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育鄰人

    能力是學習、練習、實踐出來的。每個人都有很多的成長潛能,這些潛能猶如埋在地裡的金子,需要透過學習、練習、實踐等一系列的工具去發掘他。教育給予了每個人發掘自我潛能的機會,文明就是那一束照亮世界的光,這也正是社會發展速度伴隨著文明的進步而提升,科學是第一生產力。

    教育是生產科學的工作,資訊世界,國家間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來自於教育的培養,因此,國家間真正的競爭就是國家教育體系的競爭。教育強國、科教興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首先是教育和文化的復興。

  • 2 # 蔓莓愛素描

    以下要素按 優 一般 差 評價既可。管理者素質細化的96條一、基本精神 1.凡事合理化為目標 2.敬業樂業的精神 3.有品質觀念與數字觀念 優秀管理者素質細化的96條4.善於時間管理,有時間觀念 5.追根究底,卓越精神,好還要更好 6.整體規劃,成本效益,人性管理,ABC原則 7.認同公司經營理念,正確的抱負、理想和方向 8.從基礎做起,不怕吃苦,不好高騖遠 9.為人所不能為、不願為,而做得好 10.要問我能獲得多少之前,先問我能替公司做什麼 11.待遇是工作績效的副產品:一流人才創造一流利潤,一流利潤才有一流待遇 12.積極主動的態度 13.忠誠度與責任感 14.做人、做事有原則有重點 15.就業要有作為,職務不分貴賤 16.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二、關於工作方面 17.認清目標,實施目標管理 18.做好自主管理、檢查 19.工作標準化、管理制度化 20.職務工時分析,人員合理化 21.有創新與突破 22.有主見與果斷力 23.儘量吸收工作新知識新方法 24.儘量使用作業電腦化 25.全心投入,盡心盡力工作 26.做好P-D-C-A管理迴圈工作 27.徹底執行進度控制,保證在限期內完成工作 28.做好5S整理整頓管理 29.工具齊備,保養妥善 30.公正合理的工作分配 31.隨時檢查工作績效 32.重視資料,善於統計分析 33.注重安全與保密 34.儘可能尊重部下的建議 35.研究如何改進工作 36.必須具備工作上所需的知識 37.周密計劃 38.審慎檢討、採取改善行動 三、關於上司方面 39.盡力更正上司得當誤解 40.上司所發命令或政策,如有不明瞭之處應請示明白 41.對公司及上司有信心 42.貫徹上司的命令 43.不煩擾上司 44.凡親身解決的問題,應向上司報告 45.有備無患,隨時掌握狀況 46.不在背後批評公司與上司 47.對本單位工作負全責不作任何解釋 48.必要請示上司的問題須儘速呈報商討 49.定期報告工作經過及結果 四、關於同事方面 50.互相合作協助 51.不侵犯他單位之職務 52.成功有效的會議主持 53.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 54.互相交換知識見解 55.與他單位取得密切聯絡與協調 56.均衡適當的組織能力 57.對同事誠心與熱心 58.瞭解同時的工作職務 59.必要時可以代理處理其職務 60.接受同事的批評建議 五、關於部屬方面 61.激勵部屬工作的責任 62.培養團體協力精神與士氣 63.不要吝於說鼓勵、讚許慰勞人的話 64.維持紀律 65.接受部署個人問題的請教與商談,並協助解決 66.公平對待部屬 67.獎勵部屬、培養正確嗜好與娛樂 68.命令與指示應懇切、明瞭 69.讓部屬瞭解工作方針及目的 70.獎勵並實施部屬之提案改善 71培養各人的長處,運用他的短處 72.盡避免處罰、責罵 73.教育訓練部署 74.培養職務代理人 75.有關部屬的事儘量告訴部屬 76明確指示各人的職務 77.選才、育才、用才、留才 78.關心部屬、瞭解部屬 79.人盡其才,適才適所,依個人能力分配工作 六、本身應如何自處 80.摒棄優越感與虛榮心 81.建立並維護良好形象 82.運用幽默感,能言善道 83.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84.成功而不自滿 85.監督者須負全部責任 86.不說下屬的壞話 87.不可陰謀行事,投機取巧 88.經常保持情感的平靜 89.清楚自卑感 90.勿做輕諾與輕浮 91.自我健康管理,精力旺盛 92.擇善固執但不執著,平常心 93.處處做模範,以身作則 94.對於本身缺點與短處應有所自覺並克服它 95.保持部下的面子不與爭論 96.冷靜而細心、從容不迫

  • 3 # 猴孩子

    學習的是理論主要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今天我給你講一本我看過的書或許對你培養自己的能力有幫助

    一個美國普普通通的宅男、大懶蟲,但是他為了改變自己,研究各種習慣養成策略,並拿自己做實驗,他發現微習慣策略比他用過的一切習慣策略都有效,於是便有了這本書。從2012年開始,他每天至少做1個俯臥撐,兩年後,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他養成了好的讀書、寫作和健身的習慣,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

    核心內容。

    在談什麼是微習慣之前,先看看在培養習慣方面我們通常的想法。通常認為,培養一個習慣無非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給自己打雞血,動力策略;一個是咬牙堅持,意志力策略。比如,我們想要有很好的身材,於是就計劃每天去健身房進行鍛鍊,所以就告訴自己,我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我要讓自己擁有運動員般的身材,這個就屬於打雞血的狀態,而打雞血運用的是動力策略。而意志力策略正好相反,你仍然是想要好身材,你需要做的事必須咬牙才能完成,不跑完絕不回去休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就是咬牙堅持的意志力策略,透過意志力逼自己一定要完成今天的任務。

    不過,在動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這兩個方面,大多數人往往會更傾向於多使用動力策略,因為我們會覺得,意志力這個東西太難控制了,有時候並不能強大到足以支撐自己培養一個習慣。而且很多自我成長和勵志類的書也會告訴你,你要給自己設定美好的計劃,對未來有美好的想象和暢想,讓自己有無窮的動力來堅持行動。

    比如有些人會告訴你,要把你的目標公開地宣揚出去,這樣你才有足夠的動力堅持你的習慣。但是,作者認為,動力策略或許有幾次是有效的,但長期來看,動力策略實在不可靠。之所以不可靠,第一個原因是,動力是一種人的感受,而以人的感受為基礎的行動,很容易受到人感受的變化而變得無法預測。比如,你上班的時候和同事吵架了,你的感受就會變化,你肚子餓了,血糖水平低了都會影響你的感受,甚至你吃的菜不好吃,也會影響你的感受。而要激發自己鍛鍊的動力,鍛鍊的意願就必須比吃薯條和看電視的意願更強才行。可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能更願意躺在沙發上吃薯條,而不是去想象鍛煉出美好身材。正是因為動力策略會受到各種各樣生活中的因素影響,所以想要靠它來培養習慣並不太靠譜。

    除此之外,動力策略不靠譜還有第二個原因,那就是它有邊際效應遞減。什麼意思呢?就比如說你去吃比薩,吃第一塊的時候,你感覺真的很好吃,吃第二塊的感覺還是好吃,吃到第四五塊的時候,可能你就沒有感覺了,覺得吃比薩這件事並不會讓你特別開心。也就是說,在發生重複行為的時候,這個行為每重複發生一次,給我們帶來的愉悅感就會降低一些,而我們做這件事的熱情和動力也會降低一點。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剛開始滿腔熱情,結果沒幾天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原因。我們依賴的這個動力系統,它的邊際效應越來越低,而你堅持的難度是越來越大。

    所以作者說,在培養習慣的時候,不能依靠動力策略。可是你會想,好吧,就算動力策略不好用,有問題,可是意志力策略也不見得好用啊,我自己的意志力也不夠啊。書上說了,意志力也是有限的呀,有時候意志力消耗沒了,也沒辦法堅持一個習慣和行為。

    你說得很對,意志力確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卻有解決方案的,這個解決方案就是微習慣。所謂微習慣,就是如果你想培養一個新習慣,那麼微習慣就是把你這個習慣大幅縮減的版本。比如,你把每天做100個俯臥撐縮減成每天做1個,把每天寫3000字縮減成每天寫30個字,把每天保持記日記縮減成每天記一兩件事。像這樣把一個習慣大幅縮減成小得不可思議的步驟,就叫做微習慣。作者認為,微習慣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在習慣培養當中意志力不足的問題。

    第二部分

    為什麼微習慣會起作用呢?這就是我們的第二個話題。我們先看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是什麼會阻礙我們。事實上在養成一個新習慣的過程中,往往有兩個方面的阻力很大。

    第一個阻力,無法開始行動。比如你想有更好的運動習慣,可是你早習慣了下班回到家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這個時候突然讓你從躺在舒舒服服的沙發上,變成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一個小時,想想都會頭疼。可能你會覺得,算了,今天加班太累了,明天再鍛鍊,這明日復明日,一天也沒鍛鍊過。其實阻礙我們的是沒有勇氣開始行動,因為這個行動本身就會讓我們覺得有難度,感到恐懼和害怕,所以習慣養成的第一步就很難跨越出來,更不要說堅持一個習慣了。

    而有時候終於鼓足勇氣開始行動了,卻不能把這件事堅持下去,這就是第二個阻力。比如,你好不容易說服自己上了跑步機,說今天一定要跑完一個小時。可你開始跑了5分鐘、10分鐘就氣喘吁吁,離一個小時還有50分鐘就跑不動了,似乎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在喊著我要休息我要休息。而下次你去跑的時候,想起上一次只跑了10分鐘,堅持一個小時太難了,就更沒有動力去跑了。這樣一來,新習慣怎麼可能堅持得下去。

    這兩大阻力的問題,作者過去也一樣遇到,他也是希望自己有好的身材,可以堅持鍛鍊,卻總是堅持不下去。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一個小秘密,能夠讓自己行動並且堅持下來,那就是培養微習慣。

    來看看作者的經歷。有一天作者在健身房裡面實在是不願意運動,坐在跑步機前心灰意冷,不知所措。突然他想到此前看到的一本書,說如果想解決一個問題,你可以從它的對立面思考,看看有什麼樣的創意。比如,你想蓋一座摩天大樓,那麼就反過來,如果造一座深入地下的建築會怎麼樣。作者立刻聯想到自己鍛鍊的問題,如果想要堅持30分鐘的鍛鍊,對立面是什麼?如果鍛鍊的強度不是30分鐘的揮汗如雨,渾身痠痛,而是做一個簡單的俯臥撐,那會怎麼樣?我只做一個就好了。

    你可能會想,做一個俯臥撐有什麼用啊?這有氧運動得30分鐘以上才有用,俯臥撐做一個和沒做一樣。作者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可是當他試圖按照最開始的計劃做30分鐘的時候,他根本就做不到,只能破罐子破摔,想死馬當作活馬醫,管它呢,就只做一個俯臥撐得了。結果,當他真的趴在地上做一個俯臥撐的時候,人生從此走向了光明。因為一個俯臥撐實在是太簡單了,所以他擺好姿勢,做了一個俯臥撐之後想,既然已經做了,那索性我就多做幾個吧。多做了幾個之後,他又想再做一個引體向上怎麼樣,這個動作也很簡單啊,於是他又做了一個引體向上,做完以後覺得還有點力量可以再做幾個,他又完成幾個。這個時候,他的肌肉已經活動開了,身體有興趣再多做幾個了。結果,原本只計劃做一個俯臥撐,最後實際上陸陸續續堅持下來各種運動做了居然有30分鐘。

    這件事情給作者的啟發和觸動非常大,第二天他就寫下了《挑戰一個俯臥撐》這篇博文,成為他部落格上迄今為止人氣最高的文章。2013年整年,他都繼續要求自己每天堅持做一個俯臥撐,當然一般他都會多做幾個,有時候可能睡覺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今天沒有做,他就翻過身子趴下,在床上直接完成一個俯臥撐。雖然到最後一秒才完成這個目標,可是對作者而言,這種輕鬆成功並且能夠保持成功的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

    他注意到兩件事,第一,雖然每天只做幾個俯臥撐,但是這種行為真的在生理和心理上影響著自己,身體更加結實了,肌肉也練出來了;第二,當鍛鍊開始變成慣性的時候,定期鍛鍊就變得越來越簡單,半年之後,他就實現了從家裡健身到健身房健身的跨越。後來,他就把這種能力在不同的領域當中複製,比如閱讀和寫作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今天分享的這本書,就是在他給自己制定的每天寫50個字的小目標中一步一步完成的。作者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每天做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積極行為,累積下來就會產生驚人的威力,而前面提到的阻礙習慣的兩大阻力,也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被克服。

    前面提到習慣養成的第一個阻力是沒動力開始你的習慣,而微習慣因為它的目標足夠小,小得不可思議,因此我們不會害怕開始,不就是做一個俯臥撐嗎?不就是寫50個字嗎?和你的能力上限相比,你要養成的這個習慣實在是簡單到匪夷所思。你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到,而你一旦開始了第一步實現了小目標,就很想把這個戰果擴大,多完成一些,畢竟你的能力是綽綽有餘。所以,哪怕你開始跑得並不快,但也是在正確的方向上前進,那麼你就突破了第一個阻礙行動的阻力。而第二個阻力就是無法堅持下去。在微習慣中,這個也不存在,因為你本來的目標定得並非很多很高,稍微一做就超出了預期的目標,根本沒有堅持不下去的壓力。反而,只要你多做一點,你就會覺得很開心,最後往往超越了自己的預期目標。所以說,微習慣恰好可以避開培養習慣的兩大阻力。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想,說得挺有意思的,能夠繞開這兩大阻力,可是這個行動效果也太小了吧,一個俯臥撐,50個字,這有什麼用啊?你有這個疑問,那是因為你不瞭解大腦的運作規律。事實上,大腦往往是抗拒改變的,因為那些難以形成的習慣,需要更多的意志力,但是意志力的使用就會消耗能量。而微習慣讓我們採取一個小到不可思議的目標,只消耗極低的意志力,讓大腦以低成本啟動,大腦還沒來得及對這個行為產生抗拒的時候,行為就已經發生了。一旦啟動一個行為,比如做一個俯臥撐,你就很有可能繼續下一步行動,完成額外的環節。因為我們本來就想積極地採取這些行動,所以一旦開始,內心的牴觸就會減輕。就像作者發現,做一個俯臥撐和做幾個俯臥撐的準備動作是一樣,那多做一個俯臥撐你就多賺了一個。既然你已經寫了50個字,寫到這兒思路已經開了,再寫50個字又怎樣。大腦就是在這樣的動力和誘惑下,一點一點往前行動,一點一點實現你想要實現的目標。

    所以,在微習慣這種方式下,我們每天會因為自己堅持取得了小成就而不斷地增加慣性,提升自己的習慣能力。這樣我們不會因為自己沒有完成目標而感到愧疚和挫敗,相反,我們會因為微習慣自帶的螺旋狀激勵機制不斷地堅持下去,最終能把微小的習慣養成心目中的那個大目標,大習慣。微習慣就是以小改變來撬動大目標的支點,也就是從一個小的行為最終養成一個大的習慣的關鍵。

    第三部分

    第一步,選擇一個微習慣,制定每天的計劃。比如每天一個俯臥撐,或者每天寫50個字。

    第二步,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就是說,想一想你要培養的這個微習慣給你帶來什麼好處,或者說你為什麼要堅持這件事。比如每天寫字,我為什麼要寫字,比如鍛鍊身體,我為什麼鍛鍊身體,把這些好處想明白。

    第三步,把微習慣納入到日程當中。比如我是每天早晨9點鐘工作,還是每天下班以後去開始健身呢,有一個明確的習慣開始的起點,會讓你更容易堅持下去。

    第四步,建立回報機制。微習慣達成以後用獎勵來提升自己堅持的動力。

    第五步,是記錄和追蹤完成的情況。你每天可以記錄一下,今天的完成狀況。

    第六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就是說,你一旦開始以後,如果有可能就儘可能超額完成,不僅僅是做一個俯臥撐。

    第七步,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就是說,剛開始鍛鍊時做一個俯臥撐,可能你過一段時間,覺得這個目標太低了,就希望有更高的目標,你覺得自己每天做10個是可以的,所以你就把目標調成了10個。作者說,不要這樣,你就堅持按一個目標。關鍵在於,我們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堅持目標上,而不是對目標的任務量抱有較高的期待。所以作者認為,時間堅持的頻次比單次的數量更重要。

    第八步,就是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也就是說,習慣沒有最終養成之前,不要急著停止微習慣訓練計劃。

    其實這八個步驟說起來總體還是挺好理解的。不過在應用微習慣的過程中,有三點我覺得很關鍵,值得提醒大家。

    第一個關鍵點,是怎麼樣才算一個微小的習慣。比如你覺得自己能輕鬆完成20個俯臥撐,那麼10個俯臥撐算微習慣還是1個俯臥撐算微習慣?比如正常情況下,你做20個俯臥撐是沒有問題的,那這個時候,你會把自己的微習慣目標設定成多少?10個還是20個?作者說,1個。為什麼明明做20個俯臥撐也不會太多地消耗意志力和能量,可是作者偏要把目標設定得那麼小呢?這就涉及微習慣的竅門。作者的經驗是,要把習慣縮小,小到不可思議為止,只有小到不可思議,才會讓大腦認為它真的毫無威脅。而大多數人在設定目標的時候,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平常能完成的任務當作了培養習慣當中的目標,而沒有考慮自身的精力水平和動力其實是劇烈波動的。

    如果我們要求自己每天都能做到平常水平,那其實就是假定每天在實施行動的時候,我們都能夠維持或者擁有當前的精神和精力狀態。可是生活中往往是不具備這樣的良好狀態,一旦遇到極端情況,無法實現目標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牴觸的情緒,認為自己的習慣無法啟動,從而導致習慣難以堅持下去。所以,你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應當是小到不可思議的目標。只不過大部分的時候,你都不需要真的只完成這麼小的目標,你可以也有能力多做一些,但是一旦遇到極端情況,讓你產生牴觸情緒的時候,你就可以只完成最小的微目標。所以作者說,微習慣沒有太小一說,如果你不確定用多小的習慣來培養,那你就選擇更小的那個吧。這是微習慣應用的第一個技巧。

    微習慣應用的第二個技巧,是替代性獎勵機制。什麼意思呢?因為微習慣會產生的改變可能也很小,所以我們堅持做一個俯臥撐或者堅持寫50個字的時候,往往大腦感覺不到什麼變化和回報,有回報,大腦才會更願意去重複一件事。比如對健身而言,長期健身才能帶來一個好身體的回報,可是你在當下健身的時候,你全身的肌肉都在說,嗨,我們在睡覺,我們不想動。當你好不容易努力鍛鍊回家之後,看看鏡子,你獲得的回報是什麼?汗水和一個臭烘烘的身體。所以這一刻,你的大腦在質問你,這麼做有什麼意義?事實上,熱愛運動的人,大腦自然會收到一種天然回報。比如,在運動時大腦會釋放讓人感覺良好的內啡肽,這種感覺被稱為跑步者的愉悅感。可是因為我們設定的微習慣運動量太小,往往無法產生這種內啡肽,那我們的回報是什麼?

    這裡,作者就提出了一個替代性的獎勵技巧,那就是,當微習慣還不能產生真正的身體回報的時候,那麼我們自己給大腦設定一個替代性的回報。比如,當你完成一次短途的跑步,或者寫完一次50字的文章,那麼你給大腦一個有創意的回報,比如,大笑,看一段線上影片網站上的搞笑影片,哈哈大笑的時候,人會釋放讓自己心情變好的化學物質。這個時候,就是你人為設定了一個回報來欺騙大腦。當你有一天堅持這種微習慣,形成一個真正的習慣,身體會有真正的回報之後,你就可以把這個柺杖扔掉了。這就是作者告訴我們的在應用微習慣過程中替代性獎勵的方法。

    把微習慣應用到生活的第三個關鍵點,是怎麼樣判斷習慣最終養成了。這點挺有意思的,從微習慣到習慣的轉變標誌是什麼呢?作者給了幾個習慣的訊號。比如,可能身份認同會發生了變化;比如,過去你說要堅持寫多少字,而你現在會說,我是個作家;比如,過去你說我要閱讀完多少頁,現在說我經常看書。這就表明,你可能養成了一個習慣。

    還有一種時刻會提醒你,比如在養成習慣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再考慮了。以前我會想,好吧,我覺得要跑一會兒步吧,當你養成習慣以後,你會想現在到時間該運動了。你沒有去考慮這個過程它就發生,這就說明你養成一個習慣了。還有一個訊號是,有時候你會擔心自己堅持不下去,或者很快就放棄了,可是當一個行為成為習慣後,你自然心裡會知道,我會一直做這件事,除非有緊急情況。所以當我們內心的這種認識和感受發生變化,就意味著過去的那個小小的微習慣,已經被我們精心培育成參天大樹,可以自我生長了。

    總結

    這就是今天《微習慣》這本書分享的主要內容,總結一下。

    這本書講了在習慣培養過程當中的一個新方法,微習慣。為什麼用微習慣來培養習慣呢?這是因為我們在培養習慣的策略方面,往往有兩種:一種是動力策略,另一種是意志力策略。這兩種策略都有一些問題,但相較而言,作者認為,動力策略更加不靠譜,而意志力策略可能更有效。但意志力策略也有自己的問題,那就是意志力不容易堅持。怎麼辦呢?解決的方案就是微習慣。

    因為微習慣它足夠小,消耗的意志力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它是利用大腦的規律去啟動身體採取行動的步驟,所以微習慣能夠幫我們克服兩大習慣阻力:第一,行動啟動前沒勇氣行動;第二,行動開始之後堅持不下去。而這兩點,微習慣都能夠去克服。

    要實踐微習慣有八個步驟,其中關鍵的三點是:第一,要把微習慣設計到小得不可思議,讓大腦絲毫感覺不到威脅;第二,在微習慣的堅持過程中,可以設定替代性回報來激勵自己;第三,要確定是否養成了一個習慣,就看自己是不是認同自己的身份,是不是覺得習以為常要做這件事情。

    關於習慣養成的話題,此前的另一本書《習慣的力量》,講了如何構建一個習慣培養系統,給出暗示,採取行動,進行獎勵,是整個習慣培養的基本原理。而今天《微習慣》這本書其實是講,怎麼樣從細節入手來應用這一策略,把暗示降到足夠容易,把行動變得足夠容易,而讓回報能夠輕鬆地實現。這一點讓我想起自己過去發現的一個很有用的經驗:綠燈法則。當你要做一件事,但又各種條件成熟不想做時,就告訴自己,不要等路上都是綠燈才出發,遇到第一個綠燈就啟動。而微習慣是這個方法的極致進階版,把綠燈細化到了微小到不可思議的行動,讓這個工具的威力更大了。

  • 4 # 飛哥的思緒

    人的能力一部分是學來的,比如說我們上學或者學習一門手藝,這也是在提高我們能力的途徑和辦法。但是不能否認有些能力有天生的因素。比如說口才能力;反應能力;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等等。只能說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能力多努力。

  • 5 # 王德夷

    是習來的。學,常常停留在“知道”的層次。只有持續的習,持續的體會,才能讓人收穫真正的能力。《天龍八部》裡的王姑娘那種,只能停留在小說裡邊。

  • 6 # 高靜環

    謝邀問,回答,人的能力是學來的。有名言涗,人都是"學而知之”。但是,學和學就不一樣了,有的人專心致志的學,有的人漫不經心,馬馬虎虎的學,還有的人“學三天紮根在眼裡,學三個月紮根在心裡。"學和學不一樣,所以人和人的結果能力也會不一樣。供參考!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五個月,純母乳餵養,從四個月開始排便用開塞露才會拉,有什麼辦法矯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