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咪咕趣玩
-
2 # 學習態度訓練管理
任何人看到這個提問
都會教你積極正確引導、
換位思考、理解、尊重,
卻不知很多積極的正確引導
正是促成叛逆對抗的禍手,
每位家長和老師都在做同一件事
“積極的正確引導”
卻不知這個方法的含義是“嘮叨”和“煩死了”。
因為家長和老師都在做正確引導,
對於熊孩子差生而言,
他們的思想反饋是“別逼我”、“我就這樣,怎麼的”。
家長的反應變得束手無策,
有了這種情況理解、尊重、換位思考還有意義嗎?
去年春天
我這收了一個名校初二學生,
家長自述(說謊):孩子玩手機是看看新聞,很少玩遊戲,成績中等偏下,很聰明,這幾天有了請假曠課現象。
我給這孩子第一次一對一講課正講一半時,
叫我能否把孩子的手機沒收了。
我感覺很奇怪,
不玩遊戲,只用來看看新聞的手機幹嘛沒收呢?
但我還是按著家長的意思幫家長做到了,
我給孩子講了兩個小時課程,
孩子非常興奮,
決心改變,一定要超越同學。
最後我問他:
你的手機還有用嗎?
孩子想了一會
說:毛老師!手機鎖在你這。
幾天後,
我去學校與這位學生的班主任老師進行了溝通,
得知這學生經常曠課逃課,
長期和幾個最差學生玩在一起,
放學後經常在校旁邊遊戲房玩遊戲,成績倒數。
放學後經常會看到
家長在遊戲房門口等到七八點鐘,
孩子游戲玩膩了,
自已走出來了,
才帶回家吃飯,
家長只能用保持沉默來應對孩子,
找了很多培訓機構、心理輔導老師,
學校也做了很多工作,
毫無辦法之下才找了我,
後來我再次與家長溝通,
家長說:(實話)在家長期玩遊戲到半夜,
上學經常遲到,曠課,逃學,
一到考試就逃跑,找不到人,
作業經常不做,成績很差,
有與父母對打現象,
沒人管得了。
我是單親家庭,
小女兒在初三上學期
也出現半夜玩遊戲現象,
因我經常外出,
孩子星期六星期天一人在家,
都靠自覺,
我有時半夜才到家,
經常發現我回家開門時好象家裡關電腦聲,
我開始注意留心這件事了,
有一次半夜12點到家,
輕輕地走上樓梯,
不聲不響地開啟門,
看見小女兒在玩遊戲,
我忙說:寶貝!別關,別關!
爸爸也想玩遊戲。
女兒很驚訝,停在那裡。
我放好東西后
跟女兒說:來!是哪個遊戲,爸爸看看,爸爸跟你比比誰玩的好。
女兒還是呆在那邊,
等我坐在她身邊她才緩過來,
然後我們開始了遊戲比賽,
整整玩了一個小時。
我做老爸的輸得很慘,
我們有說有笑那一小時,
從那一天起,
孩子再也不玩遊戲了。
那一學年的中考,
孩子考上了重點高中。
並且超出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線30.5分。
-
3 # 樂妞寶貝
孩子處於青春期,所以說媽媽更應該多關注他。
家是一個溫暖的港灣,所以說家庭一定要給他的溫暖,喜歡玩遊戲,可以給他設定一個時間,別讓他著迷進去。
你也可以和他交流溝通這遊戲他喜歡的遊戲是什麼是程式,還是喜歡開發,還是喜歡往裡面打打殺殺的,所以說你要和他在一起交流溝通。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兒子在高二的時候特別喜歡遊戲,他喜歡裡面的開發程式,當時他就給我朋友說想退學,去玩遊戲。
我朋友和他兒子聊了一下,覺得他對遊戲這方面是非常感興趣的,如果逼迫他去學習,那麼他可能會向相反的方向去發展,所以說我朋友就給學校老師溝通辦休學一年。
他去參加遊戲這方面的一個開發,這樣的話他更有動力的去,後來參加了一個比賽,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一個成績。
我朋友給他兒子辦休學的時候,整個家庭人都震驚了,很多人都說我朋友不負責任,對兒子不負責任,連老公都反對他,都不支援他的兒子休學。
不學一年,他的兒子參加了比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接著又回到學校去上學了,現在考取了非常好的大學,而且還是一本。
所以說當問題出現的時候,主要看你怎麼去看待這個問題,所以說這這個就是與溝通方面是有關係的。
你要知道你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為什麼玩遊戲?為什麼看到你煩煩的,是有原因的。
如果你真的是對他好的話,教育很好的話,他會把他的心裡話告訴你的,而不是看到你很煩很煩的。
我曾經看到過一些話語:
努力做一個耐心的,而不是急躁的媽媽。
做一個少發脾氣的,而不是把孩子當做出氣筒的媽媽。
可以做一個認真傾聽的,而不是截斷孩子說話的媽媽。
會做一個朋友型,而不是命令型媽媽。
努力做一個協商型,而不是指揮型媽媽。
你做一個思考型而不是率性而為的媽媽。
這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在我們人微言輕的時候閉嘴閉嘴。
對於孩子的教育慢慢來,人生不如意是十有八九,看一二,不看那八九,把苦難忽略掉。
-
4 # 青青芳草地
我兒子也是這樣的情況,今年上初二,每個星期家來一次,每次回來就抱著手機什麼也不想幹,作業對付對付拉到,說他也不聽。我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回事,我開始想辦法,怎麼辦呢?他喜歡遊戲,我就過去問他玩什麼遊戲呢,我說我也學學,兒子很高興,興致勃勃的給我介紹他的遊戲,我說也打兩局,我雖然沒玩過,但他的遊戲很簡單,一會我就贏了兩局,我也很高興,我對兒子說如果我為你再贏兩局我們就出去散步,好不好?沒想到兒子很痛快的答應了。我們散步的時候我和兒子開心的聊天,聊起了遊戲,聊起了學習,我告訴他遊戲可以玩,但不能以玩遊戲為主,首先要把學習搞好,業餘的時間玩會遊戲。我們約定以後每個星期天我陪兒子玩一個小時的遊戲,然後他要認真的把作業寫完了。兒子又痛快的答應了。以前我總是對兒子吼叫他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他每次都和我擰著來,這次改變了方式方法,效果卻比以前強之百倍。所以孩子還是需要慢慢溝通,摸住他的脈門對症治療。效果才會好。
-
5 # 北京積極人生
家長不必太緊張,但要重視這個問題。
青春期孩子的特殊點在哪裡?
(1)青春期孩子有反抗父母和老師的情緒。孩子對父母,老師的嘮叨特別反感。
(2)青春期孩子對壓力特別敏感。他對家長和老師的話也很敏感。
(3)青春期孩子感性認識強,理想認知弱。這個是大腦的發育過程。
(4)青春期孩子對朋友的認知很看重。朋友對他的評價孩子很看重,
(5)青春期孩子對各種奇異的聲音很喜歡。家長很難接受。
(6)孩子不會發洩自己的情緒。
(7)因為在學習上沒有成就感,容易被電腦,手機遊戲所吸引。
當我們做父母的認識到這些特點,就可以正確的引導孩子。我推薦的方法:
(1)家長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去理解孩子特殊的時間段,特殊的表現。不要去發火,責罵孩子。接納孩子的一切。
(2)多去關注孩子的生活,儘量減少嘮叨,除了關心孩子的身心,其他語言少說。
(4)不要給孩子過多壓力,儘量少的提醒孩子學習。避免正面衝突。
(5)學會和孩子溝通,沒有溝通就談不上引導孩子。溝通非常重要。
(6)父母要做榜樣,孩子實際是隨時偷偷看父母的,父母想讓孩子多看書,我們自己就多看書,形成一個氛圍,孩子也會悄悄的學習的。
(7)父母要開明豁達一些,小事不用太和孩子計較,讓孩子感覺你是在關注他,照顧他,給孩子安全,自信的環境。給孩子多鼓勵和多讚賞,孩子及時不說,他的心理也是*很喜悅的。當孩子有自信,學習是有鼓勵,生活上有安全感,他就會慢慢對遊戲失去興趣。遠離手機,電腦遊戲。發至真心的關心孩子,讚美孩子某個特點或進步。
(8)教會孩子發洩情緒,用運動,音樂,藝術等各種方法來發洩不滿。
如果能做到這些,你和孩子的溝通就很順暢,你才能開啟他的心扉,你們直接才能交流,做孩子的培養,平穩度過青春期。
希望這個回答能讓你滿意,
-
6 # 玲瓏心理諮詢
孩子如果煩你,那是提示你,他已經拒絕你現在的交流方式,那麼你要改變,去找到他能接受的方法,成為他的“朋友”,你們的親子關係需要先修復,然後你才能去施加影響去引導他少玩遊戲。
玩遊戲只是個表面現象,重要的是你家孩子要從遊戲中獲得什麼?可能是學習或其它任何方面給予不了的價值感,也可能是逃避現實(包括你)的煩擾,每個孩子喜歡玩遊戲的原因還是有些區別的,這個你也需要觀察清楚。
如果自己感覺無力,可以求助於心理諮詢,孩子的問題通常是家庭裡的關係出了問題,專業人員可以幫你看清楚問題出在哪裡,再去修正。
-
7 # 胖墩墩墩墩墩兒爾
我大概是初二的時候進入了叛逆的主要時期,覺得誰對我都不好,都有惡意,覺得誰都欠我的,脾氣特別暴躁,基本上是一點火就著,我媽根本跟我溝通不了,可能他給我送個水果我都覺得不舒服,沉迷手機,看影片,聊天,玩遊戲…
但是後來老師找我談了談,可能因為不是自己親近的人,所以一般孩子見到了老師還是會比較尊敬的,也比較聽老師的話,聽老師分析以後,心裡有了一點觸動,但怎麼可能一下子度過叛逆期呢,但還是慢慢改善和我媽的關係了,後來小姨二姨也來開導我,慢慢就過去了,可能也就持續了半個學期,以後就覺得我媽太操勞了,總是眼角泛出淚花。
所以我建議您找老師啊,或者孩子比較尊敬的人,但又不熟悉到他可以任意發脾氣的人,讓他找孩子談一談,您也別太強求,不要強求孩子一下子轉變思想,儘量少跟他發脾氣,少跟他說話,一定會好起來的,每個人都會有這個階段,但孩子永遠跟父母連心!
-
8 # 橘子皮老師
孩子進入青春期,身體和心理都產生巨大的變化。對於孩子青春期出現的種種問題,該如何應對呢?
一、家長要多學習青春期知識。面對孩子各種變化,比如迷戀手機、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脾氣暴躁、不愛和父母溝通等。家長慌亂無用,焦慮無用。家長此時需要多學習一些孩子青春期的變化的知識,掌握青春期孩子的一些特點,才能心有定策,有的放矢地去應對。家長多去學習,多去了解會發現迷戀手機,脾氣煩躁,不愛和父母溝通,是大部分孩子青春期的共性。
二、看見孩子的內心需求
現象的背後有本質。迷戀手機的背後,要知道孩子在手機中能得到什麼。現在孩子基本上都擁有手機,手機對他們來說,不只是娛樂工具,還是和同學夥伴聯絡的紐帶。所以迷戀手機背後是孩子對娛樂放鬆的需求還有和同學聯絡溝通的需求。不愛和父母溝通,是因為,父母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自己,和同齡人更有共同語言。
三、多些理解和引導
與青春期孩子硬碰硬不是理想的解決之道。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心聲,無條件的接納孩子,與孩子聊他最感興趣的事,走進孩子的心,儘量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多些耐心,多些信心,相信孩子會順利走過青春期。
-
9 # 子木老師講語文
小孩初三正處青春期,他看到我就煩,天天玩手機,家長很為難。如何才能改變現狀呢?第一、青春也是過山車。
學生從初一到初三,是心智逐漸成熟的過渡期,這段時間獨立思想已經產生,對生活、社會、人生以機構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不再惟家長、老師命是聽。
特別是到了初三,這種存在感越來越強,對別人的指使和命令依然感到不舒服。
如果家長和老師強行要求的話,他們會使用一種默然的態度去抗議,甚至是直接反抗。這時候,他們的表現是忽冷忽熱,有時候喜笑顏開,馬上也會愁眉苦臉;有時是Sunny燦爛,有時是愁雲密佈;情緒的變化也會直接影響自己的處事待人,包括對待父母的態度也是忽好忽壞。
對此,家長一個個有足夠的冷靜和智慧面對這一切。第二、家長的快車拐不過彎。一直以來,孩子從嗷嗷待哺,到現在成為一個大男孩、大女孩,家長的角色卻沒變,依然的居高臨下,依然的生活指導教師,依然的保姆,在父母的眼裡,還是那個小男孩小女孩,似乎什麼都要聽家長的,因為家長是成年人,有足夠多的生活經歷和經驗可以給孩子以指導。
就像一個正在下坡的的小車,根本沒有剎車,只是憑著原先的慣性,自己在下滑,卻根本剎不住車!
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強,與家長一以貫之的居高臨下的命令式教育就產生了碰撞和矛盾,於是衝突就出現了。自然,雖然還在想獨立,但是畢竟沒有任何的獨立生活的能力,還需要依賴父母給予經濟上的支援,而且小學時父母的威勢依然在,所以,孩子就會以其他方式來進行對抗,比如這位家長所說的那樣,聽見父母再嘮叨的時候,就以滿臉的不耐煩來對付,結果招來父母的一頓臭罵,甚至一頓揍!
家長這時會發現,孩子不再跟你談心,也不再跟你談起在學校的所有的一切。第三、讓孩子感到亞歷山大的不止是壓力。進入初三,升學的壓力已經成為孩子心中難以掙脫的巨巖。孩子也知道,這是自己人生中極為重要的關口,如果自己邁不好,將會影響自己的一生。
自己到底怎麼樣,沒人掛心,而成績的好壞就是自己在別人眼中的符號。成績的好壞,意味著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別人對待自己的標準。成績好的,是家長的驕傲,是老師嘴裡的優秀生,是同學心中的榜樣。
反之,就是同學嘴裡的學渣,就是老師眼中的壞孩子,就是家長心裡的創痛和恥辱,有些家長一談起孩子就是連聲的嘆息。別人家的孩子越優秀,家長的嘆息越綿長。
而且,這時候,個別學生開始有心儀的異性朋友,孩子的自卑讓他更是一道無法跨越的山峰。
在同學閃爍的目光裡,在老師厲聲的批評裡,在家長聲聲嘆息裡,學生就只能越來越宅,越來越不願意與別人交往,越來越不聽話,於是就把自己隱藏在遊戲裡,躲在手機裡。
第四、父母做一個傾聽者。面對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的心理距離越來越大,如果家長只管自己的“上位者”的身份,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依然頤指氣使地對待孩子,那麼,感情的隔膜將會越來越厚,孩子的心之大門,將會對你關上。
孩子的很多問題,你根本無從得知。
這時候,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平心靜氣地靠近孩子,傾聽孩子的內心。孩子犯錯誤了,不要急躁,不要馬上就去訓斥,而是耐心地詢問緣由,認真地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清楚,去詢問孩子怎麼處理更好,然後給孩子建議,教會孩子如何處理這些事情的辦法,然後讓孩子自己獨立去處理。
第二、做一個孩子生活的旁觀者。孩子在成長,就像一朵花在認真的綻放,家長就做一個欣賞者。
即便有風雨,也就看著孩子精力這些風雨,彆著急去呵護。因為這些風雨,就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讓孩子學會堅強。
有些家長生怕孩子磕磕碰碰,傷了孩子,於是把自己誇大的羽翼遮蔽了孩子,以為這樣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長,豈不知讓孩子心靈特別脆弱,於是就有一些孩子,被家長或老師批評兩句,就會做出極端的行為!
給父母留下無盡的悲哀!
而且這種愛,有時就虎讓孩子感到窒息。所以,父母不要在以愛的名義去傷害孩子!第三、做一個愛的陪伴者。父母做孩子生活的傾聽者和旁觀者,更是一個陪伴者。
孩子的成長中,有父母愛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無論孩子學習成績如何,只要孩子盡力了、認真了,父母就應該滿足了。
可以幫助孩子對未來有個規劃,定下一個目標,制定個計劃,讓孩子對自己充滿自信,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奮鬥!父母要和學校老師加強溝通,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有著更為清楚的瞭解,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孩子無法解決的困擾,比如,校園暴力,比如校外安全等等。
少一些嘮叨,多一些傾聽;少一些管教,多一些協助;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溝通;放下家長的架子,做一個良師益友,和孩子一起成長,成就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家長。 -
10 # 鈴蘭讀書
初中孩子的變化,緣於渴望自己長大,他所有的行為背後都是想脫立父母的控制,想獨立。但是他又沒有獨立的能力。當孩子想獨立時,家長應該要感到喜悅。
孩子看到父母就煩,是因為平時父母管束太多。不想理父母,是為了劃清界限。他想要自由,聽自己的。
父母的應對之策。
第一,應該改變溝通方式。要尊重孩子,並徵詢孩子的意見,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少管教孩子,閉上嘴。有效的教育先要改善親子關係。當孩子反感我們時,他什麼話也聽不進去,他不想聽我們說話。這時,我們要用非語言溝通的方式,讓孩子知道我們是關心他的,是愛他的。比如,孩子睡覺後,給孩子蓋蓋被子,摸摸孩子的頭,用肢體語言來親近孩子,拉近父母與孩子的距離。
第二,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把孩子還給他自己。忌打擾,介入,干涉和控制。父母閉上嘴,無為才是有為。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很強,事實上父母的管教沒有意義,他不會聽我們的,干涉得多,控制得多,只會影響親子關係。
第三,允許孩子慢慢來。教育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玩手機的事,硬來也不行。和孩子約定好玩手機的時間,規定他按時放下手機。一般這時候,他不會守約的。家長要給孩子時間,允許他按自己的方式拖。結束後問他,你對你手機管理滿意嗎?問完馬上走開。到第二天,告訴孩子,我覺得你今天進步了,比昨天早了十五分鐘哦。在玩手機的時間管理上,需要時間來磨合,有可能是三到六個朋,甚至更長,才能培養好孩子自我管理手機的能力。心急的家長不要試。
第四,告訴孩子,你所有的成就都是你的努力所得來的。不反對你玩手機,但是作業和玩手機如何平衡,你自己要把握好。你把精力放在哪裡,所得到的成就就在哪裡。相信你會做出對你有利的選擇。
初中的孩子,父母需要做的是等待,和陪同。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是孩子成長的旁觀者,在他們偏離方向的時候,給出中肯的建議和方法。
我是靜靜,政務服務工作者,不專業養老保險知識達人一枚;14歲男孩的媽媽,愛好讀書、寫作、彩鉛手繪。
我能提供的價值:1、養老保險政策解答,2、彩鉛畫入門繪畫,3、分享養育孩子過程中所走的彎路及自我情緒管理。
回覆列表
1.家長要理解、尊重孩子,不能以暴制暴,壓服孩子遵照家長意見行事,與孩子交朋友。
2.在理解、交流過程中讓孩子明白道理。
3.在孩子經歷的過程中陪伴他成長,指導他走出情緒問題或認知誤區。家長的陪伴、指導與引導意義重大。
4.放手,給孩子成長的機會。每一次的叛逆都代表著孩子的成長需要。作為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適當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學會自己安排,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也適當給孩子一些承擔責任的機會。
5.和孩子交流時,要耐心傾聽。無論孩子講什麼,父母一定要耐心傾聽,這是對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瞭解孩子,解決矛盾的一個途徑。
總結:要和孩子做朋友,尊重瞭解孩子,知道他喜歡什麼,必要的時候參與進去和他一起做點小壞事什麼的也沒事兒,讓孩子覺得你和他並不是對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