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於《六祖壇經》。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覺道,不是真有什麼樹。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
物,而有所執著。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若說覺悟了,但覺悟其實它是無形無相的。
【明鏡亦非臺】:雖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
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哪有還要有個臺。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即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
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也無從生出了。就是無所住也
。
【註釋】 這首偈頌主要是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沒有一切執
著,也就是佛所說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
能證得。這個地方就教人沒有執著。這個偈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
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
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
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
了。
出自於《六祖壇經》。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覺道,不是真有什麼樹。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
物,而有所執著。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若說覺悟了,但覺悟其實它是無形無相的。
【明鏡亦非臺】:雖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
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哪有還要有個臺。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即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
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也無從生出了。就是無所住也
。
【註釋】 這首偈頌主要是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沒有一切執
著,也就是佛所說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
能證得。這個地方就教人沒有執著。這個偈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
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
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
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
了。