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平軍史
-
2 # 捲毛151978866
大和肯定強過俾斯麥不說主炮防空炮也比俾斯麥強很多,所以英國那幾架劍魚有可能會全被擊落也無法擊中大和,也就不會看下面的故事了。
-
3 # zk77238043
能活久一些吧,大和比bsm強多了,起碼對空火力不是雙翼機能突破的,但是戰列打航母怎麼說都很吃虧,一艘船改變不了什麼的,如果不逃跑,最後也是被擊沉的命運,只是牽制時間更久一些罷了
-
4 # Vice曼
大和將面對四分之一的皇家海軍,對於7萬噸的戰艦來說,它的主要對手有這麼幾個: 戰列艦 英王喬治五世、威爾士親王、拉米伊、羅德尼,戰巡聲望,航母皇家方舟、勝利。
按歷史修改下,早8:43,喬五對大和開火,連續打出打出339枚14寸炮彈,命中三發,自己主炮壞了一半.........
大和主炮射程45km,射程內,喬五級最厚處149mm的水平裝甲對於94式艦炮沒有免疫區,主裝最厚374mm,根據經驗式粗略計算,免疫範圍大概在28km外。
喬五的356口徑的MK Ⅶ主炮,在14km距離的穿甲深度只有335mm,23km只有285。大和主裝甲帶410,加上內傾20°的等效,確實零距離也無法擊穿。大和200的水平裝甲,免疫區在25km外。
機動性其實沒有太大差別。
很明顯,KGV完全打不過
羅德尼也是這情況,而且機動性還是劣勢,處於完全壓倒的局面。
不提戰鬥力比較弱的拉米伊和聲望,倆喬五加羅德尼的主炮火力投擲量是45.5噸/分鐘,大和只有大約23噸/分。雖然有點猛虎不敵群狼的樣子,但如果發揮穩定,打出訓練時的命中率,將距離保持在25km左右,對面的戰列艦隊估計要團滅。
雖然大和的的3聯機關炮效能差勁,但數量繁多且排列密集,防空火力其實相當可觀。慢吞吞的斷腿魚也許找不到機會,並且它的魚雷體型實在是小,只有700kg,有多大作用還難說,而當時英航沒有其他的俯衝轟炸機,可以說航母的作用聊勝於無,在歷史上,它們的實際戰果也僅限於卡舵。
在場的十幾艘驅逐衝鋒拼雷應該是僅有的希望,如果它們不願意上,估計大和能取得15萬噸的擊沉噸位,然後溜之大吉。
然後長途跋涉抵達印度洋,和南雲的艦隊匯合,打道回府。
-
5 # 約翰的甲殼蟲
結果會一樣,首先戰列艦這種產物存在的基礎是艦隊決戰,依賴陣型取得特定時段火力優勢來打擊對手。任何單獨行動基本都是取死之道。
很多鉅艦主義者特別推崇大和的460炮,認為靠這個就能橫掃一切,而對其缺點選擇性迴避。18吋的巨炮只有45倍徑,導致其可控的有效射程並不理想,同時精度非常低。這麼大口徑對膛壓驚人,對材料要求高,同時使用壽命卻很短,因壽命很短導致訓練量不足,觀瞄人員無法深入掌握火炮特性。變態的裝甲帶來巨大的排水量,同時帶來了數倍於長門級的燃油消耗量,恐怕無論日本還是德國都無法滿足讓大和去搞破交戰的巨大成本。為了保證變態的火力和防禦,大和級的機動能力是短板,也根本無法適應北大西洋的高海況環境。理智來看,大和級更多是個大而無功的吉祥物。
俾斯麥的覆滅很大程度是德華人自己造成的,德國軍界歷來存在重戰術輕戰略的弊病,陶醉於沙恩霍斯特兩艦取得的優異戰果,想當然的認為更加強大的俾斯麥必定更上一層樓,而忽視之前對皇家海軍的羞辱必然引起對方注意力的轉移。俾斯麥啟航時,多次被幸運女神垂青的呂特晏斯將軍就斷言這次有去無回。
面對皇家海軍的圍剿,完全按照北大西洋環境特點設計的俾斯麥都在劫難逃。換成大和來分析一下會遇到的情況,為保持燃料與任務的平衡大和航速會很慢,這就會給皇家海軍充裕的時間合圍,根本不需要先用胡德去牽制,等雙方遭遇時,皇家海軍已經做足了準備。不僅大和,歐根親王號也沒有任何逃跑的可能性。
-
6 # 譚小龍29
前提把受到包圍的“俾斯麥”換成“大和”是吧!
需要爭嗎?絕對“涼”!“冰涼”!
以二戰時期,英國大艦隊的實力,配合飛機、航母、潛艇,在衝不出北海的情況下,就要面對英國大艦隊的打擊,“大和”管子再粗,也只有9根,羅德尼、納爾遜雖然是406的管子,人家有18根,速度慢,可旁邊還有一戰老兵“伊麗莎白”支援和航母,你告訴我就憑單艦,怎麼突圍?下面是地圖,不要以為北海口寬,一、二戰除了提前跑出去的襲擊艦、潛艇,德華人戰艦出去過沒?沒有,就算你重創羅德尼、納爾遜,自己逃回來,那不還是一個“日德蘭”有意義嗎?還是沒法切斷英國的大動脈!納爾遜、羅德尼可以修復,“大和”呢?怎麼修?不造飛機和坦克了,老毛子的T-34“大和”開上陸地去擋?洗洗睡吧!“大和”要真是憑著460的管子和裝甲就可以無敵,美國海軍早“涼”了,結果還不是“大和”沉海底當“旅館”去了,只不過住的是海洋生物。
-
7 # 陳某某4754
我認為如果圍殲俾斯麥號戰鬥中出現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的話,最大機率發生的情況就是大和號升起日本海軍軍旗,皇家海軍就會望風而逃,一炮也不敢發,原因很簡單。
圍殲俾斯麥號發生在在1941年5月,大英帝國在德國潛艇絞殺下氣若游絲,海外殖民地完全無暇顧及,這種情況下冒然開火激怒日本、英國在遠東就崩盤了。這時招惹日本純屬找死行為。
當然,半年後日本炸了珍珠港,情況就不一樣了,美帝大佬參戰後,大英帝國就不怕和日本海軍攤牌了。事實也是如此,英國派了兩個Z艦隊去新加坡,日本也幹沉了兩支Z艦隊
-
8 # 米南德王問道
如果大和號替代圍殲俾斯麥號中的俾斯麥號,結局不會有任何根本性的改變。因為無論是大和號還是俾斯麥號,都是因為缺乏必要的空中掩護,才被擁有航母優勢的對手擊毀的。
大和號雖然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武器裝備也比同時代的任何對手要可怕,但在航母崛起的年代已經不是決定性的戰力因素了。歷史上大和級一共服役了2艘戰列艦,無一例外都是在遭到美國海軍的艦載機群攻擊後戰沉的。
至於在戰沉前的發揮表現,都只能時站隊壯大聲勢,沒有什麼實際效果。防空火力看上去強大,但是架不住艦載機的偷襲或各種強攻。對海的主炮火力看上去可怕,實際上連支援陸戰部隊的機會都沒有獲得。中途島海戰中的白跑一趟,就是這船服役期表現的最好寫照。幻想中的將美國海軍送入海底,永遠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我們再來看看俾斯麥號覆滅的過程,與大和號相比,過程更為曲折,但結局如出一轍。儘管他在全過程中面對的英軍兵力是遠遠少於後來的美軍規模,但他自己的護衛兵力同樣少的可憐。武藏號在南洋的附屬兵力,幾乎可以頂當時的整個德國海軍規模。
俾斯麥號同樣比被他擊沉的胡的號要強大不少,人員齊整也勝過了剛剛服役的威爾士親王。但因為沒有空中優勢和足夠的保護性力量,他從波羅的海出動開始就被英軍不斷髮現和跟蹤。這種優勢到了遠海就轉化為航母艦載機對無空中掩護戰列艦的單方面攻擊。
若非英軍在41年已經損失了大量兵力,並要分兵不少部隊去搞商船護航,俾斯麥號都沒有機會和敵人周旋那麼多天。英軍除了喬治五世、納爾遜這樣的戰列艦在搜尋狩獵,還有皇家方舟號和勝利號2艘航母在不同海區進行遠距離偵查。俾斯麥號最後也沒有跑到靠近法國海岸的空軍出動範圍內,可謂是死得其所。
假使在當時被圍攻獵殺的是大和號而不是俾斯麥號,可能不會被2次魚雷機攻擊就癱瘓掉自己的推進系統。但隨著英軍縮小範圍和兵力集中,大和號一樣會遭到越來越強的空中打擊。只需要關鍵部位被命中,那麼俾斯麥式的命運就將從天而降。到時候,縱使大和號的裝甲多麼厚實,主炮射程多遠,都會淪為整個皇家海軍的打擊目標。附近還是皇家空軍遠端轟炸機的覆蓋範圍,他們可以在大和號防空火力射程外就發起轟炸,嚴重擾亂大和號的正常航行與作戰。
所以,大和號替換掉俾斯麥號,並不能改變最終的結果。甚至於換做當時的任何一艘戰列艦或戰列巡洋艦,都是這樣的下場。
-
9 # null137525188
大和也就吹吹,火控差的很,實際命中率應該極低。防空等於沒有,全靠人工肉眼判斷指揮的防空炮落後歐美一個時代。船員要是水平不夠,配合不熟練的話,大和主炮開火的時候都能把自己船上的人弄死一片
-
10 # 貞觀防務
從英國的角度來看,當德國海軍擁有大和號上的超級戰列艦,是否出動戰列艦進行圍剿其實都是一個問題。首先,當時的英國海軍雖然擁有數量眾多的戰列艦。但是除去在地中海艦隊,前往亞洲的Z艦隊,以及在北大西洋區執行反潛任務的護航艦隊,英國實際能投入到圍剿大和號戰列艦的有生力量其實並不多。再考慮到德國會利用大和號來引開皇家海軍的主力以發動海獅登陸行動,英國是否會出動戰列艦去攔截大和號可能都是一個問題。
此外,英國當時海軍航空兵的主力艦劍魚式魚雷轟炸機也並不具備對大和號戰列艦造成重大損傷的能力。相比美國海軍用來設計專門打擊大和號戰列艦的一千公斤級重型魚雷,當時劍魚魚雷攻擊機裝備的254公斤輕型魚雷對於大和號戰列艦來說明顯只是撓癢癢般的存在。即使考慮到雙手難敵四拳,大和號戰列艦也具備擊傷英國海軍多艘艦艇之後衝入北大西洋的能力,也就是說,英國海軍在沒有大量艦載機的情況下,是根本不具備攔截大和號戰艦能力的。
回覆列表
俾斯麥號,作為德意志海軍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滿載排水量5萬餘噸,裝備有4座雙聯裝380毫米艦炮。
儘管在同期戰列艦主炮當中算口徑小的,但其射速卻非常高,為每分鐘6發,是同期戰列艦中最高水平,射程也不低於同期的406毫米艦炮,所以俾斯麥號戰列艦戰鬥力非常強悍。
此艦曾創造過短暫輝煌的戰績,在大西洋丹麥海峽作戰中,六分鐘內就一舉擊沉了英海軍最大的也最為著名的滿載排水量4.8萬餘噸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並擊傷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迫使其匆忙撤離海戰場,以避免和胡德號同樣的命運。
(俾斯麥號戰列艦)
為此,報仇心切的英海軍派出羅德尼號、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和勝利號、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為首的60餘艘艦艇前往圍剿俾斯麥號戰列艦,被空投魚雷擊中,操舵系統受損,導致航速下降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最終被英海軍戰列艦、重型巡洋艦圍攻後沉沒於大西洋。
大和號,是日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作為舊帝國海軍的象徵,更多的時候卻窩在特魯克港內,與許多美日著名的海戰失之交臂。
此艦滿載排水量高達7萬餘噸,不僅是日海軍同時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列艦,其艦載武器最主要的是3座3聯裝460毫米艦炮,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艦炮,1發炮彈就有1.4噸,爆炸威力可謂驚人。
(大西洋海戰中的俾斯麥戰列艦)
此外,大和號另一個特點是,裝甲防護極厚,舷側有410毫米裝甲,其炮塔正面裝甲厚達650毫米,抗彈性在同期戰列艦中為最強。
倘若英海軍圍剿的是大和號戰列艦,因為其裝甲厚度高,抗炮彈、抗魚雷爆炸力強,不似俾斯麥戰列艦一般操舵系統受損,保持正常的28節航速,則要徹底擊沉大和號戰列艦,恐怕是難上加難。
因為大和號戰列艦上安裝有對空和對海雷達,以及7架水上偵察機,對艦艇200公里範圍都可以偵察,能及時發現龐大的英海軍艦隊,或主動攻擊,或主動撤離,大機率是撤退,以避報仇心切的英海軍艦隊之鋒芒。
(大和號戰列艦)
即使無法主動撤離,雙方在炮戰時,大和號仍將處於有利地位,460毫米高爆彈或穿甲爆破彈,其威力遠在英海軍戰列艦主炮406毫米以上,不是所有的英艦能承受得住460毫米艦炮的攻擊。
換成大和號戰列艦的大西洋海戰,其最終海戰結果,還真的不好說,即使大和號被圍毆,寡不敵眾,那麼英海軍也將損失慘重,搞沉英海軍一、二艘戰列艦或重型巡洋艦,大和號還是有這個實力的。
只是,歷史不能假設,就其戰績而言,7萬餘噸的大和號戰列艦明顯不如5萬餘噸的俾斯麥號戰列艦,俾斯麥好歹打沉了英海軍的驕傲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並擊傷了英海軍最新服役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迫使其逃之夭夭脫離海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