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好名字真難取啊

    我記憶中的年是穿新衣服,每天晚上關門時放炮竹,早上開門時放炮竹,然後走親訪友收紅包,把收來的紅包去買鞭炮玩。

    以前每逢過年最高興的事就是能放鞭炮玩,每年都期盼著過年,感覺時間過得好慢,過年的時候不僅能放鞭炮玩,還能放孔明燈。

    現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現在也長大了,時間過的也越來越塊,不知不覺的又過了一年,現在過年都沒有年味了,現在不如以前了。

  • 2 # GAO132

    在我記意中的年,年是人們最解饞的,能吃上幾頓水餃,油炸鹹魚,就很滿足,6o年代7o年代,國窮,家也隨著窮,人們的要求水平也很低,日子窮但心裡很滿足。現在過年肉魚豐盛,但心裡擔心房貸、車貨,物質豐盛內心還揣著還貸錢。

  • 3 # 小樹洞yi

    “春節”是中國傳統重要節日之一,俗 稱“過年”,中國有句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它是一年的結尾,總結一年工作的成果的時候,也是面向新一年生活的開端。記得小時候,每天都數著日子盼望著春節的到來,特別是臨近過年的時候,氣氛尤為強烈,當每家每戶都掛上大紅色的對聯燈籠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過年了。

    隨著社會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很多農村的朋友都紛紛走向大城市並定居在大城市,在這裡沒有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沒有biu~biu~的沖天炮飛上天的聲響,更沒有炫彩的煙花飛上天的砰砰聲,記憶中“年”的味道是每況愈下,越來越淡,人們對春節的到來顯得平淡無奇。

    記憶中的年味兒是一片嘻嘻哈哈的聲音,是煙花爆竹的噼裡啪啦聲,是小孩子高興的領著壓歲錢,穿著新衣服的滿足,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寒暄的幸福時光,是老人對遠方子女歸來的期盼。是所有背井離鄉的子女陪伴父母盡孝的時候。 望採納,謝謝

  • 4 # 楓之頁

    記憶中的年,充滿了忙碌,充滿了歡樂,對即將到來的年,盼著,念著,想一想那忙碌的廚房,想一想那嶄新的衣服,想一想那身邊的小夥伴,一心只希望它快點到,陪著小夥伴走街串巷,跟在父母身後拜訪親戚等,一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吃瓜子,吃餃子,真是舒服!

  • 5 # 無名氏cccc

    有點不同

    因為以前都是一家人擠在一起看電視,有氣氛☞現在有了手機,就老是玩手機,打網遊,個人理個人的,沒有過年的氣氛

  • 6 # 六一我女神

    記憶中的新年 要早早準備 年貨 新衣服 到了新年前幾天 所有親人都回家了 大人一起打掃衛生 準備菜品 小孩換上新衣服 所有人開心的準備 一起吃團圓飯 吃完後 放鞭炮 煙花 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看春晚 守歲 用現在的話說 那是人們最具有儀式感的一天

  • 7 # 什麼玫瑰

    老家是在鄉鎮,不在市區,所以我們這兒的年味保持的還可以。

    農曆十二二十三,還福;二十四,打掃房子;一直到二十九買新衣服和年貨還有製作地方糕點;除夕,早上殺雞之類的然後去廟裡上香,下午貼對聯,晚上看電視等十二點放大鞭炮,然後就是家長包紅包啦。

    初一早上所有人在九點之前去廟裡上完香,然後同堂住得近的幾家人各自把自己的準備年貨都拿一些出來大家一起分享,順便給各家的孩子發紅包,喝早茶吃東西聊天,因為本地方的紅包數都是不大的,所以只要你還沒工作或者成家你就有紅包收,接下來連續兩三天左右就是全部的人都在一起吃火鍋啦,當然,火鍋要分成好幾桌的,喝酒喝不喝酒的分開。下午和晚上每天都籃球或者拔河比賽,晚上有歌舞節目看,甚至白天會有小孩子的娛樂活動,比如拿瓶子套圈中了就給你一兩塊錢,說句新年好,圖個喜慶,大人是骨牌和象棋比賽等等。

    一般過了初一,就是自家安排要不要去拜年,或是回來拜年的人比較多的話就會組織一起家庭燒烤。

    至少在我的印象裡,我老家的年過得一直不無聊。

  • 8 # 科幻故事匯

    那時候,人們沒有錢卻有無窮的創造力,他們可以耐下心來,買幾張白紙,用自己家的麥面調製的漿糊,糊一個孔明燈。放孔明燈的時候,全村的男女老少全部去觀看,年輕人和孩子們追趕孔明燈一口氣可以跑個五六里路,孔明燈若沒有損毀可以重複使用。

    那時候,人們買不起煙花,就自制成“花籃”,花籃裡面裝上木炭和鐵屑,用一條繩綁在木棍一頭的活動環上,木棍的另一頭插在地上舀窩裡,點燃木炭、搖動木棍,木棍帶動繩子上的花籃,花籃裡的碳火越燒越旺,最後鐵屑被燒鐵水從花籃裡溢位來,一滴鐵水打在地上就能開出幾朵煙花,無數滴鐵水像下午一樣,遍地開花的景象絕對讓人終生難忘。

    現在呢?現在過年還有意思嗎?村裡的廣場上很難見到一個人,小孩子們都躲在家裡玩手機,大人們都聚在一起玩麻將,生活好了,人們變得麻木了,人們正在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慢慢的淡化,慢慢的遺忘。

  • 9 # 鹿城燕語

    童年記憶中,一切似乎非黑即白,不是壞,就是好,而美好居多。年,在童年記憶裡,最深的感受用一個詞形容就是“盼望”。

    我的童年是在鄉村度過的,當時生活條件還不行,吃飽穿暖倒是不成問題,但水果、零食和新衣服還是過年的最大誘惑。

    記得小時候喜歡吃瓜子,看到別人吃瓜子,聞著那種香味,就想深吸幾口,饞的直咽口水。實在抵不住誘惑,有時會跑回家找母親要錢。

    母親心情好,會給2分或5分錢的硬幣,手機攥著寶貝似的硬幣一溜煙跑向村北頭的小賣部。

    那個開小賣部的爺爺是本家,每次看我去買瓜子,總是用他的大手抓一大把,把我上衣左右倆口袋裝滿。

    去的多了,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我拿2分錢,爺爺給我一把瓜子;我拿5分錢,爺爺也是給我一把瓜子,可能只是比2分抓的滿一些。

    於是,我就只買2分的瓜子,這樣的話,5分買兩次2分的,比一次買5分的給的要多,而且還剩下1分錢。當時還為自己的小聰明偷著樂呢。

    大點了才知道,2不管分還是5分,能買的瓜子少的沒法稱,爺爺是照顧我,才用手把我的口袋裝滿了,卻還讓我鑽了空子。

    大年初一大早,父母帶我們去給長輩拜年,主家都會端出糖果、瓜子、花生讓孩子們拿,被人搶著拿糖,我都是抓瓜子。每家抓一點,半個村子轉下來,上衣、褲子的四個兜都裝的鼓了起來。

    邊走邊吃,這才算是真的過年了。

  • 10 # 織籠人

    記憶中的年,沒有現在的條件好,但是好熱鬧的,孩子們挨家挨戶的給長輩拜年,沒有紅包,每家每戶都會為孩子們準備下瓜子,糖果。還會扭大秧歌,放小鞭。沒有現在的好看的煙花。但是孩子們特別盼著過年,好的人家孩子可以有一件或是一套新衣服,還可以吃上平時吃不到的魚和肉,包餃子。大饅頭。那時候的好吃的東西特別香甜。現在還懷念以前的味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韓人孫興愍在英超表現出色,其成功度能和當年的孫繼海媲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