的降將。曹操的五子良將中,排名靠前的張遼、徐晃、張郃,都是降將。可以說,沒有降將降臣,也就沒有後來的蜀漢和曹魏政權。
-
5 # 兔吐2
劉備能幹出點名堂,三家有其一,靠的是姓劉,他比袁紹、公孫瓚、袁術、馬騰、孫堅、和曹操都差。那是劉備朋友圈檔次決定的,劉備到荊州才混出個樣,如果劉表活著,怕沒有劉備什麼事了,劉備也拿不走荊州那末多資源。連出頭的機會都沒有。漢末這麼多軍閥,多如牛毛,劉備幹掉幾人,能力嗎,庸人見俗,智人見慧。
老大劉表,荊州的房子劉備要分點,老二劉璋,益州的房子劉備乾脆過戶到自已名下,東吳孩子他舅孫權,劉備借了荊州就是不給。這樣的老闆,是什麼支撐著他的企業,抄襲別人,還在企業門前掛起橫幅,打出百年老字號。
-
6 # 神遊五千年
古代最看重“忠義”,然而身處亂世能做到這兩字的卻寥寥無幾,大多人不過是見風使陀,見機行事罷了,哪裡會一棵樹上吊死啊!
所以說劉備手下叛徒多,我不贊成。況且背叛劉備的確實不多。真正背叛劉備的也就那麼幾個,如糜芳,傅士仁,孟達等。
而其他“背叛”劉備的只不過是迫於形勢而已。其中黃權就是如此。所以在談到黃權時,劉備表示不是黃權負自己,而是自己對不起黃權。
相比劉備,曹操的叛徒少嗎?一點都不少。曹操東征陶謙,創業元老陳宮等人背叛了。曹操十分相信魏仲,于禁不會背叛他,結果呢,兩人比誰都投降得快。
最誇張的就是與袁紹爭雄的時候,曹操還沒敗呢,某些人降書都寫好了。為了顧全大局,曹操只得一把火燒了書信。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曹操明白不能深究,不然就沒好人了。
說到此我想到了一個故事,關於廉頗的。在長平之戰前,廉頗被趙括頂替,變得無權無勢。那些門客見廉頗如此,紛紛離他而去。後來,廉頗又為大將,恢復昔日榮光,門客厚著臉皮想回來。 廉頗拒絕了這幫趨炎附勢的傢伙,叫他們滾一邊去,哪裡涼快去哪裡。
門客不服氣,跟廉頗理論,說:“籲!君何見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在劉備人生中離開的那些人不就和廉頗門客一樣嗎?他們與劉備分道揚鑣並不能說明“背叛”劉備的多,也不能說明劉備不得人心,一切都是利益使然。
-
7 # 關東俠客
在東漢末年群雄中,孫權繼父兄之基業據有江東,民殷國富,賢能為之用,孫權是一個英明之主,天下智謀之土望風影從,所以曹操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說明為漢相實為漢賊。確是漢王朝實際代言人,又頒佈唯才是舉的命令,手下人材濟濟也是必然的。所以說三國群雄中劉備是最歷害的一個,白手起家從小到大從無到有,靠自已的能力打下一片天地。天下治世之人材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想建功立業,光宗耀祖,揚名後世,就得選好班站好隊。曹操和孫權是明主,在問題沒明郎之前觀望不前是正常的。那個年代士大夫是重視自已節操的,象呂布那樣的三姓家奴是為人所不恥的,不王朝沒有傾覆時,士大夫還是忠心自已主公的。向于禁,孟達之流迫於勢也!
-
8 # 有故事的人127778979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講。第一是形勢所迫,比如關羽,為了保住劉備家眷,他不得不當叛徒降給曹操。第二種是人為形式所迫,劉備自己仁慈,但他交地二個兄弟決對不是善茬!所以往往是他們壞了劉備地事!他倆經常站在劉備的立場,喝斥劉備下面的文武官員!讓下面人很難受!不聽吧,人家是生死兄弟!聽吧,認為他哥倆都是乘匹夫之勇!所以,當受不了他兄弟二人高壓政治手段時,為保性命不得已走上了叛徒之路!因為關張自認為和劉備是第一梯隊的,後來勉強加進了諸葛亮和趙雲!在後面地都認為是自家奴才而已,只要一占上理就大呼小叫,得理不饒人。而且還要讓其他人按自己意思辦事,不然就對你不客氣動粗!關公行事,只要臉一沉杏眼一瞪,下面人就乖乖照辦,不然在劉備那扇風點火!張飛行事,喝點貓尿哇吖吖亂叫,不然就捥起袖子把人胖揍一頓打地鼻青臉腫。不當叛徒還怪呢!
-
9 # 記憶就像棉花糖
說說我的觀點,我覺得手下叛變跟主子得人心其實沒有必要的聯絡,因為沒有得到叛變者的人心,像孟達,黃權等人本身就是投降派,也可以說是形勢所迫,見劉備不行了就跑!在三國那個亂世之中自始至終從一主而終的有頭有臉的人物我想並不多見,像劉備有關張,諸葛,其他幾位五虎不都是投誠過來的嗎,曹操身邊更不用說,五良將中除了樂進,其他不都是從別人那挖過來的,著名的荀彧郭嘉等原先還是袁紹的謀士!
-
10 # 優己
主要是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因為劉備將多兵少,狼多肉少得不到重用;二是人才眾多卻不能任人唯才,一些沒名沒望的人根本得不到機會;三是各派系之間又相互傾軋,導致某些人不得不出走。
劉備的兵力地盤是三國裡最小的一個。但是他的人員重疊度卻最高。比如,益州是他收買來的,所以許諾給了太多,他不得不委屈一些早就跟從於他的人。比如,趙雲作為一個從頭跟到尾的人,封官的時候卻排得非常的靠後,排在他前面的要麼是荊南降兵,要麼是川蜀降兵。不過好歹趙雲還算是有實權的,趙雲也足夠忠心。而其他人卻沒這麼幸運了,自然也就沒那麼忠心,比如糜芳。
其次,還是派系問題,一個小小的蜀漢竟然出現了四個派系的人。這使得劉備在任免官員的時候不是看才華與能力的,而是看背後的派系關係。使得很多人有才華卻不得重用,還因此被其他派系所排擠。比如,孟達。
回覆列表
哈哈哈哈哈。
恰恰相反,劉備是最不得人心的。
除了關張趙,簡雍孫乾這五個人,二糜都是政治投機。劉備領徐州牧,陳登陳群這樣的人才不跟隨,曹豹勾結呂布,趙昱勾結曹操,呵呵呵,這也叫得人心嗎?
劉備依靠什麼成功?
得人心?
在北方混十幾年,老婆被抓了一次又一次,狼狽逃竄到荊州,被劉表當作看門狗?
這是得人心?
北方誰喜歡,誰承認?
荊州官員寧願揹負背叛罪名投降曹操,也不願意請看起來有能力對抗曹操的劉備(協助劉表繼承人),這是得人心?
劉備集團得基礎是什麼?
是以諸葛亮為首的,原荊州劉表集團不得志的世家力量。
諸葛亮為何支援劉備?
投資而已。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諸葛瑾去江東,諸葛誕在曹魏,諸葛亮當然得投資到其他方面。劉表蒯蔡集團雖然是諸葛亮的親戚,但一沒有前途,二來已經一個蘿蔔一個坑,想快速提拔是不可能的。
就連大名鼎鼎得龐統,最初都沒有考慮劉備而是去了江東。這就是證明。
三國是世家社會。
出身草莽的劉備,一無名,二無實力。不管是世家,寒門,還是黔首,誰知道,誰承認你劉備是英雄,有資格值得自己投效?
劉備怎麼起家的?
是赤壁大戰後,得到了足夠的名聲。
難道諸位還要說赤壁大戰是劉備的功勞?
古人早有定論,東風不與周郎便。
三國周郎赤壁,多麼熱血沸騰的詩詞,大文豪怎麼不說三國大耳赤壁?
此後,劉備吞併劉琦所部,又借到江陵,奪取劉璋的益州,才能三分,與人心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