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墨鄂州

    張居正,明萬曆朝內閣首輔。他勸萬曆皇帝要從簡節約,而自己卻沒有做到,反而自己生活奢侈。

    《萬曆十五年》就記載:張居正奉旨離京為老父親辦理喪事。他乘坐轎子就有40多平方米,設施齊全,2個僕人,30多個抬轎的,而除了必備的儀仗隊外,隨從人員還有一隊鳥銃手,奢侈豪華,甚至超過了皇帝的作派。

    從北京回老家江陵,大約一千里的路程,張居正的車隊“五步一井,以清路塵,十步一廬,以備茶灶”聲勢浩大,但為此也勞民傷財。

    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否認“宰相之傑”張居正的功績。正是張居正採用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大明朝起死回生,讓其滅亡的時間向後延遲六十多年。

    財政:施行一條鞭法

    萬曆六年(1578年),張居正以福建為實驗點,清丈田地,當地百姓因為便利,實踐證明此改革措施對民有利。

    萬曆八年(1580年),張居正獲准在全國陸續展開清丈土地,在基礎上重繪魚鱗圖冊,減少民間賦稅不均的問題。全國土地比隆慶五年(1571年)增加了2,336,026頃。

    萬曆九年(1581年),張居正賦稅改革,全國施行一條鞭法。它的出現簡化了賦役的專案和徵收手續,使賦役合一,並出現了“攤丁入畝”的趨勢。以頃行一條鞭法。通將一省丁糧,均派一省徭役,則徭役公平。讓百姓做到“田不荒蕪,人不逃竄,錢糧不拖欠”。

    隨著一條鞭法的施行,它改變了當時極端混亂、嚴重不均的賦役制度。使農民有較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讓國家財政有穩的增長。張居正也認為農商應該放在同等地位,不應重農輕商,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緩解了國內的階級矛盾。

    其成果體現為萬曆初期,國庫財富創造了明朝歷史中的最高紀錄,存糧可用十年,存銀共計一千萬兩。

    軍事:任用名將,平定叛亂

    張居正陸續提拔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守北方,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且為了阻止北方敵人入侵,在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敵臺”三千多座以此護衛京城。

    張居正用計,迫使俺不再侵犯大同且與明和平相處,進行貿易交流。

    其成果體現為讓明朝北方得以安定。

    政治:實行官員考成法

    整頓官員之間的翫忽職守,不做正事的風氣,加強對官員的考核,對其不合格的官員進行撤掉或懲戒。對那些因冤假錯案的官員恢復官職,一時朝廷為之一清。

    其成果體現為“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加強明朝的官員提升了行政能力和中央集權。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張居正雖然生活奢侈,但他的萬曆新政讓原本搖搖欲墜的大明朝再現生機,延遲了明朝滅亡的六十多年,可以是當之無愧是一代名相。

    最後一點就是,雖然張居正表面上生活奢侈,但實際上這是他明哲保身的一種假象,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都是有疑心病的,假如都像岳飛一樣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那麼他們恐怕活不到明天,自己的政治抱負也就無法實現。

    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病逝。死後卻禍及家人,實行改革新政總會得罪大多數權貴,再加上張居正掌權致使皇帝權力受到限制,哪怕張居正為明朝作出巨大貢獻也無用,最後被萬曆皇帝抄家了。

  • 2 # 鍾史君

    張居正,明萬曆朝內閣首輔。他勸萬曆皇帝要從簡節約,而自己卻沒有做到,反而自己生活奢侈。

    《萬曆十五年》就記載:張居正奉旨離京為老父親辦理喪事。他乘坐轎子就有40多平方米,設施齊全,2個僕人,30多個抬轎的,而除了必備的儀仗隊外,隨從人員還有一隊鳥銃手,奢侈豪華,甚至超過了皇帝的作派。

    從北京回老家江陵,大約一千里的路程,張居正的車隊“五步一井,以清路塵,十步一廬,以備茶灶”聲勢浩大,但為此也勞民傷財。

    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否認“宰相之傑”張居正的功績。正是張居正採用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大明朝起死回生,讓其滅亡的時間向後延遲六十多年。

    財政—施行一條鞭法

    萬曆六年(1578年),張居正以福建為實驗點,清丈田地,當地百姓因為便利,實踐證明此改革措施對民有利。

    萬曆八年(1580年),張居正獲准在全國陸續展開清丈土地,在基礎上重繪魚鱗圖冊,減少民間賦稅不均的問題。全國土地比隆慶五年(1571年)增加了2,336,026頃。

    萬曆九年(1581年),張居正賦稅改革,全國施行一條鞭法。它的出現簡化了賦役的專案和徵收手續,使賦役合一,並出現了“攤丁入畝”的趨勢。以頃行一條鞭法。通將一省丁糧,均派一省徭役,則徭役公平。讓百姓做到“田不荒蕪,人不逃竄,錢糧不拖欠”。

    隨著一條鞭法的施行,它改變了當時極端混亂、嚴重不均的賦役制度。使農民有較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讓國家財政有穩的增長。張居正也認為農商應該放在同等地位,不應重農輕商,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緩解了國內的階級矛盾。

    其成果體現為萬曆初期,國庫財富創造了明朝歷史中的最高紀錄,存糧可用十年,存銀共計一千萬兩。

    軍事—任用名將,平定叛亂

    張居正陸續提拔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守北方,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且為了阻止北方敵人入侵,在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敵臺”三千多座以此護衛京城。

    張居正用計,迫使俺不再侵犯大同且與明和平相處,進行貿易交流。

    其成果體現為讓明朝北方得以安定。

    政治—實行官員考成法

    整頓官員之間的翫忽職守,不做正事的風氣,加強對官員的考核,對其不合格的官員進行撤掉或懲戒。對那些因冤假錯案的官員恢復官職,一時朝廷為之一清。

    其成果體現為“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加強明朝的官員提升了行政能力和中央集權。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張居正雖然生活奢侈,但他的萬曆新政讓原本搖搖欲墜的大明朝再現生機,延遲了明朝滅亡的六十多年,可以是當之無愧是一代名相。

  • 3 # 13702886

    1,張居正(力挽狂瀾,宰相之傑,中國古代經濟第一人,對一個朝代來講,這比哲學更重要)。 2,王守仁(開創心學,文武雙全)。 3,于謙(力挽狂瀾,品德高尚)。 4,徐達(血漢人恥辱)。 5,孫承宗(明後期軍事第一人)。 6,戚繼光(肅絕倭寇最大功臣)。 7,孫傳庭(打到李自成直到18騎) 8,鄭和(揚中國威)。 9,鄭成功(驅逐洋夷)。 10,李定國(痛改前非,南明護國護主第一人)。 我的解釋:真排名的話,明太祖和成祖還有孝宗和神宗得排前四,但他們是龍身不算人(古代如此認為),而孫承宗功勞很大,扶大廈於將頃,這個絕對在前十而且名次應該往前排。 還有方孝孺,誅滅十族之事純屬滿清所修明史汙衊朱棣,並無其他正史佐證,因為後來還出現了方孝孺的後人。我沒有排他是因為他的氣節雖驚動天地,但其他的成績不足以進入前十。 最大的爭議來了,到底太嶽先生和陽明先生哪個第一,我覺得既然是歷史問題,就需要把人物放到歷史當中去看,陽明先生雖然打動了你我,但在當時的作用,不如後來出現的太嶽先生,因為太嶽先生是運作了整個國家至少10年,而這短短的十年卻影響中國歷史又至少50年,萬曆三大徵之所以取得勝利,都要得力於他所留下的政治遺產,比如沒有被完全廢除的變法比如人才比如庫銀等等,可以說,這50年的歷史時間,都是張居正張太嶽一人主演。這在中國歷史上,除了皇帝本人,其他人是絕無僅有的。另外,研究經濟的,應該知道有這麼一個稱呼,就是中國古代經濟第一人,就是指的張居正,所以綜合來說,對於明朝,張居正排第一,可以擔當。

  • 4 # 英潀

    我認為生活奢侈並不一定代表他人不好。

    明世宗去世後,明穆宗做了6年皇帝,只活到36歲。他立了皇太子朱翊鈞做皇帝,他,就是明神宗。張居正是湖北江陵人,明世宗時,他就提出過政治改革建議。後來在明穆宗時受到重用,再次提出強化朝廷政令,提高行政效率,重用人才,打擊豪強,加強邊防等改革措施,又與高拱等人重用名將:戚繼光,切實加強了北方的戰備,成功的與俺答汗達成互市協議,使北方邊塞保持了數10年的和平。

    當上“顧命大臣”的張居正,首先利用太監馮保排擠掉同僚高拱,自己做了首輔獨掌內閣的大權,然後銳意實施改革。

    張居正非常注重對小皇帝的教育培養,為他安排好講解經書與上朝聽政的時間,按時進行,不得隨便耽誤,張居正親自為小皇帝講解,但他不像一般皇帝老師那樣照本宣科,而是善於結合實際進行啟發教育。

    後來在張居正的主持下,明朝北方的邊塞部隊一邊守衛,一邊屯田,裝備,訓練都有改善,防禦工事得到加固,還收復過一些失地。

    明神宗對張居正非常幸福尊敬,甚至畏懼。他稱張居正為“元輔”“太師”“先生”。

    如此一個有威望的人,卻後來遭到了明神宗的處置。那是因為明神宗不能忍耐張居正嚴厲的管束,在內心滋生了怨恨。張居正病逝以後,明神宗便抄了他的家,並將他的子孫全部處死。

    張居正做首輔的奢華,並不能說明他不是一個好官,畢竟當時的明朝還是很鼎盛的,做大官的人難免會享受到不一樣的待遇,張居正也是不得已呀。

    不管怎麼說,張居正並沒有被利益矇蔽雙眼,在那個權力鼎盛的時代,他並沒有選擇篡位,而是用心的去輔導小皇帝,儘管自己最後死了,他還是一心為著大明朝的。這也許就是他能成為明朝最著名人物之一的原因吧。

  • 5 # 木子圭

    貪官有兩種,一種是貪得無厭、窮兇極惡,國家百姓在他心中一文不值的,如明朝的嚴嵩、王振、劉瑾、魏忠賢等。拿著朝廷的俸祿,搜刮著百姓的民脂民膏,卻不為朝廷不為百姓辦事。

    另外一種是雖然也貪錢,但是心中卻有底線。平時為為民也能勤勤懇懇的辦事,而且有一定的政務能力。如明首輔楊廷和、徐階、張居正,畢竟明朝官員的工資太低了,大家都是血肉之軀,朝廷大員,家裡總要養著僕人,沒有點外快怎麼維持的了。像于謙、海瑞那樣基本快要不食人間煙火的絕對的清官畢竟是極少的。

    順便插一句,于謙和海瑞雖然都是清官,但是于謙卻是一位能力非凡的清官,是一個能夠改變中國歷史大明王朝國運的猛人,然而海瑞,只是一個被生活在貪官滿地的一個黑暗時代的老百姓當成偶像的一個“小人物”,至少在當時,他只是個小人物。

  • 6 # 窯峰禾口王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生於江陵縣。

    明朝的政治家、改革家,在萬曆時期,身為內閣首輔的張居正,輔助萬曆皇帝開創了“萬曆新政”,也稱“張居正改革”。

    張居正是明萬曆朝內閣首輔,同時也是萬曆皇帝的老師,在萬曆皇帝還年幼的時候,他得到李太后的支援,致使他權傾朝野之後為所欲為,在歷史上更是出了名的奢侈。

    張居正成為萬曆朝的脊樑,憑一己之力改革,使明朝向前多走了六十年。

    張居正經歷十八年成為首輔,在李太后和萬曆皇帝的支援下,進行了一系列國家改革。

    實施“一條鞭法”

    把田賦、徭役和其他雜稅合併成一條,統一按畝徵收,大大增加國庫收入,並且主張“厚農而資商”,使農民有田可種,減免稅收,吃飽穿暖,能夠給外出經商的人提供便利和幫助。他為了促進民族團結和商業的繁榮,還設定了茶馬互市,以便於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商業往來,這樣的行為得到當時世界的一致好評,這也致使明朝的資本經濟走在世界的前端。

    政事上實施“考成法”

    針對政府機構,整頓那些翫忽職守的官員們,加強對官員能力的考核,大大提高了官員的辦事效率。

    他用“茶馬互市”,大大穩定了邊境地區。

    軍事上,張居正啟用像抗倭英雄戚繼光之類的名將,抵禦少數民族的外來侵犯。

    他任用名將,平定叛亂,還加固長城,讓當時明朝北方得以安定。

    張居正為了國家的前途和百姓的安居樂業是不惜一切的,經過數年的努力,終於開創了“萬曆中興”的輝煌。

    他功不可沒,他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名相。

  • 7 # 黑眼歷史觀

    張居正有名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從政生涯。不管多大的缺點,都無法掩蓋他輔政時期為逐漸沉暮明王朝帶來過一點曙光的事實。

    張居正在職的最輝煌時期,曾經輔佐過萬曆對明朝進行改革,史稱萬曆新政,又成張居正改革。是張居正為挽留明王朝的頹勢,以緩和社會矛盾而進行的各方面改革。

    在新政下,明朝一度有重新富強起來的跡象,社會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國庫盈餘六、七百萬兩,儲糧超過1300石。甚至出現了萬曆中興的叫法。為後來風光無限的萬曆三大徵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可惜張居正死後,保守派群起而攻之,新政基本上被廢除。張居正家族成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兒子被逼自殺,自己的屍體也被挖出來鞭屍,其他家族成員也被迫害。其中一項是被朝廷下令封閉張府,使得張府裡餓死十多人,其中有三個嬰兒。

    張居正改革成了明朝迴光返照的瞬間,留給了後人無限遐想。

    所以既然評價一個作古之人是不是名相,應該看其政績如何,而不是看他的生活作風。不能以小毛病來詆譭大節。

    【而且有張居正黑料的是沈德符著《萬曆野獲編》,到張居正死時,作者只有5歲。估計是道聽途說,畢竟當時對張居正改革不滿的人很多。。而且有的說法,根本經不起推敲,比如張居正的轎子有一室一廳一廚一衛的32人大轎子,還一路從湖北走到京城。。】

  • 8 # 纖筆如椽

    在封建制度下的每一次改革,歸根到底卻是為了鞏固王權。而改革者在贏得皇帝的親睞的同時,自己也是受益者。張居正也是這樣。

    張居正的改革,主要在採用一條鞭法,清理了各大地主隱瞞的土地,增加了財政收入。但是,這樣的改革,是一種巧取豪奪,把地主們的收益轉移到了國家財政,自己也得到了極大好處,卻並未增加社會財富,反而加重了社會矛盾。所以,張居正的政績在數字上很好看,而失際上得不償失。

    這有點象80年代的某些打著改革旗號的承包者,經營業績在數字上很可觀,個人也肥得流油,但其實是寅吃卯糧,明拿暗偷,掏空企業而已。

  • 9 # 夜幻心

    雖然張居正勞民傷財,但也不能否認他的功績。

    施行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的施行,改變了當時極端混亂、嚴重不均的賦役制度。使農民有較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讓國家財政有穩的增長。張居正也認為農商應該放在同等地位,不應重農輕商,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緩解了國內的階級矛盾。

    陸續提拔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守北方,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且為了阻止北方敵人入侵,在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敵臺”三千多座以此護衛京城。

    萬曆元年(1573年)十一月,張居正上疏實行“考成法”,明確職責。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內閣控制六科。

  • 10 # 春秋正義

    張居正是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同時也是萬曆皇帝的老師,在隆慶皇帝駕崩以後,張居正輔佐年幼的萬曆打理國政,與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聯合,權傾一時。儘管改革頗有成效,但張居正的人品並不好,比如他教育萬曆要節儉,但自己卻坐著十六人抬的大轎子,生活極度奢侈,從道德角度來說他並不是個完美的名相。

    但是張居正有名,並不在於他多麼道德高尚,他作為名相,以革除積弊、振興大明聞名。

    1.名相靠的是實打實的政績資本主義

    張居正推行考成法、一條鞭法,最大限度提高官員辦事效率,簡化徵稅環節,使得國家財政危機暫時解除,“萬曆五年,歲入達435萬餘兩,比隆慶時每歲所入250餘萬兩之數,增長了74%。財政收支結餘85萬餘兩,扭轉了長期財政虧虛的狀況。”用張居正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正賦不虧,府庫充實”。

    張居正不是黃婆賣瓜那般自誇的人,但他這麼自信可是有原因的。清丈土地,從權貴口中摳了三百多萬頃,國家經濟達到了正德以來最高峰,實實在在實現中興,大明王朝的氣數因此得以延續。

    2.萬曆朝開疆拓土,重現大明雄風

    單純的經濟富庶不能完全反映張居正的名相風範,大明對外開戰、重拾國家尊嚴才是張居正對萬曆的期許。嘉靖以來南倭北虜的情況不能再有,幾十個倭寇打到南京城下、韃靼幾萬人到京師郊遊的恥辱必須洗刷。張居正重用戚繼光、李成梁等武將,重塑邊關防禦體系,訓練新軍,打的韃靼、女真抬不起頭,幾年前威風凜凜的俺答汗還被封為順義王,在張居正死後的幾十年,萬曆憑藉這些帝國鐵軍從西南、西北、北韓打了一圈,史稱“萬曆三大徵”,取得全勝的戰績。

    張居正十分清醒地採取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鼓勵對遊牧民族開放茶馬互市,消除遊牧民族犯邊的經濟基礎,減輕了百姓為朝廷養馬的負擔,北境因此安享了幾十年的和平。

    3.空有名聲成不了名相

    與張居正同時期的另一號人物——海瑞,可以說是紅極一時的名人。但他性格怪癖、不近人情,註定了他只能以清廉、剛直聞名,但卻不可能取得仕途上的成功。

    張居正和海瑞一樣,有著匡扶天下的志向,但張居正從底層摸爬滾打,對官場的權錢來往十分熟稔,他可以不喜歡這些套路,但他必須同流合汙,為了獲取更大的權力,為了能從嚴嵩、徐階、高拱的權力角鬥中活下來,只有站在權利之巔才可能改革強國。他不在乎那些小節,他為家人謀取利益,打擊異己,嚴格要求小皇帝,儘管“威權震主”,死後慘遭清算,但瑕不掩瑜,他比那些空談誤國、訕君賣直的文官群體要強不知百倍,他的改革成效足以讓他在青史留名。

    改革強國、權傾天下,張居正有著鮮明的兩面性。大明中興,無法苛求人有完人,只要能延緩帝國衰微,那他便是治世名臣。張居正做到了,他有資格被稱為一代名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的男人還是一無所有,該怎麼辦才能娶到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